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强渣男系统 015:游西湖再逢青蛇

《最强渣男系统》015:游西湖再逢青蛇

作者:风影摇曳 字数:2774 书籍:最强渣男系统

  抱朴守拙,将喜怒哀乐隐藏在心中,一惯痴呆顽愚、淡然处之,唯有到了拨开云雾,到了毕其功于一役之时,方会露出狰狞……

  秋高气爽,大雁南飞,浩渺的西湖漂浮着凋残过半的荷叶,游鱼成群避开了声响,而游船画舫依旧与其间徜徉,那丝竹之声依旧与风中传来,依旧是一片繁华盛景。

  包文正一袭淡青色直缀(屏蔽字)长衫,行走间衣袂飘飘,孑然一身的与西湖之侧欣赏着秋日的美景,观其形犹如青竹孤洁不染俗物,本是眉清目秀的少年郎,踱步之间又是一派温文尔雅,倒是令沿路的妙龄女子频频举目。

  钱塘门与清波门并非毗邻,间隔丰裕门,同为临安府十三座旱城门之一,若与西湖泛舟而行,也需半个时辰之多。

  此时已然是日上三竿,清波门外的西湖之侧,临安府中的文人墨客或是伤秋悲月,故而与此处吟诗作对者也非少许,但包文正沿路所闻,那貌似才高八斗者也不过如是,对是吟诵前人诗句,少有新作者也是更无新意,多是无病呻吟之作。

  包文正目不斜视,与这清波门外的官道上以余光打量,却是久久不见那一袭青衣罗裙的女子,心知此事倒也急不来,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结网”二字又岂是一夕之功……

  圣塘闸亭拱檐弯曲遍布四角,以朱红色琉璃瓦为顶,因是能工巧匠细心修葺而成,又以“朱红”为色,颇有皇宫大内之气象,故而引的游人多与此地驻足休憩。

  与圣塘闸亭临近清波门,而清波门又临近临安府,因此与此处休憩者皆是常人,只见那侍女也是描红墨绿,便是下人均是挺胸仰首,落座者非富则贵。

  “天灵灵,地灵灵……”

  那身穿道袍者,手持杏黄幡缓步而行,上书“一卦千金”四个大字,手中铜铃时而轻晃,清脆声响令人驻足旁观,只见那道人身形比常人略低上少许,又因身躯壮硕显得有些矮胖,但红光满面却是趾高气昂,若非身穿道袍倒好似养尊处优的员外,自远处踱步而来却是一副从容之态。

  “贫道王道灵,师承崂山仙人门下,下山只为消灾解难……”

  这道人眼见圣塘闸亭处非富则贵,眼中一亮便径自走了过来,稽首后自报家门,手中铜铃又是一阵急促轻鸣,高声呼道:“逢凶化吉,不灵不收一文钱……”

  “消灾解难……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贫道王道灵,师承崂山仙人门下,不灵不收一文钱……”

  圣塘闸亭中落座者固然是非富则贵,但寻常江湖术士的信口开河,又岂会当真,世间若真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之人,又岂会落魄到游街串巷。

  王道灵本是修行五百余年的蛤蟆成精,耐不住山中清修的苦闷,便化形到人间厮混,一路招摇撞骗得来钱财,得享荣华富贵。

  王道灵眼见圣塘闸亭中无人问津,倒也不急不躁,仰首挺胸的与亭挖外驻足,手中铜铃不时摇晃,开口吟道:

  “人凭大运树凭根,花等来年草等春,先讲年来后讲月,日辰时上好细分……”

  “年看祖上贫与贱,月上兄弟定疏亲,日辰专讲夫妻局,时上高低定子孙……”

  抑扬顿挫的语调自圣塘闸亭外回响开来,秋意缠绵本是萧瑟寂寥,文人墨客也多是伤秋悲月,故而王道灵这一段吟唱之词,倒也是将众多游人将目光注视了过去。

  时也,运也,命也……

  有人生来便是贫贱,终日为果腹之物奔波;有人生来家境殷实,寻得娇妻做个富家翁;有的生来便是王公贵胄,一生珍馐美馔,锦衣玉食……

  “道长,我家老爷请你移步……”

  有下人装扮的男子昂首阔步走了上前,拱手施礼后却是不卑不亢,请王道灵与圣塘闸亭中一叙。

  王道灵心中大喜过望,却是故作淡然的稽首还礼,手持杏黄幡便举步随着这下人而行。

  与不远处的杨树下,包文正却是仔细的凝视着这道人“王道灵”,观其形昂首阔步,看其势坦然自若,虽无仙风道骨之意,但却也委实瞧不出何物所化……

  若说“聊斋志异”之中还是光怪陆离,那些变化为人形的妖魔鬼怪还有迹可循,妖气、怨气和戾气终究遮掩不住,但在这方世界之中,不论是这王道灵的言行举止,还是“青蛇”的秀丽雅致,都与常人一般无二……

  各扫自人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包文正眼见王道灵与圣塘闸亭内口若悬河,慷慨激昂的哄骗他人钱财,也无心理会,便举步顺着圣塘闸亭的甬道,朝另一侧那琴声悠悠飘来的亭子走去。

  毓秀亭取“钟灵毓秀”之意,亭尖深沉的枣红;亭柱古老的墨绿;灰白色的石桌和石椅,亭旁绿树掩映,琴声缠绵悲戚,如走马摇铃。

  那一袭深蓝色直缀(同音词,屏蔽)长衫的清癯老者,正与毓秀亭中抚琴,十指灵巧有力,拨弄琴弦,早已吸引了文人墨客驻足旁观,更是少有低语交谈之声。

  一阵凉爽的秋风徐徐而来,也正是余音渺渺,一曲终了之际,包文正自双眸余光之中,却是得见熟悉的身形自远处而来,心头一震之时,心念急转,便举步走了上前,“登堂入室”直入毓秀亭中。

  “先生的琴艺委实至妙,晚辈如蒙赐教,不胜感激!”

  包文正拱手施礼,温文尔雅,单刀直入的道明了来意,却是知晓这清癯老者既然公然与毓秀亭中抚琴,便不会拒了“后学末进”的求教之心。

  那清癯老者侧首一看,这眉清目秀的少年郎拱手施礼甚是恭敬,眼见周侧的游人也是不少,便捻须而笑,颔首应允后,这才起身走到了一旁。

  虽是惊鸿一瞥,但那身穿青衣罗裙的女子,与人群之中抢眼之极,正是与钱塘县两次交手的“青蛇”,身侧的另一名白衣女子,想来便是白素贞了……

  她,神采飞扬,容色绝丽,娇媚不可方物,脸上雪白的肌肤之中透出一层红玉般的微晕,真是晨露新聚,奇花初胎,说不尽的清丽绝俗。

  因是惊鸿一瞥,故而将白素贞瞧的仔细,但这青衣女子却是不会有差!

  既然你二人不去别处,也闻琴音而来,那便令尔等不虚此行吧……

  西湖之侧,那一对名为主仆情同姐妹的女子缓步慢行,早已令男子禁不住私下偷瞧,令女子自惭形愧。

  风景如画的西湖之侧,毓秀亭外的甬道之上,那一对娉婷袅娜的女子携手结伴而行,犹如一对璀璨的星辰,惊艳了流年。

  若说那青衣女子娇艳俏丽,如姣花软玉一般惹人怜惜,那身侧的白衣女子则是美貌绝世,明眸皓齿,那行走之间优雅却不失端庄,那冰肌玉骨之中又透露着高贵的气息。

  她仅是寻常的白纱衣,简单又不失雅致,那是远胜素雅的大雅无声,那一双灿然的星光水眸更是顾盼生辉……

  “青儿,你听……”

  白素贞猛然驻足,惊奇的朝那毓秀亭中望去,仔细聆听几缕琴声之后,便对身侧的“侍女”小青言道。

  那琴声随着秋风而来,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在那彩云之际……

  岑碧青猛然一颤,双眸之中浮现了追忆与黯淡的神采,修道五百年才能幻化人形,那是无数次仰望彩月逐月的希冀,那是多少次静谧山中的寂寥和清冷,那是不染凡尘烟火的孤洁,那也是泠泠七弦上的曲高和寡之音……

  岑碧青与白素贞四目相对,均是难掩惊喜之心,而后轻抬莲步便朝毓秀亭中缓步而行。

  那是犹如翠竹挺拔的背影,端坐与毓秀亭的石椅之上,秋风之中那淡青色的衣袂随之泛起褶皱,双手与琴弦之上拨弄,一股寂寥与萧瑟的意味却是随之弥生。

  依稀之间,竟是有未曾凋残的蝴蝶振翅飞来,与这秋风之中与毓秀亭中翩翩起舞,虽是寒意渐重难以翩姗不定,依然与这眉清目秀的少年郎身边萦绕徘徊……

  《琅嬛曲》,昔日与青丘山玉漱山庄中得来,据传乃是伯邑考所著,“一曲琅嬛,龙凤呈祥”,虽已是残篇,但与世俗之中,却是技惊四座,足以绕梁三日,余音渺渺。

  “是他!”

  岑碧青举步之间,便将那眉清目秀的少年郎看了个仔细,顿时惊喜之心再起,只因这少年郎却非初见。

  正是庆余堂中的学徒,又有一身不俗的武功,两次交手的许仙,许汉文!

  “是他……”

  白素贞望着毓秀亭中一曲终了的少年郎,也回想起数月之前小青与其夜下比武切磋的场景,那剑气纵横英姿勃发的身形,与此刻又是渐渐清晰起来。

  眉清目秀,温文尔雅,性子纯良,习岐黄之术治病救人,闻琴音而知雅意,可见此人孤洁雅达……

  “青儿,这许仙倒是风雅之人……”

  白素贞幽幽一叹,而后举目遥望那平湖万里,有大雁与云层之中南飞,却不知当年的“小牧童”身在何方。

  观世音菩萨曾指点迷津,了却一千七百余年前的恩情之后,方能皈依三宝,但昔日恩师黎山老母的“吩咐”还在耳边萦绕……

  三年了,恩公,你究竟身在何方,为何偏要等到清明节,才会去西湖高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