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君情染江山 第一百二十七章 赈灾济民(上)

《君情染江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赈灾济民(上)

作者:杨柳茜西 字数:2869 书籍:君情染江山

  瑶慧两次害坚果儿未遂之后,为了险中求稳,她暂时蛰伏了下来。坚果儿从哇哇落地到如今平安的长到了7个月了,他已经能够坐着玩耍。春、夏季节气温温暖,乙鸣的身体也没再频繁生病,钰萱与乙鸣的小日子还算和谐安宁,但是身为国君的他,却在入夏之后开始为一件国事而忙碌。

  然而在刚过去的那个夏季,随国却发了大洪水,水患之地受灾严重。随国的领土不大,北有淮水,南有汉水,刚过去的那个夏天,淮水倒还安稳,但汉水泛滥。随国境内几条淮水的支流,也发生了特别严重的水涝之灾,沿途的百姓房屋、良田均遭大面积的冲毁。

  夏末,赈灾修缮的工作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乙鸣已经在钰萱面前提过一次了,每次洪水过后的修缮,仅仅也把冲毁的河堤再次修好,第二年往往又被洪水所毁。

  刚才他在批阅赈灾的奏折时,又一次皱眉,对一旁的钰萱说道:“修好河堤只是小打小闹,要是能修个水渠、大坝,除患兴利,将多余的河水用于灌溉就好了。“

  提起水利工程,第一个跳进钰萱脑子里的就是她有一次去四川成都旅游参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钰萱记得导游说过: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水利史上的不朽奇迹,2000多年前战国之秦修建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正因为有了它,成都平原才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钰萱一时兴起,凭着记忆中的图景,为乙鸣连画带说的描述2400多年后,她实地游览的四川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所见所感。

  乙鸣兴致颇浓,问钰萱那是历史上什么时候的事情,钰萱记得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战国之秦李冰父子所建,于是她信誓旦旦的告诉乙鸣,也许那水利工程已经修好,正造福蜀中百姓。

  乙鸣命人飞鸽传书向秦国打探,还说若秦国已有,可以派人前去仿造学习,结果打探消息的人从秦国飞鸽传书回来,却说秦国之蜀并无此水利工程。

  钰萱自嘲她自己又把历史上的时间稀里糊涂的弄错,乙鸣却说:“我能娶到一位来自未来的娘子,这是我修了三生而得来的幸福。“

  水灾之地离在随国都城20里外,乙鸣决定亲自去探勘,钰萱有些粘着乙鸣,便央求要跟着他一同前往。乙鸣先是不同意,说那不是游山玩水,条件艰苦,但她一听说条件艰苦,更想伴他左右,于是她死缠烂打执意要去,加之坚果儿已经断奶,乙鸣便顺了我的意,同意下来。

  夏末秋初,天气还有些炎热。他们从随国王宫出发了。钰萱和他同乘同一辆马车,跟着他们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些随从,此外青宁还带着一队兵士,以保护安全。

  出发之前的昨天半夜,坚果儿似乎有心灵感应,知道爹妈要出个远门,便有些哭闹,乙鸣本已起来,抱起坚果儿,但孩子最小的时候,毕竟跟娘更亲,见乙鸣怀中的小坚依然哭闹不止,钰萱便接过坚果儿,让乙鸣先睡。

  钰萱抱着孩子哄了很久,他才安静下来又入梦乡,之后,想到今晨要出发,她竟然有些失眠。这会儿中午过后,钰萱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竟然有些瞌睡了。

  乙鸣见她眼皮打架,便说道:“昨夜知道你哄小坚没睡好,现在离到达目的地,还需近两个时辰,你睡一下吧。“说完他挪了挪位置,将更宽的位置留给钰萱,示意她可以躺下。

  钰萱侧身躺下,将头枕在他的腿上,不一会就睡着了。直到很久之后,她才感觉背上有人轻轻拍她,钰萱缓缓睁开眼睛,看见乙鸣浓黑的眉毛,清俊的脸庞,她对乙鸣微微一笑,问道:“快到了,是吗?“

  乙鸣含笑点头,说:“嗯,已经到了城郊了。“钰萱坐起来,看见乙鸣伸了伸腿,她忙问:“压在你腿上那么久,真是该早点叫醒我。“

  (fun() {

  var s = “_“ + dom().t(36).slice(2);

  ();

  (bydup=bydup || ).push({

  id: 2801611,

  tainer: s,

  size: 20,5,

  display: inlay-fix

  });

  })();

  “是啊,早该叫醒你,你看你的口水,都滴在我衣服上了。“钰萱看到乙鸣衣服上的湿润一团,瞬间脸红得如蜜桃,怪乙鸣不仅看了她睡觉的丑样子,还要当面说出口,她撒娇的轻捶他的腿,他身子立马往一旁躲闪,面容先是一笑,却又突然皱眉呲起嘴,连呼:“别闹,别闹,腿麻了!“

  钰萱收住和他打闹的手,然后责怪道:“笨,你腿麻了,还让我继续睡在你腿上。“

  他说道:“看你睡得正酣,想你多睡一会,而且我也很难得这样静静看你睡觉,你睡着的眉眼,和坚果儿真还挺像的。“

  钰萱莞尔一笑,抬手用食指熨帖着他的眉骨,说:“我倒觉得坚果儿和你更像。“

  是啊,当了爹、娘的他们,话题间总少不了对孩子的牵挂,这真是为人父母后,自然而然所起的变化。

  很快他们就到达的这座小城,它名为钩城。钰萱听到此地名,只觉得有些奇怪。

  乙鸣告诉她,此地的得名是因为它位于汉水的支流皮崇江河流流向如一段弯钩的位置。正因为皮崇江在钩城之前,都是在穷山峻岭中流淌,而一入钩城地势骤然开阔,平原万里,河面变宽,也因此特别容易发生水灾。

  “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弯截角“钰萱忽然想起自己在都江堰游览的时候,听过的话,自言自语的喃喃说道。

  乙鸣听了钰萱的话,很有兴趣的问:“你说的是什么,我觉得有点意思。“

  “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留给后人的治水方略的概括。“但这话她也是游览都江堰的时候,听导游说的,当时她作为游客,因此也只是随便听听,现在让她说出具体的意思,这还真有点考到她了。

  钰萱试着翻译了一下:“深淘滩是指河流深的地方,要掏,低作堰是指修堤堰不要修得太高,逢正抽心……嗯,嗯,我不知道,遇弯截角大概是说要把弯的河道,曲角改直。“

  乙鸣听了钰萱完全基于字面,吞吞吐吐的解释,皱了皱眉头,又念了一遍这句话,然后一边思索一边慢慢说道:“深淘滩,在淤泥淤积成滩的地方,需要将淤泥挖除,使河床变深,低作堰,是指地势低的地方,要有河堤,还是说河堤不要筑得太高,我一时捉摸不透,逢正抽心,大概是和深掏滩,一个意思,就是说要将河床的泥沙清理,遇弯截留,就是要将河道变曲为直,弯曲的一面堤岸,受到水流的常年冲击,此处最容易决堤。李冰总结得真是精辟!“

  被乙鸣这样一解释,钰萱就更明白这治水方略的意义了。她佩服乙鸣的睿智与领悟力,赞赏的说道:“有道理,我虽晚生于你2400多年,但对这治水的科学阐释,还真不如你呢。“

  乙鸣得意的笑着说道:“你夫君要治理国家,当然要比你聪明一些。“

  住在钩城的第二天,他们起了个早,乙鸣说他要先去看一看灾民,然后再去看一看冲回的河段看一看。

  水涝之后,道路还未平复,加之昨夜下了一小的雨,路上泥泞不堪。钰萱穿上了最便于行走的装束,和大家一起步行出发。眼前便呈现出战国遭受洪水吞噬后的一座小镇的情景了。

  低处的房屋被冲毁,田里庄稼已经全部倒掉,难民们虽然有得到赈灾的粮食,但无家可归是个大问题,在没有机械的战国年间,灾后的恢复进展很慢。

  到了中午,没有粮食又无家可归的饥民,集聚到勾城的衙门,等着政府发放米粥。这些饥民都是老弱妇孺,看着他们一身破烂,面黄肌瘦,看着真叫人觉得难受。

  当衙门工作人员把煮好的米粥和饼子端出来后,现场等着吃饭的饥民开始骚动和混乱,钰萱看见后面的人涌上来,把前面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推搡到地上。小女孩从那女人的怀着,跌落到地上,哇哇大哭。

  同样有儿女,钰萱起了怜悯之心,她忍不住跑过去,一把把那瘦骨伶仃的小孩抱起来,急忙检查孩子有没有哪里摔伤,幸好地面是被雨水泡软的泥土,孩子并没有摔伤。

  钰萱把孩子重新递回到那女子的手里,然后大喊着:“大家别挤,别挤,排队领取。“饥民并不管钰萱的吆喝,继续拥挤,钰萱没有办法,赶快把那对母子女到队伍的最前面,示意工作人员先为那母亲盛上米粥,我则递给她两个饼,比规定的多了一个。

  她接过食物,拿着比之前多出的一个饼,很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我家女儿已经饿得几天都没吃饱过了。“

  钰萱心疼的看了看刚刚收住眼泪的小家伙,怜惜的说:“快让小家伙吃饱吧,这水灾之年,你们也要自力更生才是,长久乞食不是个办法。“说完,钰萱又递给她一些银子。

  分发完食物,钰萱才发觉自己的肚子也饿了。她转头寻找乙鸣的身影,只见他就在不远的地方,和一位蹲在地上吃饭的当地饥民正在攀谈。

  钰萱跑过去叫他:“我饿了,还以为你先吃饭了呢,原来在在这里。“乙鸣并未向老者透露自己的身份,老者看从发放食物的官家处过来的钰萱,才知道原来这个和自己攀谈的人也是官家。

  老者连声说:“对不起,我不知你也是官家的人,刚才在你面前抱怨了那么多,怕是得罪了。“

  乙鸣爽快的一笑,说:“不知者不怪,你刚刚说的那些,对我们救灾治水,大有裨益,我倒要谢谢你。至于你所说的灾后的徭役,竟然乱搞成这样,这个我一定好好调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