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相 第四十一章 去留问题

《智相》第四十一章 去留问题

作者:别烦 字数:2700 书籍:智相

  金榜题名后的日程十分紧密。这一班新科进士,先是到鸿胪寺学习必要的礼仪,怎么与皇上说话,怎么上朝,怎么穿戴官服。接着又去孔庙进行谢师礼,反正马不停蹄轮轴转。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等待分配。京都会馆内,涌现出一种别样的气氛——这些在一起历经省试殿试的同年们,便要分别。

  相见时难别亦难,各人的前程,也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三甲的进士,自然是被送到各路各州府内观政,做个储备干部。如果运气好有遇到知县空缺,便能就任七品知县。可是这些三甲进士,在这会馆聚会中,是最为低调的。他们十分清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自己顶多是当上个知州,已经洪福齐天了。除非立下比如赫赫战功,或者救了太子殿下等话本里的传奇故事,才有可能回调回朝任京官。

  第二甲的进士们,脸色自然好了一些。他们就被发往三省六部任职,至少还是个京官。

  这些进士们,已经通过关系,大致提前得知了自己的前程,互相拱手作揖,俨然一副老派官员,心里算着与哪位同年结交,更加对自己有利。

  自然,这些进士聊天的时候,不忘去拜访一下柳明和苏轼等一甲进士。不过他们的房门大多数时都是紧闭的。柳明自从状元游街回来,便以压惊为由,和苏轼又是大醉了三天。而那王安石,更是连游街都没参加,天天在会馆里面喝闷酒。

  好不容易等到柳明醒来,那些进士们赶紧一窝蜂涌上前去,跟状元郎套套近乎,毕竟这状元郎清醒的时候,并不算多。

  “祝各位同年官运亨通。”柳明宿醉后,头疼脑裂,不愿意与这些人多废话。

  “和柳明相比,我等都不足挂齿啊。”一位三甲进士羡慕道,“听吏部的老爷们说,这次我是到那广南去任职知县。那地方,丛山峻岭,险山恶水。怕是还没有到了那里,便病死在路上了。”

  “仁兄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一位二等进士说道,“你好歹是个七品知县,在那广南,也算是个土皇帝了。我呢,虽说是个京官,可是却是留在那王侯府。谁都知道,那些王爷们,自己也是前途暗淡,更不用说我们了。”

  柳明接了句:“哎,都不好混啊。”

  “柳明,你就别奚落我们了。”那位二等进士立即反驳道,“谁不知道你状元郎,直接进翰林院任编修。这翰林院,可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之地啊。地位又高,活儿又轻松。况且,历来宰相十有八九,都是出自翰林。这可是一条阳关大道啊。”

  “翰林又如何?”旁边一句冷言冷语插了进来。

  众人回头,见是那黑面王安石。

  “介甫,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那翰林院的门,我们想进都进不了呢。”

  王安石冷言冷语道:“翰林院,都是些闲职,动动嘴皮子,喝喝茶。为官者,要体验民生疾苦,要懂得牧民之道。在这翰林院,根本成不了事儿。”

  诸位进士笑道:“介甫兄,莫非你还想成为当朝宰辅?我们可没有你这胸襟和度量。再说了,你这得了翰林院的职,却跟我们说翰林不好。这未免有些没有说服力啊。”

  王安石揉着那一头的乱发,说道:“翰林院,我压根没想进去。明天我就去吏部,让他们给我调配一个其他州县的知县当一当。”

  这些进士们,听了谁都没当回事,哈哈大笑起来:“介甫,你这酒还没醒啊。”

  “你们觉得我在开玩笑?”王安石脸色严肃道,“既然当今圣上无法看到改革的重要性。朝廷当中,无人欣赏我的建言,那我只有到地方为官,拿出一个更为信服的方针政策。”

  那些进士都愣住了,个个心想王安石你这小子,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改革这东西,当今官家、宰相和枢密使大人都没有办法。你小子曲曲一个毛头进士,还想做一番伟业?

  有人劝道:“介甫兄,能进翰林,颇为不易。切不逞一时之气,结果终身后悔啊。”

  王安石不为所动,哼了一声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若不能为民谋利,为江山社稷建言,这官……不当也罢。”

  那劝言的进士脸色一变,气道:“好好,就你王安石为百姓着想,我们其他的人都是蝇营狗苟混日子是吧。你要放弃翰林,去做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知县,我们也不拦着你。到时候你后悔了,别怪我们这些同年当初没有提醒过你。”

  苏轼在旁边帮衬道:“我说句不该说的,你们就不要先吃萝卜淡操心了。人各有志嘛,我苏轼很是佩服王兄这般胸襟和气魄。倘若这翰林干得不爽了,我也去谋个地方官看看。

  苏轼扭过头来,征询道:“柳明,你呢?”

  “咱状元郎,肯定是翰林院编修,旱涝保收,前途无量啊。”一位进士笑道。

  “不……”柳明眯着眼睛道,“我想……申请外放。”

  “什么?”听闻此言,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那些进士,都带着不解的神色看着柳明,心想这状元郎又有什么新思路。

  甚至有进士准备打探,莫非这外放的县官,又有什么新的油水可捞?毕竟,这状元郎有着非同一般的人脉,他的一举一动,可是代表着朝廷的最新动向啊。

  王安石更是激动无比,拍着柳明的肩膀道:“柳明,你身为状元,却能放弃那翰林安乐窝,和我一道外放,愿意了解那民生吏治,亲自躬身于县乡级政务,也是一个实干家。王某生平恃才傲物,没有对谁服过。可是这次,你却也要王某刮目相看。”

  柳明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其实,他何尝不想进翰林院舒舒服服地喝茶赏鸟?只是眼下,有两个原因,让他无法去翰林就职。这第一,就是他听闻翰林大学士换了人选。富弼不再任翰林院的一把手,而是由礼部尚书宋痒兼任。宋痒是何人?表面上看来,他是钦定柳明的状元,柳明的恩师。可是只有柳明心里清楚,那是宋痒被自己的老师范仲淹软硬兼施,逼迫所致。自己毕竟是掌握着对方的污点。他估计,现在这位宋痒宋大人心中憋着一股气,来到翰林就任。自己这个翰林菜鸟撞上去,那还有好日子过?

  这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便是那驿站刺杀案。虽然春娘并未明说,柳明感觉,这些刺客,必然与杨立武的死有关。他生平唯一得罪的外人便是杨立武。此人又牵涉到私自贩卖军械等诸多勾当,其背后必然有着一个势力。

  贝州!

  这是春娘昏迷前,最后吐露的信息。看来,那贝州,便是解开所有谜团的钥匙。

  ^……

  日头西斜,尚书省吏房府内,暗影昏黄,油灯晃动。

  吏部尚书陈执中,一身紫袍,疲惫地坐在案几前,看着案几上的两个卷宗发呆。

  一旁年轻的吏部员外郎躬身坐在一旁,虽然已经是坐得腰酸腿疼,可是见自己上司没有起身之意,也不敢动。他迟疑了些,问道,“大人,为何愁眉不展啊?这进士分配,都是由律法可依。依照卑职的看法,并没有什么过于大的疑问。”

  陈执中叹了口气,满脸压力,挑了挑油灯灯芯,说道,“你是不知道,这次本官遇到的情况,真是从未有过。”

  “大人指的是……”年轻吏部员外郎请示道。

  “你看看这份东西……”陈执中指着案几上的卷宗说道。

  “哦……原来是叫王安石的进士恳请外调知县啊……”吏部员外郎若有所思道,“这种情况,倒是少见。不过,既然他愿意放弃翰林职位,到外面去锻炼,卑职认为,倒也可以。”

  “恩……这位王安石,就是曾经在殿试上向圣上上万言书。”陈执中抚须说道,“现在又调动到外省,看来,也是有一番抱负的啊。”

  进士们都说王安石申请外调是犯傻,可是老谋深算的吏部尚书陈执中却并不这么认为。

  “大人,准他就是,这有何难啊?”吏部员外郎不解道。

  “老夫所说的曾未遇见,便是……”陈执中拿出另外一份卷宗,“这位连中三元的状元柳明,也是同样申请外调。”

  “哦?”吏部员外郎眉头一抬,显得很是意外。他还有些不相信地望卷宗前凑了一凑,见其落款真是柳明的名字,这才叹道,“这位状元也申请外调,似乎不寻常啊。”

  “是啊,历来状元,全部有要入翰林的传统。”陈执中说道,“这次的柳明,更是一位连中三元的天纵英才。连当今官家,也是对他有些耳闻。此次他也提出来外调……这确实不同寻常。”

  “那既然这位状元郎自己想外调锻炼,那我们还能不准吗?”吏部侍郎问道。

  “没这么简单。”陈执中站起身来,慢慢踱步向庭院,看着满天星斗,说道,“你可知这柳明是什么来历?他是范仲淹的钟爱门生。翰林大学士富弼曾经力保他进翰林,以便于让范仲淹一派的血脉在朝廷得以生存。而我推测,当今官家估计也是顾及到庞籍一党权势过于浩大,也是有意培养范系力量。因此……这状元的去留问题,本官是暂时做不了主。”陈执中苦恼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