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调教大唐 第017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

《调教大唐》第017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

作者:半农公爵 字数:3644 书籍:调教大唐

  高管家抱抱拳:“不敢承三公子动问,老朽今年五十有八,大半截身子都入土了。”

  “呵呵,哪里哪里,您老看起来脸色红润,印堂发亮,估计您老再活个五十八都没问题。”

  高全德本是虚与委蛇,听到此处自然是极为高兴,呵呵直笑:“承三公子吉言,老朽再活个五十八,都成棺材瓢子了。”

  “看着您老身康体健,再看看我娘——唉,真让人伤心啊!”徐驰长叹一口气。

  高全德看了看芸娘,费解地道:“令慈怎么了?在老朽看来,令慈仪态端庄,富贵雍容,哪里不妥?”

  一直肃然端坐的芸娘也不由拿眼睛往自己身上瞄:哪里不妥了?

  单绫抿嘴直乐,一双凤眼紧盯着徐驰,看他又玩什么花样。

  徐驰一本正经地说:“唉,别说了,我娘一天到晚喊腰痛,我这当儿子的有心尽孝——唉,忙啊,整天忙的脚不沾地,无暇侍奉娘亲。所以呢,就想买两个小丫头,替她老人家捶捶背啊,捏捏腿啊什么的。您老大家大户的,必定会挑小丫头,什么丫头嘴甜,什么丫头手勤,您老必有经验,晚辈想麻烦您老帮帮忙,代为挑选,不知可以不?”

  高全德捻须称赞道:“三公子孝心可彰日月,足可为典范也,老朽自然乐意成全——此事包在老朽身上,三公子不必挂怀,明日老朽便挑两个最俊的丫头来侍奉令慈。”

  “呵呵,多谢多谢,有劳您老了。”嘿嘿,你家主子玩了我老婆,我能不加倍找回来吗?

  徐驰恭恭敬敬地送走高全德之后,回到会客的厢房,陈尚陈楚芸娘还呆呆地傻坐在那里。

  一个上午都是徐驰的会客时间,陈家其余成员完全沦为陪太子读书。

  难得徐驰规规矩矩留在府中,中午,一家老小聚在一起,为单绫设宴接风。陈尚妻妾,子女,孙辈,竟有数十人之多。徐驰由狗不理包子变成了香饽饽,待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对徐驰观感改变得最厉害的莫过于老二陈越,形势比人强,自己还在向秀才苦苦奋斗时,老三都不把五六品官员放在眼里了。更要命的是,家里无缘无故多了个单绫姨娘,看到她,让人茶饭不思,恨不得紧紧抱在怀里。美人当前,陈越风度翩翩,犹如孔雀开屏,长尾猴晒屁股,把自认为最美的,最潇洒的,最拿得出手的,最能让人迷醉的一面尽情施展出来。嘴巴甜而不腻,面相色而不淫,一口一个绫姨,一声一片情意。让陈越有点无奈的是,这位绫姨仅仅是礼节性地和自己有过只言片语的交流,对陈越表现出来的灿烂辉煌竟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陈家的午宴,之所以全数到齐,无外乎男人垂涎美色,女人都是为了监督自家男人。

  徐驰看着陈家那些大小色鬼千姿百态的样子,真是哭笑不得,老子都没沾到腥味呢,你们算老几呀!

  午宴毕,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陈越极力邀请陈大郎与陈三郎去翠烟楼听歌,当然,绫姨是非邀不可的,她才是此行的最大动力。大郎陈楚虽然蠢蠢欲动,但明白有一个闷骚的二郎和一个明骚的三郎,基本没他什么事,几番权衡,最终明智地选择了不凑那个热闹。

  二郎想,你不去最好,最好三郎也别去。问题是三郎不去,人家绫姨也可能不会去,所以三郎这个香饽饽是非去不可的。

  徐驰正闲的蛋疼,有人付账,傻瓜才不去。

  徐驰打头,身后跟着单绫、陈越。刚出门来,两辆马车迎面而来,从第一辆马车上下来三个人,前面一个便是卢振卢长史,后面两个年轻男子,一个二十多,另一个顶多十五六岁。那二人徐驰有点眼熟,在刺史府看见过,应该是刺史府的贺客,只不过后来出了张丽小姐那档子事,贺客变成了暂时受控制的嫌疑人。

  果不其然,卢振先指着那十五六岁的介绍道:“这位是高阳郡王。”又指着那二十来岁的介绍道:“这位是狄员外。”

  我靠!这来头也太大了吧,都称王称霸了。徐驰很是怀疑,这个高阳郡王也许和自己一样,是个混吃混喝的冒牌货,只是人家胆子更大,称王了。徐驰虽然历史知识不多,但也知道,刺史虽说官不小,但毕竟是地方官,区区一个地方官的老母庆生,惊动了皇亲国戚,这个可能性不大。至于那个什么狄员外,应该是真的,徐驰不知道员外是个什么官,但猜想官职应不大。

  怀疑归怀疑,但徐驰依然满面春风,先大后小,走上前去,两手紧握狄员外的手:“你好你好,久仰久仰。”

  那狄员外笑道:“光嗣托大,贤弟不必拘礼,呼我狄兄或光嗣可也。”

  徐驰又和冒牌王爷握手道:“久仰久仰,你好你好。”

  那小子直视徐驰,道:“不必拘礼,呼崇训即可。”

  客套完了,卢长史道:“台州偏僻,比不得神都,刺史大人怕怠慢了两位贵客,嘱咐卢某引二位去些好玩的地方。卢某寻思,三公子与二位贵客年龄相若,应谈得来,不如一起去乐呵乐呵,如何?”

  陈越与单绫上来见过礼,又引得三人喉咙一阵乱响。

  六人分乘两辆马车,又到了徐驰的老地方,算是单绫的回门礼。

  翠烟楼里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单绫轻车熟路,自不需要由人引路,到飞燕亭中,有小厮收拾了案几,将六人安排在回廊之上。飞燕亭中,轻歌曼舞,琴瑟和鸣。周遭围廊,数十桌排开,竟坐满了豪绅富贾,风流雅士。

  此时刚过午后,若是平时,翠烟楼还未开门,徐驰挺纳闷,正要询问,钟娘子迎上前来。

  单绫、徐驰、卢振三人,却是极熟的人。其余三人却不认识。卢振又将南阳郡王与狄员外介绍给钟娘子,单绫也介绍了陈越。陈越一阵兴奋,看来有门道,人家当自己是熟人来介绍了,不像自家兄弟,坐在那里,只顾端着酒樽,看着案几上的瓜果糕点,仿佛饿死鬼投胎一般。

  徐驰呡了口酒,问道:“翠烟楼不是白天不开门的吗?”

  钟娘子笑道:“你这混小子,也不看看今天来的些什么人?一位是南阳郡王爷,一位是狄员外,一位是卢长史,这三位爷,都是可以把翠烟楼拆了当柴烧的主儿,能不破例吗?三郎不是说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么?”

  钟娘子说的,自然是场面话,听的人都知道是胡扯的假话,但听着舒坦受用,如沐春风。实际上,翠烟楼白天营业,生意火爆,还得拜徐驰所赐。正是因为刺史府出了命案,临海城内有钱有地位的各界头面人物,基本上都被限制了半个月之内不得离境的人身自由。翠烟楼不光是风月之地,还是众多头面人物聚集一起,畅论时政的首选。这两天,翠烟楼中所议论的,自然是刺史府事件,徐驰自然成了最有吸引力的谈资。徐驰等人进来时,众人纷纷瞩目,有许多人是知道这位南阳郡王的,卢长史与徐驰,众人更不陌生,单绫是前一阵子翠烟楼的歌女,当仁不让的头牌,许多人也是认识的。只有狄员外与陈越二人比较陌生。

  飞燕亭中,长袖飘飘,舞姿翩跹,翠烟楼中一众风尘女子,且歌且舞,无不拿出浑身解数。一时间,炫目之舞,奢靡之音,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周遭围廊,风流雅士们或喝酒闲聊,或吟诗作对,或谈书论道,自不可一概而足。

  一曲终了,一直紧挨徐驰的单绫走入飞燕亭中,在瑶筝前坐了,轻舒皓腕,慢引歌喉,如鸟鸣深涧,如百凤朝阳,所吟唱的,正是“恨不相逢未嫁时”。

  乐声哀怨,情意缠绵,把个婚外情的女子刻画得栩栩如生。美人如玉,琴声如醇,那诗更是写绝了。一众文人雅士听的如痴似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阳郡王、狄员外、卢长史、陈越四人,正切磋学问,互夸文采,当听完单绫的吟唱,四人尴尬地闭了嘴,与这首诗比起来,自己写的那些诗,自己那些颇为自得的诗,刚才还在互相吹捧的那些诗,那简直是狗屁,甚至连狗屁都不如。

  正如在一千多年之后的现代,一个人凭一首歌可以红极一时,引领粉丝无数。唐朝的文人士子,倘若写出一首好诗,在短时间内亦可以红遍大江南北,令文士折腰,令红颜倾倒。所不同的是,在现代,名利双收的,是唱歌的人,即歌星;在古代,名利双收的,是写诗的人,即词作者。现代借助于先进的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可以使歌星一夜成名。然而在古代,却没有这些先进的科技,像单绫这样才貌双全的歌女,不管你如何绝色,不管你嗓音如何优美,能出名的,也只能是临海县城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相反的,一首好诗,却能在文士之中传诵,在歌女之间吟唱,在市井之中流转,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曲调,但诗就是那么一首,所以,能够口口相传的,便只剩诗人了。

  缘如此,像翠烟楼这样的秦楼楚馆,既是风花雪月之地,也是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地方,有多少文人雅士寄希望于秦楼楚馆中,灵机突现,吟出一句好诗,通过歌女的传唱,通过文人的吟诵,而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

  譬如今晚,“恨不相逢未嫁时”通过单绫的吟唱,写这首诗的作者自然是不想出名都难。众文人雅士既惊叹于此诗的风光旖旎,又不免对写这诗的人怀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情。宾客们交头接耳,吩咐打听是谁写了这诗。

  卢长史、狄员外、南阳郡王三人虽则年龄相差悬殊,但皆是饱学之士,哪里会不明白此诗的高明之处呢?便用眼睛询问在此桌作陪的钟娘子。

  钟娘子嘻嘻一笑,只拿眼睛瞄了瞄徐驰,却装聋作哑,并不回答。

  那南阳郡王急了,问道:“端的一首好诗,不知为何人所作?妈妈休要打哑谜,快快告诉于我。”

  钟娘子娇笑道:“若问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王爷且猜上一猜。”

  几人面面相觑,最后道:“莫不是妈妈作的?”因为那四个人发现徐驰的眼睛死盯着钟娘子,遂猜想是她做的。

  钟娘子脸一红,故作嗔怒道:“你们这是作贱奴家不是?奴家倘若有这般好本事十成之一,那奴家便是女中豪杰,红粉君子了。”

  狄员外笑道:“妈妈告诉我等便是了,何必遮遮掩掩?有这等才华的人,必是吾辈楷模,是要当面讨教的。”

  钟娘子媚眼儿一飞,袅袅婷婷走到飞燕亭中,站在单绫身边道:“各位可想知晓《恨不相逢未嫁时》为何人所作?”

  众人都道:“妈妈快说,我等必当面请教。”

  钟娘子不愧是风月场中老手,有如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善于调节气氛,营造兴奋点。只见她一双电眼,在场中每个人的脸上扫过,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切实感觉到:她看到我了。

  钟娘子环视一周之后,最后定格在徐驰脸上,娇笑道:“此子非别人,却是前晚在刺史府一眼缉凶的陈秦陈三公子。”

  让徐驰大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不要以为徐驰矫情,也不要认为徐驰低调,徐驰既不矫情也不低调。他担心什么呢?他是担心出了名,人家都来找他吟诗作对,喝酒要写诗,吃饭要写诗,压马路要写诗,睡妓女也要写诗。徐驰的存货不多,六年小学教育加六年中学教育,可以说用掉一首就少一首,还有许多是文不对题,不能用的。

  众人的目光“嗖”的一声全部射向了可怜的徐驰,包括南阳郡王、狄员外、卢长史与陈越。眼光既有热切,也有怀疑,更甚至于鄙夷不屑。

  可怜的徐驰,坐立不安,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时,最得体的反应,应该是徐驰站起来,面带微笑,朝众人罗圈稽首,道声“惭愧惭愧”,以示谦逊。然而,徐驰虽然脸皮厚,但这样的话确实说不出口。可怜的徐驰,唯一能做的,便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头也不抬,目不斜视,只顾端着酒樽,自酌自饮。这样一来,自视甚高、目空一切、怀才倨傲的形象便脱颖而出。但对于徐驰来说,这些贬义词总比“欺世盗名”好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