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皇陵守墓人 第278章 一块石头

《皇陵守墓人》第278章 一块石头

作者:李清兆 字数:2891 书籍:皇陵守墓人

  我们原以为,只有那个小县城中的秦始皇陵里、还有我们离开的那个城市周围一带,有这种古猿存在,可周凯之又从哪里找到的这只古猿呢?

  见我们都在等他说话,周凯之仍旧不慌不忙,他站起身来,把开水倒进茶壶里,并换了些新的茶叶,把茶壶盖盖好后,开始慢慢地晃悠着茶壶,看来他对泡茶很讲究。

  但我们好像达成了默契、非要逼着他说话似的,所以,大家全都默不作声,并把目光都投在周凯之身上,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通常一般人都会感到压力、而主动说点什么的,但周凯之却根本不理我们,仍然悠闲地轻摇着茶壶,一言不发,好像我们根本不存在似的。

  看来这个老头的脾气是够古怪的。

  就在这种怪异的沉默中,过了足足有十多分钟,周凯之才把新泡好的茶水,轻轻地倒在自己的杯子内,并端起杯子,用嘴唇轻轻地抿了一口,闭着眼一脸陶醉地低声嘟囔了两句:“嗯,好喝,好喝,泡的刚刚好。”

  这时,他才撩起眼皮,扫视了我们几个一眼,清了清喉咙,终于缓缓地开口说话了:“为什么是人统治这个世界?而不是其他物种?通常的答案就是 ‘人的智慧最高’,所以才成了地球的统治者,而且人类自己也觉得这是一种必然似的。

  我觉得这些观点有点放屁,人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其实是一种很偶然、很微妙的巧合,而不是什么必然。

  如果地球的磁场、地球的引力、空气的成分、海洋的酸碱度等因素,只要发生微小改变的话,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人类了,或者人类早就灭绝了,而统治世界的,也许就可能是地球上其他的智慧生物了,比如说,也许就是它们这些古猿。

  我的意思是说,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每个物种的进化,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都很微妙,稍微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很多物种的灭绝,所以,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生物都是脆弱的。

  而且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其实存在过很多智慧很高的生物,因为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渐渐灭绝了,或者躲到了地球一些特殊的地方,以一种极其隐秘的方式,继续生存着。

  负责守护秦始皇核心区域的那些村民,还有这种古猿,应该就是这类生物了。严格说来,他们虽然是智慧生命,但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交流信息的方式,和人很不相同,而他们生存的环境,当然也和人类有差异。

  所以,无论是那个村的村民,还是这些古猿,虽然他们也可以短期生活在一般的环境中——我说的“一般环境”,当然就是指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了——但却必须要定期回到他们营造的、特殊的环境里,这样他们才能生存下来。

  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会对他们的身体有损害,而他们返回到特殊的环境中,就是为了修复身体的这种损害。那个秦始皇陵,就是这么一种“特殊的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个村的村民,还有古猿,都必须定期回到秦皇陵中。

  而且那个秦皇陵,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大的多——它分为不同的区域,而且那个秦皇陵的形状,既不是圆形,也不是方形,而是一种特殊的、不规则形状,这些不同的区域,都洞道连通着。

  连你们今天离开的、那个城市中的一些区域,都是秦皇陵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时,连王教授也大吃一惊,他愣愣地看着周凯之,禁不住自言自语地说:“真没想到,没想到,那个城市的某些区域,竟然也是秦皇陵的一部分,太让人意想不到了,这样算来,那个秦皇陵的所辐射到的区域,会有几百里。”

  周凯之的这番话,不但让我感到极度的震撼,还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豁然开朗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风凯生活的那个模拟空间,以及石缝里那个平原,甚至几百里外的、玲珑神庙里的那口古井,可能都是秦皇陵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外围的部分。

  这样一来,也就可以解释在那个城市中,为何也会发生那么多怪异的事情了,而且那里很多诡异,与小县城中很类似——因为无论是那个小县城、还是那座城市的一些区域,都可能是秦皇陵的一部分。

  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释,那个只可能出现在秦皇陵的古灯、为何会在那口古井里了!总而言之,根据周凯之的这个判断,原本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现在都可以轻易解释通了。

  此时此刻,我才被这个脾气古怪的周凯之给镇住了,他难怪是我们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想不到他对秦始皇陵的认识,比我们深入的多,唯有如此,才能高屋建瓴地一下子就看出问题的本质。

  而周凯之则面无表情地看了看我们,暂时不再往下讲了,好像是想让我们消化一下他讲的这些。

  过了一会后,他才又缓缓地加了一句:“连你们见到的那个所谓的中亚古墓,还有你们去的那个村,甚至通过悬崖上的洞口、钻进去的空间,也都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并且这些部分之间、都有山洞相连,当然,这些连接不通部分的山洞,有粗有细。”

  说这些话时,周凯之没有一丝表情,语气也平稳的没有任何起伏。但这每句话,却像鼓锤一样,重重地擂在我们心上,激发出我们巨大的共鸣,完全刷新了我们对于秦始皇陵的认知。

  “您怎么对秦始皇陵这么了解?应该去实地看过,而不是单单听我们的报告,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大军忽然问道。

  周凯之看了看张大军,表情变得温和了些,他先没回答张大军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就是张大军教授,我看过你写的一些科普章,印象最深刻一篇叫做《自然界最毒的动物和植物》,对我启发很大。

  你在那篇章里说,其实最毒的动物,是生活在一亿年前的一种小型的、会飞的恐龙,那种恐龙只有巴掌大小,它的嘴里能射出一种毒液,动物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旦沾到那种毒液,都几乎在瞬间死亡。”

  听周凯之说读过自己的章,让张大军微微感到有点意外,他连忙解释说:“是的,我的确写过这幺篇章,因为在那种恐龙化石里,生物学家们都发现有放射性元素钋,钋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之一,根据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可以确定这种钋不是石头里的,而是那种小型恐龙体内自带的。

  而且在世界各地发现的、这种小型恐龙的化石里,都有这种最毒的元素。

  当然,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生物的体内是不可能有这种放射性元素的,但那种小型恐龙的身体构成,和现在的生物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两人竟然讨论起了学术问题,我听的一头雾水。

  当张大军讲这些时,周凯之却全神贯注地听着,而且边听边连连点头,等张大军讲完后,他还很肯定地补充了一句:“你说的好,很多已经灭绝的、古生物的身体结构,甚至细胞结构,都和现代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完全以现代生物学的理论,来研究古生物,有时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讨论这么严肃的学术问时,周凯之才展现出他严谨、认真的一面。

  周凯之好像和张大军谈的很投机,他突然话锋一转说:“你刚才问我,是不是去过那个秦始皇陵,我当然去过,并且还是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去的,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去得?”张大军很不解地、特地重复问了这一句。

  周凯之点点头,又喝了口茶,看了看旁边矮凳上坐着的那只古猿,才缓缓地继续说下去:“研究古生物的工作,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考古,在二十多年前,我遇到过一件怪事,而正是那件怪事,才把我引到了那座秦始皇陵。

  什么样的怪事呢?

  是有一天,我的一位同事,拿着一块巴掌大小的石头来找我,我一开始还以为那是什么古生物的化石,但仔细看了一下才知道,那块石头上根本不是什么化石,而是刻着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我的那位同事说,那块石头是在他实地考察时,在山洞中的溪水里偶然发现的,因为看上面刻着很多细致的符号,觉得应该有考古价值,就带了回来。

  听他说完这些后,我不以为然地说,那块石头应该交给古字学家才对,我们是搞古生物学的,要这种石头有什么用呢?但那个同事却神秘兮兮地告诉我,那块石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自从他把那块石头带到身边时,每天夜里就会做一个同样的梦;而且不只是夜里,有时在白天打盹时,也会做梦,但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里,做的梦都一样。

  听他这么一说,我当时以为他是在和我玩笑,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个无神论者,当然不相信神神鬼鬼这一套。他见我不信,也并没再多说什么,只是说把石头放在我家里,让我试试后就知道了。

  我是个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的人,对那块石头也没太在意,睡觉时,只是把它放在了我**头旁边的桌子上,心里几乎没有丝毫的忐忑不安,只是有点好奇,躺下不久,就很快睡着了。”

  说到这里时,周凯之又停了下来,端起茶水来,不慌不忙地喝了几口。

  “那您真的做梦了吗?”胡梦迫不及待地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