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一一七章 云中城之围(2)

《定秦曲》第一一七章 云中城之围(2)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3769 书籍:定秦曲

  

  匈奴人进攻坚固城邑的手段事实上没有多少,甚至是比起东胡人还有所不如。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毕竟这个跟匈奴人本身是游牧民族有着很直接的关系,而东胡人则是渔猎为主的民族,在军事力量方面的侧重,自然是跟匈奴人有一定的区别。

  只不过即使是匈奴人不善于进攻坚固的城邑,这不代表杨翁子会对匈奴人掉以轻心。

  这一点从杨翁子看着匈奴人的一支四五千人的部队单独向云中城北门发起攻势,虽然心中有些错愕甚至是嘲笑匈奴人的人心不齐,只不过他并没有打算放任这些匈奴人就这样发起猛攻。

  按照张嘉师原来的想法,云中城的外围应该布置一条条防御壕沟,尽可能的减弱匈奴人骑射的力量。

  但是杨翁子否决了这样的做法,因为这样的壕沟实际上能够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之余,若是匈奴人不计损失的冲入这些壕沟,与壕沟里面的驻军混战,那么若是匈奴人将壕沟内的官兵杀戮殆尽,那么这些壕沟将会成为匈奴人对云中城城墙的弓弩手带来更大的威胁的地方。

  这一点是杨翁子所不希望看到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张嘉师的这种算得上是相当崭新的作战思路,让杨翁子有一种赞叹的感觉。

  这种作战方式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对于云中城而言,这种方式明显是弊大于利,但是对于平原地区修筑的营垒而言,这种壕沟作战体系还是能够相当有效的增加这个营垒的防御能力,甚至是能够在一些程度上,尽可能的避免这个营垒被敌人发起大规模突袭。

  而看着匈奴人前进的阵型,杨翁子自然是能够想到对方到底是打算用什么方式发起对云中城的攻击。

  那就是大批的匈奴骑手通过奔射的方式,压制城墙上的弓弩手,而一些负责登城的步兵,则是趁机通过云梯攀登城墙。

  这种作战方式不见得是一无是处,毕竟匈奴人的奔射效率,即使是在大秦帝国的骑射手而言,都有所不如,更不用说本身也不是完全以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的东胡人所能够比拟的人。

  杨翁子奇怪的是匈奴人为何没有动用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匈奴人并不缺乏这种东西,而从城墙上看着几百米开外的匈奴人阵型,就能够看到不少攻城塔冲车在待命。

  杨翁子不禁对这一支准备攻击城邑匈奴部队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很明显,这一支匈奴人的部队已经成为了匈奴人试探云中城防御能力的弃子,若是匈奴人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没有理由不动用算得上必须的重型攻城器械。

  也许对于这一支匈奴部队的指挥官而言,对方同样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对于对方而言,也许他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杨翁子虽然并不是匈奴人,也不是一个对匈奴认识很深刻的人。但是在十几年前的指挥一支偏师攻取河套地区的他而言,自然是对匈奴人的弱肉强食的社会状态有着部分的理解。

  也就是因为如此,杨翁子才会对这一支匈奴人部队感觉到悲哀,因为他能够理解或者是想象得到一点,那就是若是对方就这样折返的话,必然会得到一个比起全军覆没更惨的结果。

  只不过,就这样的一个事情,杨翁子可不会对匈奴人心慈手软。在当年的进攻河套地区的作战当中,杨翁子可是屠灭了不少小型而失去了抵抗能力的匈奴部落。

  对于杨翁子而言,他的内心中有着一个明显的想法,那就是既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么不如干脆的将这些人全部杀掉。

  从张嘉师的一些说法当中,以及杨翁子在边疆的这十几年的时间,他能够清楚的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个天下并不仅仅只有这么几个势力,而在更广袤的海洋对面,在长城西面的大地上,同样有着一个个更多地算是未知的势力。

  杨翁子心底里有一个野心,那就是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率领秦军官兵,或者是一支部队的指挥官,看一下大陆的另外一个尽头的情况。

  而杨翁子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野心或者是埋藏在杨翁子心底里面的愿望,最终只会成为杨翁子的遗憾。

  因为就算是张嘉师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三年后,大秦帝国准备发动对匈奴人的第一次大规模主动攻击之前,年纪已经七十多的老将杨翁子,病逝在云中郡郡守的职位上。

  也许对于杨翁子而言,他的最大的遗憾,并不是没有看到大陆的尽头的情况,而是他并没有听到,大秦帝国北伐匈奴的消息……

  ………………………………………………分割线…………………………………………

  “三百米!”

  一个秦军屯长大声的叫喊着这句话。

  他附近的几十个秦军弓弩手迅速的将自己手中的弓弩斜指向天空。

  而在这一面城墙上,不少秦军弓弩手在各自的指挥官报出了匈奴人的距离之后,迅速的将自己手中的弓弩斜指向天空。

  “放!!!”

  将近两千多根箭镞射向了天空。

  而在射出自己手中的弓弩的箭镞之后,这一排秦军弓弩手迅速的后退,而后面的一排已经装填好的箭镞的弓弩手,再次将手中的箭镞斜射向天际。

  在三次射击之后,天空中已经被发射了将近七千根箭镞。

  而这些箭镞在分三次落下之后,匈奴人顿时付出了两三百人伤亡的代价。

  用七千根箭镞使用抛射的方式,只不过是让匈奴人付出两三百人伤亡的代价,这到底是否值得,杨翁子不知道,但是他很清楚与其让匈奴人就这样发挥出奔射的优势,与秦军官兵对射,还不如先来一次先声夺人。

  只不过杨翁子自己都能够想到,这些箭镞是基本无法回收的了。

  而对于杨翁子而言,这些箭镞到底能否回收,还不是太重要的事情,他知道,这些匈奴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会选择直接进攻了。

  ……

  正如杨翁子所想的一样,在前锋部队还没有进入到奔射的距离,后面陆续行进的部队就被天空落下的三波箭雨射死射伤几百个,这个匈奴部落首领的心不禁疼得直抽搐。

  但是他很清楚秦人这样的手段,只不过是小儿科,毕竟眼下这个时候也算是天气比较寒冷。大部分匈奴人的身上,有不少甚至是穿着几件皮裘,秦人在这个距离选择抛射,恰好能够有效的减弱这种厚厚的皮裘所带来的防御能力。

  所以很多现在只不过是负伤的匈奴人,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是死亡。

  毕竟相对于大秦帝国相对有效的军医体系,眼下的匈奴人也就是只有一些重要人物有着一些巫医的治疗。大部分的匈奴人在大战之中负伤,更多地只能够是听天由命。

  所以在看到了自己的麾下勇士在遭受到这样的打击之后,这个匈奴部落首领把心一横,直接下令全军冲锋。

  匈奴人的骑手不断地加快胯下坐骑的速度,但是前方的匈奴骑手还没有将手中的弓箭抛射上云中城的城墙,又是一波密集的箭雨向着他们斜射过来。

  而与刚才射击过来的箭镞不同,这次射击的箭镞明显使用的是平射的方法。

  平射的方式对于前面的匈奴人骑手带来的是相对而言较为准确的命中率以及要强横得多的箭镞穿透能力。

  很多匈奴人的骑手在惨叫一声之后,会很干脆的被强弩的弩镞直接穿透身体。

  这一种伤害对于相对而言缺乏医药的匈奴人而言,无疑是更为致命的伤害。

  但是更多地匈奴人是直接策马冲过了自己同伴的身躯或者是直接让坐骑踩踏上去,然后继续冲过去。

  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付出将近两百人的伤亡之后,云中城城墙上射击过来的箭镞数量越来越多。

  而这次射击过来的箭镞,不仅仅是算平射过来的箭镞,甚至还有算是抛射的箭镞。

  匈奴人的一些落马的骑手,倒霉的话会直接被这些从天空落下的箭镞直接钉在地面上。

  不少匈奴人会发出一声虚弱无比的惨叫,但是更多地匈奴人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们已经死去,或者是陷入重度昏迷当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

  杨翁子看着从头上飞过的箭镞,他知道这是一批叫做长弓手的弓箭手部队在城墙下方对城外进行盲射所出现的现象。

  这种长弓对于杨翁子而言,后者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从很多方面而言,这种长弓除了在射程上有着一些优势之外,其他的无论是穿透力亦或者是射速,都比不上一些张力较大的复合弓。

  这不过杨翁子在看到了这种情况之后,对于这种长弓的实战能力只能够暗暗摇头。

  因为这种长弓据说在制作方面的工艺,甚至是比起一些性能相对而言更强一些的强弓要复杂。

  他不明白这种看上去没有太大实战意义的长弓为何会成为大秦帝国的制式装备,但是张嘉师自己才不会说,这些长弓事实上有着自己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杨翁子并不知道张嘉师的想法,他很快的就下达命令,停止长弓手的射击。

  而这个时候,顶在弓弩手前方的大盾兵的盾牌陆续传来了叮叮作响的声音。

  而这些声音的出现,意味着的是匈奴人最终还是抵达了奔射的相对有效的距离。

  大部分发射过来的弓箭,是无法杀伤得到相对有效防护的秦军官兵,尤其是组成了盾阵的秦军重步兵,他们不太可能会被弓箭命中身体。

  但是相对的,因为需要射击角度以及视野的秦军弓弩手,他们虽然同样也得到了部分盾牌的掩护,但是更多地,这些盾牌给予他们的防护效果并不强。

  一些匈奴人的弓箭穿过了并不算太小的铁盾缝隙,命中了一些倒霉的秦军弓弩手。

  也许一些弓弩手身穿铠甲,匈奴人骑手的弓箭质量相对低劣的情况下,甚至是这些箭头都无法射穿并不算太厚的札甲甲片,只不过不少被命中的弓弩手,很快就会被拖到后面,然后让后方的人员送往城内,让医官进行治疗。

  匈奴人与秦军之间的对射,事实上就是一个命中率之间的对抗。

  有着机动性优势的匈奴人在进行奔射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个有经验的秦军弓弩手想要准确命中对方都是有难度的事情。

  而匈奴人的奔射命中率则是更差。

  但是在匈奴骑手们付出了将近千人的死伤之后,匈奴人的步兵部队已经接近到城墙对开两百米左右的范围。

  这些匈奴人的步兵在装备方面可以说比起骑手有着优势,一些匈奴人的步兵甚至是有着铠甲这样的护具。

  这对于正在盾牌掩护下,观察着匈奴人情况的杨翁子而言,是一个有些惊讶的事情。

  因为在杨翁子的认识当中,匈奴人的步兵一般就是炮灰的存在,没有几个人会愿意成为一个步战的士兵。因为这代表着他们放弃了本身最有优势的骑射手段。

  但是这些身穿铠甲的匈奴人,他们身上的铠甲样式很是驳杂,甚至是有着一些看起来锈迹斑斑甚至是燕国以及赵国已经过时的铠甲样式。

  杨翁子在稍微思索一番之后,很快的就想到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是这些匈奴人很有可能是特意收拢了这些铠甲,然后专门配备到一些人员身上。

  至于这些铠甲的原主人,杨翁子知道只要是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就免不了是早已经死亡的结果。

  但是杨翁子自己不知道的是,大部分锈迹斑斑的铠甲,它们的样式是差不多的。而且这些铠甲的数量约在六七百上下。

  杨翁子不知道的是,他在二十多年前沿着赵长城沿线进攻代地的时候,曾经听说过一个传说,那就是在以前的云中城,赵国的守将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的是投靠匈奴人。

  而这些铠甲,就是当时全军覆没的赵国守军的遗物……(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