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七十八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18)

《定秦曲》第七十八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18)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5026 书籍:定秦曲

  

  在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的的心中,攻城作战的攻防体系在战争当中,或者是在军队的战术体系当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若非如此,《兵法简述》的第四卷内容,就不会基本环绕这个方面的论调来进行相应的描述编撰。

  而除了前文提及的内容之外,在《兵法简述》的攻防作战的相应描述,还有着一部分非常详细的篇幅,而这些篇幅的主角,成为了当其时的攻城作战的相应西方器械的描述:

  古人称之为“攻城车”的一种作战车辆,现今在士兵和蛮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称作“卡乌齐”。这种机械是用轻木料组合的,宽8英尺、高7英尺、长16英尺。它的顶用木板和双层树枝做成。两侧也一样用树条编就。这样可以在遭到攻击时不致被石块和矛穿透。外层为了防止被投射过来的燃烧物点着而包有潮湿的、刚刚剥下来的兽皮,或者用破布片钉成的覆盖物。当这些“攻城车”数量较多时,也排列成队,在它们的掩护下攻城者可安稳地靠近筑城工事,去掘毁城垣的墙基。

  “活动挡箭牌”是一种类似拱门一样的装备,也用树枝编成,上面覆盖有奇里乞亚山羊皮毯或者一般的兽皮;这种车由三个不大的轮子滚动开进,其中一个轮子在中间,其他两个在前头,即所谓的“车头部分”。靠这三个轮子,它能像大车一样朝任何方向转动。攻城者坐在上面贴近城墙,利用它作掩护射箭、投石或掷矛,把守城者赶下胸墙,以求抢得有利时机,更容易爬梯子登上城墙顶部。箭和矛都是从城垣上投射过来的;对着城垣用泥土和木头可垒筑土堤。

  十六、所谓“舟鰤车”,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设施。战士们在其掩护下去摧毁城市的尖柱防御工事。除此之外,它还能用运来的石块、木头和泥土把壕沟填满,并能将其夯实,以便于活动碉楼不受阻拦地贴近城垣。

  舟鰤车的称谓缘于一种海鱼的名称。这种鱼尽管比鲸鱼小许多,但它们常常尽力帮助鲸鱼;同样,这种小车在大碉楼车前边把路压平,为之开道。

  十七、碉楼车是用树条和木板制作的。从外形上看像是一幢建筑物。为了不让敌人纵火将如此庞大的设施烧毁,它们的外层用生皮和由布片缀成的覆盖物结结实实地包裹着。由于这种车车体很高,相应的也就要做得很宽。通常的宽度为30平方英尺,有时是40平方英尺,甚至50平方英尺。其高度不仅超过城墙的高度,甚至要超过城墙上石砌的塔楼的高度。根据力学定律,车体下装有许许多多的轮子,这么巨大的设备没有这么多车轮滚动是前进不了的。如果有这样一座碉楼车朝城墙边开过来,那对城市来说确是一种直接的威胁。

  在每座碉楼车里放置着许多的梯子,有些梯子能够通过各种方法伸进城里去。在碉楼车的下部还有攻城槌,可以用来捣毁城垣。中部还放着用两根长杆和编好的木条做成的(跨)桥:突然把这种跨桥伸出去,搭在碉楼和城墙之间。碉楼上部藏有携带长矛和弓箭的士兵。他们从碉楼高处用长矛、投掷标枪、石块杀伤守城者。一旦发生这种情形,城市无疑会迅速沦陷。当守城者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自身高高的城墙上时,忽然眼前出现一座更高的敌人的城楼,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去保卫自己的城市呢?

  十八、不过,面对如此险峻的局面仍然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抵御。

  首先,如果可以信赖守城部队,如果他们确实有勇气,那他们就要以实施突袭,用实力将敌人打退;他们可以剥下敌人碉楼车上的兽皮,点燃这个庞然大物的木料。假如市民们不敢出城,他们也可以用大型弩炮放射带火的箭镞(燃火箭)或火热的矛(火矛),让它们穿透皮包木面或覆盖物,在楼体内起火。

  燃火箭就是那种能钻到车体内燃起火来的箭镞,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就已经着了火的。火矛很像矛,它的头部装有一个很牢固的铁帽,在铁帽管和矛杆之间裹着硫磺、沥青、树脂,还缠有涂了油的麻絮,这种油是可燃物。火矛由弩炮射出去后能穿破保护层,带着火钻透木材,于是就把这种塔形巨车燃烧起来了。

  有时,当敌人入睡时,人们带上火种用绳索从城墙上吊下去,把巨车点着,再重新爬回城头上来。

  十九、其次,守城部队还可将敌人企图把碉楼车靠近过来的那一段墙增高。可以用混合土和石块,或者甚至就用一般的粘土、砖头,万不得已用木板垫高也行。总之,不让敌人在这座碉楼车上居高临下地攻击守卫城墙的人。要是碉楼车的高度低于城垣,那它就毫无用处了。

  攻城部队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形,也常常想出对付的点子。比如,他们先制造一个外表看来似乎要低于城墙上射孔的碉楼车;然后在碉楼车里悄悄地再暗藏另一座木质的小碉楼。当车体靠上城墙时,他们突然用绳索和滑轮把这座小碉楼从中向上升起。这时全副武装的攻城部队从小碉楼里一跃而起。由于小碉楼高于城墙,他们就能登上城头,占领城市。

  二十、有时,守城部队为对付活动碉楼车,推出一种长长的包有铁皮的方木,用来推顶对方的碉楼车,不让它靠近城墙。

  记得有一次,敌人包围了罗得人的一座城市,推来一辆大碉楼车,那巨车比城墙和城头上所有的塔楼都高。有一名机械师的脑子特别好使,他想出一个办法:夜晚,他在城墙脚下挖一条地道,通到第二天那座碉楼车将要停下的地方。接着他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那块地方下面的土挖空运走了,只剩下薄薄的一片表层。当这个庞然大物的轮子轰隆隆地滚动到这块底下已经挖空了的地方时,那大物一下子陷了下去,显然这松松的一层土皮是怎么也承受不住这么重一部碉楼车的。这样,它也就根本无法贴近城墙了,甚至连动都动不了啦。于是城市得救了,敌人只好弃车而去。

  二十一、当碉楼车逼近过来时,投石手用石块,投射手用标枪,其余的人用各种弓弩发射箭镞,长矛兵投掷铅球和标枪(missilia),从城头上把他们撵走。企图爬梯子登城的人要冒很大的危险,就像第一个发明用梯子攻城的卡帕涅伊那样,他是被菲旺人击毙的,当时这一击竟是如此之有力,以致流传开一种说法,说他似乎是遭闪电击毙的。

  攻城方登上敌人的城墙靠的是云梯、斜桥和杠杆。

  云梯与竖琴相像,故名。竖琴上有琴弦,碉楼车旁的横木上亦系有缆绳,借助于滑轮可将梯子放下。只要这梯子一搭上城头,士兵们便立即从碉楼车里蹿出去,顺着这梯子,登上城头,攻进城里去。

  斜桥就是我在上文中已提到过的跨桥,因为它是突然从碉楼车中部向斜刺里伸出搭上城墙的,故得此名。

  杠杆是这样一种器具:往地里埋下去一根很高的柱子,柱子上端横向里再固定一根更长的木头,这根木头要恰巧固定在中央,以求保持平衡。如是,一头朝下压时,另一头就能往上翘起:在木头的一端挂着一个用树条或木板做成的筐子,里面可装下若干名武装人员。当用绳子把另一端拽住,往下压去,坐在那一端筐子里的人就能升起来,攀上城头。

  二十二、守城部队通常用各种弩炮、蝎子弩、弩弓、棒投器(弓箭手备用的)、投石带来对付这种攻城方法。

  有一种弩炮是靠着用动物的筋制作的弦绷紧的,其两端的距离越长,也就是炮身越长,射程便越远。只要弩炮的制作符合力学原理,而且射手经验丰富,深得其中奥妙,就能百发百中。

  另一种弩炮是用来抛射石头的,石头的重量与绳索的粗细和长短成正比;绳索越粗越长,抛射出去的石头就越大,力度也大,它的飞行速度就像闪电一样非常快速。

  没有一种投射武器的力度能比这两种更厉害的了。

  蝎子弩现在我们称之为手弩,之所以叫蝎子弩是因为用它们射出去的箭又小又细,但却能置人于死地。

  关于棒投器、弩弓和投石带,我想不用多说了,因为如今都还在使用。

  弩炮打出去的大石头不仅能砸死砸伤人和马,还能砸毁敌人的器械。

  二十三、对付攻城槌和镰钩篙(falces)的方法很多。有人用绳索吊上一块块覆盖物和褥垫(culcita)放下城去挡在攻城槌要撞击的地方,好让它先碰上些软塌塌的材料,等撞到城墙上时劲儿已减了大半。

  另一些人从城垣上先用绳圈设法把攻城槌套住,再集合一大批人使劲把它斜过来,甚至连同龟背车一起把它们调过头去。

  还有人用绳索系上铁钳子或带尖齿的夹钳(forfex),他们把这叫做“狼嘴”(lupus),用这种夹钳去钳住攻城槌:或者让它调转方向,或者让它头朝上翘起,总之使它无法撞击。

  有时,守城部队在城墙上将柱脚和石头柱子等重物来回晃动,借势往下扔去,让这些大家伙把攻城槌砸个稀烂。

  但是,假如攻城槌的力量确实大到把城墙撞穿一个洞的话,这也是常有的事,甚至还有把城墙撞塌了的,那也仍有一线得救的希望:把城里最靠近的房子毁掉,这就等于又耸起来一堵墙,要是敌人胆敢从豁口里穿过来,那他们就难免送命于两堵墙垣之间。

  二十四、攻城的另一个方法是隐蔽的地下攻城法。这种方法也称作钻洞法,它的别名叫兔子钻穴。兔子在地下挖多处洞穴,在里面藏身。

  如果敌方围城的人很多,他们就会投入很大的人力在地下挖通道,就好像用手工采金、采银的穷人在寻找金矿、银矿的矿脉时挖掘矿坑一样。敌人在挖好坑道之后就等于给城里人建造了一条送葬之路。

  敌方要想达成这种隐蔽的攻城法可以采用两种计谋。他们或者趁夜间从地道潜入城内,向毫无警觉的市民发起攻击,打开城门,放自己的部队进城,到处杀戮尚未搞清怎么回事的对手;或者前出到城垣墙基前,刨出一大块墙基,把一些干燥的方木放下去,暂时支撑住很快就会倒塌下来的垣墙,然后再把枯树枝和其他很容易点燃的材料堆放在上面。如是,他们让部队作好各种准备之后,便点火烧着这些东西。当这些木质的支撑和树枝行将燃尽时,城墙就会突然倒塌下来,这样攻城的通道也就打开了。

  二十五、有无数的实例足以证明,突入城里的敌人往往会被消灭殆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无疑是由于该城的军民还控制着城墙和塔楼,占据着市内较高的地点的缘故。此时,人们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地从窗户里,从楼顶上向敌人投去石块和其他各种投掷器材。为避免出现此类状况,攻城部队通常要故意放松对有些城门的围困,好让该城的军民有机会外逃,从而停止抵抗。绝望往往会铸成某种表现勇气的必然***实如果当真如此不幸,那对市民来说就只剩下一种生机(不管敌人是夜间还是白天突入城里)——控制住城墙和塔楼,占领较高的地点,在各处,无论大街小巷攻击敌人,与他们周旋到底。

  二十六、有时候,围城一方会想出一些计谋,比如假装攻城无果而远远地离去。一俟该城军民在饱经惊吓之后开始放松,甚至逍遥起来,不再在城墙上设岗警戒时,敌人便利用漆黑的夜晚秘密地携带着攻城的梯子折返回来,并登上城头。据此,当敌人撤离时,应当格外警觉,要在城墙上、塔楼上继续设置小型的岗亭,以便警戒人员冬天能在里面避风雨,躲寒冷,夏天不致遭烈日曝晒。

  实践还使人们养成一种习俗:在塔楼里喂养几条很厉害的嗅觉特别灵敏的狗,它们能凭嗅觉觉察到敌人已经临近,而且用吠声告知你这个消息。鹅也同样是一种十分灵敏的禽类,它们也会以叫声告诉你有人在夜间突然来袭的消息。要不是一大群马利鹅洪亮的叫声把已经登上卡皮托利尼城堡的高卢人吓退下去的话,也许他们会把罗马人的姓字永远地磨灭掉了。出于惊人的警觉或者说是某种机遇,一群禽类居然拯救了注定要去统治整个世界的那批人的命运。

  二十七、不仅在围城时,而且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战争中,努力探明与敌人习惯有关的一切,并设法精细地了解这些习惯,至关重要。比如你应该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停止一天中辛苦的劳作,什么时候他们比较松弛,这个时间有时在中午,有时在傍晚,更多的是在夜间,也可能在他们开饭时,在双方都要休息或者为适应某种身体上的需要的时候。

  否则,你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选定有利的伏击时机,当城里出现这种情况时,狡猾的围城者往往会故意中止交战,促使对方进一步放松警觉。当对方对这种懒散现象不加节制而愈演愈烈之际,围城部队便突如其来地把攻城机械前移过来,把梯子靠上城墙,于是城市被攻占了。

  所以说,任何时候在城头上都应当随处准备好石块和其他的投掷材料,一旦发现这种袭击,飞奔上城的人便能随手抓起来与敌人拼斗或朝他们的脑袋砸过去。

  二十八、要是围城部队中也出现这种懒散现象,他们同样可能遭到类似的突然袭击。当他们开饭或者睡觉时,由于无所事事或者出于某种需要而分散出去活动时,城里的军民便可能突然来一次出击,把毫无准备的他们杀得落花流水:攻城槌和机械车辆被烧毁,土堤和将用以置城里人于死地的所有设施尽遭毁坏。

  为了防止发生这类情状,围城部队将壕沟挖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而且外侧还要用围子和桩柱,甚至小塔楼加固之;万一城里出来突袭也可以凭此抵挡一阵。这种设施叫做洛里卡(小胸墙)。

  二十九、投掷器材,不管是铅球也好,矛、标枪、长矛也好,只要从高处朝位置在低处的人扔去,力度就大。张弓射箭,用手、投石带或棒投器投掷石块,其射程和投掷距离都同投射点的高度有关:投射点的高度越高,其落点就越远。

  各种弩炮,要是由富有经验的人认真操作,那比其他任何武器都厉害。无论是勇敢精神还是别的防御工事都无法保护战士们抗御其攻击。它们就像闪电一样破坏力极大,各种设施一旦被命中,不是被其击毁,就是被它们穿透。

  三十、攻城梯和攻城机械对夺占城垣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但其高度必须超过城墙上防御工事的高度。这个高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予以认定:一是取一支箭,将一根细细的可任意延伸的亚麻绳的一端缚在箭上,把这支箭射上城头,亚麻绳的长度便是城墙的高度;二是当太阳西斜的时候,塔楼和城垣会在地上投下它们的斜影,此时在不被敌人发觉的条件下去丈量一下这个影子的长短,同时在地里埋上一根10英尺高的杆子,用同样的方法再丈量其影子的长度。这时,按这根10英尺长的杆子的影子就很容易确定城墙的高度了。众所周知,某一物体投下的影子的长度取决于该物体的高度。

  ……

  最后,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为《兵法简述》的第四卷提出了自己的结论:

  我认为,我在这里记叙兵法著作家们有关围城和守城的看法或者那些已为必要的近期经验所证实了的内容,那都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另外,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大家千万千万注意,无论如何不要突然发生短缺水和食物供应的情况,因为这样的灾祸是任何兵法所无法补救的。据此,在城里必须储备尽可能多的东西,众所周知,围城的时间取决于围城一方的意愿和能力。(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