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 第八十二章 多喜临门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第八十二章 多喜临门

作者:圣火天龙 字数:2641 书籍:穿越之我是东北王

  承诺完这些科学巨人之后,张天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些科学家们分批安置。让这么多科学家们挤在这个小小的研究室里不太像话不是。在北京大学到清华园之间的待开发地皮中,张天霖挑选出了几个环境极佳的风水宝地,无偿建设为中国科学院电力研究院、物理研究院、化学研究院、放射性研究院等等高等研究院以供众位科学家们研究试验。

  有了自己的研究院,张天霖又安排了北大清华两大学府和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工业基地中的精干人员给这些科学家们当作助手。一方面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动手经验,能够很好的帮助这些科学家们完成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另一方面,张天霖也是打着偷师的坏主意,跟着这些一流的科学家们学习,咱们中国说不定也能捧回几个诺贝尔奖呢。

  研究院的兴建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张天霖在北京足足呆了两个月,亲自监督各个研究院的建筑施工、内部设备的添置和研究人员的补充,可以说,这片未来中国科学家辈出的摇篮之地,是张天霖看着建起来的。除了监督施工,张天霖还时不时地跑一趟张延阁的电子工业集团,看一下电子元器件的最新研发制造情况和486计算机的制造工作。

  计算机粗分的话分成两部分,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的就是机身、主板、存储器、外接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张天霖提供的图纸,还有大量高效快捷的工业机器人为之服务,制造难度倒不是很高,真正考验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还得看软件。作为一名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穿越者,张天霖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特地花了时间去视察了一下电子计算机部门的软件开发部。

  软件开发部的程序猿们都很年轻,他们从维纳的数学研究院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编写程序都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研究高等数学也得需要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两方面正好对口。张天霖看了一下,发现这里边写的程序都还是相当简单的那种,只能进行简单的大数字运算而已,把这种程序配给486电脑简直是浪费材料。张天霖在脑海中想了想,根据486电脑将后世的WIN95程序编写项目写了一份交给了张延阁和软件开发部的负责人,同时将486电脑与工业机器人配合使用进行高精密机械加工的设想跟他们说了下,张延阁脑子转的本来就快,举一反三之下立刻想到486电脑除了能和工业机器人配合使用之外,还能和加工机床组合形成数控机床等等一系列的想法。

  对于这种超越时代限制的想法张天霖自然是不会打压的,相反,他表示让张延阁联合各个爱国实业家们开始进行广泛的实验,自己这边则是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

  心情愉悦的张天霖哼着后世的解放军军歌,研究院的建设工程已经接近于尾声了,建设队正在对设计院进行最后的收尾建设,设备仪器也已经安置到位了,从东北和华北调来的精干助手也都已经抵达了北京,迫不及待的欧洲科学家们已经带着自己的助手兴冲冲的开始研究工作了,用咱们的话说,大帅给他们脸他们得兜着,做人得知恩图报不是,不做出点成绩来怎么像话。

  研究院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同时,北大荒、外东北和东西伯利亚这一大片“粮仓”地带也传来了今年大丰收的喜讯。要是以前,这样的大丰收农民肯定是不会太高兴的,因为粮食产量一上去,米价就会蹭蹭蹭的往下跌,保不齐不会赚钱还会亏本。但是现在东北的农民兄弟可以说是高枕无忧,张天霖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没有忘记咱们中国人的老本行——农业,在农业方面,张天霖尽可能的给予补助和帮扶,商人和农民之间还成立了农商合作公司,以政府主导价格、公司集中收购的方式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另外,随着工业机械的大规模投产和铁路公路等路政网络的密布,现代化的机械收割工具已经正式走进了农业之中,而便捷发达的路政网络则可以保证粮食能在第一时间颗粒归仓。

  正在苏鲁一线对抗直皖联军的第四集团军于学忠部也给张天霖传来了好消息,直皖联军中皖系军阀段祺瑞在东北军陆空两军和内河舰队发动的“秋季攻势”中正式落败宣布投降,于学忠询问是否出兵安徽占据皖系的地盘。对此,张天霖回电表示暂时不动皖系的地盘。原因有三,一,皖系段祺瑞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收了皖系的地盘,张天霖的奉系部队将直接暴露在直系吴佩孚的地盘之下,东北经过接连的战争,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再挑起一场新的战争了。第二,在最近的七个月中,张天霖接连合并了西北军冯玉祥的地盘和晋绥军阎锡山的山西,地盘急剧扩充的同时各种工业设施的建设必须及时跟上,西北军和晋绥军地盘内原有的洋人势力也必须得到清除。张天霖虽然对自己同胞挺仁慈的,战场上尽可能抓活的,但是对付洋鬼子,他却是施以铁腕手段。

  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张天霖不想收拾直系吴佩孚和皖系段祺瑞,等到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老子还等着看好戏呢。

  在一张接着一张,如雪片般飞来的好消息中,最令张天霖兴奋的一份消息必定要数楚科奇半岛发回的“和平大桥”建设进度报告了,历经十七个月的艰苦建设,在克服了低温、强风、北冰洋冰山等重重困难之后,跨越白令海峡,连接楚科奇半岛和美国阿拉斯加的“和平大桥”正式在1920年的10月2日通车运营。同时,“和平隧道”的挖掘工作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争取在年底建成通车。

  和平大桥的落成仪式张天霖并没有参加,因为他那时候正在北京忙活着建设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院呢。虽然张天霖没有来,中国的石油公司倒是蜂拥而至,以爱国实业家包达三为代表的一众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的石油企业迅速来到了阿拉斯加。

  认为石油产业会极大带动阿拉斯加经济发展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州长毫不迟疑的签署了许可法令,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海外迈出了相当坚实的第一步。

  与中国石油公司一同来到阿拉斯加的还有中国路政集团,当石油公司正在热火朝天的勘探石油油田准确位置的时候,他们则是开始在阿拉斯加境内铺设大规模的铁道网络和石油管线,并且和和平大桥上的铁道线、石油管网并接。当中国石油公司宣布在阿拉斯加发现了超大型油田并且成功钻出第一桶油之后,持观望态度的英国和美国的石油公司再也坐不住了,以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大型油企纷纷落户阿拉斯加,在这里大肆开采油田,阿拉斯加这个州的税收一下子如同坐火箭一般飙升。

  在1916年连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下子瘫坐在他白宫办公室的椅子上。他突然想起来了在凡尔赛会议时张天霖提出的那个协议:和平大桥由中美两国共享,建造费用、材料、人工由中国方面提供,美国将阿拉斯加州五十年的税收30%交给中国作为使用费。按照现在阿拉斯加这个发展的速度,估计不用十年中国人就可以收回建造大桥的成本了,然后剩下四十年这可就是赚翻了啊。

  其实威尔逊在经济方面的眼光远没有张天霖来的毒辣,威尔逊只是以现在阿拉斯加的发展水平来衡量张天霖可能获得的收益,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未来阿拉斯加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和平大桥通车以后,坐着火车去美国不再是梦想了啊,那么阿拉斯加的旅游业、消费业、住宿业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产业都会被带动起来,而且未来这些石油企业肯定还会再度扩张的,到那个时候,估计都不用十年时间,张天霖用五年甚至三年时间就能够收回成本,然后用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赚美国票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