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大抗战 第244章 陈诚治军讲民主

《中华大抗战》第244章 陈诚治军讲民主

作者:江山多娇 字数:1136 书籍:中华大抗战

  陈诚官邸。陈诚与薛岳和张发奎讨论完军机大事,设便饭为两位将领饯行。

  席间,陈诚见他们心情沉重,便安慰说:“两位只管放心地去指挥作战,军需、兵员若有所需,可直接来电,我当亲自督办,决不使前方有缺;战事紧张之时,我当亲到前线,与两位共同指挥作战。”

  薛岳苦笑道:“军需、兵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指挥有效,能得上下理解。前一段时期作战,每每军令不能贯彻,此乃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些将领视作战命令为儿戏,奉命不到位,作战不向前,这仗还怎么指挥呢?一旦失利,委座盛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就训,甚至加以处分,也很难使人接受。”

  张发奎也叹息道:“一些黄埔将领养骄了,自恃是‘天子门生’,根本不把我们的命令当回事。这样指挥起来确有困难啊。”

  陈诚承认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却勉强安慰道:“不听命令的,毕竟是个别人。而且前一段时期,委座已严厉制裁了一些失职将领,我想总会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的。刚才我说过了:关键时刻我会亲到前线,共同指挥军队。两位都知道,我是不讲情面的,所以若遇有这种事,两位不便处理,请告诉我,由我来处理好了。这一点两位能信得过我吗?”

  薛、张二人点头。

  陈诚继续说:“至于说到理解问题,两位只管放手去指挥好了。我们每做一件事,只要对得起国家、民众和做军人的良心足矣。我想是非虽一时不明,终有明白之日,何况战局的发展和结果,会证明我们的所作所为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指挥中谁也不能保证不出错,这就是‘战场上无常胜将军’的解释吧。如果我们总是顾忌出错,就不能大胆指挥作战,在战场上谨小慎微,只能被动挨打。两位放心去指挥吧,出了什么问题,有我一力承担。伯陵和我共事时间长一些,了解多一些,当能相信我这不是在开空头支票。”

  薛岳点点头,对张发奎说:“辞修确实是很有肩架的人,过去不少代我受过,否则早受委员长处分了。”

  张发奎说:“辞修的为人我是佩服的。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我一定努力指挥打好这一仗。”

  “那我恭候佳音,但愿捷报一日三传!”陈诚端起酒杯说:“干杯!”

  三人同起杯一饮而尽。

  放下杯,陈诚问道:“向华兄,请问你对敌情的判断如何?”

  张发奎说:“我对敌情有两种判断:第一,日寇可能避开九江正面,以主力向星子附近登陆,进犯南昌指向长沙与岳阳、蒲圻、咸宁,切断粤汉铁路,以大迂回战略行动来包围武汉。如果日寇按此战略进行,至少需要五个师团以上兵力,才能保持遥远的后方联络线。

  第二,日寇也可能于姑塘、九江同时登陆,溯江直上,进逼武汉。如果按此战略进行,虽犯了直接正面进攻之不吉,但使用兵力可较少,与后方水道交通联络的安危和补给亦较为方便。如果是后者,我必须采用直接而纵深的配备,控制主力于九江南侧地区。”

  陈诚频频点头:“好!那么,向华兄以为哪种可能性大呢?”

  张发奎说:“这一点我尚无定见,等到了前线,察看地形,了解敌情,再与各部队长磋商研究,最后拿出部署方案来,呈报你批准。”

  陈诚说:“这样最好,关于兵力部署,是前方指挥官的权利,上级的部署只能作为参考,应该视前线战况的变化而更改。所以你不必对这些有所顾虑,你看准了就决定部署,毫无必要再征求我的意见。”

  张发奎不禁暗叹:“人言陈诚治军讲求民主。委员长若能这样,该有多好啊!”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