当前位置 首页 出类拔萃 第十六章

《出类拔萃》第十六章

作者:胡杨红 字数:1782 书籍:出类拔萃

  今年上报的法官资格已经批下来了,现在文件已经传达到高院。

  打了鸡血人们就兴奋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天的人们个个面色红润,脚步轻盈。他们中,有的已经从事审判工作十几年,但是就是一直都没有法官这个名分。这就像富人身边的小三,一直有名无份,在外面聊天吹牛的时候,说自己是法官总也觉得心虚,今天,终于熬得名至实归,不至于再也不知道说自己是啥了。这当中,最兴奋的莫过于朱建国。这是他来法院的大手笔,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法院几年都没有招来新人,因此,他大手笔底下的大口袋,囊括了所有的正在从事审判工作的干部。

  “这个事情值得庆祝。”

  院长向振庭在几个干部的簇拥下,来到朱建国的办公室。

  朱建国办公室聚满了人,向振庭的到来,让这间不大的办公室,更加的拥挤。人们说着、笑着、快乐着。其实,白凌县法院从来都不缺少热情和快乐。“得到”这两个字,平时很少光顾这些底层的干部们,所以,一但这两个字露一下脸,他们就会兴高采烈,而且还会把这种兴头拿来一起分享。今天,所有的人都把快乐拿来同朱建国分享,朱建国乐的心里装的全是正面意义的词汇:高兴、快乐、无比的高兴、无比的快乐。

  “今天这么开心,咱们晚上去搓一顿。”郝飞提议,郝飞已经从事法官工作十几年,前任书记在时,他曾动用家族的力量进行游说,但水到渠未成。

  “我看行。”

  “我同意。”

  “你们去把孙院长叫上。”朱建国吩咐。

  “我去吧。”

  郑洁自告奋勇。

  郑洁来到孙耀先办公室,孙娇娇和孙耀先各自看着报纸。郑洁说明来意,孙耀先原本平开的五官变得四分五裂:

  “收到文了吗?!”

  “说到高院了。”

  “没收到文庆祝什么?别高兴的太早了!”

  郑洁回到朱建国的办公室,把孙耀先的话学说了一遍。

  “孙院长说我们高兴的太早了,我们高兴的太早了吗?那我们就等拿到红头文件再高兴。”

  “朱书记说得对,我们等拿到红头文件再庆祝也不迟。”向振庭附和着朱建国。

  朱建国喜欢热闹,大小干部们对他这种比较大大咧咧的性格特别的喜欢,因此,有事没事的都喜欢凑到他这里跟他交流,有些个女干部,还爱跟她开一些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的这种做派,被孙耀先说成是没有正形。

  “你们评上法官资格是国家给钱,不是陶我的腰包。你们得到好处了,我并没有受什么损失。几年之后我离开这里了,最起码我会说,我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解决待遇问题。”朱建国被孙耀先扫了性,脸有点红晕。

  “就是,我们朱书记说的都是实话,做的也是实事,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怎么简单。”向振庭在给这次的普报做注解。

  申报法官资格要经过党组会通过。开党组会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党组成员郝秀琴没有参加,孙耀先坚决反对。

  “不能是个人就报个法官资格。”

  “你不报你说个不报的理由。”

  “什么理由?党组是把关的,党组不给抱就是理由!”孙耀先拍了桌子。

  “党组报不报也不是凭着个人的好恶,而是根据法官法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就不给报。符合规定的,我们就给报!”朱建国也拍了桌子。

  孙耀先比朱建国的个子小,手当然也小的多。他拍桌子的声音,远没有朱建国的声音大。

  “那你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得报多少!”

  “上面有没有给你规定数量和比例,我们把符合条件的都报上!如果上面认为我们报的太多了,由上面来权衡!”

  孙耀先连桌子也懒得拍了。他拂袖而去。

  因为院长和其他的副院长都主张全报,所以,符合条件的,都在党组会的讨论通过范畴之内。朱建国和孙耀先的这段对话,就成了两种观念、两种意见的两座碑在法院矗立着、对立着,它们有时还像长了长腿,互相对立的冲向对方,结果,碰得响声震天。这次对立之后,在饭桌上,朱建国经常挖苦孙耀先说:孙院长,别把公家的钱当作自己的钱,你省下啦也装不到自己的口袋里,别做那损人不利己的事。孙耀先每次都像被车裂的力量聚集五官,以鼻子为中心,向四周撕裂。

  常兰从办公室里出来,向大厅的另一侧张望了一下,往日的喧哗不知什么时候从朱建华的办公室溜走,静悄悄占据着整个走廊。常兰有些诧异,怎么今天会如此这般的静悄悄?

  李小兰从办公室里出来,她大声在招呼着常兰说:快走,出去吃饭。

  常兰跟在李小兰的身后,两人快步向后走,她们怕迟到跟上自己,批评也跟上自己。

  朱建国的办公室门口前站着很多的人,好像他们正准备着出发,又好像在等待着犹豫。

  “是在等人吗?”

  李小兰问。

  “不是,是不去了。有人不愿意。”

  两个听见回话的人说了个“有人”,也就不在问什么。现在,法院的团体活动遇上不统一时,那个不统一的“有人”一般都是指的郝秀琴。但这一次并不是她,但李小兰和常兰就把这个“有人”给张冠李戴了。

  “你们运气真好,摊上一个好书记,磨练上三两年,就是名正言顺的法官了。”

  李小兰被人说的乐的合不拢嘴。似乎,那唾手可得的法官资格,正纤细着腰身,向她走来。

  明知聚会已经取消,但愉快还是伴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在书记的办公室前,温柔的散发出一波波的笑声和一灿灿的笑颜。似乎今天谁都没有被这未聚的晚餐而郁闷。好饭不怕晚,今天不吃明天吃。人们都对这一餐信心百倍。其实,这百倍的信心是有现实的依据的:

  只要是完全符合条件,最高法没有过不批的先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