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良种田纪事 668节 戏的主角来了

《从良种田纪事》668节 戏的主角来了

作者:夜葳蕤 字数:1789 书籍:从良种田纪事

   公叔宁的折子在朝堂上引起了新一轮的热议,之所以不是反对而是热议,归根到底在于这兄弟两个都很狐狸。

  公叔宁为了反对声小一些,完全保护了官员们的利益,也就是说在朝廷任职的人,土地免税全都是没上限的,哪怕只是闲职,哪怕你的品级很低。

  而公叔瑾在抄送的时候,却将秀才举人进士的递进式免税亩数,扩大到了朝廷官员,在进士的基础上,每个品级都增加两百亩,到了皇亲国戚勋贵正二品以上大员时,才全部免税。

  结果没等到上朝的日子,反对的折子就如同雪片样的飞到了公叔瑾的案头。

  等到这些人都表现得差不多了,公叔瑾才让他们讨论,几品的官员不免税合适,这下子又炸开了锅,到最后,公叔瑾再次让步,采用了公叔宁折子里面的计划时,众位反对的大臣,先是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接着便冷汗涔涔了。

  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官员们本着法不责众的气势,可没少展示自己的自私,万一皇上等这件事过去了,秋后算账可怎么办呢?!

  “其实,按照品级核定免税亩数,是不可行的,”公叔宁对清露和睿儿解释,“官职一般每三年评定一次,还有特殊原因提升的,因此不断地核定田亩数量,实在是太繁琐了。”

  “所以就把这个大大的缺点先展示出来,让人攻击,这下子皇上让步后,就没人会反对了。”清露说,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说实话,她对这些事儿,一点都不感兴趣。

  睿儿的关注重点则完全不在这个上面,“那我们的滑稽戏什么时候开始上演?!”

  公叔宁头痛地捏了捏自己的额角,对这两个人的这次教导貌似很失败。

  清露发现,公叔宁近来对他们的指点有点变本加厉,很不理解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焦急,难道是公叔瑾又暗地里交待给公叔宁什么差事了?

  可不像,清露微微摇了摇头,回答睿儿的问题,“应该再改改就可以了吧!”边排练边修改,进度还是相当快的,若不是因她要求太高,要求每柱香的时段中,都有冲突或笑点,估计早就弄好了。

  睿儿露出无比期待的神情,就连公叔宁也轻轻地笑了,清露忍不住揶揄他们,“难为你们么多次了。”越发对演出效果充满信心了。

  这出儿被命名为《不差钱》的滑稽戏,讲述了一个“伪文人”的故事。

  他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口口声声地说他“不差钱”,而实际上,他比谁都虚伪自私,是真正的唯利是图者,专门靠哄骗欺瞒威胁等下作手段欺压百姓达到他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意无意地扭曲了皇上对百姓的恩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直到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被百姓们认出他的本质,才成为众人的嘲笑对象,最后还受到了严惩。

  整出戏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田赋新政展开的,是不折不扣的“宣传片”,戏中的语言夸张幽默,大量运用俚语俗语,包括戏名在内的很多台词和情节,清露都是直接从前世的东北小品王赵大爷那里抄袭来的,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还特别深入人心。

  尽管古代没有“普通话”,但京城官话是被所有人都承认的高大上语种,基本上人人都能听懂,这一点只会按照前身记忆说京城官话的清露,曾亲身验证过,她坚信,戏中的很多台词会很快成为“流行语”。

  戏中没有以往的唱段,而是全部采用说唱的方式,很容易学会,这一次,公叔宁直接请了十个戏班子,一同在王府中排戏,等到熟练后,他们就可以同时分头演出。

  就连擅长写剧本的人,都请了十多个,在一起共同研究修改戏文,务必做到“笑果”强大,清露因此省了不少的力气,而群策群力的效果的确挺好,往后如果再编戏的话,还可以采取这个方法。

  戏中主角之所以用“伪文人”这个身份,是因为清露再三考虑,如果是真正有功名的人,实在是很不妥——都要削减人家的利益了,还这么抹黑,估计是个人都得发脾气吧?!

  话说,她编戏的目的可不是让天下的举子们越发恼怒,而是让他们的怒火平息,所以剧中的这个“文人”必须是假的。

  三人正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新戏,下人进来禀报说,西南潘家的人来送年礼了,于是他们不由齐齐发出了一声叹息,并不是因为潘家这个年礼送得不好,而是因为跟随潘家到来的还有几个人,几个他们都不想见却不得不见的人。

  “他们就给我送这个?”清露轻蔑地寿公公提进来的点心匣子,随手撕开了,便往口中塞。

  公叔宁伸手来拦,“外面的东西,未必干净,”仔细匣子上的字号,“还不是最好的。”这家铺子,他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清露避开了公叔宁的阻拦,“没办法,我最喜欢吃秦家人的东西,花他们家的银子。”不过好像这一次,她做不到了。

  没错儿,这次死皮赖脸地跟着潘家车队进京的人,就是秦大川殷氏秦怀仁和他们的两个下人。

  这个消息,他们是早就知道的。

  因为欠着寿公公买官的银子,林胜德和寿公公一直有书信来往,把秦怀仁的一举一动,源源本本地汇报上来。

  开始时,清露还会很有兴趣地后来就没耐心了,全权交给寿公公打理了,有特别重要的动向,寿公公才会报给清露,比如,这次他们打着秦怀恩的旗号,死皮赖脸地去找潘家并和潘家的商队一道进京。

  睿儿也学着清露的样子,去抓点心吃,边吃边摇头晃脑地哼唧,“不差钱,诶呀,爷我就是不差钱儿——”正是戏文中的唱词。

  而只要和秦家接触过的人,就不难发现,《不差钱》这出戏中的主角,正是以秦家人为原型的。

  本书来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