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执掌武唐 第八七一章 喜得麟儿

《执掌武唐》第八七一章 喜得麟儿

作者:蜀中布衣 字数:1794 书籍:执掌武唐

  陆瑾呆呆的站在原地,听那阵婴孩啼哭清晰传进了耳中,心内又是激动难耐又是感触颇深,更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复杂心理。

  恰在此刻,寝室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稳婆环抱襁褓走了出来,走到陆瑾身前喜滋滋的言道:“驸马爷快看,公主殿下给你生了一个儿子,你看这模样长得多像你啊。”

  陆瑾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颤抖着伸出双手接过了稳婆怀中的襁褓,入手的那沉沉甸甸的感觉恰如巨石一般夯实了他的心海。

  “哇……”

  又是一声响亮的啼哭,一段莲藕般的结实小腿从襁褓中伸了出来,挣扎了数下,猛然踢在了陆瑾的胸口,却是那么的结实有力。

  陆瑾望着那一张还没有睁开眼睛的皱巴巴小脸,顿时生出了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感觉,他又像是在告诉自己,又像是在告诉别人,镇重其事的一字一句的言道:“他就是我陆瑾的儿子!漂泊半生,我陆瑾终是有后了!”

  ※※※

  接下来数日,陆瑾都没有前去吏部,而是留在公主府陪伴太平公主与刚刚出生的孩儿。

  对于这一切,吏部尚书魏玄同自然不会多说些什么,毕竟此乃人之常情,况且天皇天后已是下令陆瑾夫妇带着婴孩进宫,想要见一见这位外孙,陆瑾有所忙碌也是应当的。

  这日午后,陆瑾扶着已经能够独自行走的太平公主上得马车,又吩咐侍女抱着孩儿,一并朝着上阳宫而去。

  上阳宫内花开正茂,蝉声阵阵,洋溢着初夏的气息。

  这段时间高宗龙体有所好转,待陆瑾与太平公主来到的时候,他正在天后武媚的陪同下观赏着池塘中的芙蕖,一瞧两人进入凉亭,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太平见过父皇母后。”

  “陆瑾见过天皇天后。”

  “哈哈,快快免礼。”高宗大袖一甩,目光已是越过了陆瑾和太平公主两人,径直望向抱在侍女手中的襁褓,连声言道:“快,将孩子拿给朕看看。”

  太平公主点头应命,从身后侍女手中接过了襁褓,又万般小心的交给了高宗。

  高宗接过襁褓之后便是一阵逗弄,武后也笑着脸前来凑着热闹,笑叹言道:“圣人,这孩子与太平小时候生得可真像啊,瞧着机灵的眼睛,当真是一模一样。。”

  “对对对,”高宗连连点头,笑问道:“陆卿,可有给孩子取名啊?”

  陆瑾摇头笑道:“启禀圣人,我们还没有想好。”

  “这些事当提前思忖才是,怎能到得现在还不起名字。”高宗皱着眉头教训了陆瑾一句,忽地想起他才刚刚从鄯州回来,有所疏忽也是人之常情,便笑道,“这样,朕给这外孙取一个名字,不知陆卿意下如何?”

  能够得到天子亲自赐名乃是莫大的荣幸,陆瑾立即拱手谢恩道:“微臣求之不得,请圣人赐名。”

  高宗微微颔首,将襁褓交给了站在一旁的武后,略微思忖了一下,忽地言道:“不如叫陆俊彦如何?”

  高宗的话音刚落,陆瑾已是笑着言道:“《楚辞·九思伤时》有言:览往昔兮俊彦。俊彦乃是杰出之士,贤俊之才的意思,臣替陆俊彦叩谢圣人赐名之恩。”

  高宗摇手笑道:“无妨,希望将来俊彦能够博学多才,能文能武,辅佐他的表兄李重照治理大唐江山。”

  李重照正是太子李显与韦莲儿的嫡长子,刚出生便被高宗皇帝钦点为皇太孙,只要李重照将来长大后不犯太大的错误,一定是未来的大唐皇帝,高宗自然希望他们表兄弟能够精诚合作,治理好大唐江山。

  闻言,陆瑾和太平公主自然点头言是,也对长子陆俊彦多了一份期待。

  唯有武后依旧开心的逗弄着陆俊彦,似乎对高宗刚才的话毫不在意,然而嘴角却是牵出了一丝嘲讽的微笑波纹。

  取名之后,武后将太平公主拉到一旁嘀咕了起来,说得不外乎是育婴之事。

  而高宗则与陆瑾坐在凉亭石桌之前,喝着冰镇的果汁,聊的却是关乎天下的大事。

  提及唐军在鄯州的大败,高宗忍不住郁郁一叹,言道:“这次是朕看走了眼啊,裴卿他虽然治国有道,然而的确并非是领军之才,若当时能够让你继续领军,说不定也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了。”

  陆瑾也知道高宗心里一定是说不出的懊悔,毕竟放走了大唐最大的敌人钦陵赞卓,实在尤为可惜。

  然而当此之时,他却不能附和高宗之言,只是苦笑言道:“圣人,微臣太过年轻了一点,前番之所以能够战胜达古日耸,也是因为运气使然而已,若是再行领军,后果也实难预料。”

  “也是。”高宗轻轻的吁了一口气,“陆卿,你从棋博士以进士头魁进入官场,说起来也只得两年多的时间,鄯州大战关乎到国运兴衰,故而朕当时不得不慎重相待,才派出了老练持重的裴炎前来领军,若是待你再多磨练几年,朕才能放心的将军队交给你统领。”

  陆瑾点头笑道:“圣人如此信赖重用微臣,微臣实在感激不尽,现在臣职司吏部侍郎一职,事务繁剧,矛盾重重,真是最好的磨练机会。”

  “不错。”高宗颇有同感的点了点头,言道,“吏部乃是六部之首,也是负责管理所有朝廷命官之处,按照官员的选授制度,三品以上者由朕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朕御批,吏部听制授官;而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才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而在我们大唐,六品以下的官员是最多的,所有县城的县令、县丞、县尉也全为六品以下,这些人直接与百姓接触,管理着民间大大小小的事项,他们贤与不贤,更是我们大唐能够获得民心,守住江山的关键所在,先帝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陆卿,民心大于天,你现在主管考功司,实乃任重道远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