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大抗战 第255章 广济战斗

《中华大抗战》第255章 广济战斗

作者:江山多娇 字数:1765 书籍:中华大抗战

  李品仙采取以攻为守战略,虽在形势上取得一些进展,但兵力消耗也极大。为确保广济,李品仙严令各部队攻击、坚守,乃至以“军法从事”相逼迫,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反复冲杀,打得很苦。从9月4日夜起,广济周围连下暴雨,更增加了作战困难,中国军队在进攻中已疲惫不堪。日军却是蓄精养锐,攻势甚猛,更使中国军队难以招架。

  李品仙正为战局的逆转而忧心忡忡,第26军军长萧之楚打来电话:“钧座,职部只有两个师,连日作战伤亡极重,以职部坚守阵地已属困难,再分一半兵力去攻击,不但攻击无力,完不成任务,只怕连现有阵地也难固守啊!”

  李品仙一听火冒三丈,怒吼道:“我不管你兵力够不够,一定要分兵侧击,如果完不成侧击任务,以致广济有失,将以贻误战机论处,决不宽贷!”

  刚放下电话,覃连芳又打来电话:“钧座,天降大雨,部队行进困难,而且近日连续作战十分疲劳,请准予休整数日,再进攻吧。”

  “覃军长,这是军人说的话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别说下雨,就是下刀,也必须执行攻击命令!你必须如期发动侧击!”

  “钧座,雨夜行军困难啊!”

  “如果没有困难艰苦,让老百姓去就行了,还要我们当兵的干什么?我看你还是将一部交给副军长去坚守阵地,你亲自率部冒雨突进,这样就会士气大振了!”

  “钧座,……”

  “住口!时间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你若迟延,贻误战机,提头来见!”

  李品仙放下电话,颓然坐在椅子上。

  这时白崇禧来到前线。萧之楚、覃连芳先后给他打电话,反映李品仙听不进任何意见的官僚主义指挥作风。

  白崇禧却说:“军人嘛,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李副长官的命令并没有错,此时若不侧击日寇,广济将不保,失广济危及武汉安全,不可谓不重要。做部下的,要体谅长官的苦衷嘛。委座不是也常常向我们发脾气吗?战局不利,当主官的情绪能好吗?执行命令吧!”

  第31军军长韦云淞给白崇禧打来电话:“钧座,职部已伤亡过半,由于连续作战,气候不佳,部队过分疲劳,病号也急剧增加,战斗力太弱,实在难负重任了。”

  紧接着,第167师也打来同样的电话。第119师及第31旅的情况就更严重了。

  第119师师长李金田向白崇禧报告:“钧座,职部伤亡三分之二以上,每团仅剩二百余人,与第31旅拼凑在一起,兵力仅够一个团,如不及时整补,决难再担负作战任务了。”

  白崇禧感到事态严重,他不免担心起来:李品仙再蛮干下去,不仅广济保不住,把各部队逼得都打垮了,失去了“逐次抵抗”能力,就更不堪设想了。

  于是,白崇禧在宋埠长官部将李品仙从浠水前敌指挥部请来谈话:“鹤龄兄,战况急转直下,你有什么打算啊?”

  李品仙长叹一声:“我们装备太差,部队训练也差。有的部队补充新兵半数以上,这些新兵都未经起码的训练就拉上战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杀敌,也不懂得如何防御,滥竽充数,成了日军火力靶子。这就是我们以数倍于敌的兵力不能取胜,伤亡过大的根本原因。”

  白崇禧承认这一事实。他说:“是啊,指挥这样的部队打仗,是毫无把握的,换句话说,能打成这样的局面,也实在难为他们了。鹤龄兄,现在各部队战斗力都不强,你对局势有何想法呢?”

  李品仙摇摇头:“看来广济保不住了!”

  “那么,就下令撤出广济!”白崇禧说:“主动撤退,虽败不乱,为下一步逐次抵抗积蓄了力量,可迟滞日寇深入。”

  李品仙沉思片刻说:“是的,现在主动撤退是上策。但是失守重镇,委座,……张向华是很好的例子啊!”

  “我们已尽全力抵抗,问心无愧足矣。”白崇禧安慰道:“总不能因他的喜怒,便置将士流血牺牲于不顾。再者,我们也不能因顾及他的喜怒,置整个战局于不顾。张向华放弃九江,有计划退守第二线,虽然受到委座的责罚,但是旁观者还是看得清楚,认为他做得对。如果张向华将全部兵力用于九江,今天的局面就不堪设想了。”

  “话虽如此,张向华的难堪也实在够受的。”李品仙顾虑重重地说。

  白崇禧在考虑如何帮李品仙减轻一点责任。

  他沉思良久说:“鹤龄兄,你只管先部署撤退,委座方面由我去说。”

  白崇禧当即拟写了电文:“近自广济会战,时仅一周,而前方官兵伤亡极重,且在敌炮、空威胁下,虽尽极大努力,而阵地终不能克保。则以敌我装备悬殊,制空无权,阵地相持,并非上策。若部队脆弱,则辄三二日即可不能成军,乃战术无灵,指挥棘手。职身临前线,深思对敌之策,惟有取机动姿态,求敌侧背相机攻袭,而不限以一城之死守。则能保持有用之力量,获得作战之自由。一年以来计划作战者,率以装备相等之战术,因袭应用,原则未尝不合,胜利率归泡影。尤以积兵愈多,损害更巨,实力消耗,远逾于敌。若非改变战法,不但胜利难求,且恐持久不易。”

  此电报之主旨,在于向蒋介石提出几点用兵建议,指出长期抗战在于消耗敌人有生力量,而不在于一城一地之争夺,动辄下令“死守”,是违背持久战原则的,并为放弃广济找借口,以推卸责任。广济为安徽进取武汉之捷径,所以日军倾注全力猛攻。中国各部队虽尽力抵抗,却未能阻挡其攻势。

  李品仙的重大失误是采取以攻为守战略时,使兵力过于分散,对退守纵深阵地配备不足,以致逐次抵抗无力,各部队也难以相互配合策应。

  9月6日,李品仙下令撤出广济,各部队安全有序地转移到新阵地继续抵抗。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