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皇陵守墓人 第9章 最匪夷所思的鸟

《皇陵守墓人》第9章 最匪夷所思的鸟

作者:李清兆 字数:2872 书籍:皇陵守墓人

  当我和王同找到王教授、秦晴还有胡梦后,便迫不及待地告诉王教授:昨晚那两个人,也住在这个酒店里,并且是和我们一起坐电梯下来的。说完后,我还用手指了指那两个人坐的位置。

  秦晴和胡梦听后都大吃一惊,但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王教授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好像他已经知道了似的,见我还想问什么,王教授低声说:“先吃饭,过会到我房间里,我们再详细说。”

  等大家吃完饭后,回到王教授房间里坐定,还没等我们说话,就听王教授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那两个人非常可怕,但也许更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人。”

  听王教授这么一说,大家都愣在那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看那两个人没什么啊,最多是个文物贩子,或者盗墓贼之类的,看起来也很笨笨傻傻的,还对着那两个石狮子磕头,并且冒然往那个石狮子里乱捅,结果自己遭殃了,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不像您说的是厉害角色。”

  看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忍不住把自己观点说了出来。

  王教授听完摇摇头,常出了口气说:“小明,你没看懂他们那是在干什么,他们对石狮子磕头,是开启机关的一种方式。古代的墓葬中,有很多机关,其中一种机关设计的很特别——就是必须同时触动三个点,机关才会被激发,而机关控制的暗门才能打开。

  并且,那三个点一般呈三角形,只有身高一米七的人,严格按照《周礼》中规定的磕头的姿势,才能正好同时触发那三个点,而开启暗门,他那种磕头,其实就是一种触发机关的方式而已。

  你们注意到没有,那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磕头,为什么呢?因为那个磕头的人,身高差不多正好是一米七,只要他跪下时,两个膝盖和头触发的位置,才是那三点的位置,如果身材过于高大,或者过于矮小,跪下时都不能同时触发机关的。”

  大家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人磕头并不是精神错乱,而是想触发机关,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两人确实非同一般,看来他们对那两个石狮子、甚至对饭馆地下空间,已经了解的非常深入了,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王教授看着窗外,长出了口气说:“其实,刚入住那天,我就注意这两个人了,是他们的一个举动,让我感到他们绝非平常人。”

  “什么举动?”我和王同几乎异口同声地问。

  王教授没立即回答我和王同的问题,而是站起来,缓缓走到桌子前,从包里取出一个瓶子来,那个瓶子里装着黄色的土壤,这对我们搞考古的人来说很常见。

  在发掘工作中,常常需要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用因为不同的年代,其土壤结构和特性也不一样,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甚至盗墓贼,都可以根据土壤样本,判断其土层所属的年代。

  王教授忽然拿这个土壤样本做什么呢?

  只见王教授把瓶盖打开,把里面的土壤、倒在我们面前的茶几上,一开始,我们并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但渐渐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土壤,正慢慢变成红色,并且如鲜血一般血红!

  “我还以为这是一瓶土壤样本,看来不是,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秦晴边问边靠过来用手摸这些土壤,她本来就挨着我坐,现在就离得更近了,她那牛仔裤包裹着的、丰满的大腿,紧紧贴在我的腿上,虽然隔着衣服,但那种温热而又诱惑的感觉,从我们身体接触的部位传导过来,让我微微有点颤抖,我咽了口口水,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它其实就是一种土壤而已”,王教授把瓶盖盖上,里面这种怪异的土壤,大概还有三分之二。

  “一般的土壤,怎么会变红呢?那这种土壤里,一定含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吧,遇到空气后,就和空气反应,而变成了红色,是这样吗?”胡梦猜测说。

  王教授听完后点点头说:“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这是通常的思路,但奇怪的是,如果离开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县城,到了外面其他地方,再把这种土壤从瓶子里倒出来的话,土壤将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王教授的这番话,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世界上还有这么怪异的土壤,大家又忍不住往前凑了凑,仔细看着已经变成了血红色的那搓土,王同还用捏起来一点,用手搓了搓,然后又闻了闻说:“和一般的土味没多大区别,我看这血红血红的,还以为会有血腥味呢?”

  “这土壤是怎么回事?您是从哪里弄来的呢?”秦晴抬起她那张秀美的脸,一脸专注和认真的看着王教授问。听他们讨论着这种诡异的土壤,我却在心里暗暗想到:正说着那两个人呢?怎么扯到土壤上了,难道这土壤还和那两人有关?

  听完秦晴的问题后,王教授身子靠在沙发上,缓缓地说:“这说起来话长了,我们能来到这里,说到底,还和这瓶土壤有关;我有个高中同学,现在是地质学的权威专家了,在去年的时候,他带着学生到这里考察时,遇到了一件怪事。

  什么怪事呢?

  在这个小县城附近的一座山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石头井,据当地人说,这个石头井深不见底,扔下去一块石头,要半个时辰后才能落到底部,可见那个石井有多深。

  我那位同学听到这件事后,就和学生一起去看那个石井。而当他们看到那个石井时,也感到非常吃惊。

  这倒不是因为那个石井有多古怪,或者真如传说中的那样,一块石头要半个时辰后才能落到底之类的;而是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有很多鸟,不时从石井中飞进飞出。

  这对平常人来说,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而对他们来说,则就太不寻常了。因为那些鸟不应该出现在那里,甚至不应该出现在巴蜀之地,它们是只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种鸟,叫做泥燕。

  除了黄土高原一带外,在别的区域里,还从未见过。

  搞地质学的,为什么会对这种泥燕那么熟悉呢?原来这种泥燕的生活习性很特殊,它们的窝不是筑在树上,也不是在一般的山洞中,而是会选在一种特殊的‘地质大裂缝’中。

  什么‘地质大裂缝’呢?那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就是在地平面上,因为地震、泥石流、或其他的原因,引起了地壳的剧烈变化,而出现了一个很深的裂缝,这种裂缝很深,有的能达到好几公里,这种地质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而那种泥燕就生活在这种裂缝中。

  因此,可以根据这种泥燕的踪迹,来找这种裂缝,而这种裂缝,对于地质研究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就像是在地表切了个切面,不同年代的地层,都能从这个切面上直接观察到。正是因为泥燕在地质探索上的重要性,所以搞地质学的人都知道这种鸟。

  根据进一步的研究,人们渐渐发现了这种鸟一些极其怪异的习性,比如,这种泥燕的巢,是直接在裂缝的壁上大洞,它们还会把裂缝壁上的土衔出来。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泥燕只在特定年代的土层上筑巢,而这个特定的年代的土层,大概应该就是秦汉时期的土层,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还没人知道,所以,有的专家也把这种泥燕称之为‘秦燕’。

  所以,当我那个同学看在巴蜀大山深处看到这种泥燕时,感到非常震惊,而接来下看到的一幕,就更让他震惊了。

  他们观察到这些泥燕从洞中出来后,往远处一个固定的地方飞过去,好像往那个地方运送什么东西似的,于是,他们连忙过去查看。

  那地方非常隐蔽,在石井右边的山峰的一块巨石后面,虽然看着挺近,泥燕飞过去也很轻松,但他们足足爬了将近一个小时才上去,因为地势太险要了。当他们爬上去、并绕到那块巨石后面时,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眼前一片血红,好像是满地的鲜血!

  而当他们仔细观察了一下,才弄清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些泥燕的喉部,都长着一个蛋黄大小的囊,而泥燕从石井中飞到巨石那里后,都会努力的‘咳嗽’几下,把囊里的土咳出来,原来,它们从竖井里弄出来的土,会先存在那个囊里。

  更加诡异的是,那种土被泥燕咳出来后,很快就会变成了血红色。而巨石后的那一片鲜艳的血红色,就是泥燕衔出来的土形成的。

  我的那位同学,后来就用捕鸟网捉了几只这种泥燕,并把它们囊中的这种土弄出来封装在瓶子里,以便拿回去研究,因为他知道我是搞考古的,而他遇到的这一切,他隐约觉得好像和考古也有关系,就送了我一瓶这样的土壤样本。

  本来,他们也捉了几只泥燕,但可惜的是,一出这座大山,那几只泥燕全死了,并且死的非常怪异——那几只泥燕一断气,就迅速的萎缩变小,变得非常干瘪,连羽毛都变成了粉末状。

  我那个同学常年野外考察,胆子大得很,什么坟头、墓地、死尸之类的,从来没怕过,但当看到那种泥燕死后的诡异变化后,他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因为他感觉,泥燕好像是被施了某种咒语似的。”

  听王教授说到这里,我顿时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