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调教大唐 第030章 获奖感言

《调教大唐》第030章 获奖感言

作者:半农公爵 字数:3671 书籍:调教大唐

  徐驰回过神来:“嘿嘿,没傻呢,我就在想,大人是好心,可是如果皇上不答应,那怎么办?我这不是在担心吗?”

  张元瞿懵了,感情这小子官瘾还不小啦,现在就开始担心皇上不答应了。

  武崇训笑骂道:“好你个陈三郎,有刺史大人的奏折,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待本王与光嗣兄回转朝廷,要我爹和他爹替你在皇上面前说上两句好话,十有十一能成,你就安心等着皇上的旨意罢。”

  “你爹和他爹?你爹和他爹,能管用吗?”徐驰晕了,不管在什么朝代,都是拼爹呀。千好万好,不如有个好爹。没有亲爹,找个好的干爹也行。

  “你?”武崇训急了,“我和光嗣兄两个的爹都不管用,大周那谁管用?你爹管用?”

  徐驰的历史知识太贫瘠了,听说过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不外乎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等人。武崇训姓武,又是个郡王,应该是武则天一家子的,他爹必定也是个王爷。王爷管不管用,徐驰真不知道。然而,狄光嗣的爹又是谁呢?

  张元瞿见徐驰依然愣在那里,倒并不奇怪,平民百姓有几人能知道朝廷中的事?便解释道:“武郡王之父讳三思,乃当朝圣上之侄,大周亲王,中书省内史,官居宰相之职。而狄员外之父狄公讳仁杰,乃是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亦居宰相之职……”

  “什么?狄兄的爹就是狄仁杰?”没等张元瞿介绍完,徐驰就惊问道。

  徐驰一惊一乍的作风,狄光嗣也是吃了一惊,忙问道:“怎么?陈公子认识家父?”

  徐驰讶然失笑:“哪里哪里,我哪能认识他们?王爷的爹和狄兄的爹,那么有名气,官那么大,我怎么没想到呢?你们看我这脑袋,怎么这么笨?”徐驰喃喃自语,一连说了好几个“怎么”,以示对此“二爹”极端的推崇和敬仰,有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武崇训大笑道:“好了好了,别给他们两个拍马屁了,不管你拍得如何如何舒适,他们也听不见——两个宰相保一个区区县令,应该不难罢?陈三郎放心了么?”

  徐驰苦笑着说:“不瞒王爷,我还是有点担心。”

  这次轮到武崇训大惊失色了:“还担心?你担心两个宰相要不来一个县令的官儿?”

  “王爷你理解错了,我不是担心二位令尊,而是担心我自己——我从来没当过县令,我担心我当不好啊。”

  “担心这个?本王道是担心啥呢?”武崇训笑道:“这有甚么好担心的?男人第一次娶媳妇,女人第一次生小孩,谁不是从第一次过来的?”

  武崇训的开导之辞,引来满堂大笑。武崇训毕竟年龄不大,好不容易说了一句有水平的话,心里更是比蜜还甜。

  一想到狄仁杰,徐驰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问道:“狄兄,那你认识李元芳吗?”

  狄光嗣呵呵一笑:“元芳兄么?自然是认识的。元芳兄乃是朝廷正四品上的检校千牛卫中郎将,家父的侍卫官——陈公子是怎么知道他的?“

  “嗨,我还不是道听途说?听说他武功挺高的。”徐驰总不能说是看电视认识他的吧?

  狄光嗣道:“确实如此,元芳兄武功高绝,独步天下,更兼宽厚仁义,乃是不可多得的谦谦君子。”

  武周时期的官衔有点乱,狄仁杰是鸾台侍郎,宰相,从三品,相当于后世的副总理;而李元芳是检校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上,相当于后世的中将军衔。李元芳是狄仁杰的侍卫官,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中将给总理当跟班,品秩仅仅相差一级。

  张元瞿还是挺够意思的,随随便便送个礼,就是一个县的县太爷。对徐驰而言,某种意义上来说,刺史小姐的死,真是死得太好了,死得正是时候,死得恰到好处。张丽小姐的死,重于泰山。

  假使徐驰真的当上了县令,要他发表当选感言,或者获奖感言,他需要感谢的人真是太多了。首先当然是张丽小姐,然后是长史大人,再然后是高县尉、张刺史、狄员外,武郡王,等等等等。

  送礼的送得高兴,收礼的收得更高兴,当下宾主尽欢,笑声晏晏,其乐融融。陈家阖府上下,除开越氏母子心里泛酸水之外,都是极为兴奋。

  当日晚宴,嚣张之极、狂妄之极的武崇训与徐驰二人,果然撇开众人,旁若无人地拼了近两个时辰的酒量,直斗得天昏地暗,醉生梦死。

  一千多年后的混混徐驰,最讲究个众生平等,哥们义气,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斗起狠来头破血流,斗起酒来更是两肋插刀,义薄云天。

  反观武崇训,与之一起喝酒斗狠的同龄人,多是勋贵子弟,彼此只会显摆浮夸,勾心斗角。而比武崇训地位低下的,则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如此一来,穿越者徐驰,以其独到的个性,使得武崇训倾生知音之感。当下二人惺惺相惜,称兄道弟,感情迅速升温,就差歃血结拜了。

  耽误了近一个月的狄光嗣武崇训,在陈府之行的第二日,便打道回府了。当然,张元瞿将卢振的案卷、呈皇帝的奏折以及写给武三思狄仁杰的私信,都一并带了过去。

  果然,武崇训一回京,便添油加醋,帮徐驰说了很多好话。武崇训就是这么个人,对别人的好感恶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对你好,不需要理由,对你恶,同样不需要理由。与人为善还是与人为恶,取决于他的心情好坏。

  狄光嗣倒无须一味帮徐驰说好话,只将台州之行原原本本地对狄仁杰说了一遍。让狄仁杰叹为观止的,并不是徐驰断案如何高明,毕竟狄仁杰才是真正的刑断高手,而是徐驰在翠烟楼作的两首诗,让年近七旬的狄仁杰啧啧连声,连连称奇,暗赞道:即使骆观光(骆宾王)在世,也会自叹弗如。

  一个宰相任命一县的县令,还是有这个权限的,给皇帝说一声,不过是走走程序罢了,更何况是两个宰相加一个刺史,联名举荐一个县令。

  平常是两个宰相唱对台戏,这一次难得的同声同气,则天皇帝想也没想,就准奏了。拟了旨意,填了官凭印信,打发老太监高延福去台州下旨去了。

  话说这个高延福,可不是个简单的太监。高延福年幼时,便跟随在李世民身边,随之南征北战。后来,高宗继位,高延福便开始服侍武则天,迄今已近五十年,可见武则天对其是如何的信任。武则天对高延福的信任,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大大超过了武则天任何至亲至爱之人,哪怕是丈夫与儿女。朝中,哪怕是最得宠的武氏一族,对待高延福,都可说得上礼敬有加。

  按理而言,给一个小小县令下诏,犯不着老太监高延福大老远的亲自跑一趟。只因女皇帝不放心江南一带的民情吏治,着高延福江南之行,实质是巡按江南,下诏不过是顺带罢了。

  武周神功元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对老陈家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喜庆日子。县尉高林生一大早就来了陈府,要陈家赶紧清洁扫除,高公公马上就来宣旨了,让陈家好好准备准备。

  虽然这事儿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事到临头的时候,一家人仍是喜不自禁。上上下下,无论主仆,迅速忙碌起来。

  陈尚老怀大畅,毕竟陈家出了个县太爷,虽说陈秦不是自己所亲生,当年只是贪恋芸娘的美貌,才答应芸娘,视之如己出。事实上呢,陈尚家大业大,虽然不至于虐待刻薄陈秦,但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如同养了一条猫儿狗儿一般。平时陈越有事没事的欺凌陈秦一番,陈尚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当作没看见。如今想起来,陈尚暗感惭愧,将心比心,反过来,如果陈秦欺凌陈越,陈尚自然不会视之不理。一直以来,陈秦对于陈尚,低眉顺眼,执礼甚恭。陈秦死而复生之后,其一改常态,变得桀骜不驯起来,但对于他陈尚,还是挺尊敬的。

  陈尚纠结了好一阵,自责了好一阵,最终决定放下姿态,必须和秦儿好好谈一谈。

  陈尚像做贼一般,溜进了徐驰与馨儿所住的西厢房。公公进了儿媳妇的房间,总不是个光彩的事儿。

  徐驰有个良好的习惯,不睡到太阳当头,根本就醒不来。徐驰正睡的打屁呢,却听见耳边有人叫“秦儿秦儿”的,睁眼一看,竟是自己的爹来了。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却发现自己没穿衣服裤子,赤身裸-体的,只好又钻进了薄棉被里,苦笑道:“爹,您老进来也不知道敲敲门呢?”

  陈尚笑骂道:“这混小子,爹都叫半天了,没人应,敲门能敲醒你来么?拆房子还差不多——快快起来,宣旨的高公公马上就来了。”陈尚一边说,一边退出了门外,心想,年轻人真的会享受,睡觉竟不穿衣服。

  老陈没来得及和养子推心置腹,远远的就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锣声,传旨的来了。太监传旨,是没有仪仗的。不过到了地方一级,地方官员为了巴结皇帝身边的人,自然是招待周详,排场弄得像皇帝亲自来了似的。洒水净路,鲜衣怒马,鸣锣开道,前呼后拥,盛极一时。大凡当太监的,平常都是伺候人家,好不容易威风一次,自然乐得享受。

  陈家大小,一如上次迎接武郡王张刺史一般,把高公公迎进了门。高公公大名高延福,皇帝身边的近侍,七旬开外,身材伟岸,相貌堂堂。

  徐驰跪在前头聆听高公公宣旨。陈尚虽是他爹,也不得不老老实实跪在徐驰的屁股后面。徐驰有苦说不出,跪什么人不好?穿到大唐后跪的第一个人却是个没把儿的,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那高公公虽是个太监,年纪又老,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业务能力还是挺强的。虽则如此,但徐驰就听懂了最前面打头的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面说的些什么,比外语都难懂。徐驰虽然听不懂,但心里还是挺灵醒的,管他娘的,不就是当个县官儿吗。

  好不容易读完了,最后,高公公带着一个长长的尾音煞尾:“陈秦接旨——”

  这四个字还是懂的,老子等的就是这四个字。徐驰膝盖骨都跪痛了,看来县令也不是太好当的。徐驰接过圣旨,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最后交到他爹手里。他-妈-的,全是繁体的,反正不认识几个字,看也白搭。

  徐驰县太爷的官职到手了,可谓大权在握,笑眯眯地拉着高公公的手,亲切地说:“高哥啊,您老一路车马劳顿,辛苦了,辛苦了——既来之则安之,到了台州就别急,多玩几天再走,我带您去吃台州好吃的东西,什么仙居三黄鸡,什么八大碗,什么猪肉麦饼。要么就带您去钓钓鱼,要么就带您去逛逛……”

  “翠烟楼”三个字还没说出口,幸亏徐驰机灵,一下子就想到了对面这个人是没把儿的。俗话说的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你带他老人家去翠烟楼,不是花钱买不痛快吗?

  “高哥?”高延福公公听得一愣怔,钦差大臣到了地方上,有称之为圣使的,有称之为上差的,有称之为公公的。被徐驰称为“高哥”,饶是高延福见多识广,也是闻所未闻。一则是二人年龄相差悬殊,徐驰与他称兄道弟,太沾人家的便宜了;二则是任何人对太监,多是敬而远之,表面上尊敬你恭维你,不过是迫于形势,迫于你的淫威,暗地里却咀咒你鄙视你,有谁愿意和太监称兄道弟呢?

  幸亏高延福往台州来时,小郡王和自己打过招呼,说是徐驰言语粗陋不堪,行为举止亦是大异常人,嘱咐他切莫以常理度之。今日一见之下,方知小郡王的话果然不虚。当下对徐驰以“哥”称呼他,并不以为忤,反而有点小感动:别人不管对他如何的恭敬,那都是虚假的热情。人老成精的高延福知道徐驰并不忌惮他的太监身份,也就没必要装作道貌岸然,高高在上,一边呵呵笑着,一边应付着徐驰的热情:“不了不了,圣旨上说的明明白白,陈公子一俟接旨,便须即日赴任,不可迁延。本差上承圣意,为天子巡视江南,也是耽误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