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五十二章

《定秦曲》第五十二章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4232 书籍:定秦曲

  在某个意义上,既然是做出了一种及格的混凝土,甚至是多次试验之后,这些混凝土达到了要求,张嘉师应该理所当然的将这些科技运用起来,强化大秦帝国的防御体系。

  但是白起再一次劝谏了张嘉师:“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假如没有能够将这一面盾牌轻松击破的手段,而选择的是强化这面盾牌,那么这一面盾牌被人夺走或者是被别人知道了做法,那么又该如何解决?”

  张嘉师听到了白起的劝谏,不得不沉默起来。因为不得不说一句,白起的这个劝谏很是有道理。

  使用混凝土的建筑固然是在防御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然而一旦没有有效拆毁这些混凝土建筑的手段,假如混凝土的制作方式流露在外,那么在缺乏大威力火器的情况下,这些混凝土建筑将会给大秦帝国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为这些混凝土建筑并非是秦帝国自身建造,而是敌对势力制造出来的防御建筑,这个问题将无法避免。

  ……

  制作出混凝土之后,很多防御建筑对于秦帝国而言,修筑难度大幅度下降之余,甚至是可以说在整体防御能力上有所提升。

  就以城墙的相应体系而言,一旦使用混凝土来作为主要的粘合材料,那么无论是城墙亦或者是城门楼,都能够完完全全的避免火攻这么一种攻击方式。

  毕竟没有人会蠢到能够用石料或者是砖石来快速建筑的情况下,还使用比较容易焚毁的木材来作为主体建筑的支柱或者是布局。

  当然作为一种承梁的话,混凝土制作出来的石柱,不一定要比起木料柱子要划算。

  但是假如将城门楼的格局改变成西方样式的小型化城堡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混凝土对于这种建筑方式有着很大的帮助之余,甚至是能够有效提升城墙的整体防御能力。

  在原来的情况下,这种修筑方式事实上有着很大的问题,因为城墙的支撑能力也许很难承载更重的小型城堡。

  因为西式的城堡事实上更多的是用石料建造,作为假如以城墙作为基座的话,即使是有着相应的规划,使用更多石料进行建筑这些城堡,无疑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

  ……

  在后世欧洲很多城堡当中,都是以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但是有一种观点是错误的,那就是去欧洲旅游,会看到很多的城堡,这些城堡有的可能保存完整,有的完全荒废,建造时间和建造的人也都各不相同,但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石头造的。这种现代的景观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欧洲古代的城堡全是石头造的。

  其实不是这样,石头作为一种坚固的材料自然容易保存,这与长城的主体部分只剩砖头是一样的原理,很多沙土结构和木质结构早已经不存在了。

  事实上,欧洲中世纪绝大数城堡的主体材料是木材和夯土,可以用石头造的城堡非常的少。即便是现在看到的很多宏伟的城堡,他们的外围防御建筑大多也是用木头造的。

  此外,现在留下来的城堡大多建筑宏伟,但事实上在中世纪大量的防御采用夯土结构,不可能造的那么高大,而欧洲领主孱弱的兵力也使得城堡不用造的很高大就能达到防御目的。

  《十字军时期的西方战争》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何可能进行防御的建筑都会对军队造成极大的麻烦。1003年,法国的罗伯特二世和他的同盟诺曼底二世没能抓住奥赛尔就是因为奥赛尔躲进了修道院。1128年,佛兰德斯伯爵也是利用一个强化兵营作为防御工事”。

  这个描述事实上很好理解,因为以欧洲当时的情况,一场战争投入的力量至多也就几万人,没必要修筑多么强大的工事,而中国的工事则要面对数十万人的攻击,自然不在一个档次上;此外,欧洲国小,产出的资源很有限,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找到那么多石头修城堡的。

  ……

  而在城堡的历史当中,自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使用防御工事和土木工程。在公元九世纪以前,欧洲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城堡。但由于要反抗维京人的入侵,加上过于分散的封建政治势力的形成,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数以千计的城堡就遍布了欧洲。在1905年,以法国这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为例,即显示境内有超过一万座城堡。

  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罗马式与哥特式。

  罗马式又称罗马风,意思是指“罗马的影子”,流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罗马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的半圆形和从古罗马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筒型拱顶。筒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一般都交叉应用于壁柱和封闭拱廊上,既坚固又有艺术性。还有圆形的塔楼,使得塔楼不易被破坏。

  其他的建筑特点有利用狭小的窗户、半圆形的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来做装饰。整栋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而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和的美学效果,狭小的窗口与内部广大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城堡内部光线暗淡,进深极深,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

  哥特式建筑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整个建筑几乎没有墙壁,骨架主面之间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窗子,这种建筑物的内部骨架结构赤裸裸的袒露着垂直的线条和一个个矢壮尖卷,使得他的内部宽,高且明亮;对于哥特式的升腾感,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奇特的崇敬感受,会造成一种心灵的撞动与虔诚之感。这非常利于表现宗教题材,所以被教堂广泛采用,而城堡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运用则完全是出于它的精美。

  哥特式城堡的精美,还在于其豪华的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这两点上——玻璃镶嵌窗和雕塑。玻璃镶嵌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当阳光透过镶嵌窗的时候,彩色的光线在斑驳离奇的墙壁上制造出出奇的美丽。

  在封建社会时期,地方上的贵族提供了法律秩序和保护,使居民不受诸如维京人等劫掠者所侵扰。贵族建造城堡的目的,是为了防护并提供一个由军事武力所控制的安全基地。事实上,一般认为城堡的功能是用来防卫,乃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看法,因为最初的建造目的是用作进攻的工具。

  它的功能是作为专业士兵尤其是骑士的基地,并控制四周的乡间地区。当国王的中央权力由于各种原因而衰落后,由城堡所构成的网络以及它们所支援的军事武力,反而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对的稳定。

  ……

  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地方上的大封建势力就开始以城堡占据欧洲各个地区。

  这些早期的城堡设计和建造大多简单,但却慢慢发展为坚固的石材建筑。它们多属于国王或国王的臣属,虽然贵族辩称是受到蛮族的威胁才建造城堡,但事实上他们用它来确立对地方的控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因为欧洲地区没有战略性的防卫地形,而当时又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

  法国的普瓦都地区是欧洲遍布城堡的最佳例子。在公元九世纪维京人入侵之前,那里只有三个城堡;但到了公元十一世纪时,增加到三十九个。这个发展模式在欧洲其他地区都可找到,因为可以快速地就筑起城堡。在火炮出现之前,城堡的防卫者比攻城占有更大的优势。

  遍布的城堡和为了防卫而维持的大批士兵,不仅没有带来和平或互相防卫以对抗入侵者,反而助长了不断发生的战争。

  城堡防卫的基本要点是尽可能让攻城者陷入最高的危险并暴露最多的敌情;相对地,要把防卫者所承受的风险减至最低。一个设计优良的城堡,能够以很少的兵力作长期而有效的防卫。拥有坚固的防御,可以让防卫者在补给充足的优势下力守不屈,直到攻城者被前来解围的军队逐退,或是让攻击者在弹尽源绝、疾病交加以致元气大伤的情况下被迫撤离。城堡含有以下防御设施:

  要塞是一个小城堡,通常复合在大城堡里面。要塞功能主要是作防御之用,通常由城堡属民执行防守。如果外城遭外敌攻陷,防卫者可以撒守至要塞中作最后的防御。在许多著名的城堡案例中,这种复合性的建筑是先从要塞盖起,原本便是该旧址的防御工事。随着时间演进,这个复合建筑会向逐渐向四周扩建,包括外城墙和箭塔,以作为要塞的第一道防线。

  石墙具有防火以及抵挡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攻击的功能令敌军无法在没有装备例如云梯和攻城塔的情况下,爬上陡峭的城墙。而城墙顶端的防卫者则可以向下射箭或投掷物件对攻城者施袭。攻城者因而全然暴露在开放的空间之中,相较于防卫者坐拥有坚强的防护和往下射击的优势,攻城者在向上射击时显得相当不利。如果城墙是建筑在悬崖或其他高峭的地方,其效力和防御价值将大为提高。城墙上的城门和出入口会尽量的缩小,以提供更大的防御度。

  箭塔建在城角或城墙上,依固定间隔而设,作为坚固的据点。箭塔会从平整的城墙中突出,让身在箭塔的防卫者可以沿着城墙面对的方向对外射击。而城角的箭培,则可让防卫者扩大攻击的面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击。箭塔可以让守城人从各个面向保卫城门。若干城堡一开始时只是一个简单的箭塔,尔后扩建成更大、具有城墙、内部要塞和附加箭塔的复合城堡。

  城墙和箭塔会不断地被强化,以提供防卫者更大的防护。在城墙顶端后面的平台,可以让防卫者站立作战。在城墙上方所设置的隘口,可以让防卫者向外射击,或在作战时,得到部分的掩盖。这些隘口可以加上木制的活门作额外的防护。狭小的射击口可以设置在城墙里,让弓兵在射击时受到完全的保护。

  在攻击期间,木制平台会从在城墙或箭塔的顶端伸出,让防卫者可以直接射击墙外的敌人,如果敌人有备而来,防卫者可往他们投下石头或腾沸的液体。隐藏在上方的木制平台会保持湿润来防火,与它具有相似功能的石制拱施被称为堞口,会设置在城门的上方或其他重要的据点。

  为了突出城墙的高大优势,城墙底部会挖掘出一道壕沟,环绕整个城堡,并尽可能在这道壕沟内注满流水以形成护城河。壕沟和护城河让直接攻击城墙的难度增加。如果穿戴装甲的士兵掉到水里面,即使水深较浅,也会很容易被淹死。护城河的存在也增加了敌人在城堡底下挖掘地道的困难度,因为地道如果在挖掘期间坍下,挖掘者就很容易被护城河的河水淹溺。在某些攻城的案例中,攻城者会在攻击之前,设法将护城河的水排走,然后填平干涸的护城沟,再用攻城塔或云梯来攻上城墙。

  吊桥可横跨护城河或壕沟,让城堡的居民方便在需要的时候进出。遇到危急时刻,吊桥会被吊起,以恢复壕沟的作用并紧闭城墙。吊桥由城堡内的机械吊起,免于攻城者的进袭。

  闸门是坚固的栅栏,位在城门的通道上,必要时可以落下以堵住门口。城堡的城门是一个有内部空间的门房,乃防卫城堡的坚固据点。人们可以透过一条隧道从城门的通道到达门房。在隧道的中间或两端,会有一层或多层的闸门。滚动的机械作用可在门房的上方吊起或落下闸门做扎实的防护。闸门本身通常为沈重的木制或铁制栏栅,防卫者和攻城者则在闸门的两边射击或刺戳。

  坚固的城堡会有外城门和内城门,而两道城门之间的开放区域就被称作外堡。它由城墙包围,设计的目的是用来让穿越外城门的入侵者落入陷阱。攻城者一旦到了外堡,就只能从外城门撤退或向内城门继续进攻;此时,往往沦为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的攻击目标。

  在天下太平时,只要少数的士兵就能够防卫城堡。在晚间,所有的吊桥都会被吊起,闸门并会落下以紧闭门口。在攻城的威胁下,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兵力去防卫城堡。

  当攻城者作出攻击、或企图排走护城河里的水、或填平壕沟时,就需要配置足够的弓兵和弩兵,从城墙上或箭塔上向攻城者射击。只要攻击能造成伤亡,就可打击攻城者的士气并降低其作战实力。如果能以投射武器开火,对攻城者做出沉重打击,更可能就此将诸驱离。

  如果攻城者采取紧密的肉搏战,就需要战斗力强盛的剑兵加以对抗。士兵必须从平台上投下石头或浇下沸腾的液体,也必须修复受到破坏的城墙,或使用燃烧中的投射武器向敌人丢掷火焰。积极的防卫者会寻找机会从城堡冲出,突袭攻城的军队。快速的突袭主要可烧毁城墙下的攻城塔或投石机,以拖延攻城的进度并打击攻城者的士气。

  在危急的时候,地方上的农民将被征召服役。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弓剑训练,却可以担任许多其他任务。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 手机登陆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