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难择路 六百五十章 忙里偷闲, 趁着逸暇教徒弟

《难择路》六百五十章 忙里偷闲, 趁着逸暇教徒弟

作者:搞笑的我来了 字数:4045 书籍:难择路

   过年期间,突辽族虽然不过年,但一位摄政王一位皇帝,两人也是你来我往好好热闹了一番。天籁』.⒉

  托这两位的福,守备团总算也能安安稳稳把这个年过完。

  转过年,李得一重新开始带着朱标和刘盈两个一起巡防。最近守备团营地附近突辽国斥候数量有所减少,李得一才敢把这俩小子带出来一起巡防。突辽斥候多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隔着近百步一箭能射穿人眼。年前与突辽国斥候互相猎杀紧张的时刻,为避免他俩被突辽斥候偷袭射伤,李得一就没敢带着俩小子。

  “俺从十岁开始,先帮着师哥在伤兵营救治伤兵,等后来有点本事,开始跟着如今已经在定北县安养的老一辈威北营老兵上阵,一路摸爬滚打,血里淌过,火里滚过,刀头舔血,到今年已经二十九咯。眨眼间近二十年已经过去。这二十年,俺一路这么打打杀杀过来,走的刚难。外头传闻说俺如何如何,俺心里也有数。”李得一边骑着悍马徐徐奔驰,边对身后俩小徒弟啰嗦着。

  朱标和刘盈两个分别跟在师父左右,落后一个神位骑着马,伸长耳朵静静听着。

  十九年前,突辽国第一次入侵平周朝,不久之后兵临中神城城下,但在老种将军的坚守之下,中神城总算勉强守住,突辽国不得不暂时退回草原。

  几年后,突辽国再次入侵平周朝,由于号称“五年平辽”的袁吹忠不战而逃,吴开关直接投靠突辽国,打开关门迎接突辽国铁蹄入关。而中神城内,老种将军已经冤死,根本无将可用,最终被突辽铁蹄攻陷。当时还是“小刘师哥”的刘团长,带着他的师弟,带着威北营仅剩的一帮精锐老兵,千里突袭,在突辽国的后方草原上一路制造声势,最后甚至佯攻统万城。

  最终突辽国为稳妥起见,被迫提前分兵返回草原镇守后方。如此,也导致突辽国第二次入侵,仍未能彻底占据整个平周天下。平周朝也因此一分为二,东西平周。天由此下彻底陷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趁乱四起的英雄枭雄狗熊,各自逞能,抢占城池,扩张势力。

  威北营自那时起,开始与附近的英雄枭雄过招,先是教训割地求荣,毫无廉耻,父事突辽太祖皇帝的石麦州。把反复小人郭无常打得大败逃逸。接着,威北营又教训南面王松城,打得他有苦说不出。

  这期间,威北营每次破城,李得一皆要寻来城中衙门卷宗,按照上面的罪过,将那些涉罪的城内豪门大族抄家灭族。

  渐渐地,威北营越做越大,越打越强。小刘师哥成长起来后,孙老医官直接成立定北守备团,完全由李得一和他的小刘师哥说了算。小刘师哥也顺势变成小刘团长。

  守备团自从孙老医官交由两个徒弟带领之后,可以说是飞展,仗越打越大,在天下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到后来,甚至水淹西突辽六万精锐骑兵,砍下西突辽统领阿史那·黑背的头颅,做了一个“京观”。接着又一战全歼两万精锐金狼骑兵,阵斩阿史那家族的青年将领,原本前程远大的阿史那·吉娃娃。

  然而随着守备团一次次取得越来愈大的胜利,折在李得一手中的世家大族,也越来越多。手一挥,千万人头落地,说着轻松,却是血淋淋的事实。李得一疯狂地审判着那些世家大族的累累罪行,将他们一个个抄家灭族。

  更让天下人恐惧的是,这支定北守备团与突辽国作战,从来不留俘虏,摆出与突辽国不死不休的架势。当时天下豪强无不畏突辽国如虎狼,定北守备团却敢行事如此刚硬,也是震掉天下英雄的眼珠子。

  “这二十年,俺手里的血和命不计其数。天下世家大族对俺又恨又怕,突辽国对俺更是恨之入骨,却又都畏俺若虎。”李得一说着,还伸出双手,一张一握,比划一下。

  两个小徒弟齐齐点头。他们俩的这位师父,说杀人盈野,都是轻的。甚至于,在他们师父口中,从来就不把突辽族当人,一贯称之为“狼畜生”。杀起这些狼畜生,他们俩的这位师父,可是从不留情,绝无半点怜悯,动辄一战就要斩过万。

  其实,何止天下世家大族怕李得一,就是三国皇帝,对着李得一也是又敬又怕。平唐国皇帝李势銮不必说,李得一当着面叫他李老二,还直接戳破他逼爹退位,弑兄杀弟,强纳嫂子入宫,这一系列丑事。结果最后李势銮还不是高高兴兴把宝贝闺女,帝后二人的心尖尖,长公主李长乐,白白嫁给李得一,开心地当着岳父,每年享受着大把的好处。

  李势銮当年造反时,一兄一弟满门尽都杀了,就是没敢杀李无敌,为啥?因为他知道守备团那个李副团长跟他四弟情谊深厚,这才不敢动手。

  平汉国皇帝刘赖自不必说,李得一张口就是“泼皮无赖”“社会混子”这类称呼开头。刘赖这人,别看是社会混子出身,地位低下,但他经常瞧不起人。当年张子房投奔他,他就很不给面子,开口闭口就是“竖儒”。但对着李得一,刘赖是小心又小心,更是重新拾起早已多年不动的手艺,亲自煮一锅香肉招待李副团长。

  平明国皇帝朱禄臣,对着李得一,更是是待以国士之礼,毫无半点慢待。

  “三国皇帝对俺也是态度复杂,心里明明畏惧俺,面上却又不得不讨好俺。平唐国和平汉国早先要与突辽国联姻,被俺去信痛骂两国皇帝一顿,现在这两国还不是乖乖跟俺合作挣钱,给俺守备团运送粮食等物资。”李得一说到这儿,嘴角咧出一个嘲讽的笑意。

  “整个天下,恨不得俺立即吐血而死,或被天雷劈死的人不知凡几。然而这整个天下,却又不得不在俺面前老老实实。天下的皇帝与世家大族,都在俺面前夹着尾巴老老实实,不敢行非分之举。你们俩知道这是为啥不?”李得一扭回头问两个小徒弟。

  朱标寻思一下,大胆答道:“李大哥你身为守备团副团长,麾下兵马战力冠绝天下,无人能敌。”朱标话说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他现在虽然胆子大了不少,但说话依然很有分寸。

  这话前半截听着好听,守备团战力彪悍,师父武力高强。后半截可就不大好听咯。后面无非是师父你仗着武力,强行胁迫天下三国就范。谁不就范你就灭了谁满门(满国),突辽国不就是现成的么。突辽国原本那么强大不可一世,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最强国,结果现在正被定北守备团堵着门口,死死按在地上猛揍,眼瞅亡国在即。

  守备团如此强横又不讲道理,师父你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刘盈道:“李大哥杀人无数,抄家灭门如同喝水吃饭,他们是被你杀怕了。”

  嘿!李得一听了这话,非但没生气,心里反而感到高兴,“这俩小子,不枉俺努力教导你俩这几年,胆子终于随着个头一起长大!”

  此时此刻,李得一是自内心为两个徒弟的成长感到高兴。

  去年刘盈还不敢说这样的话,没想到一个年过下来,人长大,这胆子终于也跟着长大。朱标去年还死守着什么“为人子弟,不敢言师。”被这教条死死绑住思维,不敢深入想问题。

  没想到,过了个年,长了一岁。俩徒弟在心性上也开始成熟起来,都有几分男子汉敢说敢为的模样。

  成长,在外人看来,几天没见,这人怎么突然就变了个模样。其实追根究底,还是量变产生质变。

  两个徒弟如今都很知道自己这师父听着凶名赫赫的,世间更是传言师父一言不合就要灭人满门。什么瞪眼就宰人,每顿饭要就着世家大族年轻女子的血吃……更是胡说八道。

  这几年相处下来,实际上在两个小徒弟眼里,师父极为大度,很好相处,他俩鲜少见师父有怒的时候。在没有战事的平常日子里,守备团的兵卒们都喜欢与副团长打趣。另一个李大哥更是经常在比武中把师父弄得灰头土脸,也从没见师父为此怒。

  几年下来,耳濡目染,慢慢熏习,俩小子变成如今这样,也是顺理成章。

  听完俩小徒弟的回答,李得一又道:“既然天下人惧怕俺手里攥着的兵力,因之畏俺之极。他们又为何会巴巴想要与俺做生意?如今俺手里那个定北商会,可是挣着如山如海一般的金银。慢说是日进斗金,便是日进金一石,也不算夸大。天下三国那些往来经营的大富豪商,可是把定北商会的门槛都踏破多少,挤破脑袋都想钻进俺这定北商会里来。”

  俩小徒弟被师父这一问,顿时又变得磕磕巴巴,声音越来越小,答不出来。

  “还有俺最近弄的那个定北劳务派遣公司,就连平明国皇帝,都迫不及待想要参与进来,年前已经派来使节商议,只等回去之后就要操办起来。”李得一继续说道。

  瞅着俩小徒弟想不明白,李得一只能提醒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们俩以后是要当皇帝的,若想当个大权在手的好皇帝,就一定要记住这两点:一是兵权,二是钱财。掐住这两点,自然就能当个好皇帝。不然只能在史书上被写成碌碌无为的平庸之君,甚至是昏君。”

  朱标对此明显有不同意见,立即开口道:“国朝当以仁孝治天下,如此方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其职,天下稳固,四夷拜服。若身为国君只顾兵事,则难免穷兵黩武,最终亡于兵祸。若为君者只顾钱财,则易与民争利,最终劳民伤财,流民四起,终至天下大乱,国无宁日。”

  刘盈小时失教,没有名师教他,说不出朱标这么些文词,但很显然,他也支持这套说法。

  “哦?好个国朝以仁孝治天下。先不说这么治天下的朝代出了多少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的昏君、佞臣,也不说用仁孝治天下的朝代最多二百多年国运,短的还有一百来年的。俺来问你,具体该如何仁孝治国?”李得一问道。

  朱标老实地开口回答,又是一套书本上背下来的标准答案。什么为君当仁爱重孝,忠臣必出孝子之家。什么做牌坊表彰孝子节妇,诸如此类,倒也是林林总总,从施政纲领到具体细节,相当全面。

  毕竟儒门这套理论几千年展下来,如今已经相当完备。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套东西不靠谱,历代君王也多有将其束之高阁者。但千百年来,大家也一直没能找到一套比这套理论更好的治国方略。

  便是儒门书生,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大儒也知道这套理论的缺陷。但他们也都被其束缚,难以突破。

  李得一听完朱标的标准答案,当即哈哈大笑,接着说道:“治国之事,终不能纸上谈兵,需在事实上头见真章。俺来问你,先平周朝时,四代以后的皇帝,常以文官统兵。结果对外作战,九败一胜。平周朝末年,王韶王相公虽说是文臣出身,但在朝中却被文臣讥讽排挤为粗鄙武夫。偏偏这位被文臣排挤的王相公,居然是唯一在对外作战中取得大胜的。你来说,为何用仁孝标准选出来的文臣,接连丧权辱国,丢城失地?拱手将边疆数百万百姓血肉送与夷狄饿狼果腹。这仁在何处?这些文官家中父母若是知道自己的儿子害死如此多的百姓,还能活的安生?这孝又在何处?”

  朱标哑口无言。

  “再说二十年前,突辽国入侵平周朝时。那时候为何儒士那套:远夷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反而不灵了?以仁孝治天下,以德为本。对人讲德尚可,对狼畜生如何讲?”

  李得一又道:“再说这钱财之事。儒士素来耻于言利,然而这天下,有几个儒者甘于贫穷?历朝历代甘于贫穷的儒士一起算算,能不能凑足百数?如此来看,大多数儒者,说是耻于言利,其实是不让别人言利,好方便他自己把这利统统据为己有。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说道却做不到的混账无赖!”

  “时人言利,常说君与民争利。岂不见世家大族与民争利?岂不见官僚权贵与民争利?再者说来,身为国君,若不言利,难道要让治下百姓天天吃不饱穿不暖?倒是一旦水涝干旱,保准又是流民四起,哀鸿遍野,易子而食。口口声声以仁孝治天下,却把天下治成这样。这仁孝何在?空口白话尔。”

  朱标和刘盈闻言,皆若有所思。

  “你俩看看俺定北县。家家富足,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民不忧苛政,官不刮民脂。你们俩也在俺定北县住过,你俩说,定北县可有仁孝?”李得一再问俩徒弟。

  朱标和刘盈齐齐点头。

  “若是俺不搞利益,一味死讲仁孝。哪有这些钱财让百姓家家富足,哪能支撑起这次东征?若不根除突辽国这个祸害,十余年后,恐怕又是一场生灵涂炭。仁孝,绝不是那种傻乎乎的傻仁傻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们以后当皇帝,当有如此智慧和见识,才能当一个明君,才不会被那些伪儒,竖儒所担当的佞臣蒙蔽。”李得一最后告诫两个徒弟。

  “报~副团长,有紧急军情!”一名传令兵快马冲上来,向李得一报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