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史上最强君王 第一百七十六章 交谈

《史上最强君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交谈

作者:满城风沙 字数:2067 书籍:史上最强君王

  “殿下,在金陵玩的如何呀?”

  孙登问道。

  “金陵的确是个好地方,我和大都督周瑜也见了面,相见甚欢呀!”

  刘越天笑道。

  “哦!您和大都督也见面了?他那人治兵统帅的本领当世之间无人能及,可论儒学,他可不成了,这杀伐掌兵之道不是我辈所需。”

  孙登显然对这周瑜有些看不起。

  “这孙登是一位好学之人,只是缺少了一些帝王之能,他日要是成为吴王,对于大吴来说怕不是好事!”

  要知道刘越天和周瑜的那笔交易可是惊动了孙权,作为孙权的长子竟然不知道?显然他的心思不在这治国上,只是一个文人品性,当然,这种品性也非常难得,如果是个普通人,那也会成为一名大家,但他毕竟是孙权的长子,未来很可能接替对方成为吴王,面对的可是大魏大唐那样的虎狼之国,光靠儒学岂能让对方屈服?

  “孙大哥,这临安果然文风盛行,我这一路走来,看到的学堂就足有十几家之多,官学私学遍布全城,我看临安足以成为天下的文化之都。”

  刘越天并不是奉承对方,临安学风盛行的确让他很是钦佩。

  “殿下说得没错,这都是我父王的功劳,他年少之时都读遍史书,千年之事如数家珍,熟知近百位帝王的施政之举,久而久之就让父王有了自己的感悟,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没有规矩缺了秩序。

  当年武王治下为何一片升平,无人敢违他的命令?要知道纵然大商被灭之后天下可是有八十八路诸侯,形势比今时今日还要混乱。

  当时大周军队不过十万,而其他八十八路诸侯却拥有何止百万的军队?要是他们联手,那天下就不知是谁的天下了,可为何这些人没有一人敢反抗,还乖乖的听从武王的命令,就算是让他们解散各自队伍也不敢说一句不满。

  那就是武王强横,敢以三万之师起兵;敢以三万之兵对抗十五路诸侯三十万大兵的阻挡;敢以一人之力擒杀大商将军于万军之中;此等威望无以复加,如此才让所有人都不敢有任何不敬之意,即使是斩其头颅也会甘愿授首。

  至此才有后来的天命之治,才会有了大周七百多年的寿祚。

  武王乃是千年不出的人物,举止影响至今,他严厉的法制就是后世法家理论的起源,那秦王就以法家为根基建立了秦国,军队严令禁止,战斗力在七大诸侯之中都是顶尖的,我父王也曾想也以法家为本,但法家太过严厉,一人犯法其他人就要以连坐行处,这早晚会引起内乱,所以别看现在大秦气势汹汹,但他并不长久,不出十年就要自毁于前。

  事实,后人称他为武王颇为偏颇,他固然有些着盖世的武功,但也有很多仁义之举,比如他军中有位军士牺牲,家中只有一位盲目老父无以为生,他便偷偷假扮军士为他养老送终,还有一位军士牺牲,家有孤儿寡母,他就将那孩子收养,这样的行为举不胜举,只是后人认为这些都是妇人之仁,没有大书特书罢了,但在我父王看来,这些事才是他能统一天下的根本,远比他的武功重要,所以父王他才要以忠孝仁义治理大吴。

  相信殿下也看到了,如今我大吴境内民风淳朴,君臣有序,父子互爱,长幼有别,邻里互助,如果天下都如这般,那就万事无忧了。”

  孙登高谈阔论显得异常兴奋。

  “殿下,那日我与你辩论,你的言语犀利异常,我回家至今也没有想出辩解之法,当然,我对儒学的认知还只是一知半解,跟殿下您自然不能相比,我大吴有一位最著名的上师董仲舒老先生,他才是儒学大家,过几天我大吴将举行一次儒学辩论大会,由我父王亲自主持,到时候您就可以见到董老先生了。”

  “董仲舒?这位老先生是否也在临安建立了一所学堂?”

  刘越天问道。

  “没错,临安之内最大的学堂忠孝堂就是董老先生创立的,如今也是城内最大的学堂。”

  “果然!”

  刘越天微微点头终于弄清楚了这忠孝堂的来历。

  “那忠孝堂倒是有些意思,宣扬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知孙大哥对此是何看法?”

  刘越天问道。

  “呵呵,殿下说得是三纲之论,这也是董老先生最看重的理论,只要此论被天下人接受,天下便一片太平了。”

  孙登显然对这三纲之论颇为认可。

  刘越天并不吃惊,他是知道人类的发展要驶向何方的,那就是物质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思潮是以自由平等为理念的发展,也就是科学与自由,当然,两者的前提是法制,只要在法制的制约下两者才能平稳的进步,而这三纲之论对于科学和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或许只是体现了一丝法制,但这法制也只是属于权利阶层,对于平民一辈反而成为了束缚和压迫。

  但这个时代本就秩序混乱,根本上是缺少一种良性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三纲之伦就直接提出了一种人际关系,臣子要效忠君王,儿女要孝顺父母,妻子要服从丈夫,看上去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也是社会关系,那就是服从忍让的意识,只要人人都遵守这种关系,社会还真有可能发生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这三纲之论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即便是刘越天也无法跳出这个时代去反驳这个理论,你总不能面对一群还使用铁器的人去探讨航天飞机怎么研制吧?刘越天可不是那种迂腐之人。

  如果要想反驳这理论,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法制、自由的理念植入到儒家学说中来,让这三者完美结合从而代替三纲理论,比如孟子中也有民为天的理论,虽然只有三个字,但这其实就是一种平等的观念。

  “对了孙大哥,除了这忠义堂外,另外还有不少其他学堂,这些学堂又是怎么回事?”

  刘越天问道。

  “呵呵,殿下您说得没错,临安城内有十几家学堂,每一家的理论虽然都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多分歧的,有的是从仁义方面来研究,有的是从礼仪方面来研究,有的甚至对董老先生的三纲之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大吴非常开放,允许他们自由宣扬理论,这也是我们大吴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原因。”

  “倒是颇有些言论自由的意思!”

  刘越天点了点头,不过他也知道,这些学派还是以儒学为主,只是小有分歧罢了,像法家学派他在临安就没有看到,可即使是这样,这位吴王孙权已经很不错了,显然是个开明的人。

  “这个孙权,我倒是要见一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