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血海孤狼 第三十九章 三不打

《血海孤狼》第三十九章 三不打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3610 书籍:血海孤狼

  陈绍宽的期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Ⅱ型潜艇造船厂能在半年之内造好,明年年初交船,此时亲华派没有下台,那也许还有些希望;Ⅶ型潜艇明年此时下水,舾装后秋天交货——已经是慕尼黑事件了,希特勒敢发出战争威胁,显然是制服了国防军。

  李孔荣不相信冯·勃洛姆堡元帅能挺到那个时候,希特勒肯定会找其他办法把他整下去。如果历史不改变,他只希望德制军火能挺到武汉会战,倒减船期、谈判交涉期、装运、陆运等时间,德国推迟到七月中止中德军火交易就好。接下来就看苏联了,既然要中国拖住日本以保自己不受两面夹攻,那就必定会对华提供军火贷款。

  时间上是这么算,但例外是有的,以日本人的细致作风,肯定不会相信自己对巴斯蒂安中将说的那些谎言,他们必然会破潜艇交易。只是,他们会怎么做呢?

  从潜艇军港诺伊斯塔特回柏林的船上,李孔荣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他感觉以德日关系,在中日大战中,除非是希特勒说话,要不然这批潜艇很难回国。另外一个前提就是常凯申不在上海开战,战争只局限于华北一带。以他来看,宁愿十万国.军抵抗,也不如交通不便给力。仗如果在华北打,沿海陷落时间将大大推后,即便日本人主动在上海开战,也不能在这块两面皆可包抄登陆之地投入重兵,而应在吴福线、锡澄线依次抵抗。

  这就要看孔祥熙的了,他如果能说服常凯申,那中国的境况将会有很大的可能逆转。正所谓‘委坐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惟孔可医。’世界上能说服常凯申的,也就这一两人了。

  李孔荣想着已经走了的孔祥熙,期望他能改变历史,他身边坐着的周应聪却拿着德国地图在找吕贝克市。他对德国太过陌生了,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到。

  “大哥,在这里啊!”李孔荣把手指向地图的右上。德国的形状就像是一只断头断翅鹰,丹麦是她的头,波兰是她的右翅、荷兰比利时是她的左翅。捷克和法国在她的翅下,而奥地利和瑞士在她的尾后。那个吕贝克市就在右翅和脖子相交处,是波罗的海的一个小海湾。诺伊斯塔特在海湾北面,而吕贝克则在海湾根部,特拉维河河畔。

  “居然在这里。”周应聪一直在海岸边找,不想这吕贝克市根本就不在海岸边,她离海岸还有二十多公里。“这船厂很小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李孔荣也不知道吕贝克船厂有多大,但既然他都没听说过,肯定就是个小船厂。德国人把自己安排到这里,除了日本人抗议外,还有不让自己发现基尔不莱梅造船厂秘密的意思——齐柏林航母、俾斯麦战列舰都在建造。

  “德国人不是说待会会经过那里吗,就不知道能不能去看一看。”李孔荣道。

  “部长提过了,对方没有同意,再说我们时间上也来不及。”周应聪道,“我们手上是没外汇,可各国造船厂总要去走一走吧,不然岂不是让人家看不起,伤了交情也不好。”

  “就这么打肿脸充胖子?”李孔荣心里想笑。在他看来,有钱逛商场,没钱还逛什么逛,和老太太一起排队等特价吗?

  “这怎么是打肿脸充胖子?”周应聪没看出李孔荣眼里的笑意,“我手上收了十几份请柬,不去总不能直说我们没钱吧,或者问他们要不要大豆钨砂?你不是很会交际的吗?部长现在来了欧洲,总是要露露脸的,你可知道在伦敦加冕典礼上,部长是上将衔,他的位置可是排在其他海军将军前面的……”

  私下里,周应聪总爱说一个多月前英王加冕时的盛况,每次都提到陈绍宽站在其他****海军将领前面,感觉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周应聪嘀嘀咕咕间,交通艇已经到了特拉维河的入海口,这是一个略带拐弯的窄河道,河道进去不到一公里,在小镇的旁边居然有一个关卡,上面飘着德国国旗和纳粹旗,让人感觉很突兀。不过想到出了这个关卡就是波罗的海,李孔荣又释然,这不就是边防站吗。

  过了这个边防站再走上一公里左右,河道徒然变宽,左边看似像一个湖,当然不是大湖,站在船上就能看到湖岸。湖是葫芦状的,左边更远一些一个窄口之后又是一片水域,但那里已经没有连着河道了。站在船上看不到边,但地图上显示它并不比另一半葫芦更大。

  走了一会,船又开始沿着河道拐弯,拐弯再走直道,待船再次拐弯时,巴斯蒂安中将指着右边的一片厂区告诉大家:那里就是佛兰德造船厂。

  包括陈绍宽在内,诸人马上看向那家造船厂。虽然心里不乐意选在此,但让李孔荣稍微有些安慰的是,这个临近河道的造船厂规模颇大,烟囱林立间感觉比江南造船厂还要好些。除了烟囱、他还能看到里面的小火车、堆在厂区内的木料、以及忙忙碌碌的工人。

  在船彻底驶过这段河道,看不到造船厂时李孔荣才放下望远镜。从刚才的观察中,他感觉这家造船厂似乎有些开工不足,而且居然堆着那么多木头,难道是造木船的吗?担心完该厂的技术水平,他又在想以后自己怕是要住在这了——他得造船厂柏林两头跑。一边担心纳粹偏向日本,一边又担心造船厂故意怠工。虽然合同签订后国内会来人在此督造,可他们仅仅是海军工程师,唯有他这个马上就要履任的大使馆海军武官是外交人员,他出面德国人才会给些面子。

  造船厂过去不一会就看到了吕贝克市。在德国人的安排下,一干人没有在市区多做停留,直接上火车赶往两百八十多公里外的柏林。

  陈绍宽等人在次日一早离开,送完他们的李孔荣本以为可以休息,接下来好好琢磨手上的几件事,不想刚回海军宿舍杜律明两个就在会客室等着了。他见李孔荣进来起立笑道,“汉盛兄可真难找啊,小弟等了两天今天才等到。”

  那一日酒会后,李孔荣还见过杜律明三次,三次都是他请吃饭,目的当然是想了解更多关于装甲战术的东西。李孔荣也不是藏私,他问的、自己能想到的,都言无不尽。只是装甲战那是几顿饭就能说完的,从武器说到战术、再从战术说到编制,今天杜律明就是来要编制的。

  “我也没办法啊。”都熟悉了,李孔荣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两天公干去了。”

  “是,我听说了,汉盛兄辛苦。”杜律明道,“不过小弟老是在想这装甲师的编制……,小弟看书少,见识也少,你看,这又要来找汉盛兄帮忙了。”

  “编制我大致写了一份,你等等。”李孔荣说罢就让值日官帮他去房间里取。一会东西拿了下来,他先打开看了一看确定没错,这才把文件交给杜律明,“这就是了,你先看看吧。”

  杜律明非得闹着要弄一个装甲师,吃了他几餐饭的李孔荣不得不勉强答应(南京饭店结账时有一顿饭居然花了一千马克),并让他没事不要再请吃饭,有问题直接来问就是。至于装甲师编制,他只有慢慢回忆,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写了一份编制表。

  空军、炮兵、摩步兵,都是装甲师必备的东西。空军是指望不上了,炮兵联系法国居然说有120mm迫击炮,价格也不贵(估计是没人要),杜律明当即准备买一个团三十六门,每门带一千发炮弹。只是法国人要外汇,统共两百万美元怎么也付不了。他最终还是听了李孔荣的建议,炮全买,炮弹只买一万发,不够的国内兵工厂在法国人提供资料的情况下仿制。

  自行火炮的问题解决,LT-35坦克斯柯达也愿意出售,可问题是价格不菲,九十五万克朗大约等于三万八千美元一辆,一个装甲师假设两百辆坦克,这就要七百六十万美元,还好可以易货交易,捷克接受大豆。可这还是太贵了,不过想到如果战争发生在黄河、徐州一带,李孔荣又觉得有这么一支装甲部队还是有必要的,于是就按照苏军的编制,在德军的基础上把级别提了,坦克连变成坦克团,坦克团变成坦克旅。

  这一下就让杜律明要的装甲师变成了装甲军:每师下辖一个坦克旅,内含三个坦克团,每团二十一辆坦克,共六十四辆坦克;师下面还有一个摩步团、一个自行炮团,以及通讯、油料、辎重、舟桥等营,全师约四千余人,三个师合成一个装甲军,全军大约一万三千余人。摩步师李孔荣也简单写了一个编制,与普通步兵师相比除了增加自行车外,还多一个37mm反坦克炮团,以及两个75mm山炮营。

  李孔荣认为自己写的编制是不错的,可拿着编制表的杜律明却心中不安。他倒没觉得编制有什么不对,他是被整个军团的花费吓到了。坦克即便只有一百九十二辆,加上三个120mm迫击炮团,再加上卡车、舟桥、通讯方面的花费,这就要一千万美元。这还没有算油料弹药钱,部队训练要油,打起战来不但费油还要炮弹,这一年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有问题吗?”见杜律明半响不作声,李孔荣开口相问。

  “太贵了啊!”杜律明道,“光装备就要三千三百万国币,这可以武装六个德械师了。”

  “这没有办法。”李孔荣笑,“所以我才缩小装甲师坦克数量,每师只编入六十四辆坦克。其实装甲部队是可以搭积木的,坦克、步兵、火炮三者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任意拆散任何组合。你要是嫌贵,那就买六十四辆。

  而且这样指挥的难度也小。我们离打仗的日子不远了,没那么多时间让我们训练。我看这就不如从坦克旅起步,一个坦克团配一个摩步营一个炮兵营。你现在手上不是有一个装甲团吗,虽然都是些老坦克,可也可以先练练啊,人是要保住的,打光了刚好有新装备。”

  一边喝茶一边说着自己的建议,李孔荣眼睛眨了几下,忽然想到了蒋纬国,再想又想到他现在还没有入伍,历史上他就是在德国学的装甲战术的,该怎么弄得他的电话呢?

  重重的叹了一声,杜律明拍了拍那几张纸,道:“也就只能这般了。国内正好可以一边训练一边等装备筹备装甲师。”

  “斯柯达那边最好一次性下单,然后一年或一年半就要交货,久了怕生变。”李孔荣想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不是天子门生吗,委员长那边多说些好话先定两个旅的坦克好了,再加上国内的那些坦克,不管好用不好用都集中起来,也勉强算一个坦克军。切记,只要地方能摆得开,道路、后勤、掩护也允许,那就有多少坦克就上多少坦克,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战场,控制战场你才能把抛锚的坦克拖回去修,损失才小,而且很可能能缴获敌军装备。”

  天子门生让杜律明讪笑,可这是事实,要不然他怎么可能赴欧买坦克。他道:“我就按汉盛兄建议的办吧。小弟必不负兄长期望,一定要从日本人手里缴获坦克回来。”

  “那就好。”李孔荣对他还是有些期望的,又想到常凯申常常乱下命令,便道:“虽然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可装甲师的使用是要有特定条件的,不然损失装备是小事,损失了人员那就是大事了。切记河流密布之地不能打,丘陵山区也不能打,再有就是城市巷战也不要打。”李孔荣一口气说了三不打,而后又道:“真要开战,坦克打一辆少一辆,你可不能听了乱命一下子都赔光了。”

  李孔荣苦口婆心,杜律明当即起立行了一个礼,认真道:“请汉盛兄放心,小弟必牢记这三不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