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四十四章 炮弹的意义

《定秦曲》第四十四章 炮弹的意义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3823 书籍:定秦曲

   在火炮的发展历史当中,火炮本身的性能并不是主要的范畴。

  这一点在开花弹出现之前,是很明显的现象。

  因为一款火炮的性能再高,其炮弹威力不咋样的话,那么这款火炮的实战极限,也就是用来集中式击穿棱堡的防御体系。

  ……

  榴弹也叫开花弹,是炮弹中的“元老”,而炮弹的“先祖”则是实心弹。这类炮弹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来杀伤或爆破的,又分为杀伤弹、爆破弹和杀伤爆破弹几种。

  几百年来,榴弹在战争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榴弹最早是由中国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制造的,当时的榴弹只是将中国人的革命性技术——火药加以应用。到了15和16世纪,欧洲人也学会了制造榴弹,并极大地提高了榴弹的威力。

  早期榴弹的典型设计是在一个中空的金属容器中填满火药。士兵只需点燃油绳,然后尽快将榴弹投掷出去。到了18世纪,这种武器逐渐被人们摒弃:在当时的战斗模式中,榴弹并不十分有用,其简易设计又使得它异常危险。

  到了20世纪,随着新型战斗模式的出现,这种武器又逐渐复苏。在一战的堑壕战中,士兵不用暴露自己的位置,即可用榴弹端掉敌方的机枪手。榴弹的机械点火系统使它变得相对安全实用。正是有了这种系统,榴弹才逐渐变成现代战争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早在17世纪欧洲就把这种射角很大的炮称为榴弹炮,19世纪开始采用变装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炮身长为15~22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4.2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炮身长为20~30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8.1公里,初速为635米/秒,最大射角65°。目前,炮身长为45倍口径,英国的as90式155毫米自行炮正在研制52倍口径,最大射程为24公里,采用火箭增程弹可达30公里,初速为827米每秒,最大射角75°。我们又称这种长身管的榴弹炮为加榴炮。

  杀伤弹的“肚子”里面装填炸药,在着地瞬间爆炸,可形成大量的破片去杀伤敌人。口径和结构不同的杀伤弹,杀伤效力也不同。85毫米榴弹,能产生约900块有效破片,可杀伤280平方米范围内的敌人,100毫米榴弹,产生1400块有效破片,杀伤范围比85毫米榴弹大30%;152毫米榴弹威力更大,可产生约2800块有效破片,威力相当于85毫米榴弹的三倍。

  爆破弹的特点是炸药装得比较多,弹壳较薄,主要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来毁坏目标的。一般给它配“短延期引信”,使它在撞击工事时不立即爆炸,而是钻入工事一定深度后再爆炸。

  杀伤爆破榴弹既有杀伤作用,又有爆破作用,可以一弹两用。

  在张嘉师所在的后世,榴弹性能越来越好,其中有:杀伤威力较大的钢珠弹、箭霰弹、子母弹;飞行距离较远的底凹弹、枣核弹、火箭增程弹以及底部排气弹等。现代某些杀伤榴弹的弹内装有数千颗小钢珠、小钢箭和小钢柱,这些榴弹杀伤破片多、杀伤面积大。如105毫米箭式榴霰弹,肚里装有4.15公斤炸药和8000颗小钢箭,弹丸空烽炸时,小钢箭可杀伤约6000平方米内的暴露步兵。小钢箭射入人体后,还会扭转、拐弯,医生施行手术也非常困难。

  现代榴弹,不仅威力大,而且射程也远。不少榴弹可以飞行20-30公里,有的甚至达到40-50公里。应用上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面目标的野战炮。榴弹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其中,自行式榴弹炮主要有前苏联的74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美国m109a2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英国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法国f1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日本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美国m110a2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等。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以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武器,因其外形和结构酷似步枪或机枪,故人们常称之为”榴弹枪”或”榴弹机枪”。按发射方式,榴弹发射器分为单发和自动发射两种,按操持方式,榴弹发射器分为单人肩射和多人架射两种。在现代战争中,榴弹发射器的使用可提高步兵分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增大步兵而杀伤火力密度及火制地带,赋予步兵与多种目标作战的手段,同时也为其他兵种提供了新型自备武器。

  目前,榴弹发射器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基本趋势是:减轻系统重量,提高机动能力;改进总体布局,适应未来要求;提高威力、减轻弹重、精简配套;利用新技术,探索新原理。

  压力触发的原理,榴弹射出,榴弹在旋转中飞行,当飞到一定程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松开本来被卡住的引爆装置(),引爆装置和火帽前移,准备好被击发;当榴弹击中目标或落地,位于弹头的触发器()在撞击的压力下,带动撞针()直接撞向火帽,直接引爆没有延时。

  枪榴弹是步兵近距离上使用的点面杀伤武器,主要用于杀伤有生目标,摧毁各种轻型装甲目标、永久火力点等野战工事。因此,枪榴弹的装备使用大大提高了步兵在现代战场上对付点、面目标和反装甲的作战能力。

  枪榴弹最早是在16世纪末出现的,17世纪有了用黑火药发射的枪榴弹。20世纪初,枪榴弹是利用手榴弹加尾杆,直接插入枪口,用空包弹发射的。后来在枪口安装发射筒发射的专用枪榴弹也得到了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枪榴弹不断得到改进,能以枪口兼作发射具,弹上带瞄准具,弹体尾管内装有弹头吸收器,使用实弹就可发射。

  60年代初,随着装甲目标的发展,各种破甲枪榴弹也相继出现。但枪榴弹因体积、质量和后坐力等问题,在一段时间里受到了冷落。

  70年代初,通过对未来战争的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明确枪榴弹的主要战术任务后,枪榴弹在结构、发射方式、使用材料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改进。尤其是捕弹器的出现,战斗部结构的改进,引信的更新,火箭增程技术以及新材料与非金属材料在枪弹上的应用,更使枪榴弹在提高威力、扩大用途、增大射程、简化操作和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并逐步向着轻量化、系列化、多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分割线………………………………………………

  榴弹是作为火炮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大作用的一个里程碑。

  而在张嘉师所在的后世,除了榴弹之外,还有一种弹种很是著名,那就是从某个意义上,算是实心弹的延续的穿甲弹。

  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动能弹,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

  穿甲弹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在战场厮杀,当时,它主要对付装甲战船,用得还不普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面世,装甲弹才风风火火冲进战场,其性能也有了很大改进。这期间装甲弹是一种适口径穿甲弹,即穿甲主体的直径与穿甲弹弹体的口径相同。这类穿甲弹又叫普通穿甲弹。根据穿甲弹的弹头不同,通常人们还把普通穿甲弹分为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前两种穿甲弹主要用来对付均质装甲,而后一种由于在弹头上加有风帽和被帽,因而穿甲能力强,可用来对付表面经硬化处理的非均质装甲。

  普通穿甲弹一般在弹体内装少量炸药,以提高穿透装甲后的杀伤和燃烧作用。不装炸药的又称实心穿甲弹,装炸药较多的称半穿甲弹或穿甲爆破弹,装有燃烧剂(燃烧合金)的称穿甲燃烧弹。普通穿甲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组成。弹丸有风帽、被帽、弹体、炸药、弹底引信和曳光管。风帽用于减小飞行阻力,被帽用于保护弹体头部穿甲时不受破坏,并可防止跳弹。弹体用优质合金钢制造,经热处理使头部硬度略高于尾部,以改善穿甲性能。曳光管用于显示弹道。100毫米普通穿甲弹弹丸初速900米/秒左右,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110~160毫米/30°(装甲厚度/法线角)的装甲。1000米处的速度损失是初速的11%~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重型坦克杀上战场,出现了一种次口径超穿甲弹,即穿甲主体的直径小于弹径的穿甲弹。这种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弹体内,有一个用硬质合金制成的弹芯。由于穿甲弹是依靠弹丸的动能来穿透装甲的,因而当弹丸以高速撞击装甲时,强度高而直径细小的弹芯就能把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装甲的很小面积上,从而一举把“乌龟壳”穿透。后来,坦克不肯示弱,又把装甲增厚,于是便出现了威力更强的超速穿甲弹.这种弹按其稳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弹丸自身旋转稳定的,另一种是借助于装在弹体上的尾翼稳定的。

  穿甲弹主要依靠弹丸强大的动能强行穿透装甲摧毁目标的炮弹。其特点为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弹种。也配用于舰炮、海岸炮、高射炮和航空机关炮。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等装甲目标以及飞机、直升机、汽车、火箭炮、导弹发射运输/发射车、指挥车、通信车、雷达等非装甲金属结构技术兵器。也可用于破坏坚固防御工事。英文名称:ap()。

  反坦克穿甲弹素以强拱硬钻而著称,也就是俗话说的硬碰硬。它主要靠弹丸命中目标时的大动能和本身的高强度击穿钢甲。穿甲弹的弹丸,都是用比坦克装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的。穿甲弹弹头十分坚硬,是坦克、装甲车辆的强敌。发射时,穿甲弹丸在膛内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一触及目标,就会把钢甲表面打个凹坑,并且将凹坑底面的钢甲顶出去。

  旧式穿甲弹中,在弹体中装有少量炸药及引信,弹丸头部虽然已经破裂,但是弹体依然具有强大的动能,所以仍会继续前冲。当撞击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引信被触发点燃,就引起了弹丸装药的爆炸。这时,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可产生数十吨至数百吨的高压,从而杀伤坦克内的乘员、破坏武器装备。现代的穿甲弹,特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芯是实心的,其中并没有炸药,击穿装甲之后,是依靠高速飞溅的装甲碎片和穿甲弹弹芯碎片杀伤装甲目标中的人员、破坏其中的装备。而贫铀穿甲弹在击穿装甲后,强大的撞击力会使得贫铀弹芯发生自燃,产生高温,引燃装甲目标中的油料、弹药,造成极大的破坏效果。

  穿甲弹的穿透能力主要来源于弹丸运动时的动能,要增大弹丸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就必须提高弹丸的速度。穿甲弹除了用长管火炮发射外,还都将弹体做成流线型或长杆形,即脱壳超速穿甲弹。因为脱壳超速穿甲弹的弹丸形状像支长箭,所以,还有人称它为箭形超速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的穿甲本领更强。

  按弹体直径与火炮口径的配合,分为适口径穿甲弹与次口径穿甲弹。按结构性能分为普通穿甲弹、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和次口径超速脱壳穿甲弹。

  穿甲弹是在与装甲目标的斗争中发展的。穿甲弹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来对付覆有装甲的工事和舰艇。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坦克以后,穿甲弹在与坦克的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普通穿甲弹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做弹体,头部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和不同的硬度分布,对轻型装甲的毁伤有较好的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重型坦克,相应地研制出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和用于锥膛炮发射的可变形穿甲弹,由于减轻弹重,提高初速,增加了着靶比动能,提高了穿甲威力。

  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获得很高的着靶比动能,穿甲威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分割线…………………………………………

  张嘉师自己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仅依靠眼下的科技水平,就算是制作出性能不错的火炮,其在炮弹工艺上,甚至是火药方面的一个整体提升,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只能够寄望于一些轻型火器在战场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而虎蹲炮运用火药武器的意义上,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