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血唐莲 第十节 姑侄亲文若献良策 黑云至姚州城欲摧

《血唐莲》第十节 姑侄亲文若献良策 黑云至姚州城欲摧

作者:曲旌 字数:5678 书籍:血唐莲

  得知陈卿嗣离世的消息,西宁王妃沉吟好久,终究还是开了口。“兄嫂现在何处?”

  陈文若没有马上作答,十指相绕,低头镇定说道:“母亲已随父亲而去。”

  西宁王妃又是一颤,抹泪间,眼前十七岁的侄儿的眼神竟是坚定如石,好像已将父母别世之痛释怀。

  王妃又是怜悯又是欣慰:“孩子,即日起,西宁王府便是你的家,姑母在世一天,定要替兄嫂照顾你一辈子。”

  王妃本想靠陈文若近些,却见陈文若眼中尽是戒备,心头之痛为之更甚,只得收起双手退后而坐。

  陈文若:“谢王妃收留之恩。”

  “既然兄长已将裴氏的秘密告之于你,以后称我姑母便是。”王妃叹了口气,凄哀望着陈文若眼睛:“姑母明白,你不愿以真实身份相见,定是介怀当年兄长与王府之间的恩怨,此事已过去十年,如今兄长已故,是该做个了结了。”

  陈文若暗暗点头,望向窗外西月,深吸一口气,转头说道:“姑母,家长里短,容侄儿日后再续,如今大难当头,请姑母务必将书信亲自交予西宁王殿下。”

  王妃皱褶细眉,摇头道:“明日唐生加冠,你昨夜与监军大人一同去了城郊灵隐山,为唐生祈福,至今未归。”

  陈文若猛得站起身,手掌悬空桌上,险些砸下去,呼吸急促道:“那姑母可有调动布防之权?”

  王妃:“姚州刺史和都督大人前往长安面圣,年终勾账,上缴土贡,如今姚州一切军务皆掌于监军手中,你姑父虽贵为王爵,可手中并无实权。”

  “父亲以命托付,此事十万火急。”陈文若紧咬嘴唇,严谨道:“吐蕃骑兵骁勇,侄儿虽未亲眼见过,但连朝廷河西大军都要畏之三分,可见定是强悍敢死之军。吐蕃不远千里来犯,焉能不懂上兵伐谋之理?吐蕃河蛮联手,定先派遣商客偷入城中,视为内应,挖掘地道,里应外合,万一敌军已打探清楚城中布防,提前集合兵力,星夜来犯,我军若不提前预备弓弩、火雷、滚木、巨石,防范于东、西、南三座城门,待到大军调集之时,城池恐已被攻破,那时敌军如潮涌入,生灵涂炭,城中老幼百姓又当如何自保?”

  方才言语之中,王妃已领略到了陈文若的坚强,方才谈及军务,陈文若好似久经沙场一般,句句都说在要害之上,这一番计策下来,王妃就不止是欣赏这个侄儿了。

  望着陈文若举手投足的样子,王妃眼中泛出当年陈卿嗣的影子。

  王妃抚着陇起小腹,低头思索片刻,更改称呼道:“你心中可有应对对策?”

  陈文若站起身来,掷地有声道:“姑母,纸上谈兵总好过坐以待毙,吐蕃于二十四日来犯,今日是二十三,明日便是期限。姑母信得过侄儿,侄儿愿想尽办法,保姚州城两日太平。”

  王妃:“姑母愿闻其详。”

  “好。”陈文若跪在地上,从身后床榻边取出一张半米不到的卷轴展开铺在地上。王妃一看,顿时愣住了,这卷轴上密密麻麻标记着姚州城的各道街坊、客栈以及粮仓、钱响、军械、盐茶各库,有些不知名的商铺就连身居姚州二十年的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见王妃些许惊愕,陈文若赶忙安慰道:“姑母莫慌,此图乃是侄儿入城后绘制而成,因侄儿今辰才赶到姚州,只绕了城池一周,有些地段的名号还是辨别不清,不过城中分布应大抵如此。”

  王妃:“侄儿有心了,唐生若是有你这一半专心,姑母就烧香念佛了。”

  陈文若眨眼笑笑,不知不觉间,整个人突然放松下来。

  陈文若咳了几嗓,喘上一口气,“姑母谬赞了,表兄自有表兄的长处,在此危难关头,须将众家长处聚在一起,方有胜算。”

  王妃点头道:“我已派人给你姑父送信,只是不知他何时能归,侄儿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陈文若:“吐蕃大军定出泸水而攻泸南,河蛮杂兵定出太和而取南华,只要能拖住其中一支,姚州则免遭合围之困。当下,三军统帅不在姚州,大军无法直接调动,而今之计,只得死守待援,侄儿恳请姑母命王府中青壮府兵秘密布防于城西南两门,暗中排查敌军在城中是否有地道存在,若有,则用土砾筑沟壑以拒,若无,则监井而闻,以防不测。”陈文若分别指着卷轴上地图所标位置,继续说道:“侄儿看过,姚州南城墙坚固,城高池深,相对坚强,只要敌方不集结兵力猛攻于一点,足可固守一时,姑母可将招募的壮丁按七三比例分布于城西和城南,同时让姚州监军亲自书信剑南道节度使,叫他火速发兵来援。另外,姑母须派给侄儿五十名王府亲兵,半个时辰后聚于北门,备好道具,准备开凿地道。一旦西南两门失守,北门关闭,届时也可将城中老幼妇孺送至城北三十里长城县,再行疏散避难。”

  王妃连连点头,见陈文若早有准备,自是不疑,思索片刻,忽然想起什么:“如此大事,为何军中斥候会毫不知情?”

  “是烽火台。”陈文若无奈摇头,眼珠不转指着草图西边的山脉:“为了节省军支开销,五年前,朝廷将许多废弃不用以及安稳边境的烽火台取缔裁撤,共有七十七座。朝廷大军多急于西北以及雅州的安戎城、陇右青海的石堡城,姚州不属兵家必争之地,裁撤烽火台以省开销也在情理之中。”

  王妃:“我明白了,姑母立刻着人去办,刚才侄儿说过,城中可能混有细作,敌军若知我军连夜加固城防,连夜出城报信引敌军攻城,又当如何是好?”

  陈文若暗吸一口凉气,若不是王妃想得周全,自己险些忽略了这些足以决定成败的细节。

  陈文若思索片刻说道:“若今夜封锁城门,城中细作必会散播谣言,到时人人自危,我军不战自败。还有,我军开凿地道,敌军亦能,若是下令封城,暗中设防,敌军细作便知我城中防备羸弱,很可能出城引兵,调大军星夜来犯,依侄儿所见,今夜还是不要封闭城门。”陈文若想着想着,只觉眼前发黑,身体力乏,此时他心里明白,凭自己能耐,只能勉强守城一时,胸中却无破敌之策,不由叹道:“姑母,敌暗我明,敌众我寡,天时地利皆握在敌军手中,而今重中之重,是要将城中能战男儿招募丛军,以充兵力之不足,这一切都只能仰仗姑母了。”

  王妃振作精神,双目如炬:“三个时辰之内,姑母有能征得三千男丁,可够侄儿守城?”

  “难说。”陈文若不敢大意:“只有火速求缘朝廷发兵,姚州方能周全。至于募兵之事,唉,侄儿不知敌军兵力具体如何,何时来犯,犯于何处,只能先做好守城准备,再行其他打算。”

  王妃走上前抱着陈文若肩膀,轻抚脸庞,信心满满道:“我侄天性聪慧,将来定当大任,兄嫂若是在天有灵,也可瞑目了。”

  陈文若:“姑母,侄儿在军中习得筑城打道的要领,事不宜迟,请姑母勿辞辛劳,立刻着手安排。”

  待王妃从房中走后,陈文若收起转轴,靠在桌边休憩片刻,闭上眼睛便会想起那日父母惨死的凄惨景象。

  已是酉时过半了,陈文若虽是困乏但也不敢再歇,推开窗,瞑目喘息,窗外空气丝丝冰冷。与交州的蒸煮天气全然不同,姚州的冬日竟也是这般的沁人心脾,如沐春意。

  这种萌萌生机的温暖让陈文若感到十分反感,甚至恐惧。

  陈文若站在窗边,耳边传出几阵舒耳的鸟鸣。陈文若紧皱着眉,自语道:“有姑母信任,一切危机自然迎刃而解。”说罢,陈文若关上窗门,拾起外衣,出府奔着北门去了。

  午时过后,待王府中的亲兵集合完毕。为防惊动敌方细作,陈文若刻意寻了处死角开凿地道,地道距城北门不足百米远,又是建在深井之上,所以省去了不少时辰。陈文若将五十名士卒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开凿打洞,一队搬运碎石,用了不足两个时辰,地道已经初见模样。

  陈文若:“姑母当真能耐!照这样下去,不用三个时辰就可将地道通凿出百米远,天亮之前,或许能够通到城外。”

  丑时刚过,陈文若吩咐众军士加紧赶工,自己则骑马赶回王府,询问王妃城防布置。到了王府正门,陈文若拴好马儿,只见王府卫士各个面色阴沉,双臂僵直,好似刚被痛骂过一阵似的抬不起头。

  陈文若左右看看,上前询问道:“王府中可有事发生?”

  那士卒摇头无奈道:“裴公子,是殿下回来了。”

  陈文若心中大喜,踱着信步进入王府,绕了半天却也不曾寻得王妃的下路。过了后堂,陈文若遥望偏厅后的花园围着诸多婢女,心想姑母定是在此,便悄悄绕道其后,凑上前去。

  只听厅中争吵纷争,喧嚣而乱,陈文若隐隐躲在石柱后,三十余名婢女列成一排,跪地不起。

  陈文若刚想小声问话,耳边忽然一片寂静。突然,房门从内被‘嘣’的一声推开!一位身着雍容的中年男子从屋中愤愤而出。陈文若看不清那人模样,夜阑之中,只觉此人身影朱黄相耀,服饰溢彩华贵,十之八九便是姑父西宁王了。

  待婢女一个接一个走出偏厅,房中仍是鸦雀无声。陈文若走进屋,见姑母正跪在地上,左脸一片红晕。

  房中满是醉酒之气,陈文若闭眼就能猜到,定是西宁王贪杯,吃醉了酒,耍了酒性,出手打了姑母。陈文若心里窝火,可细细想想,这里是西宁王府,姑母再亲,也终归是西宁王家眷,姑父本就是外人,两家虽有婚约在先,可父亲陈卿嗣跟西宁王不睦,这时自己恐怕连个外人都算不上。

  陈文若不愿开口,见姑母跪在地上迟迟不肯起身,心中十分难受,连忙跪在地上问道:“姑母,不碍事吧?”

  只见王妃身似僵木,目中尽是无奈,摇头对文若说道:“无妨。”

  陈文若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问道:“难道是因为姑母今夜调动王府兵丁,姑父因此恼怒?”

  王妃闭眼瞑目间,两行泪水黯然流淌下来,叹息道:“你姑父怪我听信谣言,乱政于民,这才打了我。”

  陈文若:“姑母不要动气,勿动了腹中胎儿,侄儿恳请姑母坐下,有何难处,跟侄儿说说,或许侄儿能帮的上忙。”

  “你姑父这辈子只娶了姑母一人,他这一生的苦楚,本就该由我一人承担。”王妃无奈苦笑,点点头,徐徐站起,说道:“文若,姑母要求你件事。”

  “姑母请讲。”陈文若将王妃搀扶至塌,一同坐下。

  “姚州……恐怕是保不住了,你找到唐生,你们二人趁夜一起,逃出姚州,避难去吧。”

  “姑母,这是为何?”陈文若大口一张,不解道。

  “五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生死关头,这般义气用事。”王妃用力拍着大腿,眉头皱得扭曲,转过头望着文若:“殿下之所以气,并非不胜酒力,而是失了戒性,此刻姑母再怎么劝他,皆是徒劳。方才我将敌方军情告之你姑父,你姑父问我消息从何而来,我如实回答,未等我将话说完,你姑父勃然大怒,说边境若有来犯,自有军中斥候来报。你姑父沉溺安享,早无当年锐气,连你都知那烽火台已有数十年不起狼烟,军中斥候早已形同虚设,若此时敌军潜入,斥候有何用处?唉……这二十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打我。”

  陈文若:“那姑母为何不将父亲之死告之殿下?”

  王妃直摇头,哀声怨语道:“你姑父亲只知兄长这十年来在交州贪渎税赋,苛政于民,怎还相信兄长仍忠于社稷?再说,当年他与陛下约定,绝不干预姚州政务,绝不私下征兵,姑母如此做法,岂非抗旨不忠?”

  “明白了。”经历过交趾城中的生生死死,陈文若深谙姑母深意,双手抱拳郑重道:“恳请姑母与侄儿一同逃离此处。”

  “傻孩子,知你心疼姑母。”王妃抚着文若的脸,叹道:“姑母既是王府王妃,亦是朝廷诰命,危难当头,怎能舍弃一方百姓苟且逃命?”

  陈文若心中酸凉,垂着双眼:“文若已丧双亲,在这世上,姑母是文若唯一亲人,若姑母不肯离去,一旦出事,就算文若脱身,此生亦如荒郊烂草,随风乱飘。”陈文若说得动情,肺中一阵火烫,阵阵重嗽后,说道:“姑母放心,侄儿自知分寸斤两,绝不会鲁莽行事,若敌军来犯,势大难挡,侄儿定会带兄长逃离此处;若敌军不来,侄儿需在城墙上巡视,一旦有警,侄儿便撤退下来,将敌军部署告之姑父,也好叫姑父有所准备。”

  有这位年少老成的侄儿陪伴,王妃胸中不安自是减了许多。王妃紧紧握住文若双手,眉眼慈爱望着文若,“文若,你才能远见胜唐生数倍,但愿姑母生下郡主,将她嫁于你,以后也好有人照应。文若,你记着,无论日后发生什么,你都不要学你父亲那般苦苦支撑,若是唐生胸无家国之愁,心无社稷之忧,你亦可离他而去,不要我们被这辈人给捆住了,去过自己的日子。”

  王妃句句真言,陈文若已是泪不能已。陈文若跪在地上,紧紧拥着王妃:“姑母,就算为文若想想,您也要多多保重。”

  “好,好孩子,快起来。”王妃搀起文若,哽笑道:“我裴氏子孙皆是人中豪杰,当年如此,今朝亦是如此。”

  从王府走出,陈文若面颊泪痕犹在。在城中往返几次下来,陈文若仍未见到唐生,心想这纨绔的世子跑去哪里贺寿了,至今竟寻不得半点踪迹!陈文若虽答应姑母与唐生一同北上逃难,可心里却也实在无奈,若世子唐生出城撒野玩耍,大军压境之时又该去哪里寻他?

  夜风袭来,城内火光弥漫,城外林径分明,伴着深林之中几嗓并不难听的鸦鸣,陈文若身披圆袍,登上西城。守城卫士戒备森严,高举火把,将城外几里地开阔的溪流照得通明,陈文若见城墙之上的王府亲卫未被撤走,心里顿时踏实不少。

  陈文若:“姑父还没老到糊涂,若是义气用事,一怒之下撤了姑母布置的城防,到时候就算是天王老子来救不了姚州。”

  陈文若心事重重漫步城墙之上,王府亲卫从王妃那里皆知裴公子大名,因而对他格外敬重,文若所到之处,军士点头示意,文若皆是一一还礼。

  眼见头顶弯月渐被阴云所笼,陈文若脸上忽明忽暗露着月光,眼神之中尽是不解的苍茫。

  陈文若:“河蛮六诏也就罢了,姚南本是他们祖地,他们自然虎视眈眈,可吐蕃不远千里,横跨三江,本该东进剑南取雅州之地,怎会千里迢迢攻打地不接壤的姚州?这姚州距吐蕃最近部落也至少要半月路程,一旦粮草供给接应不上,很可能被我唐军截腰冲杀至全军覆没,就算侥幸据为己有,此地有河蛮和剑南节度大军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绝非长远之计。如此一算,吐蕃大军进犯动机着实可疑,莫非他们此役不止是偷袭姚州,还是有其他目的?我若是能猜透这一点,说不定会有破敌良策。”

  陈文若思考许久,实在想不出什么妙计,索性抬头望去,东边已露出一丝微红,看时辰已过了丑时。陈文若心有不甘,孤身负甲走到城墙一角,抓了个无精打采的新兵询问。

  被陈文若抓阄的年轻士卒长得十分有趣,年纪虽比文若大出不少,可面相却很稚嫩,大圆脸,三角嘴,方眼睛,棱角甚是不搭。见陈文若从被后偷使暗劲,圆脸士卒浑身一激灵,以为偷懒打盹被长官瞧见了,瞪大了眼睛猛转过头来。

  “来,这位兄弟,到我这来,我有几句话要问你。”陈文若倒是没心思拿这位长相有趣的兵丁开涮,开门见山道:“我来问你,这几年河蛮之兵是否常犯我姚州?”

  圆脸士卒见陈文若不加责罚,话也投机,干脆也抚着头盔坐下,小声说道:“裴公子,您这可是问对人了,小胖儿我是土生土长的姚南人,虽不识几个字儿,可对河蛮六诏那是知根知底,您别看我年岁不大,我这几年大大小小跟着刺史大人于那六诏干过几架,也算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人了。”

  陈文若见这自称小胖的士卒健谈得很,不禁笑道:“那你倒是跟我说说,西南河蛮六诏为何屡屡对我姚州动兵?”

  那小胖不假思索道:“打仗嘛,为了城池赋税,哪有几个多原因?不过这事儿也奇了,往常河蛮与六诏内斗得厉害,公子你也知道,六诏之人凶悍残忍,对打仗极是渴望,六诏虽是同宗同族,但也经常内斗,如若说他们携手打仗,那肯定是西南那头闹了粮荒,大概三年前,就闹过这么一回。”

  陈文若暗自点头道:“不错,河蛮六诏,文化不通,反复无常,地产虽丰,但因三江会合,多有灾害侵扰,其富饶不比川蜀剑南。每逢连年灾旱,他们出兵扰临,掠夺食粮,若逢涝灾,则联手大唐,共讨吐蕃,吐蕃因地处两河上游,粮食充足,农田无损;若逢旱灾,则联手吐蕃,掠夺我大唐边关,川蜀乃天府之国,粮草充足,自然不受干旱所扰。”

  那小胖听了陈文若这番道理,顿时觉得眼前这人高深莫测,右手兴奋地拍着铠甲说道:“公子真是高人,高人啊,小胖真是服了,句句都说到点子上了!这快饿死的人比鬼吓可怕呐,什么事儿不敢做?小胖可是亲眼见过那活人吃活人的惨状。”

  陈文若见小胖口若悬河,身上倦意忽然少了许多,继而问道:“他们这几年收成如何?”

  那小胖也是一脸费解:“怪就怪在这儿了,这几年太和西南风调雨顺,河蛮六诏从不来犯,谁知道今天是见了什么鬼了,偏偏又跑到姚城底下来送死,唉!闹得大伙都睡不安稳。”

  陈文若摇头笑笑,拍拍小胖肩头铠甲,小胖打了个哈欠,倚着城墙缓缓站了起来。

  突然,陈文若的耳边仿佛被冰锥割破,从天而降的数支羽箭瞬间将小胖的脑袋穿成窟窿,溅得身上满脸血浆!

  陈文若吓得双眼死瞪,只见刚刚还侃侃而谈的小胖瞬间变成一具死尸,温热的血液滚滚渗出铠甲。惊恐万分间,陈文若忽听见城墙另一头嘶声裂肺的慌乱大喊:“吐蕃军来啦!弓弩手预备!”

  陈文若全身颤抖抱着小胖尸体,偷偷将眼睛卡在城墙空隙中瞭望,只见城外一望无际的深林中,无数只拳头大的蚂蚁从地底喷穴而出,蔓延开来,一声‘哄’的山崩巨响震得脚下城墙隐隐发颤,吐蕃军数万铁蹄携踏破山河之势,一卷而过,如黑色海水般瞬间淹没了树林。陈文若向下望去,吐蕃前军三千之众拉开剑弩,已离城池不足百步。

  陈文若用他残留热血的双眼看得清楚,这一望无尽的黑色骑兵距城池已不足两里之遥,此时此刻,脑中只剩下‘绝望’二字。

  ------第一节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