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一七九章

《定秦曲》第一七九章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4393 书籍:定秦曲

  在后世,俄土战争往往会脱胎出一个战争概念,x

  狭义上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指俄土两国正式决定克里米亚半岛归属的第九次俄土战争。但是从广义上的情况而言,克里米亚战争可以说是绝大部分跟克里米亚地区或者是克里米亚汗国有着相应关系的俄土战争。

  当然,这种相应关系的比例伴随着克里米亚汗国被俄罗斯帝国吞并而比重越来越大。

  而在克里米亚汗国被吞并之前的第五次俄土战争,在很大程度上算是奠定了克里米亚汗国最终命运的一次大战。

  ……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侵略俄国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国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9月25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应战。

  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侵入乌克兰领土。俄军第2集团军将其击退,前出到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土耳其军作战,在对霍京的两次进攻失利后,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军由于缺少给养,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沿南布格河作战。

  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里亚巴亚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土耳其军。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

  在古卡尔河战役之前,俄罗斯军事会议在1769年制定的军事行动计划时,把基本注意力置于土耳其方面可能采取的积极行动与己方的对抗办法之上。

  这一年其作战行动的实际进程总的可以归结为霍京的争夺,但由于第1军团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元帅的指挥不利,致使俄军唾手可得的胜利不翼而飞。于是在同年9月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接掌了第1军团的帅印。在冬营过后,彼得堡的军事会议将夺取德涅斯特河下游的宾杰里城堡作为1770年作战计划中的首要目标提出。

  但这个任务交予了彼得?伊万诺维奇?帕宁指挥的第2军团,并规定第1军团为其作掩护。或许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鲁缅采夫修正了这个计划:他以积极行动取代了消极的防御任务,建议向普鲁特河与塞列特河之间的地区进攻,为的是阻止土耳其人渡河至多瑙河左岸,正如他在写给帕宁的信中所表达的那样“攻击行动的直接意图是给敌人造成恐惧,这是我的力量。“

  土耳其方面的主力军队是由宰相哈利勒?巴夏所统率的,并于1770年春天逐渐集中在多瑙河右岸的伊萨克地区。他们在那里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架桥工事,毫无疑问地揣着渡河的意图。另外,土军有一些独立部队活动在多瑙河左岸,而骑兵的大部分力量则意图打击雅西方向。但在彼得?鲁缅采夫指挥的俄军一连串的获胜之后,土军开始在无序的撤退中分道扬镳:鞑靼骑兵撤至了伊斯梅尔和卡利,土耳其人则沿着卡古尔河顺流而下。

  拉尔加战役的失败同第2军团正在进攻宾杰里的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入了哈利勒宰相的耳中,而此时他的军队则刚好渡过了多瑙河。于是他决定对俄军的围城进行干预。撤退中的鞑靼人在雅尔普赫湖附近并入了土军,其后土军主力又与卡古尔河附近与拉尔加撤退下来并驻留在原地的土军残部会合,实力得到了增强。

  俄罗斯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他们的粮秣耗尽,而辎重队又为鞑靼人所切断。7月10日,鲁缅采夫派鲍尔的先头部队沿卡古尔河到格列恰尼村去。他自己则把辎重队派到法利奇去迎接运输车队,并通过列普宁的军团与鲍尔保持。在进入了隆利奇河谷后,止步于河的右岸。此一阵地的设立不但可以保障与法利奇和宾杰里的,还便于从任何方向集中兵力,并威胁鞑靼骑兵。

  但鲁缅采夫仍然顾虑到鞑靼骑兵与土耳其军队会合的可能性,分散优势敌军的兵力本就是作战的基本原则之一,他于7月17日率军来到卡古尔,同鲍尔和列普宁的部队在格列恰尼村地区的特拉扬土城以北不远处会师。

  面对土军的优势兵力,鲁缅采夫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他从格列恰尼方面拨出一支约1.1万人的部队用来牵制后方威胁日甚的位于亚尔普格湖地区的鞑靼军队,以消除后顾之忧,全力应付眼前的土耳其军队。但如此一来,集中全部兵力则变得不再拥有可能性,其主力部队的兵力不超过2.7万步兵,6千骑兵和118门火炮。在兵力以及火力数量上,俄军明显居于劣势,却有积极的作战要求,觅求一举瓦解土军的契机。

  7月20日,土耳其军队突然改换了自己原有的驻地,向特拉扬土城方向前进,在俄军驻地以南通过,队伍拖了几俄里长,然后在距离土城约7至8俄里的地方修筑营房。

  土军的这个营地实际上处在洼地和普鲁特河之间的一个独特的“口袋“中,占据了穿过这里的制高点:其北面受特拉扬土城限制,西面是河水较深的卡古尔河,东面是宽阔的洼地,南面则可通过区域则逐渐变窄,且延伸至与普鲁特谷相连。这里有4条谷脊像扇子一样散布在普鲁特河到洼地之间的空间里,中间的一道谷脊穿过特拉扬土城并继续向南延伸长达4俄里左右。

  从各个方面看土军的新阵地都是占有优越性的:土军可以掌握制高点;山脊之间的低洼地带可以方便地调动骑兵进攻南方的俄军、甚至俄军的后方--如果俄军企图从此处进攻土军的营房。但是当鲁缅采夫看到了这一情况后,他立即觉察出了土军新阵地的致命的弱点:即土军以优势兵力驻扎在如此窄小的地区,各部队之间的被山脊切割,此正是俄军翘首期盼的各个歼灭的绝佳时机,更何况土军左翼达到了近乎无人防守的状态。据说他曾于当时放言说:“如果土耳其人敢在这里支上一顶帐篷,我今天夜里就去进攻。“

  当然,土耳其的总帅也并非对自己新阵地的弱势毫无察觉,宰相哈利勒?巴夏打算用人造工事来弥补左翼的空缺。当天夜里,土军就挖了4道战壕,于前还挖了5个大土坑,但侧翼修建工事的计划却因为俄军的主动进攻而未能完全实现。

  鲁缅采夫制定了作战计划,其计划非常简单,主攻思想非常明确:决定战斗进程的是主力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打击,其余的行动起辅助作用;主力进攻方向指向土军左翼,部署鲍尔的先遣队、普列缅尼科夫和奥里茨的师;普列宁的先头部队和布柳斯的师则在同时攻击土军右翼,并在必要之时,支援左翼进攻;萨尔特科夫和多尔戈鲁科夫指挥的重骑兵和梅利西诺指挥的炮兵旅组成预备队。以较为偏激的说法而言,在鲁缅采夫指挥下的2.7万人中,用于攻击土军左翼的部队就达到了1.9至2万人,占全军兵力的2/3以上。

  7月21日夜里两点,俄军分成5个部分从格列恰尼兵营出发向土军展开攻势。每个战斗群编为一个师方阵。骑兵配置在各方阵之间和方阵之后,所有方阵都受领了战斗任务和独立行动方向--当然这种疏开战斗队形,是有利于其击退土军骑兵的反冲击的。接着俄军开始登上通往敌营的山脊,于5时左右靠近特拉扬土城,在编好战斗序列后立刻向敌军发起攻击。土军以密集的和炮火给予还击。

  ]布柳斯与普列宁的军队一度退却了欲进行反冲锋的土耳其骑兵,但土军依仗工事的猛烈火力的掩护,以一支强有力的骑兵迂回俄军侧翼,并包围了布柳斯与普列宁的方阵。与此同时,进入特拉扬土城的土军以之为掩体,用射击与人数上的优势包围了奥里茨的方阵。

  此时的形势对于俄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鲁缅采夫果断调集了预备队,从洼地入口处向土军发动攻击。另外,鲁缅采夫还下令炮兵向这个方向移动,准备集中火力炮击土耳其骑兵。

  土军骑兵的数次冲击(清晨6至8时左右)对于布柳斯与普列宁的部队而言是具有很大威胁的。为了更好地组织起防线,炮兵被编入了步兵方阵里,其侧面与背后都有步兵的掩护--换而言之,他们组成了一个个营级的小方阵。俄军成功地击退了土军的突击,肃清了突入布柳斯方阵后方的土军骑兵后,抵近土军兵营。到早晨8点左右,俄军主力和此前被隔断了的布柳斯、普列宁和奥里茨师之间的得到了恢复,俄军转入进攻。

  鲍尔的部队首先向土耳其军队左翼靠近;接着来到的是普列缅尼科夫的方阵。当此方阵加快推进速度,登上靠近一个工事的高地时,遭到一支土耳其精兵(按:此部土军据说兵力在万名以上)的伏击。普列缅尼科夫的方阵的正面很快遭到了突破,土军进入了方阵内部,,致使俄军陷入混乱。方阵先头部队开始退却,俄军费了很大的劲才打退了大群敌人的冲击。据说鲁缅采夫看到这一情况后,对身边的布牢恩什维伊斯基王子说:“现在就看我们的啦!“

  接着鲁缅采夫走到一个士兵面前从地上拣起一支高声喊道:“士兵们,你们看见了,炮弹弹没有解决问题,再不用打了,拿出勇气来,去和敌人拼刺刀!“

  西方军事思想中常常把军队的精神,即勇气列为获胜的条件之一,想来这段话亦可为这种理论的印证,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俄军当时后勤补给的不足。之后,他将梅利西诺的炮兵和奥里茨师预备队的第1掷弹兵团投入战斗。就在派到前面去的格列那结尔1团在旅长奥泽罗夫指挥下打退了土军精兵的攻击的同时,鲁缅采夫将残部和预备队重新变成一个方阵,并率领他们去同土军肉搏。

  与此同时,鲍尔部队的沃伦佐夫格列那结尔营好不容易穿过洼地冲着土军防护极差的左翼纵深开火,策应了普列缅尼科夫和奥里茨的行动。鲍尔的其余部队跟着沃伦佐夫营前进。而布柳斯也向土耳其人右翼展开攻击,至于成功渗入敌人后方的列普宁也以猛烈炮火开始轰击敌方。普列缅尼科夫方面则重建士气,连同后援部队很快击退了土耳其帝国精兵的反冲击,并将土军赶回出发地点。之后,俄军对土军筑垒兵营发起总攻击。

  战斗从凌晨5点持续到了9点半。军队的疲劳度都达到了极限,土耳其军队遭到巨大损失。正面和后方均被俄军突破,在为俄军留下了营房连同140门完好的大炮后,沿着卡古尔河河谷向多瑙河方向撤退。

  俄军步兵追赶土军达4俄里之久。而克里木鞑靼人的军队在土军溃逃之后无心恋战,向阿克尔曼退去。

  土军在此役中损失极大,但在撤退中则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当土军打算用3条船渡过多瑙河时,鲍尔的军团赶到,并再次击败土军,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装备。此役土军被打死和俘虏约2万人,损失火炮130门;俄军损失约1500人。

  ……

  而在切什梅海战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

  9月,俄军攻占了宾杰里要塞,7~11月,相继夺取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拉伊洛夫和阿克尔曼(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1771年,第1集团军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久尔久,3月封锁了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攻下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一集团军转入积极防御。

  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作战,从6月到10月多次击退土军优势兵力对多瑙河左岸的进攻。俄国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促进了北非地区的埃及和中东地区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久尔久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规定克里木脱离土耳其,成为俄国的保护国。

  1773年的战事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拉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一支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了图尔图凯。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回多瑙河彼岸。9~10月,俄军攻打瓦尔纳和舒姆拉,均未获战果。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在图尔图凯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舒姆拉、鲁什丘克(鲁塞)和锡利斯特拉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小凯纳尔贾和约。

  和约确认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在此次战争中鲁缅采夫创建了利曼桨船区舰队,用以配合陆军完成战斗任务。战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不是线式战斗队形,而是新的疏开式战斗队形——师、团方阵,以及与步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军队的实战经验写入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所著教范和守则。

  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国版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