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珠跟着小侍卫,也磨磨蹭蹭的进了屋子。八个侍卫站成两排,拱卫着主位之上的康熙,而齐东珠将自己团吧团吧缩成一团儿,躲在小侍卫身后,竖着耳朵听康熙和医官之间的对话。
"结果如何朕已了然了,此为大善,只是对于此法如何推行传播,诸位可有见解?"
年迈医官上前说道:
"启禀皇上,微臣以牛痘脓液种痘,效果显著,可此法需要病牛或者罹患牛痘之人的脓液,若是在偏远乡下,恐怕需要地方官府协助。"
齐东珠听闻此话,张了张嘴,却又社恐属性发作,畏惧在场人多,将涌到嘴边儿的话儿咽了回去,只用一双眸子悄悄觑康熙,寻思一会儿回程,她得想法子把话儿说了才行。
这传播牛痘,不一定要用积液。还可用些土法子,以牛痘患者的结痂的疮口晒干磨粉,吹入种痘者口鼻处。此法确实没有以牛痘者脓液涂抹见效快,也没有积液效力足,却会使症状更加轻微,更为适合孩童种痘。
而且这样做,就不用担心长途运输病牛了,且避免了□□传播其它类型的疾病。这个法子她在她那不伦不类的折子里写过,想来康熙如果看过,应该会心中有数。
这么想着,她又觑了一眼康熙,殊不知她的这些不怎么遮掩的小表情小动作都被康熙看在眼底。康熙心中冷哼,对她不予理会,与那些太医讨论许久,方才突然说道:
"曹寅,你可有话儿要说?"
站在齐东珠身前,被迫当了许久人肉屏风的侍卫曹寅一愣,方才对康熙行礼说道:
"奴才不通医理,不敢在诸位太医前班门弄斧,但奴才却知此法大善,提出此法者心怀百姓,是为大才,当重用之。"
康熙没有接话儿,曹寅久日趋奉康熙,从康熙幼时便是他的伴读,后又做了他身边儿的一等侍卫,想来不多时就会被下放地方为官,自然是个知机识趣儿的妙人,见康熙神色有异,当即转圜道:
“无论此法出自何人之手,皇上推行此法,便是救了这天下千万百姓于水火之中,奴才斗胆提前恭贺皇上,施行如此善举,定能使大清昌盛,使百姓归心!"?
曹寅今年刚到双十年岁,生得虽不如何出众,却有一份独特的书生气质。而齐东珠乍一听康熙说出曹寅的
名字,就睁大了眸子,愣愣地看着眼前好心的小侍卫。
他竟然是曹寅吗?
或许曹寅本人并不如何出名,但他却有个后人耳熟能详的孙子,正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况且,曹寅本人也是清初有名的文人,虽然赶不上同样做过康熙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那么千古传唱,但也是为人风雅,结交墨客,通晓诗词音律,戏曲书法,是旗人中难能可见的文人雅客。
齐东珠这个文化荒漠肃然起敬,可不敢拿曹寅当做屏风了,而是悄无声息的后退两步,保持一个得体安全的距离,看着曹寅背影的双眸带上了一丝尊敬的意味,
康熙将她这一连串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当即从胸口处涌出一股气来,而这怒气的源头越发扑朔迷离了。
他方才点到曹寅,正是因为这小奶母不知道为何亦步亦趋地跟紧了曹寅。也算是她有几分眼力见儿,曹寅骨子里是个比较温和的人,即使颇受康熙信重,仍然维持着文人风度。
康熙十分看重曹寅的,两人儿时相伴,曹寅和纳兰性德都为他御前效力,纳兰性德如今已经下放为官,曹寅不久后也会入朝,而今他处理政务时频频将曹寅带在身边儿,也是为了多加提点。
可看着这小奶母也一眼看中了曹寅温润的脾性,康熙心中却有几分不爽。他借机点到曹寅,也是为了吓唬吓唬那缩头缩脑的小奶母。
可谁知那小奶母听到曹寅名讳后,竟然露出了对康熙而言十分陌生的敬畏神情。奴婢尊敬追捧曹寅并不奇怪,无论是朝廷还是宫中,谁人不知曹寅简在帝心,又谁人不知曹寅颇具才华,胸有丘壑。
即便是曹寅长相不及纳兰性德那么出众夺目,也不及纳兰性德那么有诗才,可也是旗人中颇具盛名的才子了。
但这事儿奇怪在,康熙发现小奶母从来没对自己露出过这样的神情。这么一回想,这小奶母每次见了自己不谄媚讨好也就罢了,说话无所顾忌,行事荒唐可笑,脸上更是写满回避和尴尬。
这仔细一想,竟是没有半分敬畏和崇拜掺杂其中。
康熙是敏锐之人,以往也注意到过小奶母这与众不同的异常,但他不以为意,归结于小奶母她天生缺根筋。康熙是带着一种不跟她一般见识的心态容忍了她几番冒犯,可如今这一看,她原来也有这幺小心翼翼地退让,眼带敬畏的时候啊?
这发现让康熙突兀地憋闷起来,目光又转到跪在地上的曹寅身上,让曹寅无端打了个寒噤。
曹寅人缘好,会说话儿,往日里总是三言两语就能哄得康熙龙颜舒展,今儿他说话也是没有半点儿不中听,可康熙却是回以一冷哼,说道:
"你口中的大才,不正在你身后藏着呢?"
曹寅闻言,神色一怔,继而有些惊讶地回头看那几乎缩到墙角的齐东珠。不过他很快回过神儿来,收敛了脸上的惊讶之色,反而对齐东珠一笑,落落大方地说道:
“夫人此法精妙,曹某佩服。”
他不知齐东珠的身份,只能看出齐东珠是宫中仆役装扮,梳着妇人发髻,看上去却年纪不大。此刻他倒是知道齐东珠为何会与他们同行了。
齐东珠被康熙点了名儿,还得了大才子曹寅的善言,当即尴尬得手脚都不知如何摆。本能地对曹寅一笑,她同手同脚地从角落里走了出来,对康熙行礼。
康熙看她那鹌鹑样儿便心中有气。这女人平时装得像个受了惊的兔子,人一多便一言不发,擎等着往角落里缩,和不相识的侍卫太监说话也细若蚊蚰,和声细气的,仿佛没有脾气,可到了朕跟前儿,字字句句都不中听,还有本事给朕添堵。
这人怎么养成的这个德行?晚些时候朕定将她阿玛寻来,好生看看哪个好人家能养出这种女儿来!
齐东珠此刻还不知道,她给自己那素未谋面的便宜阿玛招惹了事端,只是觉得寒毛直竖,那些太医隐晦的打量视线让她觉得如坐针毡。
若是可以,她其实并不介意这牛痘功绩不记在她名下。她当时冒着风险提出此法并不是为了功绩
和犒赏,而只是想要帮助在疾病之中挣扎受苦的百姓。更何况这牛痘法并非她首创,她不过是拾人牙慧的后人,虽说在这个时代无人知晓,但她确实担不起曹寅的一声“大才”。
“能救天下百姓…”齐东珠悄悄觑了一眼康熙的脸色,硬着头皮加了一句:"能为皇上分忧,是奴婢应该做的。"
齐东珠拍了一个蹩脚的马屁,不仅没有让康熙脸上若有似无的嘲讽神色消解,还使周遭太医的视线更加隐藏不屑。
齐东珠是知道这个时代大多数男人瞧不起女人的,这些太医方才口口声声
称赞这牛痘法精妙至极,如今见齐东珠一介女流之辈真的站了出来,却个个儿像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只会拿一双双不讨人喜欢的招子扫视齐东珠。
更有甚者,其中几人还面露不屑。不用猜齐东珠都知道,这几人定是觉得自己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或是通过什么手段迷惑了皇帝,才得以这种嘉奖。
齐东珠到底不是泥人儿脾性,心中自然不愉。康熙顿了片刻,对齐东珠说:
"牛痘法马上就要举国推行,你若是还有些看法儿,今儿个就说出来。"
齐东珠看了看康熙,又看了看周围人的面色,见他们大多都在康熙发话儿后收敛了神色,没露出什么瞧不起人的表情,而曹寅见她看过来,对她露出了一点儿鼓励的笑意。
齐东珠莫名有些脸热,方才被那些太医视线冒犯后的火气消弭下去,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牛痘法虽已降低了种痘风险,却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学医者应当知晓,每个人体质不同,有强有弱,牛痘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对于有些体弱之人或者年幼孩童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
“我有一法能降低接种牛痘的风险,便是以牛痘患者患处结痂磨粉,吹于种痘者口鼻处,此法或许能降低牛痘症状,但又不失其防疫天花的效果。且此法不需将病牛运输到各处,只需由官府派发给民众便是了。"
"为了能最快将天花剿灭,种痘应分批次种,四岁以上的幼儿和妇□□先种痘,以达到在受染天花前种痘的效果。太过幼小的孩童应到了一定年纪再种痘,免得造成伤亡。"
“其次,天花传播的根源还有百姓生活的环境,为避免疾病滋生,还需勤换洗,少饮生水,少聚集。在天花彻底消弭前,还需谨慎行事。"
齐东珠说完,抬起双眸看了一眼上首高坐的康熙,便见康熙对那些太医沉声发话儿道:
"你等可听清楚了?"
那几个面露不服的太医左右看看,只能呐呐应是。他们竟不知,皇上对这女子如此信重,竟也不过问他们这些太医的意见,而是直接问他们是否听清楚这女子的吩咐。这话儿如何让他们接?
几人唯有称是。
"朕会让太子率先种痘,以表朕根除天花之心。"听闻此话,齐
东珠睁大了双眸,诧异地望向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