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震动 第八十七章 郑明来了(2)

《震动》第八十七章 郑明来了(2)

作者:河南老张 字数:5348 书籍:震动

  

  当郑明与齐天翔一行出现在河海省青年活动中心时,早已得到消息等候在大厅门前的团省委,赶忙迎上前去,简单的介绍和握手后,径直走进了二楼会议大厅。

  座谈会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当郑明一行在团省委、青联、学联的负责人陪同下走进会议室后,与会者全体起立鼓掌欢迎,气氛热烈又秩序井然。郑明等领导被引导到会议厅中间的会议桌前,落座后全体与会人员才纷纷坐下。

  齐天翔被安排在紧挨着居中的郑明左侧的位置,右边是刘正国,随后一左一右坐着吕山尊和李俊杰,以及省市陪同人员,对面是团省委等单位的负责人,还有个参加单位的领导。这些重要人员坐在了会议厅中间的位置,形成了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在这个长方形之外是更大的一个正方形,这样一圈一圈地环绕着,形成了一个紧密而有序的整体。

  所有人都落座之后,座谈会继续开始,参加会议的青年积极分子和代表接着发言。由于有了众多高层领导的参与,会场的气氛有些拘谨和紧张,使得发言的青年出现了卡壳和忘词的情形,引发了会场阵阵善意的微笑,会场气氛有所松动,但随着发言和辩论的进行,以及参与者的投入,会场渐渐恢复了正常,也渐渐有了一些火药味,辩论和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完全进入了青年人惯常无拘无束的状态。

  座谈会举办的很有特点,通常是一个人发言过后,有人会根据发言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寻求发言者解答,而解答过后或是掌声,或是嘘声,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场面热烈而热情,各种观点激烈的碰撞。学习方法,就业方向,人生理想,生活压力,追求梦想,以及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冲击,还有社会诚信和秩序恢复重建,都引起热议,也不断被人提及和争论。

  郑明从进来坐下,就始终精神集中地听着,而且不断地在纸上记着,随着发言和争论的节奏,时而微笑,时而鼓掌支持,仿佛置身在了青年人之中,自己的青春活力也迸发了出来。

  当主持人提议请郑明老师发言时,会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气氛达到了**。郑明也破天荒地站起身,向着主持人和全场青年深深鞠了一躬,待掌声和欢呼声渐渐平息之后,才慢慢地坐了下来,笑容满面地说:“跟你们在一起,我也觉得年轻了起来,而且也不由想起了我的青年时代。不过我那个时候坦率地说,还真是没有你们这么有思想,有才情,甚至想法和勇气都比不上。说心里话,我真的很羡慕你们。”

  郑明的谦逊和气度,引发了更加热烈的掌声,使得他不得不停下来微笑地等待,然后才继续说道:“在这个会议室里,严格地说可以分成三代人,我和老刘我们算是一代,天翔、山尊和在座的年龄偏大一点的青年干部勉强可以算一代,你们年轻人自然是一代。但我不愿意这样分,我愿意认可我们和你们就是两代人,掌权的一代,准备接班的一代,或者也可以说是,曾经年轻的一代,以及正年轻的一代。”

  “对话也好,交流也罢,坐在这个会议室里,不可能没有想法,更不可能没有态度,我愿意开诚布公地说出我的观点和看法,欢迎青年朋友们争论和探讨。”郑明微笑着环视着会场,诙谐地补充道:“用时下网络热词说,拍砖也好,吐槽也罢,就是不能潜水,更不能只听只看不说话。”

  郑明的平和谦虚,以及平易温和的神态征服了全场,片刻的掌声过后,都屏息静气地等待着他的继续。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电脑和手机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思维方式,更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郑明进入了思考的状态,渐渐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缓缓地说:“从网站开始,论坛、博客、微博,以至微信,在这些虚拟的空间里,陌生人之间,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观点要提出,有太多的想法要倾诉。似乎在虚拟的世界里,才能袒露真实的自我,或者本来面目,现实生活中却戴在厚厚的面纱,变成了虚拟的不真实的人。”

  “在现实的重重压力之下,现代人的所有负面问题都体现在了年轻人身上,什么自私自利,什么缺少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什么骄纵骄傲,不脚踏实地。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这是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没有希望的一代。”郑明神情严峻地提高了声调,严肃地说:“我不这样认为,而恰恰认为,这是最早感知社会冷暖并希图改变的一代,恰恰就是这一代,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郑明的话说得铿锵有力,引起了全场的共鸣,掌声和欢呼声更加热烈,郑明很满意地环视了身边坐着的各位,呵呵笑着说:“我可不是曲意逢迎,更不是怕青年们拍砖而故意这样说。”

  “远的我说说海明威,这个美国硬汉也是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在他的眼里,战后美国的年轻人,无望、沮丧、颓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失落情感,看不到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力量。结果怎么样,仅仅几十年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还就是这些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创造的。”郑明缓缓气,接着说:“再来看看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被指责为不负责任,没有担当和责任意识的年轻人,却在历次国家大的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最先站出来,也是最先为灾后救援和重建积极捐款,热心祈福,并积极投身救援的群体。看到这样的场面,目睹这样的事例,难道我们还会认为这个群体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吗?”

  郑明的话使得掌声热烈响起,等到声浪渐渐平复,才认真地盯着会场中的众人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还是带着有色眼镜审视着这个群体,苛求着这个群体,却不愿意实实在在的为这个群体摆脱困境做些什么。”

  “这个群体生活困顿吗?衣食无着吗?没有钱花,没有衣穿吗?都不是,他们不但衣食无忧,甚至还享尽了现代生活的所有好处,可为什么却依然痛苦,依然没有朝气呢?”郑明似乎在自言自语,但更像是在质问,“关键不是这个群体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系,没有给他们希望和光明的未来,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这个社会无言的抗议,就是一种无声的谴责。”

  “就业、医疗、教育,还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可怕的住房和生活压力,这些现实的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重重地挡在他们面前,压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让他们怎么活的轻松,活的洒脱,又怎么活出精彩?”郑明似乎有些困顿了,缓缓地说:“没有希望的明天,难以逾越的困惑,现实时时残酷地考量着他们的耐力和信心,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巨大考验面前,他们不颓废还能做些什么?又准备让他们做些什么?”

  郑明长长地喘了一口气,慢慢地接着说:“这样的现实面前,促使我们所有人都要去思考,究竟应该怎么办?又该做些什么,帮助这些年轻人摆脱困境,使他们能够活得更轻松,更洒脱一些。我觉得,少一些苛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实际的帮助,是不是会有助于矛盾的化解,是不是能更好地净化社会环境,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我们必须负起责任,而且必须做好。”

  郑明讲到这里,似乎意犹未尽地补充道:“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就很好,很有意义,辩论和争论尽管不能解决就业、住房等实际问题,但可以解决方向问题,可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在生命进程中的比重,这样的讨论多起来,负面的议论和非议就会少一些,明白事理的人多了,这社会就会更加阳光。这就是我非常看好这一代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代人是我们这么多年教育成果的体现,这代人的文化素质和知识能力是最高的,也是最有希望和前途的,他们如果焕发了活力,激发了潜能,将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对此我充满信心。”

  郑明的讲话结束,掌声异常的热烈,全场与会者都站了起来,长时间的鼓掌欢呼,使全场气氛达到了**。

  郑明讲完之后,主持人准备请齐天翔和其他领导,也发表一些言论,被齐天翔摆手谢绝了,因为时间不允许他在发表讲话,甚至不允许过多的在这里逗留。

  经过齐天翔的暗示,郑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现实问题,经过与主办方沟通,在全场青年的掌声中遗憾地提前离场。

  尽管提前离场,可赶到南郊宾馆时,林东生已经到了一段时间了,正耐心地坐在包间沙发上看着报纸。

  “抱歉,抱歉,让你老伙计等着,这多不好意思。”郑明快步走进包间,径直走到林东生面前,伸出手来紧紧握住林东生的手,呵呵笑着说:“人都说,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看来我这脑子是有问题了。”

  看到郑明疾步走过来,林东生赶忙站起身,几乎是与郑明同时伸出手来,紧紧地握着,认真地端详着郑明的脸色,呵呵笑着说:“这有日子没见,你这精神不错,人却显得消瘦的一些。”

  “听说你这一下飞机,就被天翔绑架走了,我就知道没个好,就做好了长久等待的思想准备,没想到这么快就过来了,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啊!”林东生拉着郑明的手,认真笑着说:“就是担心这些冒失鬼不知道轻重,把你给累坏喽!”

  “累到累不着,这一段虽然天上地下的折腾,可也就是听汇报,看资料,跟平时相比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郑明如实地说着,瞥了一眼齐天翔,对林东生笑着说:“人家都说倒时差,天翔发明了一个倒空差,怕我刚从几千米高空下来不适应,带我到年轻人中间走一走,还好使我又回到了很多年前的状态了。尤其是见到你老伙计,就更是定格在前几年咱们搭伙干事时的状态了。”

  “这就好,尽管河海不是你老郑的家,但能够找到回家的感觉就好啊!”林东生津津有味地看着郑明,亲切地拉着他的手往包间中间的圆桌跟前走,热情地说:“天翔让你倒空差,我这里就只好给你倒地域差了,所谓‘上马饺子下马面’,是咱们河海的规矩,给你接风自然就是你爱吃的手擀面了,别嫌弃。”

  “入乡随俗,这是老话,可回家第一顿自然就是手擀面了,谢谢老伙计的周到安排。”郑明站在椅子前面,谦虚地等待林东生落座后,才缓缓地坐下,微笑着说:“这一大圈走下来,也就是到了河海,见到你们几个,才觉得心里踏实,真是有了回家的感觉。不是我矫情,这一顿饭,也许是值得很久品味的午餐了。”

  “回家就是人进门心进门,船入港羊进圈,轻松放下所有负累,这样的感觉就是最美的了。”林东生望着郑明,慢慢地建议道:“中午咱们少喝几杯解解乏?然后下午好好休息一下,咱们晚上再好好喝?”

  “中午喝几杯倒是可以,晚上你就饶了我吧!这一段尽管一再推辞,可还是把半年的量都喝了,既然是回家,还是让我歇歇吧!”郑明环视着圆桌边坐着的齐天翔等人,呵呵笑着抱拳拱手地对林东生笑着,真诚地说:“现在可真不比他们了,有心无力了。”

  “晚上的事晚上再说,现在就只说中午的。”林东生豪爽地笑着,端起面前的酒杯,望着郑明认真地说:“这第一杯酒不说迎接,只说欢迎老伙计回家。”

  郑明深深地看了林东生一眼,端起酒杯与林东生的轻轻碰了一下杯,充满感慨地说:“谢谢老伙计的祝福,我只能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看到郑明爽快地干了杯中酒,林东生等待服务员将杯中酒倒满后,又端了起来,望着郑明笑着说:“这第二杯还是接着刚才的意思,回家之后就是一家人了,不要见外,自己就是主人,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这样一说,反倒是你老伙计见外了,不是一家人吗?怎么说起两家话了?什么有什么要求尽管说,这不就生分了?”郑明敏锐地望着林东生,呵呵笑着与他碰了杯后一饮而尽,然后才说:“你应该说,回家了,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这才是一家人的感觉。”

  林东生被郑明的话说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之后才端起酒杯,认真地对郑明说:“这正是我第三杯酒要说的意思,你老伙计抢先说了,那我就不说了,咱们酒中见吧!”

  看着郑明喝完了第三杯酒,林东生满意地笑着,示意郑明随便吃点菜,自己也拿起筷子夹了些菜放在嘴里,慢慢嚼着,对齐天翔严肃地说:“我已经代表省委敬了郑明同志三杯酒了,你和山尊怎么表示你们河州市的意思,就看你们自己了。”

  林东生的话意味太过明显,齐天翔与吕山尊对望了一眼,站起身来,认真地看着林东生说:“省委有指示,领导有要求,我们尽管愚钝,也应该按照领导指示执行,尽量做到执行中理解,不能等到理解后再执行。”

  齐天翔认真讲话的表情和神态,引发了众人会心的微笑,接着看着郑明说:“您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老领导,还视我为忘年交的朋友,现在林书记交代下来任务,不完成于理不合,可看着老领导鞍马劳顿的情形,完成于心不忍,请老师示下,我该何去何从。”

  郑明很满意齐天翔的机敏和应对能力,就与林东生交换了一个会心的微笑,转向齐天翔慢慢地说:“所谓师者,释道解惑也,你的问题既不属于哲学上的道,也不是科学上的惑,为师没办法帮你解说,孔夫子尚且不懂稼禾,何况为师乎?”

  齐天翔知道郑明和林东生都是在给自己表现的机会,就祥装困惑地说:“老师明理,弟子愚钝,思之不清,非理不清,而是实力不逮,因此只能自罚三杯思过。”

  齐天翔说着话,与吕山尊迅速地碰了三杯酒,喝完之后才重新端起一杯酒,感慨地说:“三杯酒下肚,终于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原来复杂的仅仅是内心的纠结,简单地回归其实就是升华。这第一杯酒真的就可以这么简单的敬老师,肴肉没有,水酒可代也。”

  面对齐天翔滔滔不绝的讲述,郑明始终静静地听着,对齐天翔遥举的酒杯,郑明缓缓地站起身来,呵呵笑着端起酒杯说:“见微知著,闻言知意,为师释然了。”

  “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有了取得胜利的基础,这话是我党的开创者的至理名言,老师作为党建领域的资深研究者,想必不会对此话有什么异议。”齐天翔端起第二杯酒,狡黠地望着郑明说:“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些话我刻骨铭心。”

  郑明转过脸望着林东生,呵呵笑着说:“这都上纲上线了,不喝就是政治态度问题了,看来不喝不行。”

  望着郑明喝干了第二杯酒,齐天翔顺势端起第三杯酒,恳切地说:“所谓三碗不过岗,是景阳冈上的规矩,也不知是否真实,老师可否愿意一试?”

  “没理由不试,不然怎么知道梨子的味道。”郑明端起酒杯,爽快地喝了第三杯酒,望着齐天翔说:“尝试从来都与勇气联系在一起的,能够勇于实践的人,往往都是敢于尝试的人。”

  郑明的话含义很深,齐天翔知道他此言的意思,就认真地点点头,又端起一杯酒,认真地看着林东生说:“遵照您的指示,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作为奖赏,您能不能赏光鼓励我一杯呢?”

  林东生满脸笑容地望着齐天翔,侧脸对郑明说:“这样的学生教起来一定费劲,而且也不省心。”

  尽管这样说,林东生还是与齐天翔遥碰了一下杯子,喝尽了杯中酒后,就缓缓地对大家说:“余兴节目就看你们自己的了,老郑和我都已经是酒足饭未饱了,只等吃饭,不再饮酒,你们随意吧!”

  林东生的话尽管是随意而说,却是给酒宴定了基调,也就暗示着可以上饭了。作为酒宴的主持者,这样的提醒就表明了态度。

  原本这样的场合就不是尽兴喝酒的场面,也没有拼命喝酒的必要。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郑明到河海来,林东生不设宴款待不行,礼数走不到会带来很多问题,但以往共事时的上下级关系,如今也显得很微妙,特别是郑明此次过来,也有着明显的使命,这些都是必须逾越的障碍,也是需要特别小心处理好的细节,能够顺利地解决初次见面的尴尬,不但对下来的交往有利,更有利于郑明工作的开展。

  这也是林东生让齐天翔接机,并安排郑明下机后行程的另一个原因,直接到省委见面,有接见和拜会的意思,对林东生和郑明目前所处的位置,都不是最佳的选项。经过时间的推移之后,直接午宴接风,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些,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毕竟酒宴还是最能体现平等的场合。

  从林东生和郑明的表情和言语中,齐天翔明确感受到了这些,也暗暗庆幸,自己酒宴上的表现,活跃了气氛,也活化了林东生和郑明之间微妙的感觉,以及不能忽视的尴尬。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