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腹黑前夫撩妻记 第102章脸红什么

《腹黑前夫撩妻记》第102章脸红什么

作者:八咫道 字数:943 书籍:腹黑前夫撩妻记

  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并且在新材料的研发上,也迈出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佩刀只是贴身的兵器而已,并不是战斗力的全部。

  为了克制倭寇的手里倭刀,萧文明根据记忆中戚继光的兵法,还要为麾下子弟兵配置长矛、盾牌等其他兵器。

  长矛、盾牌这种兵器,对质量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长矛那就是用最好的木材削成长棍,再在上面套一个钢制的矛头,也就齐活了。

  长杆,萧文明从附近挑选了最好的枣木来制作;矛头,则让马青去打造。

  工艺并不十分复杂,工时也花不了多少,只用了小半个月的时间,三百支长矛就打造而成,并配备军队了。

  至于盾牌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盾牌这东西形状可方可圆、尺寸可大可小,材料也是形态各异。

  历史上最有名的盾牌,那就非罗马的方形金属盾莫属了。罗马军队的盾牌,每一面都能够护住战士的全身,并且还能组成严密的鱼鳞阵,用来防御箭矢的攻击。

  这样的盾牌当然好,但也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第一是制作起来非常困难,萧文明现在掌握的生产力,连制造刀剑、长矛都抠抠缩缩的,想要一下子筹集那么多材料、那么多人力来打造盾牌,还是有些困难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方形巨盾的重量太大,运输起来十分困难,最好是用马车统一运输,等作战的时候再配备到每个士兵手上。而现在萧文明一匹马都没有,行动的时候自己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拿什么来运输直接盾牌呢?

  于是萧文明忽然想起自己看过、写过的《三国演义》里面提及的蛮族用的盾牌:藤牌。

  藤牌,就是用多年生的老藤,反复在油里浸泡并且晒干之后编织而成的盾牌。这样的盾牌十分轻便、又很坚固,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或许对于弓箭长矛之类尖利武器的防御力不够强,并且还怕火,但对于刀剑砍杀这样的攻击而言,却有先天的优势。

  正好可以克制倭寇的长刀。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一个士兵在行军作战的时候,要同时戴着佩刀、长矛、盾牌等装备,分量也着实不轻了,对于体力的要求颇高。

  不过萧文明麾下这些子弟兵,都是十六七岁龙精虎猛的年纪,萧文明又是好吃好喝的待着,体力方面自然是不成问题。

  而配齐了武器之后,萧文明便在互相配合方开展了强化训练,并不要求他们掌握多少复杂的杀敌技巧,但至少要做到用长矛拉开距离、用盾牌护住身体、再用短刀贴身厮杀。???.biQuPai.coM

  按萧文明的设想,这样一番训练下来,就会初见成效——虽然不能说能够对倭寇有碾压一般的优势,但至少不会像在金陵城下那一样,被二十几个不要命的倭寇,杀得没有还手之力……

  除此之外,萧文明还要解决马匹的问题。

  这可就是一个难题了,别说萧文明这里缺马了,整个大齐朝廷都缺马!

  原本大齐朝建国百年以来,国力不断衰退,对漠北的控制已经趋近于无,也就失去了可以规模养马的天然的马场。

  为了获得马匹,朝廷推行“马政”,在北方燕赵地区小规模地圈养马匹。这些圈养出来的马匹质量都不高,并且饲养效率低下,同北方戎羌游牧出来的那些战马相比,不但成本更高,在马的速度和耐力上更是完全没法相提并论。

  属于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业务。

  偏偏就这些劣马,还是大齐军队的宝贝,往往死了一匹,想要再补充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因此大元帅戴鸾翔,在年前的战争初期,打从一开始指挥作战的时候,就完全就不考虑能在野外机动战斗中击溃戎羌,而是选择了以步兵为主力,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策略。

  然而即便是这样,在野驴岭一场惨败之后,燕赵养马之地也在戎羌的威胁之下,马匹的出圈量随之大大降低。

  而大齐朝廷又面临着重建机动力量的要务,也同样受制于马匹的短缺。

  可是马匹这东西,在冷兵器时代,就相当于坦克装甲车,对军队的机动力、冲击力、战斗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无论对大齐朝廷而言,还是对萧文明而言,大量高质量的战马,都是万万缺不得的。

  就算暂时不发展专业骑兵力量,但是队伍里保有几匹军马,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因为只要有了马,就有了马车,就能在行军过程中大大节省兵力。

  总不见得让麾下将士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还抬着、扛着、推着几百斤重的物资长途跋涉、奔赴战场吧?

  那这仗也不用打了,赶了上百里路,将士们累也都累死了,哪还有力气同对手拼命?

  因此对于萧文明而言,马匹的问题一时半会儿那是解决不了的,只有慢慢想办法,也要看机缘巧合。

  军事方面,萧文明一回来就做了一系列的安排,也渐渐开始有了些成效。但经济这边,萧文明却又遇到了麻烦。

  他渐渐发现,发行的《水浒传》这部小说的收入,虽然没有比之前那本《三国演义》降低,可是也增长不上去。

  毕竟这大齐朝认识字的人不多,市场也就大不到哪里去,又不能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一本书发出去以后大家买了也就买了,很难再有持续性的消费。

  并且写书只需要一个脑子和一支笔而已,并没有多大的门槛。萧文明虽然现在还没有面临什么竞争,但大概不多久之后大家看着写小说能够赚钱也都趋之若鹜了。

  所以现在虽然发书的收入还在,但萧文明也要做些未雨绸缪的打算。

  然而萧文明对大齐朝整个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还不够了解,为了寻找新的赚钱的法门,他还是选择去询问足智多谋的温伯明。

  温伯明的草堂就在临海县外,因几间草屋前头有一棵松树——具体来说是半棵松树——另外半棵被雷劈死了,所以他便自号为“半松先生”。

  这位半松先生虽然桀骜不羁,但对萧文明还是惺惺相惜的,听了他的话,先谦虚了两句:“哎呀,萧兄啊,你还不知道我吗?我是最不事生产的一个人了,我哪有什么赚钱的法门?我要是能赚钱,还至于为了几千两的赎身银子发愁吗?”

  然而谦虚归谦虚,温伯明还是给萧文明想了两条门路出来。

  别说,温伯明想的这两条路子,倒还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一条是放高利贷。

  萧文明现在手里不是有几个闲钱吗?那就借贷出去,把利息定得高高的,一个月一成的利息,那放出去多少钱,不到一年就能回了本。并且萧文明手里,那可是有三百屯田兵的,比寻常那些讨债的地痞流氓不知强到哪里去了,根本就不怕别人不还钱。

  但问题是,放高利贷这种生意那可是损阴德的,别人还不出钱了就上门去逼债,逼不出那就扒房子、抢东西。抢的东西不够还账的,那就抢人——男的卖作奴隶、女的卖作妓女——反正不怕你出不出钱来!

  这就叫“不怕欠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

  但问题是,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王霸才做得出手,是不符合符想要有一番大作为的萧文明的画风的。

  要是欠债的是不法奸商,萧文明自然同他没什么好客气的;可要真是缺钱的穷人,萧文明还真是下不去这个手……

  第二条门路,则是贩私盐。

  高利贷赚钱已经算是够多的了,贩私盐那个更是一本万利。

  临海屯离大海边不远,海水是现成的、海边的滩涂是现成的、火辣辣的太阳也是现成的。只要把海水里的水晒干了,把盐晒出来、卖出去,那就能赚钱!一斤盐,绕过了朝廷、绕过了官府,直接卖给老百姓,差不多就可以换一两银子,可以让萧文明一下子赚个盆满钵满。

  并且是人就要吃盐,吃盐就要买盐,纯粹是一笔可持续发展的生意。

  而事实上,在现实的历史当中,也有不少地方割据势力,原本就是从贩私盐开始的,比如黄巢、比如张士诚、比如程咬金……

  也因此,对于私盐的打击,历朝历代从来都是十分严格,大齐朝自然也并不例外。

  面对私盐贩子,尤其是那些组织严密的、贩卖量大的,朝廷要么不抓,抓住了就是当头一刀,绝不跟你多废话,可以说风险大到了极点。

  并且说起来可笑,萧文明作为屯田所的千户——虽然暂时还是候补的——他的一大职责,就是抓私盐贩子……

  看来,这两条赚钱的好法子都被堵住了。

  这就映衬了后世某位法律老师的明言:赚钱的办法,都在《刑法》里头写着呢!

  想要做一本万利的生意,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说,现在的萧文明只能先夹起尾巴做人,老老实实把田种好,履行自己一个屯田所千户的职责,免得别人告自己一状,说自己连田都种不好,还怎么在将来继承千户的官职呢?

  但是萧文明虽然老实了,却没有完全老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