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震动 第九十九章 继续调研(1)

《震动》第九十九章 继续调研(1)

作者:河南老张 字数:2732 书籍:震动

  

  出门上车,齐天翔一眼就看到了远远站着的徐平凡,就笑着走了过去,望着徐平凡温和地说:“今天又是你跟现场吗?”

  “是的,齐书记基层调研,新闻报道历来是报社的重要政治任务,所以要选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参与活动,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徐平凡看到齐书记走出办公楼,不是直接上车,而是径直走向了自己,尽管是多年的老记者,见多识广,也还是有些局促不安。

  “你不要紧张,也不要有什么想法,自从上次的深谈,咱们已经是老朋友了。这次吕市长我们下去摸情况,一则是随便走走看看,跨年之际,提前给同志们祝福新年。二则也是实际了解基层的想法和需求,需要咱们共同努力做好这件事才是。我们多看,多问,多了解,你们新闻记者多听,多想,多报道,争取多多反映基层的实际。”

  齐天翔与徐平凡和几位现场记者说着话,随即转过头来对吕山尊介绍道:“这是咱们市报新闻部的徐平凡,很有想法和胆气的一位记者,而且最可贵的就是务实和善于挖掘新闻线索,拓宽报道思路,几篇反映基层实际的长篇通讯就很不错,是这几年少有的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好新闻。”

  看到齐天翔不吝言辞的夸奖,以及看到吕山尊赞许的眼神,徐平凡显得紧张了,脸上有些不自然起来,话也变得结结巴巴地说:“齐书记的夸奖让我真是无地自容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值不得齐书记如此夸奖的。”

  “看到了吗?这就是职业自觉,同样是市报的记者,一个自诩资深媒体人,在网络上呼风唤雨,而另一个也是资深记者,却愿意关注基层,而且以普通记者自居,不是很说明问题吗?”齐天翔听着徐平凡的表白,侧脸对吕山尊感慨地说着,随即就看着徐平凡,温和地说:“咱们还是上车边走边聊吧,我说点不是夸奖的话让你听。”

  齐天翔说着话,转身率先上了中巴车,车辆正常行驶起来之后,齐天翔才对坐在对面的徐平凡说:“上次创建宜居城市的总体策划和宣传活动,就搞得有声有色,市报的集中高调宣传,突出了市报作为市委机关报的主流和权威地位,有声音,有态度,这很有导向意义。晚报的几个专版从市容、环境、规划、品位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多点阐述创建和城市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和严峻性,来着专家和权威部门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着一种声音,很有意义,但更要意义的在于来着经营者、消费者,以及普通市民的感受,这就有着多向交流的意味了,特别是相关资料链接,使广大读者不但了解和理解城市环境与品位的关系,更能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相关数据和经验教训,引起市民的深思。这样综合性集约报道,不但效果明显,也能引起关注,这才是媒体应该专心致志传递的正能量。”

  齐天翔说着话,微微笑着说:“说完了成绩,我再来说说不足,就说前两天的西城区调研的新闻,也是你徐平凡跟报的,上了第二天市报的头版头条,很是不错。”

  “我记得标题是‘齐书记调研西城区,盛赞跨越式发展思路和做法’,新闻第一句话就是,根据齐书记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西城区什么什么的,也就进入了主题。”齐天翔依然微笑地望着徐平凡,缓慢地说:“标题新闻开宗明义,这样写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版面和字数的限制,没有展开的空间,但作为头版头条新闻,按照报社报道惯例,是不限定字数和版面的,因此这样的标题就值得商榷了。齐书记是专指,这没有异议,在整个河州市范围内,只要是提到齐书记,一定是指我齐天翔了。这就出现问题了,齐书记是职务,不是名字,对于明白的人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不明白的人,或不是那么愿意明白的人,头版头条就是齐书记云云,似有齐天翔凌驾一切的意图,而令人费解和猜疑。你们记者的苦衷也应该兼顾,如果标题指名道姓写上齐天翔,就必须附带上同志或书记的称谓,以示尊重。这样标题就会显得冗长,难以兼顾字号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可如果换一种思路呢?本身这样形式的调研,只是了解情况,并没有那么多的指示要说,如果有了确定的指示,开会讲讲就可以了,何必到处招摇。调研只是看看,听听,主题还是基层实际情况的反映,是双向的,但主体还是基层。既然是双向的,标题是不是可以这样拟:‘齐天翔西城调研,看基层共话发展’,这样既回避了敏感的称谓问题,又解决了内容的协调,还使标题有了一些悬念,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齐天翔的话尽管平和,却立即使包括徐平凡在内的几位记者肃然起敬,因为齐天翔的说法不但客观,而且专业,使他们这些记者耳目一新,又心生钦佩,不由更加认真地看着齐天翔,等待他下面的评点。

  齐天翔望着这些仰慕的神情,心里很清楚,这些自诩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们,内心的清高和傲慢,这是职业带来的孤傲,似乎看多了官场沉浮,世事变迁,对社会,特别是官场或官员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是轻漫的,似乎官员不具备他们的眼光和视野,而他们的笔触却能洞穿世态。当年与李正刚接触时就是这样的感觉,似乎当官的只知道皮毛,并不知道更多官场之外的东西,经过不断的接触,才使他改变了印象。

  “说完了标题,咱们再来说说新闻内容。不过我事先声明,咱们这是探讨,不是指示,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也不牵扯到其他任何的问题。至所以盯着徐平凡,是因为他是资深记者,又是新闻的始作俑者,而且我还就只关注了这一篇新闻。”齐天翔环视着车上的几位记者,笑着发表着声明,依然温和且平静地说:“新闻开宗明义,根据齐书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这里面有着与标题一样的称谓问题,刚才咱们已经探讨过了,就不再说了。现在咱们来看看齐书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来河州市大半年时间了,对于经济发展,我说过很多的话,也做过很多的指示,比如城市和环境协调发展,比如健全社会机制促进小微企业进步,比如农业稳定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等等。说得很多,也很杂,可徐平凡笼统的经济发展指示精神,就有一些云里雾里的意味了,这也许是新闻职业习惯,也许是一种惯性作法,似乎这样写更能够表现主题,也更能够体现新闻的价值和品位。其实这也是一种不必要的弊端,就像我们有些官员讲话一样,喜欢穿靴戴帽,一上来就是一堆什么指示,什么精神的,基本上三分钟之内没有实质内容,也切换不到主题。这样不但听着不愿意听,看者也不一定愿意看,还是直接切入主题的好,这样大家都简单。新闻也是这样,越简单越好,只要遵从了新闻五要素,说明了问题,就是好新闻。”

  齐天翔一口气说完了想说的话,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又缓缓地补充道:“记者这个职业,说到底应该是很神圣,也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的思索,但归根结底,记者还应该是个记录者,任何附着的含义,都应该服从和服务这个基本职责。你可以有思想,你可以有傲骨,但你必须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善良的心,一只忠实于真实的笔,这才是一个合格记者的标准,也是一个好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齐书记讲评的太好了,不但精辟,而且以理服人,看起来这批评的是我,其实是对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的忠告,应该成为我们今后从事新闻职业的警钟。”徐平凡钦佩地望着齐天翔,认真地请求着:“有时间能不能请齐书记给我们这些记者讲讲课,或者说探讨也可以,让更多的人都提高一下认识,另外我还有一个请求,就是今后我写出的长篇通讯,能不能请书记您把把关?”

  “讲课不好说,探讨当然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只要有合适的时间。新闻报道我不很懂,但只要你信任我,提提意见说说看法总是可以的,我记得上次咱们聊天的时候,我就说过,欢迎你随时与我交流。”齐天翔呵呵笑着,望着徐平凡说:“不但是我,咱们吕市长对新闻工作也很有心得,大家也可以随时与他进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吗!”

  齐天翔的话引发了车上一片欢快的笑声,同时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快的气氛使得下来的行程轻松了很多。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