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明北望 第一百二十九章 解围宜春(一)(精修)

《南明北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解围宜春(一)(精修)

作者:大叔猫 字数:1007 书籍:南明北望

  朱慈炯带着援军到达九江时,前方有了确切的消息,先前的消息有误,清军包围了武昌府,而不是围了武昌,谣言来自一部分被击溃的明军士卒所误传,结果当地地方官竟然还信以为真,忙不迭奏报南京。

  清军逼近武昌,攻占了汉阳,但是武昌有长江天堑,清军一时之间也奈何不得。河南方向,前明军降军许定国部,由其子许尔安统领进攻黄州府,从长岭关、松子关破关而入,兵抵麻城城下。清军攻陷长沙后,没有一路往南,一路兵马折向北,企图从背后接近武昌,左梦庚部正在通城附近阻击这路清军,而另一路兵马则南下攻破了湘潭后,又折向东,进攻醴陵,醴陵之前是后方,满城兵卒不过千,被清军一鼓而下,得胜的清军又一路沿着渌水杀到了江西境内。江西年前为了支援湖广,抽调了不少兵马,如今江西巡抚马世奇带着七八千人守在萍乡,形势也不容乐观。

  于是明军在九江定下方略,兵分两路,一路由高杰率领,指挥自己所部、刘肇基部,总计三万余人,沿江前去增援武昌。另一路由皇帝朱慈炯亲自带领,实际上朱慈炯并不直接指挥,他自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具体的军令都由随驾的兵部右侍郎左懋第以皇帝的名义下达,这一路主要是两万虎贲以及少量的义军,满打满算,不到两万六千人。

  九月初三,大军行至清江,前线传来急报,萍乡已经失陷,马世奇已经退守宜春。朱慈炯心知不妙,下令加快行军速度,赶往宜春。

  九月十四,大军终于抵达宜春城外三十里处扎营,派出去的探马回报,城头仍然飘扬着明字旗,朱慈炯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宜春对他来说不过是大明成百上千座城池中的一座,丢了还可以夺回来,但若是马世奇没了,朱慈炯可一定会心痛不已,因为世间就马世奇一人,朱慈炯对他有一种奇怪的说不出的感情,对他有种亦师亦父的亲近感。

  清军因为打的太快,也来不及造船建水师,只是将宜春边上的袁河给封锁了,清军用木桩打入河底,又用铁索横江,两侧各置炮台,将袁河堵得严严实实,就是为了防止明军水师从袁河下游前来救援。

  不想朱慈炯为了加强长江的水师力量,大部分水师都分给了高杰的北路军,而自己所留多为运兵船,没什么火力。到了宜春附近,探知上游被封锁,便乖乖下船,改走陆路。

  袁河在流过宜春时,呈W走势,宜春城便建在这△之间,因此袁河便几乎是宜春的天然护城河。清军便主要围困住了宜春的南面与东面。

  宜春古称袁州,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灌婴筑城,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古城,宜春地理位置重要,有湘赣孔道的说法,因此城墙历代均有加固。清军围了十几天,攻打了不知多少次,城中抵抗激烈,城池牢不可破。

  经过查探,包围宜春的清军大概人数也在三万人左右,双方兵力相差不大,问题就在于如何破敌了。朱慈炯对兵法一窍不通,左懋第实际上也是纸上谈兵为多,君臣二人都不敢贸然下决定,便召集诸将议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