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道友记 第二十七章 中州—疯狂的科研式修行

《道友记》第二十七章 中州—疯狂的科研式修行

作者:赵州桥 字数:2373 书籍:道友记

  此时的蒋辽,怎么也想不到,很多年以后,这座无名的小镇会以自己的名号命名。

  蒋辽知道徐风此次出门的目的,知道徐风念念不忘的万两黄金。这次出门,满打满算也只带了六十两银子,徐风一下子就在回春堂放了二十两,让蒋辽很是不安。

  徐风倒不怎么在意,前世的自己从来没有将金钱看在眼里,此刻更是把赚钱当成一个任务,更是信心十足,踌躇满志。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不能再真实。并不像小说中,江湖好汉进店就高叫道:二两牛肉,一壶烧酒。要知道牛肉很贵的,好点的烧酒更贵,江湖大侠也是人,也要菜米油盐,也要吃喝拉撒。

  也并不像前世徐风看过的某些网络小说里写的,修行者一出场就是采天地元气,吸日月之精华,隔几日就来个突破,碰见敌人就一阵痛杀。世间那来轻松事,全是男儿一片血啊!

  徐风感受到的这个真实的修真世界里,真的好残酷,真的好凶险,不禁想道,还是以前得了疯病的徐风好,虽然有时候痴痴呆呆,生活有人照顾,不用面对这么多棘手的事情,真好。

  在去往仙台的路上,徐风更加勤奋的尝试开悟,按照《道源赋》上的普通记载,以及太乙道人所授方法,收摄心神,闭目观心,一心向道,体会世界万物。从此世间再无他事,不论是在马车上,还是在客栈里,甚至在人流当中,徐风都进行开悟的尝试,执着到痴迷。

  科研与修行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正所谓世上两难,读书打拳。读书和打拳都是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读书好比科研,打拳好比修行,需要的都是刻苦和认真。

  一向习惯干净整洁的徐风,着了魔一样的修道,无心进行个人打理,一度胡须疯长,头发脏乱,衣服酸臭!越来越像小镇客栈里遇到的那个邋遢书生。

  一路上徐风一边悟道,一边思考,记下许多关于修行的想法和笔记,大部分都是从前世科学的角度进行的探索和研究。也有关于这个世界的探索。

  比如,与地球人相比,这个世界的人为什么能够修行?

  关于这个问题,徐风在后面认真标注着:

  ——呼吸的空气成分不大相同,已经确定;

  ——星球(假如是一颗星球的话)磁场不同,存疑;

  ——重力和潮汐力不同,严重存疑;

  ——人体构造不同,存疑。

  又比如,这个世界的有些人为什么不能修行,而有些人又能够修行?

  这个问题徐风在后面的标注是:“据太乙道人口述,郢都东城院院长龙千秋可以分辨出一个人能否修行。”后面还有一句,“据太乙道人说这是上天决定的。(屁话!)”再后面是自己的推断:各人智商不同?成长环境造成的?……

  笔记上还认真记载了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比如各种不同的功法是怎样通过真气,或者叫元气,灵气,施展出来的。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任何答案,但是问题的后面备注着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下又有大段大段的注解。

  第一个场景是,徐风与四州龙凤沈一郎对战的感受和详细描述,重点描述了小黑面对修行者攻击时的奇特形状,自己遭受的压力和伤势的轻重及分布。

  第二个场景是,铁石道长出手的时候自己的感觉,从听见的声音大小,看到的动作快慢,分析出元气流动的速度,以及击中物体的力度。

  第三个场景是,灰眸禅师的奇特功法的详尽描述。后面注着N多个大大的“?”。

  第四个是关于干柴烈火师兄妹的,其中将挥剑成笼与灰眸禅师挥动禅杖发出的神念攻击进行了各方面的对比。

  徐风把每一次与修行者的接触都看的极为珍贵,贪婪的把每次接触都一一记录下来,研究他们的一切。就像抓到外星人的科学家研究外星人一样。徐风自己也有一次短暂开悟的经历,在日记中把自己的感受,和与修行者对战的感受反复对比,揣摩,每每有一点心得,都像在实验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高兴老半天。

  密密麻麻的草纸上,已经记录了几十页,徐风用针线缀在一起,编成一个本子,小心收藏在一个绒布袋子里,随身带在身上,方便想起来那一点,及时补充。

  沉迷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里,就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十几日的舟车劳顿后,仙台马上就要到了。

  大夏王朝承平万年日久,在没有爆发王朝战争和超级宗门争斗的长久岁月里,金钱几乎成为衡量人间事务的标准,成为各种势力之间关系的调节剂。

  高深的道法意味着实力,实力意味着权力,权力意味着金钱,你可以没有实力,不能修行,你可以没有权力,不是帝王将相,但是如果一个平凡的人想要超越平凡,敲门砖就是财货。掌握世间修行资源的宗门招收俗世弟子,进门引荐就要万两黄金的贡礼。

  确实如太乙道人所言:想要修行?拿银子来!所以,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徐风只有把注意力盯在银子上,盯在仙台郡。

  之所以选中仙台,因为它是闻名大陆的贸易城邦,无数财货的聚集之地,商贾云集,富甲天下。

  越是这样的城邦,越是开放,越是开放,意味着发财的机会越多,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就越广阔,和前世中人们都往超大城市聚集是一个道理。

  一条足有百里宽的大河横亘在仙台城之前,隔河远远望去,能看见绵延几十里地,数不清的城市建筑,有直插云霄的塔楼,有绵延数里的市场,有圆底方顶的道殿,有绿树成荫的宅院……

  好一座横卧在天地之间的繁华大城!

  一眼望去,数十里的河岸上,有数不清的雄伟桥梁架在河道之上,直通仙台城中。

  无数座桥梁,声势壮观,好像一根根通往心脏的血管,桥下波涛汹涌,无数条大小船只,争相而过。这一壮观的景象是仙台所独有,正是:千桥飞架,万舸争流。

  还没有进入仙台城,就已经是人声鼎沸,桥的两边以木池装土植树,树木都是四季常青,即使在寒冬之中也是绿树成荫,可见仙台城充足的财力,以及作为天下财富之城的阔达气魄。

  有小商小贩在树下摆起摊点,卖一些茶水、点心,为入城旅客提供最后的休息。

  徐风前世也游览过不少古城遗址,厚重的古砖,高大的城墙,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但仙台城与众不同,这个大城根本没有城墙,有的仅仅是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胸襟。没有城墙,深得贸易之精髓,自由流通才是最高的财富原则。徐风不禁大为感叹。

  第一个要解决的是住宿问题。此时的徐风,严格说来是一个无业青年。仙台郡,让徐风想起前世一个著名作家的一篇著名文章,不过人家是在仙台求学,自己却是谋财而来。

  徐风摇了摇脑袋,驱赶走不合时宜的想法,顺着最繁华的落英街,一边留意城市的道路,一边盘算着适合的住处。

  贸易创造财富,财富则分出贵贱,仙台城东区的一片住宿也秉持贸易的风格,分出上、中、下三区。

  上区不用说,顺风顺水,地势高企,视野开阔,住的都是非富即贵之人。

  中区一般是一些旺铺老板,有一定产业的富贾闲人。

  下区最为污烂,低低的窝棚毫无规则的一片连着一片,窄巷杂乱不堪,地上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这里住着最底层的劳力和穷人,扛货物的、打短工的、跑江湖的,甚至一些贫困的娼妓。

  徐风身上只剩下二十两银子,这些银子在下区足够买下一间小屋,在中区也够租住两年,可是徐风只是盯着条件最好的上区,一路向最好、最贵的地方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