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相 第三章 奇遇

《智相》第三章 奇遇

作者:别烦 字数:2912 书籍:智相

  赌债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一夜,柳明父子两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无眠。

  第二日清晨,便有人敲门。

  柳明动作快,翻身起床,开了房门,就见到一位戴着毡帽的佃户堆笑道:“明少爷,不好意思,大掌柜昨日吩咐了,让您和二爷去灶房帮忙。”说罢,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摘去头上的毡帽,捏在手中说道:“今日一早,大掌柜又来灶房叮嘱过了,咱们……”

  “做什么劳什子的帮工?”床上的柳远志翻了个身,嘟哝了一声,“给我滚蛋,别打扰你二爷休息。”

  “二爷……这……”这佃户面露为难。

  柳明见其这佃户脸红扑扑的,透着田里人的朴实,心想对方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披上衣服爽快道:“我来帮忙吧。我爹昨晚睡得晚,让他多休息一会。”

  穿衣戴帽后,他跟着佃户来到灶房,见里面七八名帮工已经忙活起来,劈柴点火,烧水做饭,熟练无比。他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站在旁边愣愣地看着。

  几位佃户见这位少爷倒是一点没有架子,心中生出好感,有的说道:“明少爷……您就在旁边歇着,这些苦事,有我们来做就行了。”

  “这怎么行?”柳明摇摇头道,“我既然答应了家里来帮工,就要尽一份力。”

  自己现在还在柳家人的观察期内,肯定偷不得懒。

  “若是这样……”一位佃户指着一旁的竹篓筐道,“明少爷,这灶房狭小,热气冲天,也不好受。要不……您就到城外捡些柴火,多多少少,都无所谓。今日天气好,您也就当散个步。”

  柳明心想,这主意倒是不错,他背起竹篓筐,漫步走出柳府。

  下了几日的雨后,天气转晴,云高风清,金桂飘香。

  柳明漫步在城郊外的小径上,心里想着倒是有小时候郊游的味道。

  青草香沁入心头,路径两旁蜂蝶嬉戏,浓荫匝地,遍地留香。

  若不是心头还有着赌债这一摊子事,柳明的心情原本可以很好。

  只是……还有两天时间,那赌场的最后期限便要到了。自己若是想不出筹钱的方法,那么届时,如若赌场伤了小叔柳永,或者追讨到柳府来,自己这刚刚安逸下来的大户人家日子,便无法保之。

  在这人来人往的深宅大院过了几日,柳明便再也不想过以往形单影只的生活了。

  怎么办呢?

  他眉头微蹙,边走边思索着。

  不知不觉,天色向晚,日头西斜,光亮正在褪去。柳明这才晃过神来,自己已经走了大半天。

  他放眼四望,只见一片开阔草原,哪还有县城的踪影?

  他有些担忧起来,立即调头回去,想找到回城之路。柳明明白,若是长夜来袭,自己单衣单裤,绝对会冻死在这山脚下的荒野中。

  荒草略带锋利的茎叶刮着他的小腿,古人的靴履走起来还是有些不习惯,让他脚步有些蹒跚。

  此时,日影渐斜,气温降低,柳明心中有些焦急,脚步愈发加快起来。

  急行了两里地,他已有些疲惫不堪,不得不叉腰停下来喘着气。

  突然,原野内一声哀唤突然传入耳中。

  “哎呦——”

  那声音,有气无力,似有压迫之感。柳明循声望去,快走几步往前,只见两棵粗壮的老槐树横卧在地上,被拦腰截断。植被东倒西歪,土地凹凸不平,大量泥沙淤积,还有几个深坑,似乎经历过了泥石流般的山崩。

  柳明上前两步,只见一块硕大青石横在眼前。

  “哎呦——”

  那叫唤声又起,似乎是从青磐石底部而来。

  他定睛一看,只见那磐石底部,压着一名三旬左右的中年男子,扎着黑布头巾,着装怪异,也说不清是什么来路。

  那中年男子正努力扭动身体,想要从磐石底下挣脱,无奈看上去力气已经耗尽。他见到柳明,眼中冒出求生的欲望。

  柳明走到其旁,看着压在对方身上的巨石,觉得十分熟悉,左思右想,目光变得崇敬起来,欣喜道:

  “大圣……”

  那被压在石头下的中年男子,显然没什么闲心与柳明调笑,他求助道:“小兄弟,快帮你老哥一把……”

  柳明点点头,都是天涯沦落人,这个忙,还是要帮的。

  他脚呈弓字步,双手朝青石猛力推了一把,可是,那青石如定海神针般,纹丝不动……

  试了两把,他不禁退后两步,摇摇头,这样的青石,估摸着需要三四人才能推得动。

  “大哥……实在是推不动啊。”柳明无奈道。

  那黑头巾男子脸上露出泄气失落之情,喃喃自语道:“难道天要亡我?好不容易等来一个人,力气却像小娘们一般的人。”

  “小娘们?”柳明眉头一皱,“这位老哥,我可是好心帮你……”

  那黑头巾男子白了他一眼,表情冷漠道:“有心无力,又能成什么事?我还有心做皇帝呢。”

  柳明见此人如此无礼,较真之心一起,脱口而出道:“我若是能搬动此石,该当如何?”

  “你若是搬动此石,我李元宝必定感恩戴德。”被压男子喊道。

  斗嘴是无意义的,柳明双手抱胸,扫视着这青石,寻求着方法。这青石似有几百斤重,若是用常法,定然无解。

  怎么办呢?

  他自言自语道,柳明啊,你可是现代人,办法总该比古人多点吧。

  他环顾四周,又见地上横卧着的两根碗口粗、一人身高那么长的树干,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柳明弯下腰来,拖起那根树干,将它移动到青石旁。接着将那树干抱起,插入那大磐石底部的空档处,再搬来一块略小的砖石垫在树干之下。

  那自称为李元宝的被压之人,也不知柳明在忙些什么,一脸不解地看着他。

  自认为一切准备得当,柳明往手心上吐了两口唾沫,使劲将树干一头往下压。

  给我一个支点……他边用力,边重复着阿基米德的名言。这中学物理,没想到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又能用上了。

  只听得树干与砖石的挤压之声。

  那大青磐石似乎微微有了反应。

  “动了,动了!”李元宝欣喜地叫道。

  柳明知道,倘若此时泄立了力,那磐石复压下来,便会对那李元宝造成巨大伤害。

  他小臂青筋爆出,双腿蜷曲,使出所有力气,几乎将全身的重量挂在了树干的一头。

  一定……要……成功!

  他咬紧牙关,滴滴汗珠从额头上渗出……

  那磐石终于翻动起来,李元宝趁机向前一跃,打了个滚,翻了出来。

  此时,柳明已是力竭,双手磨得生痛,一松手,便跌落在泥地中。

  李元宝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扯着自己的袖管一瞅,不禁骂道:“这老天爷,太不是个东西了。竟然把我这么好料子的衣物给刮破了,难道不知道他李爷几年才买件绸衣吗?”

  柳明大奇,见这男子说话似疯似颠,被绑生死之际,竟然还关注自己的新衣。他又仔细看了对方,见对方怪异地扎着一块黑头巾,将头皮处牢牢包住,三十岁上下的年纪,脸上带着一股说不清正邪的表情,浑身都脏兮兮的,唯独脖颈间挂着一枚铜钱,那铜钱被擦得锃亮,打扮十分怪异。

  那李元宝逃出生天,哈哈大笑道:“小兄弟,你懂得用着奇法撬石,年青睿智,真是不可估量啊。在下刚刚错怪你了。你绝对不是个小娘们,绝对不是!”

  “……谢谢。”

  见这家伙举止怪得很,言辞刻薄,柳明也没什么兴趣跟他多交流,自己还得早些回城,立即转身准备告辞。

  “慢着!”李元宝喊道,“小兄弟,你救了我,我还没报答你呢。”

  柳明转过身来,没好气道:“你怎么报答我?把你头上的黑头巾摘下来送给我?”

  他见对方爱钱如命,判断刚才的承诺只不过是说笑而已。

  李元宝咂咂嘴道:“这黑头巾,包着我这颗瘌痢头,遮丑之用,实在是不能相送。不过呢,我李某,虽爱财,但也重诺。既然李某欠了你人情,就得还你。”他用手一指对面的树林。

  柳明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见他神色不像打诳语之色,便疑惑地走到树林旁,便听到一声嘶鸣。

  接着,探出一个马的脑袋,一对圆溜溜的马眼在黑夜中闪闪发光,顾盼之际,已显得神骏非凡。

  只见此马,体型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柳明见了倒是十分欢喜。

  他慢慢用手牵着那缰绳,那马倒也很温顺地跟着走出来。

  “看来,小兄弟你与此马有缘啊,我的这匹坐骑,就给你了。”李元宝在旁边说道。

  柳明笑道:“元宝兄,我救你一命,你就拿一匹马应付我?”

  “应付你?”李元宝不满道,“你打南蛮来的?不知道我大宋王国,缺马缺得厉害?你有了这马,可是飞来的横财。”

  缺良马,是让北宋朝廷一直头疼的问题。良马大多生长在寒冷的北方区域,对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是不适应的。而北方的草原,长期被辽国占领着。唯一一片适合养马的幽云十六州,也被那“儿皇帝”石敬瑭给献出去了。从此,中原再无良马饲养之地。而马匹的价格,也被炒得十分之高。

  柳明听了这话,应了一声:“兄台,即使缺马,就这么一匹马,也不能算是说一笔横财吧?”

  李元宝上前爱抚地摸了摸马鬃,摇摇头道:“小兄弟你真不识货啊。这马,可是上等的良马,叫抱月乌龙驹。属于马中的极品之物,能够日行千里,且耐力极强,在沙漠高温中奔驰,也只需一天喂一次水,乃是唐朝名将尉迟敬德的坐骑后裔。”

  听了这一言,柳明再观其马,果见其毛色透亮,气宇轩昂不凡,心中便有些欢喜。

  “也就是你救了我的命,我才将这马让你。明白吗?”李元宝不舍地咂咂嘴,“否则就算卖媳妇,我也不会卖了这匹马。”

  柳明一阵无语。此时,他饥肠辘辘,,脚下犹若灌铅,已经是疲惫不堪。他咽了口口水,问道:

  “元宝兄,你可有遮身避雨之处?”

  李元宝嘿嘿一笑:“随我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