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动九洲 第四百四十九章 北国篇 北境群雄(下)

《名动九洲》第四百四十九章 北国篇 北境群雄(下)

作者:龙什么 字数:2374 书籍:名动九洲

  北宋,汉北大营。

  赵胤登基以后,正如乔域所担心的那样,由于之前的根基不稳,黄袍加身又太过于仓促,虽然在短时间内,凭借着自己在北宋的人心以及威望,成功的稳住了形式,没有使得整个北宋如同辽国一样,陷入了长久的纷争。

  但是赵胤心里很清楚,如今这种情况时不会长久的,各地的节度使恐怕早就已经蠢蠢欲动了。

  北宋的地理位置比较奇特,位于整个九洲的正中心,其北面与辽国接壤,两个是整个九洲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因此这天下霸主之争从北周时期起就没有停止过。虽说现在辽国因为自己的内乱无暇南顾,但是赵胤绝对不会小瞧这个拥有着天下最强大骑兵的原游牧民族。

  北宋的西北面则与北汉接壤,虽说北汉这么多年来都是依靠辽国活了下来,而且近日来,听闻北汉境内的西夏部越来越不稳定了,随时有可能取汉帝而代之。

  另外,北汉的大元帅杨素乃是当世名将,统军很有一手。之前赵胤作为殿前都检点的时候,就和杨素打过几次,那是一个比南唐李素还要麻烦的家伙。

  说到李素,就要说起北宋南面的伙伴——南唐,幸得有赢翟天的谋逆以及南唐皇帝的突然驾崩。这使得赵胤最为担心的南唐没有借此机会发动什么攻击。

  不过赵胤还是不会因此小看南唐的,虽然李素和他的骁骑营已经消失了。但是颜阎所带领的这一路兵马依旧不容小觑,唯一可以安慰的便是那已经登基称帝的吴王,老天垂帘,那个成天风花雪月的家伙真的不是一个好皇帝。

  北宋的正西方则是与吐蕃诸部接壤,吐蕃诸部虽然名义上成立了一个吐蕃王朝,但是赵胤知道,那不过是一群各自心怀鬼胎的乌合之众。

  虽然如此,那里也是一望无际的高原以及昆仑山脉,想要在那里解决占尽地利的吐蕃诸部,现在的北宋还没有那个能力。但是还就好在吐蕃诸部也无力联合大军对北宋发起什么进攻。

  北宋的西南面则是西蜀。蜀帝昏庸那是天下皆知的,但是花蕊夫人可不是什么等闲的货色。想当年花蕊夫人可是凭借着自己的美貌以及风韵,将凌烟阁十六先生的弟子、北汉名将杨素的儿子——杨壮迷得神魂颠倒,直到今日仍对花蕊夫人念念不忘。

  而且这花蕊夫人统帅夜蝶以及治国也确实有一手,这么多年过去了,蜀国竟然还保有着四十万的可战之兵,而且蜀地难行,想要入蜀歼灭整个蜀国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好久好在他们也没有北上的想法。

  综合上述这些情况,赵胤可谓是松了一口气,但是眉头却皱地更加紧了。

  松了口气是因为北宋目前来看暂时是没有外患的,但是皱紧眉头是因为北宋的内忧可是不浅啊!

  赵胤在刚登基不久,便派出了使者前往各大节度使以及一些郡王处,其中兰陵郡派去的更是自己的弟弟——赵义!

  为的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稳住国内的局势。

  但是这些使者出访回来后带的消息却截然不同,有些郡王及节度使表示愿为北宋赴汤蹈火,如同永安军节度使——折家,这个虽然没有名列八大家族却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独占云中的大家族归顺,无疑令赵胤十分开心。而且折家还同意将次女折赛花嫁于北宋的某位将领,以示对于北宋的归顺。只是这个人选赵胤现在还没有主意罢了。

  也有些郡王及节度使表示,如果北宋能够承袭北周对他们的政令,他们也愿意为北宋效力。这其中就包括了令赵胤最为头疼的兰陵郡王——萧家。那时得知兰陵萧氏愿意归顺的时候,赵胤开心地痛饮了三大坛美酒,直接醉倒在了寝宫之中。

  但是,更多的节度使和郡王对于北宋保持着观望的态度。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对赵胤的登基提出反对的意见,但是其冷漠的态度也令赵胤十分担忧。

  也就是在这时,赵胤的皇宫之中迎来了一位分量极重的人,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兰陵萧氏的三长老——萧清明。

  萧清明乃是作为兰陵萧氏的使者来到北宋的都城开封府回礼的,赵胤见到如此人物到来,当真是开心异常,加上他本就没有什么皇帝的架子又是九洲武林中人,因此与萧清明二人也是聊得甚欢。

  二人从武学聊到军事,萧清明对于赵胤自创的功法以及那刚柔并济的散手更是赞不绝口,并且亲自在御书房提笔写下“太祖长拳”四个大字赠予赵胤。

  要知道,那时候的九洲可是有多国并立,而萧清明虽然只是兰陵萧氏的三长老,但是其辈分之高,就连凌烟阁的阁主见到萧清明都要尊称一声“清明先生”。

  而且萧清明也是当世的书法名家,只可惜他历来惜墨,除了在凌烟阁和兰陵萧氏留下过一些墨宝之外,整个九洲能够得到他墨宝的人可是寥寥几许。

  赵胤能够得到萧清明的墨宝,可谓是现在九洲的几个皇帝中唯一的一个。

  而在军事上,赵胤自认为当世名将,自然与萧清明进行了几次沙盘推演,但是无一例外的是,每次赵胤都输了,而且与当初对阵名扬时不同,赵胤对阵清明先生输得很惨、非常地惨。

  只是萧清明却捋着自己的胡须,对着赵胤赞赏地说到:“不错不错,你比逸才要强多了,而且较之凌烟阁的老五也不遑多让了。

  凌烟阁的五先生可是被誉为当世军阵无双之人,萧清明能够给予这种评价,恐怕整个九洲也没有其他将领可以了。

  萧清明在开封府的皇宫之中一住便是一个多月,这期间赵胤身为一国之帝可谓是尽心尽力的陪伴,而且萧清明也看到赵胤这个人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

  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二人终于从军事聊到了治国之策。

  萧清明在来时便知道赵胤真正的想法,本是为了维持北宋与兰陵之间的关系,随意告诉赵胤几句治国之策,如果赵胤听取了,那自然是北宋的福。如果赵胤不听取,那也对于兰陵无害。

  只是一生阅人无数的萧清明也渐渐认可了赵胤,并且对他说出了自己研究一生的治国之策:

  其中官吏乃是首要,于官吏一道,萧清明建议赵胤:以身作则,举国上行下效。

  于治民一途,建议: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

  而于赵胤最为头疼的节度使及藩镇一途,萧清明建议他实行“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运用“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手段,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最后,在治国之国策上,萧清明又一次在御书房提笔写下了四个大字——文以靖国!

  就在赵胤虚心讨教具体实行方法之时,萧清明却微微一笑,说到:“北伐汉国,无论是否能够一举歼灭,在折家的帮助下太原、延安府至兰州一路若是收了回来,这便是开疆扩土的大功劳。而后以庆功为由招各路将领进京摆宴,于酒宴之上以钱买兵!”

  萧清明说完这些话于第二天便消失在了开封府中。而赵胤也在思索了十数天后,毅然御驾亲征,向北汉发兵!

  (天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