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业皇帝 第六十七章 会议的展开之李建城的计划

《工业皇帝》第六十七章 会议的展开之李建城的计划

作者:十人 字数:2840 书籍:工业皇帝

  所以在这样一个会议里,无聊的当权者们一接到皇帝的通知他们就来了精神,这才是属于他们的会议场啊,皇帝这还是第一次在朝会后招见群臣,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要说。于是他们收拾一下让那些副官们陪同众多官员继续讨论,他们就集体进宫了。

  同时进宫的还有方从哲与徐光启这两人,两人正在吃饭,可转眼皇帝的圣旨就来了,方从哲还笑称这一定是皇帝急着见他,但圣旨的内容却是招他们一起进宫。方从哲细看圣旨才知道这次皇帝召集了大伙要‘开会’,这种首脑会议还是头一次。徐光启居然也能参加,这就更加确定了皇帝对这徐光启的重视,也肯定了方从哲亲迎接他的价值。

  两人一起进了宫,徐光启还是有些紧张的,尽管他已经58岁了,要见的皇帝年龄也只有他的四分之一,可这是对他一生所做之事的肯定了!人这一生的价值就在于被肯定,一个人能在活着的时候被肯定是一个莫大的幸运,何况是在一个人生命的末期。(这个时代人能活到58可以说绝对是赚了)所以这也不由得徐光启不激动。

  方从哲看出他的情绪并笑到:“徐先生不必紧张,陛下可比你想像的还要亲和”

  徐光启听闻,也以为自己有些失态,他回答到:“方公说的是,徐某有些孟浪了”

  等到这些各部首脑都进了宫,他们就被王安领去了李建城专门准备的会议室。这些人一开始还有些不明就理,素来这皇帝商议会事都是在养心殿,或者是御书房的,此次却完全不同,他们也不知道皇帝在搞什么鬼。

  等他们到了会议室就见到了李建城早就等在那里了,除此之外他们还见到了一间完全不同的会议室。

  一张长长的桌子摆在房间的中间,桌面上铺着台布,两边都放有椅子,椅子前方的桌面上还放着茶具。四周还布置了一些观赏用的花盆。上面还有绿色植物。而李建城就坐在会议室最里那端的桌头前。这样一间会议室着时是让这些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当然看不出头脑了,这是李建城用二十一世纪的格调布置的,桌子是搬来几张一样的临时拼凑的,在他想来,都当皇帝了,怎么也都要有个老板的派头(这是得多丢皇帝的脸啊!说到底这货就是个小农思想)。

  李建城见到这些大臣们都来了,他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有些面生的徐光启。群臣们算是见多了皇帝的搞怪了,大伙都先别管这会议室怎么样,大家一起先参拜皇帝。李建诚热情的让众人平身,然后他看着徐光启道:“这位就是徐光启,徐先生了是吧。”

  李建城报以欣赏的目光看着徐光启,徐光启在皇帝的目光下有些无所适从,感觉皇帝对他很熟悉似的。徐光启回答道:“回禀陛下,微臣就是徐光启。”

  李建城再次点头道:“徐先生真是老当意壮啊,朕对徐先生是早就敬仰不已。会后朕定和徐先生好好续续。咱们先说说现在的事,别让诸位大人久等了,大家先落座。”

  李建城对于徐光启的态度在场众人都看在眼里。一个受皇帝极其重视的人,也不由得这些大臣们不去重视。但,尽管如此大伙还是开始落坐,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会议室,但是众人却已经明确的知道了自己该坐的位置。方从哲坐在李建城的右侧,韩旷在左侧,刘一景就次之了!接着是各部大臣,要说里面最让人在意的其实还不是徐光启,而是新上任的都御史杨涟了,他是里面除了皇帝外最年轻的一个人了。

  杨涟这颗新星也是大伙所关注的对象,尽管他和徐光启都坐在最后方。看着这些人的座位李建城也有些无奈,论资排辈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啊。

  “咳咳。”李建城咳嗽两声,意味着会议的正式开始。李建城开口道:“这次招集诸位过来主要是朕有一件事情要和诸位商议,王安把地图打开”

  王安会意的在旁边墙上展开了李建城之前让挂上的大地图。地图一展开李建城就走到地图前指着那上面标好的三个醒目的小点道:“诸位,朕打算从京津到到津海入海口处,在到白洋淀,在迂回到京城,在这三点之间修建三条主干公路,公里将睬用全新的建筑材料用水泥来修,以紧密的连接三点,从而达到础进,京城、天津卫、沧州,等三州与周边要地的农业、商业等一系列经济产业的富强”

  “朕说的经济你们可能不懂,这经济就是指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你们理解成繁荣也就差不多了,这个也不是很重要,凑合着听就是了!”李建城稍微解释一下又接着说道:“说回这三条线,朕考虑过这三条路线,其中京海路线为当前最重,想必这个诸位也很容易理解,天津本就是京城的转口站,从全国各地来的商品主要走运河,少部分走近海(虽然明朝封海,但是不意味着没有近海船只的航线,走私贩就不用说了,李建城要将路修到海口主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近海口的海产开发。)到底天津,然后来在转站来到京城,虽然也很便利,但是终究是受运河河口局限,路途转运多,真正受益面积也不广,特别是对于广大工农来说运河的河运价值有限。但陆路就不同了,一条好的公路可以带动发展周边三十里范围内的经济和人文,任何人都能以公路作为经济路线,做买卖兴农畜等等,所以朕想来,公路修到入海口,加以海港便利无疑可以快速的提高农民与小工农企业富强起来。”

  “此外在说津海到白洋,白洋到京城的公路。这两条路随然暂时没有津海路线那么明显的作用,到是白洋这个的方水文丰富,素来有北方杭州之称,土地肥沃又有鱼米之乡的称呼。朕之前所说关于富强农业的两条计划之中就有一条移民的,朕现在将这地点就暂定在了白洋,修建公路也是为了白洋的良好开发。此外也是为了加强整个华北平原腹地的凝聚力。额,朕说的华北平原腹地你们可能不懂,朕将整个国图北方叫华北,由于这些地方地处平坦所以叫做平原,又是中心腹地所以叫做华北平原腹地。”

  “关于华北腹地的重要性各位也应该知道,朕就不必多说了,这两条线路的修建一是为了富强这个地方。二也是为了增加这里的人口加强这里的开发,让它变成第二个杭州粮仓,成为我们新的战略要地。”

  “各种目的来说开发白洋一带对于我大明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位明白朕的意思吗?这次叫大家来就是为了商议这件事情,诸位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说看法?开玩笑这些大臣们此时哪里还说得出看法,他们已经雷都要被李建城给雷死了。本来以为李建城招他们来就是为了说说关于那些农业会议的事实,当然也有大臣们猜测皇帝还有其他大事!可是没有想到皇帝语不惊死人不休,一上来就是这么大一件事情,从北京到天津,从临海到白洋,在退回北京,这是得多长的三段路啊!不下千万里(明朝的一里只有554米,李建城预计的600公里到他这也就千万公里以上了)了吧,这皇帝居然说修就修,一下子还把群臣招集过来开会!这是真的要干的节奏啊

  群臣们都目瞪口呆的望着李建城,李建城还以为他们没有听懂,于是说道:“怎么你听不懂朕说的话吗?是有些新词不懂,还是全都听不懂啊?有哪些地方需要朕解释一下的,都说出来朕在给你们讲讲。”

  李建城在次说道,这次强调坐在他旁边的方从哲是最先醒悟过来的,他尴尬的咳嗽一声道:“这个……回禀陛下,陛下之意臣等已经听懂,只是陛下,有一言臣还想问一下。”

  李建城神经粗大一听原来他们已经听懂了啊,又听到方从哲还有问题他就顺口说道:“方首辅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言啊”

  方从哲在问问题之前看了眼对面的韩旷,韩旷也望着他,他们对视一眼后,方从哲就直言道:“微臣斗胆,请问皇上此一计策是何人所献。”

  方从哲一问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望向皇帝,只有李建城有些懵懂,怎么这方从哲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于是李建城直言的回答道:“没有人啊!这是朕自己想出来的,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李建城如此回答了,方从哲听闻后直接回答道:“没有,微臣只是随便问问,做为首辅微臣以为是有什么人才出世,没想到是陛下的智慧,微臣叹服。”

  方从哲又拍马屁,李建城非常受用的道:“哈哈,首辅真是爱国爱民一心想为国家挖人才啊,可惜这次要让首辅失望喏!”

  “哪里哪里!陛下之才才是国家之幸。……”两人在这里互吹互擂却不知道其他人却是恶心得要吐,连带这有人开始认为这方从哲就只会溜须拍马,实乃是个不争之臣,方从哲历史上一半的奸污之名可能就是关于这点而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