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变身古典女神 第八十二章 反响热烈(求收藏,求推荐票!)

《变身古典女神》第八十二章 反响热烈(求收藏,求推荐票!)

作者:月下牡丹 字数:2735 书籍:变身古典女神

  沈武寰的二次元演奏会大获成功,可二次元演奏会再如何成功也只能在二次元的小圈子里庆祝一下。

  可偏偏沈武寰借助这次演奏会发布了《爱之忧伤》《爱之喜悦》这两首名曲。

  B站官方紧追不放,在刻意宣传下,一条微博迅速攀升到了微博热搜榜前列。

  “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沈武寰沈老师于8月25日于魔都XX剧院发布两首小提琴曲目,曲调悠扬,声声入耳,将‘爱’这个永恒的话题讲述的惟妙惟肖。”

  “其曲名《爱之忧伤》和《爱之喜悦》仿若硬币的正反面,构成了爱的全貌,是绝无仅有的演奏佳品,是必将在CN古典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曲目,我仅代表B站全体人员,对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她选择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曲子@武寰。”

  下面发布了官方录制的视频链接,跳转的目的地正是B站。

  《爱之忧伤》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让人肝肠寸断。

  《爱之喜悦》那种欢呼雀跃兴奋的呐喊,让人义无反顾。

  这是最为真挚的感情,无论何种年龄段,从事何种职业,无论接受过怎样的教育,爱作为人类心底最为纯粹的感情,无时无刻不产生着共鸣。

  这两首曲子顿时引起了万民膜拜。

  要知道人性是人类文艺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而爱这个题材是人性之中下笔着墨最多的,因为无论动机是否合理,只要用爱来解释,那就有着充足的说服力。

  因为爱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的东西。

  沈武寰的这两首小曲,把爱的百味描绘的淋漓尽致,人们怎能不疯狂?

  最先爆发出来的不是圈内人,反而是一般民众。

  他们反复倾听着这两首曲子,甚至有些人被这独特的旋律所吸引开始寻觅其他的古典音乐。

  这就是进坑了。

  他们在微博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沈老师的父亲一定是一位非常爱她的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曲子,沈老师真是幸福。”

  “沈老师的爱是博大的,她能够用两首曲子描绘出爱的浮世绘,爱的人生百态,真的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我从来不听古典音乐,那些曲子虽然被极尽吹捧,但却不太符合我的审美观念,可这次机缘巧合之下听到了沈老师的两首小曲,顿时惊为天人,问我要做沈老师的老缠粉!”

  一开始大家都还能正常对沈武寰的两首曲子表达赞美,可到了后来,楼歪了。

  “你怎么知道不是沈老师恋爱了才会写出这样的曲子呢?你看既有喜悦又有忧伤,沈老师年纪也快到20岁了,谈个朋友多正常?”

  “什么沈老师竟然谈朋友了?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卧槽,沈老师竟然谈朋友了,沈老师明明应该是我老婆才对啊,怎么能跟别人谈朋友?”

  “楼上醒醒,别做梦了,沈老师是我老婆才对...”

  “我老婆!”

  “我老婆!”

  就在众人对沈武寰的归属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人为了调节气氛来了这么一句。

  “你们别争了,我看过你们老婆的本子...”

  顿时所有人崩溃了!

  沈老师的本子?你不是在开玩笑?

  在哪,跪求啊!

  嗯,一般民众从最初探讨沈老师的作品有多优秀,转眼间变成探讨作品中的沈老师有多优秀去了。

  有没有沈老师的本子暂且不谈,普通民众真的是爱死沈老师了。

  这两首曲子都十分简单,不像是古典名曲那样,充斥着复杂纷乱的感情。

  忧伤就是忧伤,无关何种理由。

  喜悦就是喜悦,让人笑得像花儿一样。

  这么直白又好听的曲子,除了沈武寰这里,你还能去哪找呢?

  这无关音乐性的优劣,专业知识更是无从谈起,可是这两首曲子就是这样的吸引人!

  如果你真的想问个明白。

  那我只能说沈武寰三个字还不够吗?

  相对于一般民众一边倒的响应,古典圈是真的炸开了锅。

  作曲家的曲子根据曲式不同,探讨的方向也不同。

  这些专业人士甚至来不及产生反应就已经被汹涌的人潮吓懵了!

  本来这种曲式不明的小曲不应该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度的,可现在这种状况作何解释?这不符合常理啊?

  不知道如何解释,那就强行解释一波,专业人有专业人的行事方法。

  就像那首《致爱丽丝》,其艺术性或许是很高,但如果不是因为贝多芬的大名,或者换个名声低的作曲家,根本不会有人去解读乐句之中隐含的能量。

  也或许根本没有什么能量。

  自诩专业人士的群体,总是喜欢过度解读作品,来彰显他们的专业性。

  一位小提琴国家三级演奏家发表微博称:“这两首曲子虽然并没有采用基本调式,但乐句与乐句,主题和主题变奏之间的变化运用的恰到好处,展现出人性的美好的同时,还留下了大量的留白,稍加雕琢又是一曲交响乐的名篇啊!”

  沈武寰看到这样的话都能笑出声来。

  她虽然不是这首曲子的原作者,但以她现在的水平,所谓的留白真的没看出来。

  而且改编交响曲本身就要看作曲家的水平,任何的曲子都可以改编,就是看效果好不好,像这样还没有改编成功就已经开始吹捧的人实在显得有些滑稽。

  这样的人不是少数,而是大有人在。

  归其原因还是因为,这种小曲不符合基本调式的规范,可以说它虽然是一首用古典乐器演奏的古典曲目,但实际上却又有着流行的必要元素。

  很难界定这种曲子到底该如何定位。

  但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两首偏流行的古典曲目,竟然能够散发出如此辉煌的人性光辉,吸引普通民众的争相欣赏,这就是为什么被吹捧的原因了!

  当然要吹捧了!不吹捧怎么吸引更加巨大的流量关注呢?怎么能够赚钱呢?沈武寰赚了钱,我们总要分杯羹吧?

  这种做法有些马后炮,但也从这里就看得出沈武寰的重要性。

  用小曲就有如此的表现力,一旦沈武寰将创作的重心转移到比较重要的曲式上时,她的曲子又能散发出怎样的光辉?

  专业的音乐人对外一致保持相同口径。

  简而言之就是“这曲子万中无一,你们赶紧听吧,赶紧中毒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对内却对沈武寰的未来展开了讨论!

  一边人认为沈武寰应该继续发挥余热作出几首差不多的小曲,然后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演奏会,这样才会让这些专业人看到市场的活性。

  一边人认为沈武寰不能竭泽而渔,胡乱作曲,应该把经历放在研究经典调式上,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古典音乐,这样才能彰显古典的魅力。

  他们的理论也非常站得住脚。

  支持派说:“沈武寰从音乐会练习曲入手,把练习曲这个主题推向了演奏会,无论如何,她都有了开山立派的资本,日后只要作品还能保持今天这个水平,CN古典必然有她的一席之地,而且有了基本调式的基础,向奏鸣曲、协奏曲转变也就有了契机,不如先把名声弄起来再说。”

  保守派说:“沈武寰目前发布的曲子虽然证明了她的作曲实力,但她想表述的音乐风格尚且不清晰,不应该太过大肆吹捧她,这很容易让一位天才迷失自我,毕竟作曲家和演奏家是不同的,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容易丧失自我,过早的成名已经证明了对于她是错误的。”

  两派人马讨论的内容核心都是让沈武寰这个宝贝如何能够变的更加优秀。

  一时间探讨声此起彼伏,犹如沸腾的油锅,根本无法停歇。

  他们可不是吃饱了撑着,来帮沈武寰出谋划策。

  因为现在CN就这么一个宝贝,他们并不知道沈武寰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如果不好好规划培养路线,那万一沈武寰跑偏了怎么办?

  自己这些前辈总要帮她铺路吧,这样沈武寰才会记得他们的好。

  不过就算这样,他们也都很清晰的没有提到国际市场。

  沈武寰的那件事情对于现在的古典圈子实在是个噩耗,所以干脆掩耳盗铃,装作不知道好了,打不开国际市场,那就在国内自嗨啊。

  想来沈武寰如果不遇上贵人,这辈子只能窝在CN这个国家蹉跎一生了。

  现在的CN古典里能够称得上贵人的,只有“北方那人”。

  可圈子里的人根本提都不提。

  这就是某些人的恶意操纵言论造成的结果。

  “北方那人”长年旅居国外,这本身就是让本土音乐人诟病的事实,再加上她摆脱了孙家的控制,飞到了无人能够企及的高度时,这种嫉妒能够让人发疯!

  爬上去了,又很少提携晚辈,你说别人会不会恨你?

  庸人永远是这样思考并这样行动的!

  以至于“北方那人”在CN的民间风评极差,哪怕有明眼人站出来反驳,依然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沈武寰以后也是这样的态度,那遭到的待遇恐怕也相差无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