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第一九四章 卤炸豆腐

《四合院:我是杜守义》第一九四章 卤炸豆腐

作者:干面鱼 字数:2266 书籍: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娄小娥是十分重要的盟友,既然她猜到一些,杜守义就不再隐瞒了。他对许大茂没什么义务,可对娄小娥有。

  听完他的话,娄小娥沉默了很久,问道:“你怎么没阻止呢?”

  杜守义又叹了口气,道:“不管谁的种, 到底是一条人命啊?!”

  想了想,他又说道:“许大茂是坏到骨子里的,你们娄家未必制得住,反而要受他的祸害。这样的人只有不离开我的视线才能放心。

  你要带他走我不会拦着,他要是不同意你来和我说,他不走也得走。

  不过你要是不想带他走,那就别把事情闹太大, 给他在厂里留点名声。这个人我日后还用得着。

  总之, 决定权都在你手里,我不主动参与。”

  娄小娥好奇地问道:“你要他有什么用?”

  杜守义没正面回答,他呷了一小口酒,道:“毒蛇会咬死人,可对付老鼠却是一把好手。”

  接下来这顿饭吃的很沉闷,吃完饭娄小娥就告辞了。今晚获得的信息很多,她要回去和父亲一起捋一下,好好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等她走后杜守义笑着对龚小北道:“等我过完二十岁生日我们就去领证吧?我都快等不及了。”

  龚小北明白他在说什么,红着脸道:“嗯,都听你的。”

  对于刚才的谈话她一个字都没多问。现在的她越来越聪明,当杜守义说出那个比喻时她已经明白许大茂能干什么了,杜守义是在为他一直所说的动荡做准备呢。明白了这个还有其他什么好问的呢?

  一夜无话,时间到了二月十二日, 礼拜二。

  一大清早,杜守义就被钱姐在院里给堵上了,她就是钱大爷那个在工艺美术品厂工作的闺女。

  “杜老师,早。”

  听到这声称呼好亲切啊,杜守义笑着回道:“钱老师,您也早。”

  钱姐笑了,道:“您别取笑我了,我这水平哪里称得上老师?”

  “哪里,您把小虎教的很好呢,小小年纪已经画得有模有样了。名师出高徒啊。”杜守义瞬间化身前世校园里的那个‘杜小嘴’了。

  钱姐和他接触不多,没想到杜守义的小嘴这么甜,她顿时笑得像朵花一样,道:“您的水平才叫高呢,您借给小虎的素描我拿给我们厂的美工师看了,他说没有十年的苦功画不成这样。”

  “过奖了,我没什么天分,只能买把子笨力气,让钱姐看笑话了。”

  一顿商业互吹后,钱姐说出了她专门堵杜守义的意思,钱姐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厂的,在基础这一块儿很薄弱,她想让杜守义帮着补补课。

  杜守义想了想问道:“就是素描吗?”

  “对,透视结构这一块儿我一直掌握不好, 画出来的东西容易变形还没味道。我师傅是画国画的工艺美术大师, 从厂里再找其他老师就不太合适了,您能理解吧?”

  “明白,明白。”杜守义连忙点头。

  “杜老师,请您一定要教教我,拜托您了。”

  杜守义想了一下道:“您是专业的,我是二把刀,说什么教不教的就不合适了。咱们也别学生老师了,就一起研究,共同提高一下怎么样?”

  这就算答应了,两人约定了第一堂课的时间后,钱姐兴冲冲的走了,而杜守义则莫名其妙的又给自己揽了个活。

  刚送走了钱姐没多久,刘光天来取饭盒了。杜守义每天会在南房窗台上放个饭盒,里面装着一瓶奶和两个煮鸡蛋。刘光天就像送奶工一样,每天来取一次,然后回家时再把空瓶放窗台上。

  “哥,您在呢?”刘光天现在见到杜守义直接叫哥,连守义两个字都省了。

  “怎么起这么早?”杜守义把饭盒递给他,问道。

  没想到这问题让刘光天的脸‘腾’就红了,他故作镇静道:“做了个梦,睡不着了。”

  杜守义脑子多快啊,一看就明白了。这个岁数,这个季节还能有什么?贫僧法号梦遗呗?

  这倒霉催的,大清早的遇上这么个玩意。

  他想了想道:“苏慧娟是何雨柱正经徒弟,马华的亲师妹,我的小师侄,你要有什么歪心思也给我摆正了。想想看这三个你能对付得了哪个?”

  装完叉就跑。杜守义说完就往后院走去,留下一脸惊骇的刘光天呆立在原地:‘我说什么了?他是怎么知道的?这可怎么办是好?...’

  此时此刻杜守义心里舒坦了。刘光天刚才恶心了他一回,让他立马报复了回来,这怎一个爽字了得?!至于刘光天会如何他才不会去管,小屁孩不吓唬吓唬还真当娘家没人了?让你再乱做梦?!

  到了后院,聋老太太早起来了,正在后院遛弯活动腿脚呢。

  杜守义心情大好,笑着问道:“老太太,今儿早点弄点‘卤炸豆腐’怎么样?配烧饼还是猪肉大葱包子?”

  “烧饼吧,这个年吃的太油腻了。”

  “得嘞,我这就给您买去。”杜守义答应着,进屋拿了个大钢筋锅,乐颠颠的出门了。

  ‘卤炸豆腐’不是系统奖励,是杜守义临时起意。因为他前两天刚在周边发现了这道‘美食’。

  豆腐切成三角片,放油里炸过,然后放热汤里煨上十来分钟,出锅后浇上卤虾油,芝麻酱,豆腐乳等等佐料。

  简简单单的一道早餐‘豆腐汤’,却比京都早餐的招牌‘豆汁’要‘正常’太多了。

  杜守义挺喜欢豆汁,但不代表京都人人都爱喝。

  豆汁其实在好肉食的旗人中颇受欢迎,可以祛毒排油。其他的...在解放前后的老京都,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喝豆汁的。

  有些是受不了那股‘酸馊’味。而有些‘家教严’的家庭从小不喝豆汁,因为街边上的食物极不卫生。卤煮、爆肚、炒肝等等路边摊食物他们也不碰,这个群体相当不小。

  有说梅兰芳先生爱喝豆汁,那也只是他让人买了一锅回来,让家人尝尝味道而已。

  可到了后世不知怎么,汪曾祺老先生说了一句,‘没喝过豆汁,就算没来过京都’。然后全天下都以为京都男女老少都好这口,不每天喝上一碗‘泔水’就没法活似的。

  这纯属是个误解,就不往下说了。

  杜守义去的这个地方是个公私合营的早点铺子,原先的一些流动摊贩都被归拢到了一起,有卖油条的,炸糕的,烧饼的,豆泡的等等,品种繁多。

  买卤炸豆腐的是个回民,姓马,杜守义自打记事起就爱吃他做的东西,不过打几年前开始不知他人到哪儿去了。也是最近听郭大娘她们说起才知道,原来他搬这儿来了。

  到了卤炸豆腐摊前,看到了那个已经有点佝偻的摊主,杜守义尘封的前身记忆被翻了出来。

  他记起了父亲曾经说过,这位马师傅曾在名店‘一条龙’里学过艺,调的一手好小料,所以他家的卤炸豆腐味儿最地道。

  别小看了小料,京都人吃羊肉看中的是它,吃爆肚靠的更是它。要是哪家涮肉馆里调小料的师傅换了人,那老客一准知道,因为吃的就是那个味儿。

  后世打着‘祖传’旗号的爆肚、涮肉馆不少,这里面十家里至少有八家是蒙事儿的,剩下最多一两家正经祖传。

  传的是什么?有一多半就是这小料的秘方。所以在京都地界,你要有一手调小料的本事就饿不死,眼前的白师傅就是个明证。

  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就关不住了,杜守义记起了前身似乎还有个亲姑姑。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姑姑的形象很模糊,似乎四五岁以后就没再来往过,他爹死的时候更是没见过她。

  守桂这礼拜回来后,杜守义打算问问她,看看爹有没有和她提过这事儿,毕竟这也是一门亲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