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洗烽录 第二章 密云不雨势初张

《洗烽录》第二章 密云不雨势初张

作者:赤军 字数:5067 书籍:洗烽录

  这场大雪纷纷扬扬的,自辰时起,直下到正午还没有停。北风不住地敲打着窗棂,落在察罕帖木儿的耳中,倒仿佛沙场上万马奔嘶一般。他才抚了一回琴,但心既乱,琴音也不能保持淡泊清雅,不由站起身来,望着桌上摆的地图发愣。

  “天时不正,才十月里就下恁大的雪,却又是甚么征兆?”他再度坐下来,打开案上的木匣,匣里是五十五枚筮草。这次从沈丘逃出来,除去金银细软早已打点密藏外,他随身只携带了几本难得的宋版书,以及这一匣惯用的筮草。当下心中默祷,取出筮草,剔除其六,将余下的四十九枚,细细地一十八变,而得七、九、七、九、七、七六爻,是个“干”卦之象。“乾,元亨、利贞”,倒是个上上的吉卦。

  当然,仅仅这样卜算,是做不得准的。察罕帖木儿将六爻之数相加,得四十六,以天地之数五十五减之,得九,占得乾卦的第四爻需变。这一变,是为“小畜”,“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虽然也很吉利,但只是小吉,比刚才的乾卦要差得远了。

  “其间莫非还有阻碍么?”察罕帖木儿细想两卦第四爻的爻辞。干之四爻,《易》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这“无咎”两个字,让察罕帖木儿松了一口气。然而:“‘或跃在渊’?干宝解说:‘跃者,暂起之言。既不安于地,而未能飞于天也。’又喻说:‘此武王举兵孟津,观衅而退之爻也。’——似乎此次定能成功,但未能一战而扬名天下……”

  察罕帖木儿背了手在屋里来回踱步,左颊上那三茎长毛一跳一跳地,和他此刻的心境倒是一般无二:“龙潜深渊,何日登天!苍天已漏,我世受国恩,若不能飞跃补之,岂非终身遗憾么!”再想小畜之四爻,《易》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虽然也是个“无咎”,但这段爻辞的含义,却比较难以索解了。“‘血去,惕出’?”察罕帖木儿轻轻捻着颊上的长毛,“难道起事之初,便有伤损?或是……须得寻一人来杀了祭旗?”

  正在茫然没有头绪之际,忽听仆人在外面轻叩窗棂:“老爷,公子与唆督大师回来了……”

  “噢,”察罕帖木儿站定了脚步,“可还顺利?”“似乎……似乎顺利……”仆人有些犹豫地回答道,“沈丘‘大肉居’的陈师傅也与他们一同到庄上了哩。”

  察罕帖木儿左手猛地一颤,随即宁定下来,撩开厚厚的门帘,穿过回廊,就向前厅走去。这座庄院很大,前后三进,察罕帖木儿从最东的厢房出来,疾步走了好一会儿,才刚到前厅口,就听见义子王保保的声音说道:“陈叔叔且猜这是谁家的庄院?”

  ※※※

  察罕帖木儿紧走几步,迈进前厅,只见胖大番僧唆督正大马金刀地盘踞在正座上,陈杞人缩在侧位,王保保站在他的身边。察罕帖木儿连忙揖手道:“大师回来啦——噢,陈师傅也来啦。”唆督不耐烦地叫道:“快上酒,上肉。好一场打,佛爷饿杀了也!”察罕帖木儿忙对王保保使个眼色:“你且陪大师后面吃酒去,我与陈师傅有几句话讲。”

  王保保躬身答应。唆督拍着桌子叫道:“甚么好话,要避开佛爷讲?酒菜上到这里来,佛爷要与这位陈朋友一起吃酒!”察罕帖木儿陪着笑,说道:“庄丁们才打了头鹿来,正用小火煨着哩,只怕大师等不及,故尔……”话音未落,唆督一声怪叫:“鹿肉!”飞身一跃,早旋风一样跳出去了。

  王保保急步跟上。察罕帖木儿鼻孔里哼一声,摇摇头,这才在杞人对面坐下来。早有下人端上来热茶,察罕帖木儿端起茶盏,让了一让,这才开口问道:“陈师傅怎么跑到罗山来了?”

  杞人咂了口茶,觉得身子暖和了一些,抬眼反问道:“我是孑然一身,沈丘待不得了,便满世界的乱走。庄主偌大一份产业,怎么也背井离乡,到这里来?”

  察罕帖木儿面色一沉,叹口气:“陈师傅是明知故问罢。在下一个色目,沈丘县中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地?唉,陈师傅每常叨唠说天崩地陷,因之旁人给个‘杞人’的诨名,他们却哪里晓得你刺世之深——这眼见不是天要塌了,地要陷了?”

  杞人端着茶盏,望望窗外依然满天纷飞的大雪,淡淡地回答道:“是啊,天要塌了,可也不见得便能塌得尽净,地要陷了,然而心中无私,又何处不可容身?”

  察罕帖木儿悚然一惊,身体向前面探一探,问道:“陈师傅此言何意?”杞人不慌不忙地又咂了一口茶,这才解释道:“塌陷了南边,还有北边,塌陷了长城内,还有长城外。我是身无长物,无处可避,故才担忧。庄主又有甚么可挂虑的?”

  察罕帖木儿愣了半晌,茫然问道:“你是教我出塞西去?”杞人却并不回答,只顾埋头喝茶。察罕帖木儿甩甩衣袖,忽然苦笑道:“自某家先祖从世祖皇帝南下伐宋以来,便居于河南,已历三世。塞外虽好,早不是我的故乡了,你却叫我避往哪里去来?”

  杞人放下茶盏,抬头望着察罕帖木儿,缓缓地道:“蒙古人入主中原,不懂得体恤民生,反横征暴敛,视百姓如同刍狗草芥。似这等恶天若不崩塌,更无天理——庄主却怎好逆天而行?”

  察罕帖木儿站起身来,垂头踱步道:“天理?哼,是好是恶,天便是天,此外哪有甚么天理?!陈师傅确是聪明人,我到罗山来,要做些甚么,想必你早已心知肚明。我不愿多说,坏了咱们君子之交。你也不必相劝,我面前只此一条道路,主意已定,成败利钝,倒也并不大放在心上。”

  杞人也站起身来,摇头叹道:“你又何苦为蒙古人卖命?”察罕帖木儿徒然停步,转过头来紧盯着杞人,冷冷地反问道:“那你又何苦要为汉人操心?!”

  杞人倒退一步,嗫嚅着分辩道:“我、我本来便是汉人……”察罕帖木儿冷笑道:“你只道女真、契丹都是汉人,却不晓得蒙古、色目也早做了一家!”他顿一顿,满脸激愤之色:“自世祖皇帝分天下人为四等后,蒙古、色目便浑然一体,牢不可分了。去年我往颍、蕲、徐、邓各地走了一遭,见凡菜人到处,蒙古、色目一概诛杀——岂是我特要为蒙古人卖命,这都是那些汉人迫的!”

  杞人垂头不语,少顷,才轻轻地说道:“你们尽可回塞外、漠北去,又何苦……”察罕帖木儿一扬眉毛,颊上三茎长毛乱颤,厉声道:“好,好,你们在这里住了十世、廿世便算中原人,我们只住了三世便算不得,必要被你们赶将出去,是也不是?!”

  他顿一顿,声音逐渐和缓了下来:“你是晓得我的,我察罕帖木儿在沈丘恁多年,几时欺压过良善,几时不把汉人当兄弟看来?然而菜人到时,第一个要杀的便是我,那汉人县令贪赃枉法,抢男霸女,却只一顿板子赶走了事。这又是为的甚么?!”

  杞人嗫嚅道:“当初蒙古人南下,却也不是无论善恶贵贱,凡汉人、南人一律斩杀……”“一律斩杀?那你又哪里来的?”察罕帖木儿冷笑道,“似你这般姓完颜的都能逃得活命,便有杀戮,也不到根绝地步!你待思量,史天泽呢?赵璧呢?张易呢?他们不是汉人?他们没在朝廷里班列二品大僚?你倒试在菜人里寻出一个蒙古来,寻出一个色目来!蒙古杀汉人,汉人便反得,汉人杀色目,我色目便反不得?这又是甚么天理!”

  杞人长叹一声,颓然坐倒,再也无言以对。

  ※※※

  屋中气氛变得异常沉闷,突然间,只听王保保的声音大叫:“爹爹救我!”随即他一个跟斗从门外直翻进来,踉跄地躲到察罕帖木儿背后。察罕帖木儿吃了一惊,急忙伸手去拔腰下悬挂的长刀,刀未出鞘,早见唆督挺着钢锥,疾风一样直冲进来,一边大叫:“小畜生,胆敢暗算你佛爷!”

  “大师且慢!”察罕帖木儿长刀擎出,正要隔在王保保与唆督中间,探问个究竟,突然一道刀光从斜刺里直穿进来,猛向钢锥切下。

  唆督一个错步,本拟让开来刀,但那刀光的是迅疾无伦,彷佛闪电一样跟踪追至。唆督被迫举锥格挡,只听“当”的一声,他接连退了三步,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本以为出手的一定是陈杞人,却不料定睛看去——“原来是你!”

  刀光绵密如丝,毫无止歇,唆督连避两招,终于还是被迫横锥再挡。忽听一声惨叫,察罕帖木儿和杞人都定睛望去,只见唆督直纵出去一丈开外,背倚墙壁,右手的钢锥已失,却有大股鲜血正从他手腕上喷涌出来。

  两人方自暗惊,那刀光又起,如彩霞般一个盘旋,就见唆督斗大的秃颅斜飞出去,血沫狂溅,涂得半面墙上都仿佛朱砂漆过一般!

  王保保从察罕帖木儿身后闪出来,空心翻个跟斗,一招“仙猿摘果”,早把那颗血淋淋的人头接在手里,大笑道:“果然好个‘闪电刀’,名不虚传!”只见一条灰衣大汉倒提着血淋淋的长刀,在唆督倚墙不倒的尸身旁稳稳站定,冷笑道:“哼,‘西北第一高手’,吹得好大气!不做了他,他也不晓得我李思齐的手段!”

  “咦,”杞人大奇,“你、你不是……”王保保笑道:“陈叔叔,适才我不是请您猜看这是谁家的庄院么?”他指指李思齐:“正是我这位李叔父的产业。”

  杞人还没明白过味来,察罕帖木儿一边收刀入鞘,一边皱着眉问道:“究是怎的回事?”李思齐一脚踢翻唆督的尸体,扯起他的僧袍来擦拭长刀,一面傲然回答:“大哥,这骚秃凶狂得紧,视你我如同草芥。你倒忍得下这口鸟气?”

  “他,”察罕帖木儿瞪了一眼王保保,“他是理藩院第二签院,不把咱们白身放在眼里,也在情理之中。你好生的鲁莽,也不仔细思量,咱们与朝廷联络,全需仰仗他么?”

  “大哥忒也小家子气,兵马拉将起来,地盘拿将下来,朝廷自会颁诏下顾,哪里用得着他?况留下这骚秃,定会败你我的大事,今日若不是这位陈师傅……”李思齐望向杞人,还刀入鞘,微笑拱手。

  “这便是我常时与你提起的,沈丘陈杞人陈师傅,”察罕帖木儿连忙给二人引见了,然后追问道,“我还未及问起今晨之事,若不是陈师傅又待如何?”

  “若不是陈师傅,则大事坏矣,”李思齐向着唆督的尸体啐了一口唾沫,恨恨骂道,“娘的,早是不该将孙朝宗要来罗山的消息泄露与这骚秃晓得,这厮偏要设了圈套去拿他——此间是菜人地面,孙朝宗陷在这里,万一消息走漏,没等咱们动手,便刘福通不驱大兵来战,庄允也须放咱们不过!”

  王保保笑道:“更不料半中间杀出个彭和尚来,若不是陈叔叔相助,孩儿这条小命也难保哩。”察罕帖木儿面色青冷,问道:“因此上你便起意杀了唆督?”王保保急忙解释:“义父,这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唆督不死,咱们迟早要毁到他手上。”

  “保保说得是,”李思齐微笑着向他点点头,“只是你这孩子,自小主意便大,这般大事,总须先与你义父或是我商议商议。若非我及时赶到,你倒不怕打虎不成,反为虎伤?”王保保缩一下脖子,吐吐舌头:“谁料到这厮如此骠悍,二钱砒霜也药他不倒……”

  “彭和尚?”察罕帖木儿一跺脚,突然叫了起来,“你们适才说甚么彭和尚?!”“不错,正是彭莹玉彭和尚到了罗山。”李思齐一边唤下人进来收拾唆督的尸体、清扫血迹,一边正色答道。

  察罕帖木儿后退几步,坐回椅中,支颐沉思。想不到大事未举,先杀一人。他忽的悚然一惊,难不成这便是合了小畜*的“血去,惕出”一句么?杀了唆督,不但与己无损,难道反是厚积密云,以求布雨之兆么?“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李思齐的这所庄院,不正是在罗山城的正西面么?

  杞人站在边上,看几名仆佣洒水清理墙上的血迹,手法纯熟,倒似做惯了这种勾当,不禁心中忐忑,不知道是继续留在这里好,还是赶紧告辞离开了好。忽听察罕帖木儿缓缓说道:“彭和尚到了罗山?莫非徐寿辉也想插一脚么?”“这桩事……”李思齐瞟一眼杞人,又笑了笑,俯身凑到察罕帖木儿耳边,轻声说了句甚么。

  “世贤,”察罕帖木儿抬起头来,叫着李思齐的表字,“你且多加小心。”李思齐微笑拱手:“大哥且放宽心,小弟省得的。罗山县城里一刻也离不得,小弟这便去了。大哥才请诸事仔细。”说着话又瞟一眼杞人,诡异地笑笑,径自昂首离去。

  杞人在旁边听他们谈论,不好插嘴,只得一直抱臂而立,缄口不言。察罕帖木儿目送李思齐远去,这才转头笑道:“咱们只顾自己商议,倒冷落了陈师傅。请坐,请坐。”“不坐了,”杞人轻叹道,“我、我是该走了。”

  “已日中了,且再坐坐,待用了饭再去罢,”察罕帖木儿站起身来,拉着杞人的手,“啊不,你今晚便宿在此间好了……”“让我助你去袭罗山县?”杞人苦笑道,“算了罢,道不同,不相为谋。”

  “兵荒马乱的,你待往哪里去?”察罕帖木儿关切地问道。“哪里不可去?”杞人轻轻推开察罕帖木儿的手,“天下之大,我哪里不可去?”“天地虽大,又哪里可容寸身?”察罕帖木儿追问道,“你真的心如静水,飘然世外,无意于红尘间功名富贵么?”

  “世事一场大梦,熙攘纷争,我早已看腻了,”杞人拱手回答,“不如去休,浪寄江湖,终老残身罢了。”察罕帖木儿盯着他:“想望令祖当年,是何等的英雄豪杰,你便不愿助我,难道不想为他复仇么?你便要去相投菜人,我也不会拦阻,只求见告个去处,以期日后再见。”

  杞人摇头苦笑:“复甚么仇?无非杀人而已。我素不喜干戈,你也晓得的。我便去了,日后能否再见,且凭天意罢!”

  察罕帖木儿注视了他半晌,点点头,沉声道:“也罢,且待我送你一程。”

  ※※※

  察罕帖木儿和杞人执手在前,王保保随后,一直送出了庄门。不知道甚么时候,大雪已经停了,天地间却依然无尽的荒莽肃杀。三人立在庄门前,全都默不作声,远远望去,只见苍茫雪原上,几道斑驳足迹迤逦深入天地交界之处,却仿佛走入了人所不可知的未来一般。时候虽然已是正午,阳光却仍旧很淡漠寒冷,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窒息的感觉。

  良久,杞人深深一揖:“龙潜渊中,待时而动,既然已下决心,便忙你的去罢,不必再送了。”说完话,转过身,快步扬长而去,倒好象急于逃离这红尘喧扰似的。察罕帖木儿目送他的背影,捋须叹道:“陈杞人,陈杞人,我若能似他一般逍遥,跳出这名缰利锁、俗尘困顿,岂不是好……”

  “就这般容他去了?”王保保皱皱眉头,不解地问道,“倘他往罗山去报讯……”

  “定然不会,”察罕帖木儿摆一摆手,但却并没有因此而生气,“我料他不会。保保啊,你晓得英雄与奸贼的区别何在?英雄晓得甚么人必须杀,甚么人不杀他也无害;而奸贼疑心忒重,可杀可不杀之人也尽都杀绝了,徒留千古骂名……”他拍拍王保保的肩膀:“我岂好杀之人耶?汝亦勿作徒知杀人的恶夫!”

  王保保咀嚼着察罕帖木儿话中的含义,似懂非懂地轻轻点头。察罕帖木儿仰首向天,似乎在思索着甚么,过了好一阵子,突然微微地笑了一下,颊上三茎长毛随风飘拂:“龙潜渊中,待时而动——他虽晓得此为龙也,又安知龙之形象,散章合体,变化万千?他便想去报讯,也须赶不及了!”

  王保保闻言,双手一颤:“您是说……”察罕帖木儿点点头,轻声念道:“《易彖》解小畜云:‘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必得要‘行’,然后大吉!”

  ※※※

  作者按:关于察罕帖木儿

  帖木儿又写作特穆尔,左右不过音译不同罢了。光看这个名字,非常蒙古化,但实际上察罕帖木儿并非蒙古人,而是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的维吾尔)人。《元史》列传第二十八记载:“察罕帖木儿,字廷瑞,系出北庭。曾祖阔阔台,元初随大军收河南。至祖乃蛮台、父阿鲁温,皆家河南,为颍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儿幼笃学,尝应进士举,有时名。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颊有三毫,或怒则毫皆直指。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

  元朝时候,将所统治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包括蒙古人和藏人),第二等是色目人(这个“色目”,即现在所谓的“各色各样”的意思,主要指西域、波斯等蒙古早期征服地区的居民),第三等是汉人(中原地区的居民,包括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等等),最低等的是南人,也即南宋王朝统治下的人民。因此,即便按照这种等级制度来划分,察罕帖木儿也是色目人,而非蒙古人。但因为从他曾祖父开始,就一直居住在中原地区,所以后来元顺帝听说给他和李思齐的官太小,还说:“人言国家轻汉人,如此果轻汉人也。”把他也当作汉人看待。

  总之,察罕帖木儿虽然和蒙古人穿连裆裤子,却并不是蒙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