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篮球风云榜 第四十一章、扶大厦之将倾

《篮球风云榜》第四十一章、扶大厦之将倾

作者:2016晨曦 字数:2614 书籍:篮球风云榜

  “何艺彤同学说的没错。”杨紫枫继续说道,“下面就轮到我们的民族英雄于谦登场了。当时很多大臣主张南迁,但是没有代理皇帝朱祁钰的命令,是走不成的。于是这些人打算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提出南迁的主张,让皇帝同意,只要皇帝同意,就立马动身南下。

  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八月十八日早上,朱祁钰坐在龙椅上,朝会还没开始,朝下的大臣就已经哭成一团,他们有的亲人或者朋友很多人都牺牲在了这场窝囊的战役中,能有谁不痛心疾首。

  然而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朝会,大明朝的命运将在这一次朝会中被决定出来,是战还是逃在此一举。

  坐在台上的朱祁钰非常紧张,弄不好他就成了亡国之君。

  “诸位爱卿可有高见?”朱祁钰问道。

  台下的大臣们依旧在台下哭,朱祁钰无奈,只能坐在龙椅上等他们哭完,他理解这些大臣,战场上有他们牺牲的朋友和亲人,一个好好的国家,突然间变得如此模样,谁能不痛心,就让他们先哭个痛快吧。

  过了一会儿,大臣们逐渐的恢复了理智。

  “陛下!臣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以避过此难。”大臣徐珵大声说道。

  本来像算卦这种事情,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是不相信的,但是这个徐珵这次却有充足的自信,因为在土木堡事件发生之前,他就算定此役必败,所以这回当他再次说出算卦结果时,有许多大臣是相信的。

  那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大明当下的情况:

  第一、城内军队空虚,只剩老弱残兵

  第二、人心不齐

  第三、众多官员主张南迁

  第四、也是最主要的,皇帝在人家手上。

  “这种情况大家是不是在哪里读到过?“杨紫枫看着台下的学生们问道。

  “应该是靖康之耻吧。”坐在最后边的刘浩说道。

  “没错,北宋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十月,北方的金兵对北宋发动进攻,先后攻克太原、真定等军事重镇,随后金军渡过黄河。宋钦宗惊慌失措,大臣们纷纷主张投降。

  公元1127四月一日,金将完颜宗望押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余人,沿郑州北行。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对于宋王朝来说,这是一场无法忘记的浩劫。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当时的大明,竟然和当年靖康元年的北宋如此的相似,更严重的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先落到对方的手里了,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绝望。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怒吼,惊醒了当时所有惊慌的大臣,也挽救了正在下沉的这艘大明巨舰。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一声巨大的怒吼响彻整个奉天店,怒吼者,于谦是也!

  “京城者,天下之基也,如果就此南迁,就无可挽回,你们难道都忘了宋的教训了吗!”于谦大声说道。

  他这一声吼,惊醒了当时很多的官员,尤其是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这时吏部尚书王直也说到:‘’廷益说的没错,我们不能重蹈宋的覆辙!”

  王直是当时朝中的第一号大臣,随后很多大臣都站到了于谦这边,朱祁钰也清醒了,他决定和于谦这些耿直的大臣一起保卫大明的国都。

  当天,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程负责京城的防务工作。”

  “那于谦打过仗吗?”郭明宇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于谦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指挥过军队,但是他研究过兵法,对兵法这一块有独到的见解,他首先总结了一下目前的情况,得到一个绝望的事实:

  首先,北方已经没有精锐部队,剩下的都是些二流部队,京城的二流守卫不到十万,好马也没有。更要命的是这个守卫的心态,精锐部队全军覆没,自然给这些二流部队心里造成了巨大的阴影,精锐部队都办不到的事情,他们能办到吗,士气极为低落。

  再就是虽然皇帝和大臣们表面上支持抵抗,但其实他们内心也是摇摆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

  也先随时有可能攻过来,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和时间赛跑,将能调的兵全都调到京城来。

  于是于谦下达了他的命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

  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HN备操军;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SD备倭军;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

  这些由二流部队和运输队组成的十余万人,开始迅速的往京城赶路,精锐损失殆尽,国家只能依靠他们了。

  大家不要以为调一些兵过去很容易,其实很难,首先如果搭上持久战,一定要有足够的粮食,那么这个粮食来源从哪来呢,当然,身为天下根基的京城是不缺粮的,但是人口也是不少的,要想养活这些人口,就要准备大量的口粮,在离BJ不远的通州,现在大家都知道BJ有个TZ区在BJ的东南方向,那里存着大量的粮食,仓米数百万,够城内的人们吃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很多大臣主张将其烧掉。”

  “为……为什么?”很多同学问道。

  “因为当年的通州并不是BJ的一个区,要想运粮必须召集大量的民工,路还非常的难走,短时间是运不完的,如果也先这个时候突破紫荆关,南下取通州,那么粮食就归也先所有,烧了,比送人要好。

  这么难的问题,却被于谦的一道命令解决了: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自八月十九日起,大明境内所能调动的士兵纷纷集结起来。这些人来自SDHN南京、ZJ等不同地区,他们日夜兼程地赶路,只有一个目的:尽快赶到京城!他们不知道也先会什么时候打过来,只要能够在此之前赶到京城,胜利的希望就大一些。九月初,各路人马纷纷赶到,京城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二万,粮食充足,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内心也都安定了下来

  但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呢?“杨紫枫问道。

  很多学生摇摇头,按理说现在兵也足了,粮也足了,君心也稳定了,难道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是于谦没有打仗的能力吗,缺乏武官?”张凝玉说道。

  杨紫枫摇了摇头,说:“那会儿武官还有有几个的,比如说陶瑾孙镗石亨之类的。”

  “是将帅不和吗?”霍小颖说道。

  “也不是,史书上说当时大家一致对外,还没有什么内部分裂。”杨紫枫说道。

  “是不是也先长时间不来,到时城内的粮食吃了好长时间,快用完了。”张老师说到。

  “其实这个时候也先已经要来了。”杨紫枫摇了摇头说道。

  张老师有点不爽的点了点头。

  “哦!我知道了,是英宗还在他们手上!”何艺彤说道。

  “说对了。”杨紫枫冲何艺彤竖起了大拇指,继续说道,“英宗之所以会成为也先手中的王牌,那是因为他是皇帝。也先会不断的利用皇帝的身份要挟大明给其金银财务和领土,于谦和一干大臣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大明的江山,必须重新立一个皇帝。

  那么立谁好呢,首先被考虑的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但他当时只有3岁,目前最合适的只有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立朱祁钰为君。

  但是朱祁钰推辞了,这个并不是他谦虚,这个时候他是真不想当,因为他亲眼见了他哥哥的遭遇,而且弄不好会落个亡国之君的骂名,所以这个皇帝还是不当为好。

  但是不做不行,现在这个时期必须立一个皇帝,否则江山不保,在于谦等大臣再三的要求下,朱祁钰没有办法于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9月正式登基,年号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英宗的皇帝身份失效,改为太上皇。

  到了九月下旬,京城的防卫基本完善,军队经过严格训练,能力大大增强。士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也先的到来。

  勇气又回到了城内士兵们的身上,他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握着手中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精神领袖,那就是于谦,这些士兵屹立在城墙上,期待着也先的到来,他们期待着为土木堡死难的人们复仇。

  也先,你来吧,让你看看我们的于少保是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