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浒西门庆 序:你还想穿越吗?(本章节与后续无关,随手写的)

《水浒西门庆》序:你还想穿越吗?(本章节与后续无关,随手写的)

作者:南山城人 字数:2814 书籍:水浒西门庆

  两位公主的婚事确定之后,很快就定了婚期,姐姐在三个月后,妹妹在四个月后。

  没有人管权毅和王勖愿不愿去娶公主。

  李唐皇家公主多豢养情夫,又爱操弄权柄,一不小心就是带着夫家抄家灭族除爵。甚至伺候不好公主,还会迁怒处死驸马,比如新城公主的驸马韦正矩。

  那些权贵世家多不愿尚主,“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尚主之家不仅是请回来一尊佛,还会平白多了一座官府约束家族,更白添了政治风险。①

  但若明确拒绝尚主,可能日后会喜提九族消消乐。

  当然娶公主的好处有很多,不仅能获得大批钱财,而且驸马和家族子孙的仕途都将会飞黄腾达,平流进取。

  但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不在以上好处之列,虽有公主之名,却无公主之实。但即使这样,也不是权毅和王勖的家族能够拒绝的。

  婚礼办得中规中矩,没有丝毫逾越,也没有丝毫短缺。从小事拿捏这两位公主,在武媚娘看来实在跌份。若将来这姐弟三人有异动,那就是一击必杀,让他们绝无翻身之地。

  武媚娘在意的永远是李治的态度。小事情顺着李治,大事必须是李治顺着她来。

  公主们平平常常地出嫁了,李弘博得朝野上下一片称赞,赞他友爱兄弟姐妹。

  在称赞之声中,李弘又病倒了。他自幼体弱多病,不能劳累,不能情绪波动过大。杨妙音嫁过来后,对他精心照顾方好了一些,谁知最近又犯病了。

  武媚娘和李治二人得到消息后,过来探望。

  屋内弥漫着一股药味,窗户半开,窗外翠竹的身影映了进来。李弘半躺在床上,听见帝后来了,正要起身。李治上前按住他,笑道:"不必起来。"

  李弘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看得李治忧心忡忡。

  杨妙音端着一碗药侍立在一边,武媚娘接过来就要喂李弘。李弘见状,脸都红了,忙后缩摆手道:“阿娘我自己来。”

  武媚娘手一顿,哼了一声,将药碗递过去道:“小时候这么喂你也没见你拒绝。”

  "儿子长大了。"李弘接过药一饮而尽,五官皱成一团。

  武媚娘转头从宫女手中接过水送到他身边。

  

  4;咳咳……"李弘将水往嘴里灌,不知怎的引发了咳嗽。李治伸手为李弘拍背道:“慢点慢点,别呛着。”

  武媚娘起身将杯子放到宫女的托盘之上,看了眼杨妙音,走了出去。

  杨妙音悄悄地跟在武媚娘身后出了门,两人在院子外面的荷花池停了下来。

  武媚娘坐在美人靠上,看到杨妙音恭谨地站在身前,以目示意,指着旁边的位置,说道:“坐呀,别傻站着啊。"

  "多谢娘娘。"杨妙音在与武媚娘隔着大约一个人的空位坐下,上身挺得笔直,不敢坐实了。反观武媚娘则一脸惬意,靠在美人靠上,高髻上簪着一朵魏紫牡丹,人与花相映,皆雍容华贵。她道:"你这孩子就是规矩大,若我这么给三姐姐说,她准会坐得比我还舒服,还没仪态。"

  杨妙音发间插着一支粉色的芙蓉花,衬得人愈发清雅动人,笑道:"姨娘心胸阔达豪迈,我们这些小辈怎么能及得上。"

  武媚娘听了,颔首道:“她呀是豪迈。你这些日子照顾弘儿辛苦了。”

  杨妙音语气轻柔而坚定地说道:"殿下是妾之夫,照顾殿下是妾的分内之责。"

  武媚娘:"东宫之中还有其他宫人吗?"

  杨妙音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宫人是指太子的姬妾。她如实回道:“有秦宫人和王宫

  说完,她瞥了一眼武媚娘的神色,小心翼翼道:“太医嘱咐殿下要惜身养福,两位宫人并不经常伺候殿下。"

  武媚娘听了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不怒自威,杨妙音更加小心翼翼了。

  “你身为太子妃,要照顾好太子,以太子的身子为重,不要一味纵着太子来。”武媚娘看着杨妙音说道。

  杨妙音被皇后的目光盯着,仿佛背上压了一座山,冷汗直冒。

  “子嗣之事需从长计议,以弘儿的身子为重,不要操之过急。”武媚娘继续道。“是,儿谨遵皇后教导。”杨妙音郑重道。

  武媚娘说完,看着杨妙音乖巧懂事的样子满意地笑起来,笑声爽朗,让人情不自禁也跟着高兴起来。

  "你嫁给弘儿这几年,一直做得很好,我不过白嘱咐你一回。

  "

  杨妙音忙抬头,脸上带着笑,摇头道:“儿媳年轻,才疏学浅,又无见识,娘娘肯教我,儿媳欢喜还来不及,怎么是白嘱咐?儿媳知道,娘娘是为太子和儿媳好。"

  武媚娘听了,叹了一口气,起身,胳膊微微抬起,杨妙音赶忙上前扶住她。

  武媚娘抬眼望去,只见岸边垂柳拂动,小荷初立,池水青碧,游廊外面栽着几丛兰花,绿色的藤蔓爬上假山,一派生机盎然之相。

  “这里清雅是清雅,就是有些素净。来人,将花房里的几盆牡丹搬过来。”武媚娘一面走一面吩咐道。

  杨妙音附和道:"此时正值牡丹花开的季节,盛开的牡丹花往院中一放,这景色立马就鲜艳明媚起来。"

  武媚娘道:“天气好些的时候,就和弘儿出来走走,老呆在屋内对他身子不好,出来换个心情。"

  “是,娘娘,儿媳记下了。”杨妙音应下。

  杨妙音陪武媚娘转了一圈,回到屋内,就看见李治和李弘在说说笑笑,显然心情十分好。杨妙音情不自禁也跟着心情舒畅起来。

  李治见武媚娘回来了,笑道:“弘儿,你要好好休息养好身体,我和你阿娘要走了。”说着起身就要和武媚娘一起离开。

  “阿耶阿娘留下一起吃饭吧。”李弘在后面叫了一声。

  李治和武媚娘本来还有事务要处理,但听到李弘的声音,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李治看了眼武媚娘,转头笑道:“也是,咱们一家好久没一起吃过饭了。”武媚娘亦笑道:“来人,上膳。不必照顾我们的口味,按太子的口味来。”

  “阿耶……阿娘……”李弘被病痛折磨的身体此时充满了力量,满眼都是对帝后二人的濡慕。帝后二人用过膳才离去,留下了依依不舍的李弘。

  杨妙音待帝后走后,放松了不少,见李弘精神好上许多,就笑他道:“没想到殿下竟然是这样的孩子脾气。"

  李弘靠在床上,道:“我记忆中最久远的事情就是和阿耶阿娘一起吃饭,具体记不大清了,但一回忆起我心中就格外高兴。"

  杨妙音:“陛下和娘娘待殿下极好,娘娘专门把我叫出去嘱咐我要好好照顾你呢。”

  李弘闻言笑了起来:“阿耶阿娘就是爱

  操心。”此时李弘的身份只是两人的爱子。

  武媚娘和李治回到居住的宫殿,有宫女捧着一份厚厚的奏章过来禀告说永丰公主今日从苏州回来了,这是她呈给娘娘的奏章,明日前来觐见皇后。

  武媚娘一听喜道:“三姐姐竟然舍得从苏州回来了。”说着,将奏章拿来,沉沉甸甸的,分量不轻。展开细看,确实分量不轻。

  武婧儿上书请求设立市舶司,规范发展对外贸易,以及请求组建水军。

  奏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建议并简述原因,第二部分是大唐诸港口贸易现状,第三部分是设立市舶司的好处,第四部分是市舶司的规划和管理建议,第五部分是建议大唐组建水军维护对外贸易。

  条理分明,有理有据。

  武媚娘看完,将奏章递给李治,自己则在一边思索利益得失。李治看罢,眉头微微拧起:“媚娘,你怎么看?”

  武媚娘对于武婧儿画的大饼,呸,描述的美好场景很心动,那都是钱啊。但若设立市舶司肯定要

  建水军保护航线安全。

  武媚娘心中涌现一股即将踏入陌生领域的恐慌和兴奋之情。大唐在陆地之上武德充沛,基本无败迹,没灭过国的将领几乎称不上明将。

  但踏出陆地,对上烟波浩渺的大海,武媚娘踌躇了。大自然往往比那些所谓的国家更加强大,更加桀骜不驯。

  “三姐姐说的税收很让人心动啊。”武媚娘叹了一声。

  大唐这几年天灾不断,光赈济蠲免的赋税就是一大笔钱。李治这些年一直提倡节俭,主要原因就是国库中没有多少钱了。

  “那就试试。明日召永丰前来奏对。”李治虽然病弱,但骨子里却还留着祖先开拓进取的精神。武媚娘见李治意动,她仿佛听到了自己的血液在沸腾,心脏砰砰作响。

  次日,武婧儿来到宫殿,就看到李治和武媚娘都在,诧异了下,随后拜见两位。

  李治温和地笑道:“三姨不必多礼,前些日子织造局协助赈灾,帮助灾民无数,劳苦功高……”

  武婧儿第一次和李治商讨政事,有些拘谨。

  武媚娘见了,直接笑道:“陛下要赏三姐姐就赏了,别绕弯子了,我还想和三姐姐说市舶司的事情呢。三姐姐,你不必拘束,就像往常咱们自己说话那样。&

  #34;

  李治笑起来道:“媚娘和三姨都是直性子的人。三姨现在实封三百户,加封三百户。”武婧儿闻言,起身谢恩。

  武媚娘扶起武婧儿拉她坐在身边,迫不及待地询问奏章中的内容。李治和武媚娘所出的疑问,武婧儿——给出二人满意的回答。三人讨论了一上午,终于得到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措施。

  武媚娘想了想道:"三姐姐你是提出政策的人,你想去哪个港口主持设立市舶司?"李治眉头一挑,但没有说话。

  武婧儿道:“广州已有市舶司,我想去泉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