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第二五七章 蜂麻

《四合院:我是杜守义》第二五七章 蜂麻

作者:干面鱼 字数:3668 书籍: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八月二十四日,礼拜五。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Benz’300sl X1”

  看着空间里的那台银色奔驰好一会儿,杜守义才发觉哪里古怪了。

  ‘鸥翼门?’

  这个发现让他乐坏了,他两辈子加一块还没玩过鸥翼门呢。

  不过这车好归好,可不能光天化日开上大街。以它这前卫的造型,一旦出现一定会有人报告派出所的。这只适合在夜深人静时炸街用。而且这车是双座的, 根本不适合一大家子用。

  系统似乎发现了偏差,在第二天签到了一辆奔驰220,230,就是‘S’级的前身。日后的上海牌轿车就是模仿W220外型来开发研制的。

  还有件意外之喜就是,这次签到的W230是特制加长版,前后两排座椅间有一排倒置的随员折叠椅,一辆车能轻轻松松坐下六到七个人。这种载量足以堪比这个时代的面包车了,而舒适度更不可同日而语。

  两辆奔驰都是直列六缸, 四速手动,这显然是考虑到了建国学习手动挡的需求才来的。就像香蕉一样,系统发现错了一回就立马再补一个,最后便宜的都是杜守义。

  下班后,杜守义把建国、小伟、娄小娥、杜守桂,一大家子能拉的都拉上了,大家找个合适的地方,跑跑车,轻松一下。

  这时候德胜门到十三陵这一段已经铺上了柏油路,路况相当良好。这条路白天就没几辆车,到了晚上更是安静,连个行人都没有。

  空旷的马路被猴子、幼兽、奔驰、劳斯莱斯来回碾压。累了就上车孵孵空调,喝点酸梅汤,休息够了下车继续玩。

  这一晚六个人过得就像机动车狂欢夜一样, 而建国也不用等明年,当晚他就能自己开着手动挡回家了。

  返程路上杜守桂意犹未尽, 提议道:“明天去十三陵玩吧?”

  杜守义有些无奈,“明天真没空。一大堆事等着, 还有个棋赛。不过等天凉快些了咱们上香山看红叶去。”

  开到南锣胡同口,把小北一行放下后,杜守义掉头取车洗车去了。玩的是挺痛快,可后续收尾只能他一个人干了。

  把事情忙完再回到四合院,都已经快晚上十二点了,这时他发现小诊所的灯还亮着,建国和李奎勇正在里面乘凉聊天。

  “师父。”李奎勇见他进来连忙起身问候。

  “怎么这么晚过来了?”

  李奎勇笑着从口袋里摸出几张戏票道:“来给您送这个。明晚的相声表演,说是刘保瑞刘先生会去。”

  杜守义看着他憨憨的笑容,心也放了下来。他接过戏票看了看,问道:

  “长安大戏院的?哪儿来得?”

  “我一同学,也是发小,他爹就是曲艺团的。这次下大雨我给他家送了点干粮和罐头。这不,他今天就给我送来了这个,我回去晚了连人都没碰着。”

  杜守义想了想道:“四张票?行,你我,再加上建国和小伟,正好四个,票先搁我这儿了。”

  “师父,您和师娘去吧, 我就不去了。”

  杜守义笑了,“不带她。娘们明天过她们的乞巧节, 咱们四个老爷们自己找地方乐呵乐呵去。”...

  说起相声大师刘保瑞,他和后世的桃儿还有点牵连。在桃儿刚开相声园子的时候,邢闻召先生曾经帮扶过他,而邢先生就是刘先生的徒弟,张寿成先生的亲徒孙。

  桃儿在相声里几次三番提到过张老先生,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张先生是寿字辈的大师兄,相声行业里的第五代,寿字辈的门长。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解放前后相声界的‘扛把子’,‘一哥’。

  这么一个‘大人物’本该宠辱不惊才是,可张寿成先生在得知自己进了曲艺团,还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后,竟然激动地痛哭流涕。为什么呢?因为在旧社会,相声属于‘团’行,地位实在太低太低了。

  说到这儿又忍不住要扯些题外话了。

  老京都的江湖中有‘内八行、外八行’,又称为‘明八行、暗八行’。

  ‘金瓶彩挂,皮瞳调柳。’这八门是内八行。

  ‘蜂麻燕雀,横葛兰荣’。这八门是外八行。外八行在三教九流之中,却在三百六十行以外。明白什么意思吗?就是说这些是不为社会公理良俗所容的行当。

  内八行中‘金’指的是相面算卦,他们手里总会拿个小金锣,所以称作‘金’。这也是对他们‘金口玉牙’的一种敬称。

  ‘瓶’就是‘评’,指的是评书艺人。单口相声和评书其实是‘近亲’,一桌一醒木的表演形式就是来源于评书。而相声的‘二世祖’沈春和原先是一位评书表演艺人。这以后有机会再细聊吧。

  ‘金、瓶’两行需要识文断字,所以又被尊称为:算命先生,说书先生。在十六行里的地位最高。

  ‘彩’,是指变戏法的,又称作‘彩立子’。后世把传统戏法又称作:古彩戏法。这名字中的‘彩’字就是这么来得。

  西洋戏法叫法不同,称作:‘色唐立子’,因为江湖黑话中把外国人叫作‘色唐点’,这也属于彩行。

  ‘挂’,是摔跤中的一种招式,泛指耍把式卖艺的。乌家以前就是‘挂子行’,而且地位还不低。

  ‘金瓶彩挂’是上四门,还能登堂入室。而下四门:‘皮瞳调柳’就有些鄙俗,不太上台面了。

  ‘皮’,是卖药的总称,又叫‘挑汉儿’。卖狗皮膏药、大力丸、金枪不倒丸、贩假药的都属于这一行。

  ‘瞳’又称作‘团’,就是说相声的。说相声的一开始画地为锅,把人召过来围拢成一团,所以叫‘团行’。

  相声还分两种。

  一种是‘清门’又叫‘清口雅语’。这一类可以出堂会,能登大雅之堂。

  这一门往上算,最早的代表人物该算是旗人阿彦涛。和穷不怕朱绍文、沈春和是同辈。但他一开始就是玩票的旗人,只出堂会,所以说的东西非常干净。

  还有一种是‘浑门’,又叫‘荤口’。就是讲一些下流笑话。这类相声是专门说给男人听得,要是有女人凑过来看热闹,他们会停下来说一句:‘大姐,我们接下来说得可就不是人话了。’

  这话一说女人自会明白什么意思。这是这一行的规矩,哪怕来了个青=楼的也必须这么说。

  为什么要分清门、浑门呢?这里面也有点说道。这种叫法其实借鉴于‘莲花落’。

  大家都知道。相声本门功课的‘唱’指得是‘太平歌词’,而太平歌词的前身就是‘莲花落’。

  ‘莲花落’这种艺术形式非常古老,自唐宋就有。日后逐渐区分为两个门派:由专业艺人们卖艺表演的叫‘清门’;而乞丐要饭时也会唱‘莲花落’,这就是‘浑门’。

  太平歌词传承自莲花落,很自然,也把‘清浑’这种区分方式带到了行业内部。直白讲,一种就是‘入流’,另一种就是‘不入流’。

  相声属于下四门,所以看出它解放前地位有多低了吧?

  侯大师有三个儿子,可他不愿意让他们子承父业说相声,这不是没道理的。

  相声在旧社会被归于九流中的第八流,‘伶人’,没有社会地位。吃够了苦头的侯爷怎么会让孩子们再干这个呢?

  ‘调’,就是调包,指的是卖假货这一行。后来卖大=烟的也归了进来,而且成了‘调行’主流。

  ‘柳’就有点意思了,是指唱小曲的。后世说的‘柳活儿’就是打这一行出来的。

  可你以为就是唱小曲这么简单吗?单唱个小曲会落入下四门,还是最后一个?

  小曲要看唱的是什么,谁在唱,唱给谁听。柳活中有不少是‘色=词艳曲’,所以这一行时不时还带着皮肉生意,并不太光彩。

  以上就是内八行,公开的叫法是:‘金瓶彩挂,皮瞳调柳’。

  说完内八行再来说说外八行。

  外八行又称作暗八行,‘蜂麻燕雀,横葛兰荣’,这八个都是地下行业,没一个能见光的。

  蜂,指的是团伙诈骗,就像群蜂蜇人一般。举个现代例子,加入了二百人的投资理财群,忽然发现就自己一个客户,其余一百九十九个都是托,这就是‘蜂’。

  也有写作‘风’,意为骗子们象风一般来去无踪,瞬乎而聚,瞬乎而散。这么解释也行。

  麻,又称作‘马’,取得是‘骗’字的左半边部首。也有说是指单枪匹马一个人诈骗,这都对。

  我们平日里常会听京都人说:麻溜儿上班去,麻溜儿快走....琢磨过味儿没有?呵呵,没错,‘麻溜’二字就是出自这一行。得不得手都要快点溜。

  燕,指的是以女色诱人行骗。这个‘燕’字取自《诗经,国风》中的‘燕燕于飞’。

  《燕燕》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诗。全篇高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妹子,你咋走了呢?’。很生动很形象,一下子就描绘出了‘仙人跳’之类色=诱诈=骗的精髓。当然后世男=色=诈=骗也不少,这都属于‘燕行’。

  雀,就是‘缺’。先谋个官缺,然后利用身份诈骗。这指的是布局严密的高智商团伙犯罪,是比较高级的骗术了。‘水变油’什么的都能归在这一类。

  总之,‘蜂麻燕雀’,都是诈骗。有时也会和上四行连在一起讲:‘金瓶彩挂,蜂麻燕雀’。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可能因为这些行当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吧。

  跤把式也靠耍嘴皮子吃饭?当然。

  摔跤的,变戏法的要靠一张嘴招揽观众,讨赏钱。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这句话说的就是他们。

  特别是戏法。一开始相声戏法不分家,相声术语中的‘包袱’、‘抖包袱’等等,这些术语都是从戏法中来得。

  相声名门常氏家族,开门立派的第一代大师常联安先生,就是从变戏法,表演‘说口’开始闯出的名号。三十岁时才拜入了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门下。这事扯太远,不再往下说了。

  既然都靠嘴吃饭,难免被归到广义的骗子一列。

  这里又有问题了:算命的,变戏法的归于骗子也就算了,评书怎么也会列在其中呢?

  因为说评书的往往在关键时候就断章,活脱脱就是个骗子,招人恨啊!

  其实写网文和说评书的差不多:一样的讲故事,一样的断章断更,让人恨的牙痒痒。

  更有意思的是,网文还分了‘男瓶’和‘女瓶’。早早给自己贴了标签。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瓶’行的......

  ‘蜂麻燕雀’之后是‘横葛兰荣’。

  ‘横’,耍横,干得就是流氓,截道这些暴=力活。

  ‘葛’,又写作‘戈’,干的是坑蒙拐骗。‘兰’,指赌=博。‘荣’,是小偷。

  ‘横’,还能理解。‘戈,兰,荣’这三个字号有点突兀,似乎和它们代表的行业并不挨着,那是怎么来的呢?而且,‘戈行’干的是坑蒙拐骗,不是和‘蜂麻燕雀’重叠了吗?

  事情是这样的。‘横,戈,兰,荣’是姓氏,就是这四个行业的四大‘祖师爷’家族。究其历史甚至能追溯到汉朝。

  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弟子万千,天南海北都有。于是就用‘祖师爷’的姓氏直接称呼行业了。

  有姓横的?当然有,横店嘛。只是姓‘戈’还是姓‘葛’,现在年代太远有些分不太清了,据说应该是前者...

  当然,这都是久远故事,说法万千。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负法律责任。

  有些书友看到这儿也许有疑问了,那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加一块儿能水篇论文,这里只能稍微提两句。

  三教九流的提法最早,唐宋时就有记载,宋代官家甚至在朝堂上都用过‘三教九流’这个词。它可以理解为全国性的‘职业分类总纲’,上至庙堂高官,下至贩夫走卒统统包括在内。

  而‘五花八门’的说法借用了兵法中的五行八门阵。它出现在明末清初。是把‘士农工商’之外的江湖行当,再剔除了娼、丐这几个实在拿不出手的以后,重新进行了细分。也可以理解为江=湖人的一次‘自我身份认证’。

  这其中的‘五花’,原先指的是江湖中几个女人做的行当。比如卖茶卖酒的,唱戏唱曲的,青=楼里的女大夫等等,这些女子行业相对是干净的。

  到了清中晚,随着天桥渐渐兴旺,这才逐步有了明暗八门十六行的说法。这原先是京都独有的,以后也扩散到了津冀。

  针对明暗十六行,新种花成立后采取了一套组合拳。该收编的收编,该打击的打击。

  到了六十年代只有‘横’,‘荣’两行还苟延残喘着。其余的要么加入人民队伍,要么就彻底消亡。

  所以前文说过,五六十年代是京都历史上,地=下江=湖的‘至暗时刻’。朝不保夕,穷的都快当裤子了。但对万千遵纪守法的普通百姓而言,这却是前无古人的‘清朗’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