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十七章 楚国灭亡之路

《定秦曲》第十七章 楚国灭亡之路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2940 书籍:定秦曲

   秦国灭楚的最后战争步伐,主要体现在《始皇帝本纪》当中:

  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担心秦**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八《八《读《书,.2■⊥秦王发现了,处荆轲以肢解之刑来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

  二十一年(前226年),王贲去攻打楚国。秦王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的地盘,在那里称王。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被迁谪到郢城。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去攻打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二十四年(前223),王翦、蒙武去攻打楚国,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于是也就自杀了。

  ……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到,秦国在攻灭楚国之前,有五个很重要的人物,最终直接或者是间接引导了楚国的灭亡。

  而这五个人分别是王贲,昌平君(事实上是昌平君以及昌文君兄弟),李信,蒙武以及王翦。

  王贲的功绩主要是在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派遣王贲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而这一次的进攻楚国的战斗当中,王贲很有可能是成功夺取了楚国的新郢都——陈地,要不然后来的昌平君并不会被谴谪到郢城,也就是陈地。

  而这一战,很有可能是将楚国当其时最后一支忠诚于楚国王室的军队消灭,而在后来,项燕凭借着手下的强大军事实力,裹挟楚王负刍以及昌平君兄弟南下,多次对秦国进行叛乱。

  换一句话说,项燕的行事,就算得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昌平君兄弟,据《史记?王翦列传》记载,当年秦国李信等将兵二十万讨伐楚国,朝东南方向深入楚国腹地,攻击平舆和寝丘,大胜楚军,兵锋指向楚国首都寿春。然而此时李信却转向西北去进攻后方的郢陈,攻破郢陈后继续西进,楚军追随秦军西进,大破李信军,秦军败走。楚军继续西进。

  后世认为郢陈久为秦国所占,后世学者田余庆推测,郢陈叛秦事件,关键在当时居郢陈的秦国大臣昌平君身上。昌平君以其楚国公子身份在秦军后方反秦,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韩国的人民响应,虽然在李信回军后,郢陈一度被秦军夺回,但最终楚军击败了秦军。不仅收复了楚国前首都郢陈为中心的失地,更趁势西进深入至原韩国境内。秦王惊恐,不得不起用王翦。

  之后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王翦以六十万人伐楚国,取得郢陈以南至平舆,俘虏楚王负刍,秦王政到郢陈坐镇监督。楚国的将军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于淮南继续反秦。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当年秦国征发大军攻楚国。四月,与昌平君一样,同为楚国公子而仕于秦的昌文君死。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蒙武击破楚军,杀其将项燕。”,“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虏其王负刍。”在这里并没有项燕立昌平君为王的记载。

  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不同,而和《史记?王翦列传》《楚世家》相同。《项羽本纪》也说:“(项)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军最终击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而《史记?王翦列传》记载,王翦在决战中击败楚军,杀项燕,后俘虏楚王负刍。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先楚王负刍被俘后项燕自杀的顺序有所不同。

  在这一点,毫无疑问的是,项燕到底是何时死去,并不是重点,而有一点很关键的是,项燕当其时应该是权倾楚国,甚至是掌握楚国的绝大部分军队,若非如此,恐怕楚国在项燕,楚王负刍以及昌文君相继死去的时候,也不算是毫无抵抗之力。而楚人在江东地区的反秦力量,也不会迅速的转移到暗地里。

  ……

  李信在攻楚遭遇到惨败,其前因后果然而并不能完全怪李信: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先后灭亡韩、赵、魏三国,并数次击败楚军。燕王喜逃亡被灭后,秦王政打算攻灭楚国,完成统一霸业。秦王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断,有一天便问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算一下,需调用多少军士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赢政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赢政就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李信的话是对的。”于是便派李信和蒙武率军二十万向南进发攻打楚国。王翦因秦始皇不采纳他的意见,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武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鄢郢,随即率领部队向西进军,要与蒙武在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会师。当时楚国将领项燕率领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跟踪追击李信军队,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结果大败李信的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名都尉,李信军大败而逃。

  李信的惨败,与昌文君兄弟在郢陈一地的叛乱是脱不了干系的。

  因为在攻下了平舆以及寝丘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昌文君与昌平君兄弟正式在郢陈反秦,在后路被断绝的情况下,李信不得不率军平乱,但是李信军与蒙武军是分开行动的,项燕率军尾随李信军,在李信军击败昌文君兄弟的叛军之后,项燕军从后掩杀,击败了李信军的部队,迫使其放弃郢陈,然后在后方整顿扎营。

  而关于项燕的描述,也佐证了这一点: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进攻平舆,蒙恬攻击寝,大败楚军。李信再攻郢陈(没有说明原因),攻克了该城,于是率军西进,准备到城父与蒙恬的队伍会合。项燕趁机尾随在后,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击中大败李信的军队,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了七个都尉。李信率残部逃奔回秦国。

  事实上这个推测主要是基于一点,因为李信与蒙武分兵攻楚,李信麾下军队不仅仅是只有九个都尉,而是若是按照一个都尉指挥五千人而言,李信麾下军队在经历史书记载的惨败之时,大概也只有不到半数的兵力。

  换句话说,李信很有可能是被项燕击败过两次,或者是在与昌文君兄弟的平叛战争当中,折损相当一部分的兵力。

  而在李信被项燕再次击败之后,若非是蒙武及时率军支援,兵力甚至有可能十不存一的李信军,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当然,李信这次失败,始皇帝并没有追究太多,因为昌文君兄弟的叛乱事实上确实是出人意料之外。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随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突然攻入都城临淄,齐国国民中没有敢于抵抗的。

  从这一个记载而言,李信虽然并没有遭受到残酷的处置,但是也失去了统率一军作战的机会。

  ……

  蒙武,在与李信的第一次灭楚战役失败之后的第二年,秦始皇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担任副将,派遣蒙武跟随主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军与楚军在蕲地交战,秦军大败楚军,追击到蕲地南部时,斩杀楚**队将领项燕,楚军因此溃败逃亡,秦军乘胜夺取楚国的一些城镇。

  秦始皇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秦军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攻占楚国全境,灭亡楚国,并在楚地设置楚郡。

  从这两个记载来看,蒙武是攻楚战争当中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其能力也许不如李信,虽然是始皇帝信任之人,但是在李信失败之后,蒙武依旧是作为王翦副将,活跃在楚国战场上。

  ……

  至于王翦,其则是秦国灭楚之战当中,最为关键的人物: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听说楚军正在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在身。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托说“:老臣病弱体衰,昏聩无用,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说:“好了,请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给我六十万士兵不可。”秦王政满口答应:“听将军的了就是。”于是王翦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