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立鼎1894 第三二二章 发国难财

《立鼎1894》第三二二章 发国难财

作者:鲁东道夫 字数:2813 书籍:立鼎1894

  无论如何,跟英国人这一仗是必定要打的了,还可能得打的天花灿烂,还必须打赢了。无论当代还是未来,西方人只信奉一条道理---当你的拳头够硬能打疼他时,他才会坐下来像个绅士一样的跟你讲道理。在那之前,他只会仗着身大力不亏,毫不留情的把你砸烂捶扁!

  所谓的西方文明就是这么粗暴直接,全世界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的只有中国人。也只有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中,始终不断的通过自己优秀的文明来影响周围的国家,而非是为了掠夺和侵略。

  从整个人类层面来看,无疑是中华文明更可能带来全人类的幸福,但这话说出去想取信于人却很难。中国人自己还没有解决治乱轮回的问题,在生产力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需求以前,说那种话只会引来一顿嘲笑。

  归根到底,这世界还是要靠实力来决定话语权的。

  杨浩不能指望李经方和马扬这黑白双煞似的外交队伍一出动,就能让欧洲人跟着指挥棒转悠。欧洲几大强国在外面还有殖民地可抢劫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内讧的。必须得保证他们在远东碰掉门牙,知道这块肥肉已经变成了牛筋钢板,外交手段才能起作用。

  为了保证这一点,杨浩得抓紧时间,加班加点的去筹措军事建设工作。

  在安排下外交团队的任务之后,他马不停蹄的驱车赶往县城东郊贾家沽。那里是原先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现在改名为天津兵工厂。

  离着老远,空气中能够闻到一股呛人的化工烟气味道。杨浩下意识的抬手在鼻子前一挡。皱起眉头嘀咕道:“工业污染果然是个大问题啊,得想办法给他解决了,要不然早晚得成了祸害。”

  不过其他人显然跟他不是一个想法,看到那成片的建筑,以及一根根朝天咕嘟嘟喷出黑烟的,周建镐兴奋的赞道:“想不到天津机器局竟有如此规模,比起我们老营的盛况亦不逊色啊!”

  杨浩无奈的翻眼皮。好吧,这时代的人还沉迷在工业革命的强大诱惑力中不可自拔。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城市。都被浓重的污染雾霭笼罩,美国有数以万计的煤气炉在不停制造各种高浓度的毒气排放道空中,数不清的工业污水把河水污染的没有半点生机。

  到底有多严重?伦敦的大雾能呛死几万人,美国五大湖里鱼鳖虾蟹死干净。水质所含的重金属能毒死人,这大概也是他们以后发达了,打死都不吃淡水鱼的愿意之一吧。

  总之这年头,你要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只会招来一片白眼。只要是产量足够大,他们巴不得那烟囱越粗越好,浓烟越大越好。

  杨浩也得承认,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天津机器局可算是个顶大的工业集群了。截止到今年。她已经建设了黑药厂、铜帽厂、栗药厂、棉药厂、无烟药厂、枪弹厂、机器厂和炼钢厂,各厂配有成套机器设备。常年在此的工人数量,多达两千!每年可生产黑色火药20万公斤。加班可产32万公斤;栗色饼药9万公斤,加班可产11.3万公斤;棉药1.04万公斤,加班可产2.3万公斤;无烟药3600公斤,系试生产,待添购机器;毛瑟枪弹382万发,加班可产400万发;铜帽1500万粒。加班可产2800万粒;各式炮弹1.45万发,还可按照需要加造。

  看上去那数字似乎挺吓人的。不过杨浩习惯了用吨为单位计算,因此并不觉得多么厉害。换成20世纪末的化工设备,两千人的工厂产出数量是其百倍都正常。

  他看不上眼,外人却不那么认为。不说别的,日本人都对这工厂眼馋的不行不行的---他们家到现在还没有一座正儿八经的大型工业体,所有军火装备都靠进口,要不打仗穷的连子弹都配不起?

  只可惜这么好的工厂,那么大的产能,落在满清手里却发挥不出作用,可谓明珠暗投。

  杨浩既然抢占了天津,自然老实不客气的把这座重要的兵工厂给接管了,随后立即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改造,争取尽快成为第二座能支撑军事扩充的重要工业力量。这时代,天津的工业力量可是占据中国三分之一强的。

  汽车靠近兵工厂,沿途可见连续不断的蒸汽卡车,分别装载大批二手工业设备正往里运送。这都是杨浩从本世界搜刮倒腾过来的,在21世纪,全部被关停并转淘汰掉的落后产能,在这时代,全都是了不得的超级工业神器。

  兵工厂周围闲杂人等全部肃清,原来的工人和管理人员都被撤出来。塞进去混吃混喝的关系户官僚们该开的开掉,洋人技师都拉去技校当讲师,或者聘用到其他的民间小厂。剩下的工人,也都拉去技校重新培训洗脑。

  如今,里里外外都被军队把守的水泄不通,从日照过来的技师队伍,在徐建寅的指挥下,正按照他们摸熟了的样式,对里面进行全面改造。

  看到车队到来,士兵们立刻开辟出通道,让他们顺利的开进去。

  徐建寅满头大汗的跑过来迎接,杨浩赶紧让车子停住,下去与他热情的握手,关心的问候:“徐总工很是辛苦啊!这里的一切都还顺利吧!”

  徐建寅黑乎乎的脸膛满是红光,连连点头道:“好得很呢。多亏了工程兵的支持,拆卸起来极为迅速,就是那些机器和厂房丢掉实在可惜呀!”

  按照杨浩的要求,这里至少超过六成的厂房和设备要推平了重建,不但是工程量大的问题,更是把洋务运动以来二十多年的建设成果给毁掉了。而保留下来的那些,也没指望它们发挥多大的作用,纯粹是留着给技工们上课练手的。

  杨浩如今是财大气粗,从本世界收废铁一样弄来的工业准备多到没处放。随便拉一点过来,都能让中国的工业产能立即翻十倍,反而是合格的工人奇缺,他哪里舍得浪费?

  当下对徐建寅笑道:“我们要建最有效率、最安全的军工生产装备,那些旧的不安全的东西不能留。徐总工可千万不能舍不得,您该知道那些造柞药的机器一旦出问题,后果多严重。”

  徐建寅当然清楚,寻常一发炮弹十几斤几十斤柞药,就能摧城拔寨的。这里可是生产的,一动就是几千几万斤的量,那玩意要是出了意外,整片工厂都得扫平。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其实心里头都明白,只是情感上一时过不去,顺嘴说说而已。

  随后陪着杨浩沿路往里巡查,特别看过新建枪炮工厂的进度,那些经过本世界老师傅的精心保养调试,虽然寿命都超过四五十年,却依旧精度高、性能稳定的机床。

  徐建寅兴头十足的汇报:“有了这些机器,我们可以建成至少十条枪械生产线,六条火炮生产线,一年制造各种枪百万条,炮数千门!自此以往,不但能满足军队所需,向外出售亦可保裕如。”

  杨浩更关心能够投入生产的时间,对此徐建寅拍胸脯保证:“不要两个月就能开工!”

  犹豫了一下,徐建寅小心翼翼的道:“杨先生,有个事儿想跟您禀报一声。前些日子,两江总督张香涛来信,希望我能襄助其兴办兵工,言语极是恳切。我思之总是兴盛中国之工业,大略不分彼此,但不知您能否应允?”

  “张之洞要扩充军工吗?”

  杨浩对此并不感到意外,那个老头子是中国肯俯下身子办洋务的力行者之一,只不过文官脾气改不了,光有志向肯花钱,但实效一直不算高,主要是缺乏专业人士帮衬。

  如今天下剧变在即,其汉阳铁厂迟迟不能盈利,四五百万银子花出去,老头儿不着急才怪。他能想到找徐建寅,可见总算明白了。

  只不过,以这种方式来婉转通气,张之洞还是抹不开面子啊!

  杨浩想了想,笑道:“徐总工放宽心,等天津兵工厂改造完成后,您不但可以去张总督那里帮办,还可以多带一些人手去。我们的一些先进设备,也可以卖给他!既然要花钱办工厂,那就一步到位办些好的。”

  徐建寅大感意外,不过更多的是惊喜,拱手作揖:“先生胸襟宏阔,鄙人佩服!您且放心,徐某必要先将此地事务整顿完毕,再行前往。”

  等他走开时,周建镐不解的问:“先生,您为何要帮那张之洞建兵工厂?此人可是实在的清流,心向朝廷。一旦有了军火,岂不是要对我们不利?”

  杨浩挺起胸膛,信心十足的道:“张之洞狡猾的很。等他有了足够的实力,多半会拥兵自重的。再者,不管他和清廷花多少银子去建工业,最后一定会属于我们的。何乐而不为?”

  周建镐吃了一惊:“您的意思是说,如张之洞这般的一等督抚重臣,居然也对满清统治失去了信心?这时候就要绸缪自立门户了?”

  杨浩肯定的点头:“没错!满清已经失去民心,各省也只是形式上的服从朝廷而已,现在他们都在尽可能变着法儿得从清廷手里往外掏钱,最好的借口莫过于为对抗我们革命军,兴办军工,编练新军。呵呵,你等着瞧吧,类似的事情很快会遍及全国,我们就等着发财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