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转金身 434.第四百三十三章 血战,准备反击

《九转金身》434.第四百三十三章 血战,准备反击

作者:长天一剑 字数:1855 书籍:九转金身

  沈澜带上帷幕出了府。边走边听赵娘子说:“姑娘,这扬州城里最好的胭脂铺子叫戴春林,那香粉香件皇帝都要买呢!前些日子我听院里的婆子说,他们家新出了什么紫茉莉、鹅蛋香……”赵娘子是地道的扬州人,提起扬州风物自是如数家珍。

  沈澜极目望去,只觉这扬州城果真是江淮要冲,南北襟喉之地,人口近百万。光是这条街上,便人稠物穰,摩肩接踵,民居挤挤挨挨,精巧繁密。

  有小子四处穿行,叫卖着“芍药花、芍药花,簪一朵在头上,俏生生小娘子!”

  沈澜见了,好奇道:“如今已是七月,竟还有芍药?”

  赵娘子笑道:“姑娘不晓得,这花或是从山上摘的,或是家里搭了暖棚,延上一个月的花期,够这小子赚了。”

  果然,沈澜只驻足看了一会儿,那人手里的花便一卖而空。

  “油糕,又香又甜的油糕!!”

  “补锅碗,补锅碗!”补碗匠挑担子穿行而过。

  “吹——糖人嘞!吹——糖人嘞!”

  沈澜看的目不暇接,可她身无分文,全部钱财都给了陈松墨。况且难得出来一趟,买东西自然不是最重要的。

  “赵娘子,我不仅想去买些香粉,还想去看一位故人。只是地方离的有些远,这里可有什么牛车马车租用?”

  赵娘子抿嘴轻笑道:“姑娘说笑了,大户人家出门,谁肯坐旁人的马车。小门小户的,假赁马驴约需百文头口钱,谁舍得出这个钱?”

  沈澜便眨眨眼,状似疑惑道:“可若有人外出行商,难不成到了一地便去买几匹马,买几条船?那岂不是还没赚着钱便赔了本?”

  赵娘子吃吃笑起来,嗔道:“姑娘又顽笑。若要出门贩货,自然要去寻当地牙人,既能在牙人家里住宿,还能放货,又能叫他们去租赁信得过的车马船只。”

  沈澜知道牙人是中间商,她只是有些不解:“为何要寻牙人?自己去租个车船便是,还能省钱呢!”她就不信精明的商人愿意多一个中间商赚差价,必有什么说道在里头。

  赵娘子便笑道:“姑娘年轻,又没有离开过扬州,哪里晓得这些说头。我也是听我男人说的。单说船,若自己去码头随意寻一艘野船载客运货,待到江心,船家若起了贼心,只将人往河里一扔,昧下货物,神不知鬼不觉。”

  “若有了牙人便不一样了,登船前牙人要在文簿上录下客商、船户姓名,一来震吓船夫一二,叫他不敢起贼心,二来也好方便将来官府查案。”

  沈澜恍然大悟。眨眼间便想到恐怕不止姓名,牙人还要查看路引,防止逃犯逃奴,甚至还要登记货物数量,好方便官府税收。

  她思及此处,只觉大涨见识,正要再套些话,赵娘子大约是想起了自己的亡夫,神色间便有些郁郁。

  沈澜不好再问,只见赵娘子引着沈澜穿过数条小巷,边走边说:“姑娘若不想买戴春林家的胭脂,去馥香堂胭脂铺也好,那都是苏意样子,保管姑娘满意。”

  “若再往前走两条街,有个海贸铺子,有番货卖,不仅有什么玫瑰花露,还有什么稀罕香料,只是价格太贵,我也不好进去。”

  两人一路闲聊,极快便到了馥香堂,沈澜便笑道:“赵娘子,我且在这馥香堂里四处看看,赵娘子尽管去忙。”

  赵娘子迟疑片刻:“姑娘,还是快快买了去,女眷孤身在外,到底不好。”不仅是有碍声名,还不安全。

  况且这位沁芳姑娘,是爷身边大丫鬟,哪里敢放她一个人在外头闲逛。若出了事可如何是好?

  “姑娘,挑了香粉便走吧。”赵娘子正要劝,铺子里的伙计见有两个女子站在门前,带着帷幕的少女和中年妇人,想来是母女,便即刻扬起笑招呼:“二位且进来看看,近来新来了些苏州货。俱是拿筛子细细筛了十几遍的,和着脂膏,保管摸上去细腻光滑!”

  沈澜无奈,她本想甩脱了赵娘子,去书铺看看,可有游记,记录风土人情的书卖。谁知赵娘子跟的如此之紧,她只能进铺子里转了转,复又跟着赵娘子走了。

  她二人去了码头,上回船家送来的鱼虾不新鲜,赵娘子要换一家。再看看市面上可有新的香料,蔬果。

  待到两人回到盐漕察院之际,已是半下午。沈澜被赵娘子跟得极紧,除了套话外,竟没能单独行动过。

  可这好歹是个好开始。

  沈澜深呼吸一口气,裴慎还要半年才回来呢,够她一点一点,蚕食般的了解情况,制定计划。

  如同当年在刘妈妈院中那样。

  作者有话说:

  1 我想了想,觉得两天一更读者们看了很难受,干脆就正常更新吧,只是可能有几章字数会少一点。

  2 戴春林这家胭脂水粉店是扬州真实存在的一家老店,起于明朝末年。

  3 关于牙人是真的,明代的很多牙人承担了住宿、借贷、买卖、货栈、雇佣车马船只等责任。出自《明代牙人、牙行的职能与商牙关系的探讨--以明代小说材 料为中心》

  4 此外,还有很多牙人、车夫、船夫会坑人乃至于杀人昧货,所以才有了俗话,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

  第13章

  第二日一大早,沈澜没去寻赵娘子。她心知赵娘子出府频率极低,下一次出府是为了更换时令蔬果,恐怕要一两个月后了,届时已经入秋了。

  沈澜不急,只日日与院子里的各个丫鬟婆子闲聊套话,等着赵娘子第二次出府。谁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沈澜到底坐不住去问了赵娘子。

  “何时出府?”赵娘子道,“我上一回出府便与菜贩子说好了,有什么菜蔬果子尽管送来便是,只要是新鲜的,我这边都收。”

  沈澜略略思忖便想明白了。这是因为裴慎不在,赵娘子自然懒得精心,菜农上门送什么她就做什么,再也不必出府采买了。

  沈澜着实无奈,她又不能说赵娘子不对。领导走了,员工想摸个鱼,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过是觉得白日漫长,无事可做,便想着出府去看看罢了。还望赵娘子若出去了,带我一个。”沈澜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道。

  赵娘子就笑笑,不说话了。

  沈澜无奈转身,又被赵娘子塞了片桂花糯米藕片,只说叫她甜甜嘴。

  接过糯米藕片,沈澜不肯放弃。既然不能与赵娘子一同出府,那便干脆自己去。

  这样虽出挑显眼了些,尤其是她有个从刘宅逃跑的前科在,可裴慎难得离开,此时若不多做绸缪,将来机会恐怕更少。

  如今已是三秋桂子飘香时,再过上一两个月便要入冬了。沈澜打定主意,只说要去上一次来过盐漕察院的陈氏绣庄,给自己买件入冬的棉衣。

  无需与赵娘子同行,赵娘子也不好说什么,只叫她小心些。

  沈澜给了膀大腰圆的粗使婆子孙嬷嬷几文钱,对方便高高兴兴地领着她去了陈氏绣庄。

  上回给沈澜量尺寸的陈绣娘是这家绣庄的掌事娘子,见了沈澜,自然认得这是盐漕察院的丫鬟,便笑盈盈迎上来:“姑娘,快坐。”又吩咐人看茶。

  沈澜抿了口茶水,温热的茶汤带起热气,让沈澜微微舒缓,她轻声道:“我想做件棉衣,可有棉衣卖?”

  陈绣娘笑得眉眼盈盈,即刻吩咐人取出了一叠叠棉布:“姑娘且看,这些棉布俱出自于松江,都是时新货。”

  沈澜搭话道:“松江棉布,你店里也卖吗?”

  陈绣娘哪里知道她在套话,只笑脸迎人,亲亲热热道:“姑娘说笑了,陈氏绣庄在扬州城内也是排的上号的,潞绸、杭缎、蜀锦、松江棉布,南京雕花天鹅绒,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那再好不过了。沈澜很满意,便微微侧身望她,轻轻笑了笑。她像是走在沙漠里遇到了水源,笑得真心实意,那是很纯粹的喜悦,清透地如素月清辉,似雨后初霁,表里俱澄澈。

  陈绣娘痴痴梦梦愣了会儿,回过神来,咋舌不已。心道若不是跟了个膀大腰圆的婆子,这样的姑娘家里人哪敢叫她出来走动。

  “陈娘子,先看看这松江棉布吧。”沈澜道,“这些都是什么花色?”

  陈绣娘本就是个生意人,兼之知道她是盐漕察院的人,虽是个丫鬟,可这般美貌,焉知没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呢?

  存了点烧冷灶,将来好搭上贵人的投机心理,陈绣娘便一一介绍起来:“姑娘且看,这是松江的三梭布、织花绒布、官布、棋花布、尤墩布。”

  “尤其是这个,斜纹布,是苏州嘉定所产,最时新的水浪胜子样式,似绒非绒,一匹要价一两。”

  沈澜心知对方主动推销昂贵布匹是想卖货,可她今日之所以来绣庄,也不单纯是为了买棉衣的。

  “说来也怪,这松江棉布为何如此有名?”沈澜佯装蹙眉道:“陈娘子可去过松江?”

  陈绣娘便不好意思的笑笑:“姑娘,这外地跑商的事俱是我家那口子在折腾。我等闲不出扬州的。”

  沈澜便笑笑:“那陈娘子说的什么杭缎潞绸,可曾去过这些地方?”

  陈娘子越发歉然:“不曾去过。”

  沈澜微微失望,古代原本就交通闭塞,许多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十里地。以至于沈澜获得的几乎都是各式各样毫无用处的琐碎讯息。

  “陈娘子,你们店里一间普通棉衣要多少银钱?”

  最后,沈澜买了两件棉袄,花了一两银子,足足一个月的月钱。

  出了绣庄,沈澜原想照着陈松墨临行前给的地址去寻琼华,可偏偏问遍了府中丫鬟婆子,没一个知道这盒子巷在哪儿的。

  既然众人都不知道,这地方恐怕颇为偏远,沈澜没有代步工具,靠走是决计走不到的。加之扬州城内因为人口繁多导致到处都是羊肠小巷,精房密舍遍布,沈澜不认识路,根本找不到盒子巷,只能暂时歇了心思。

  一连两次出府,都没有收获太多东西。沈澜只能平心静气,等待下一个机会。出府不宜太过频繁,她本打算等一个月后就去书铺,问问可有游记等 书籍。

  春去秋来,又过了一个月。这一日,沈澜正借着给裴慎打扫书房的机会,翻阅书架上的《经行记》。

  此时已是十一月份,隆冬腊月,虽是天高云淡,难免寒气森森。冬日里难得出太阳,沈澜只是站着,背靠楠木架,借着堂前满室日光,全神贯注读书。

  她还没读两页,远远传来坠儿啪嗒啪嗒的脚步声。

  “沁芳姐姐,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

  这才过去四个月便回来了?不是说要半年吗?

  沈澜一时心惊,二话不说先将书复位,打量了一番室内,与裴慎走之前并无变动。又细细复盘了这些日子自己的行为可有疏漏之处。

  四个月来,沈澜总共只出去过两次。次数少,也从未有过单独行动,甚至都没来及见过琼华,平日里便是闲话也只提及些扬州风物。

  沈澜反复思索,只觉自己并未流露出什么破绽,裴慎应当不会起疑,可心里到底凛然起来。

  她不复闲散,绷起身体,打开门,安抚了报信的坠儿两句,便急急向外走去。

  裴慎归来,她做丫鬟的,必定要去大门迎接。谁知沈澜刚走到月洞门前,便听闻有人斥道:“跑什么!当心摔了。”

  沈澜抬头一看,正是裴慎。

  四个月不见,裴慎依旧未变。着杂花青袍,鹤氅,素银带,乌皂靴。大步行来之际,可见其英武,只是一双眼睛,如山巅霜雪,夜间寒雾,越发冷冽了。

  她在打量裴慎,裴慎也在看她。见她穿着照旧素净,柳青棉袄,葱白素裙,别的就没有了。只是荆钗布裙也衬得她云鬓鸦鸦,唇色朱红,香腮如细雪,看着越发美了。

  朔朔寒风里,沈澜上前两步,行礼:“爷回来了。”

  扬州瘦马之所以名唤瘦马,就是因为身姿纤细可怜,这样的美是要靠节食换来的。在刘宅,沈澜一旦吃多些即刻就要挨打,以至于在盐漕察院养了五个月,到了秋冬季依然手脚冰凉。

  裴慎只觉她这脸似有些虚白,便蹙眉道:“穿成这样立在寒风里做甚!还不快回去。”

  沈澜头一回觉得裴慎说话如此动听,即刻点头称是,待她进了正房,温暖的热气扑面而来,眉眼都舒缓下来。

  “爷可要沐浴?”沈澜自觉道。一路风尘仆仆,裴慎喜洁,必定是要沐浴的。

  裴慎点头,只舒展肢体,任由沈澜为他更衣。

  沈澜正专心解他鹤氅,裴慎忽然道:“你这身衣裳不错,陈氏绣庄的绣娘用心了。”

  沈澜脸色煞白,指尖一顿,心脏如同擂鼓般狂跳起来。这衣服很素净,也没个标记,他怎么刚回来就知道她去了陈氏绣庄?是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告诉他的,还是……

  “爷怎么知道这是我前些日子去陈氏绣庄买的?可是孙嬷嬷说的?”沈澜低着头,强作镇定。

  裴慎只懒散笑问:“孙嬷嬷是谁?”

  果然,裴慎连院子里丫鬟婆子叫什么都懒得记,这些人也不会无聊的去告诉裴慎,沈澜出了两次府。可裴慎偏偏刚回来就知道她去了陈氏绣庄,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裴慎派人监视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