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一三六章 庙号与谥号(中)

《定秦曲》第一三六章 庙号与谥号(中)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3626 书籍:定秦曲

  

  c_t; 中国在商朝的庙号只有四个,分别是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

  而在西汉成帝时期,庙号则是进行了第一次的修改,因为汉平帝时期为了让汉成帝上庙号,增加了一些在后世比较常用的庙号名字。而汉成帝的庙号就是统宗。

  当然,以汉元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三人的功绩,在庙号以及谥号的评定都相对严格的情况下,则是在汉光武帝刘秀执掌天下之后,他们的庙号相继被废除。

  毕竟连汉景帝以及汉昭帝都没有评上庙号,这三个渣渣还能够受东汉王朝的帝位承认,已经算是烧高香的事情,去除庙号看着怎么都算合理的事情。

  当然,刘秀跟当时评定庙号的大臣都没有想到,还没过五十年,他们在这方面的初衷就被破坏得干干净净。因为汉明帝的庙号就是显宗,而汉章帝的庙号则是肃宗。

  至于后世的东汉皇帝,其庙号则是更加乱七八糟: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祜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

  这些庙号在汉献帝时期被取消,主要还是这些皇帝的庙号还真的对不起这些皇帝的事迹了,所以在这方面而言,汉献帝以及很有可能是曹操时期的大臣废除这四个皇帝的庙号,也不算是过分的事情。

  ……

  在庙号的评定之中,祖一般是开国皇帝才能够使用的后续谥号。

  而在后续为祖的谥号当中,太祖一般是开国皇帝才能够使用的庙号。而高祖,烈祖等等,同样也是这个范畴之内。

  始祖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比如商始祖契、汉始祖刘煓、新始祖虞舜、吴始祖孙坚、成始祖李特、秦始祖姚弋仲、凉始祖吕尚、魏始祖拓跋力微、周始祖姬昌、金始祖完颜函普、清始祖布库里雍顺等。被称为始祖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子孙做了皇帝之后,开国皇帝通常为了强化皇权的威严,通过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始祖皇帝,来展示自己的皇统。

  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大抵上因为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这样的由来。

  圣祖这个谥号跟始祖的意义差不多,中国历代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国圣祖郑买嗣”、“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四人,除了郑买嗣和爱新觉罗玄烨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被后世子孙追封的。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为帝王的庙号。

  汉人王朝并没有使用“圣”作为庙号的记载,使用“圣”作为庙号前序的皇帝只有两位,一位是辽圣宗,另外一位则是清圣祖。当然,以实际情况而言,这个字的谥号含义,更多的算是一种偏向贬义的情况。

  汉朝之后的庙号评定在一定意义上参照了周礼当中的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据《周礼春官小余伯》载:“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曰:“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也就是说,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

  这样一来,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样以此为准分为左右次序。在祭祀时,子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定来排列次序,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辈分。正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而太祖往往是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开创者之后,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人,包括北魏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梁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

  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与类似于西夏太宗李德明这种追授的庙号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

  至于明太宗是谁?这个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是换成是明成祖朱棣,则是耳目能详了。因为在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之前,明成祖的庙号就是明太宗。

  在中国历史上,后人称呼朱棣为明成祖也可,称呼为明太宗也没有问题,因为这两个庙号都算是明朝当其时的官方说法。

  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端,除了明成祖的庙号变动之外,还有一个被移出宗庙前殿的倒霉蛋,那就是在位时间相对较短的明仁宗,徐阶等人上书说“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于是兴献王成了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而仁宗则被祧出来放进了后殿。

  好吧,为了让自己的老爹也过一下皇帝的瘾头,以及让自己的帝位更显得合法,嘉靖皇帝明显没有顾及到自己先祖的脸面了。

  而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会让自己的先祖不高兴了。

  《万历野获编》当中有部分内容介绍了一个有趣的事情:“按成庙旧号太宗,先是十七年改称祖,而兴献帝新称宗,其主与成祖同入庙,说者谓文皇帝神灵不豫使然reads;。”嘉靖二十年四月太庙发生了火灾,付之一炬,不少人认为是朱棣在天显灵了。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说就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的意思。

  ……

  而张嘉师认为相当有意思的庙号,则是有如下几个:

  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宋高宗的庙号代表的则是功过参半,他建南宋于江南使得当时的局势并没有进入南北朝那样的乱世中是他的功,但却假借秦桧之手除去了岳飞等功高震主的抗金武将则是他的过,不过自从绍兴和议之后南宋的经济一度超越了北宋的繁华时期。这段时期也叫“绍兴中兴”。

  清高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统治者,他使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但是他过于奢靡,且好大喜功大兴文字狱,他留给嘉庆的则是一个千疮百孔,奢靡成风的国家。所以嘉庆才给他上的高宗庙号。也是功过参半。

  北周高宗宇文赟,为人荒淫无道。他在位期间滥杀亲族忠良,所以这个庙号到他这里就成了他为人歹毒的代称。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晋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英宗与穆宗在很多时候算是一个多内讧和多麻烦的庙号,而且多是短命,历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明英宗还有两场,一个是土木堡之变,一个夺门之变。其实明英宗在位时间虽然长,死的时候也才38岁,和宋英宗差不多的年龄。所以,异常迷信的满清从来不选英宗作为先帝爷的庙号的。穆宗多数是短命的,唐穆宗、明穆宗、清穆宗无一不是短命。

  神宗以及德宗这两个庙号也不是什么好家伙,虽则当时上庙号的时候一定是深思熟虑的,但是,从历史巧合来看,也是麻烦多多,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满清也不选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遭遇离乱,当然,这些和庙号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重要的还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作为。

  ………………………………………………分割线…………………………………………

  张嘉师希望恢复庙号以及谥号的评定,并不是出于私心,因为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恶谥或者是庙号。当然,张嘉师自己眼下也不认为,同样也不需要后世给他一个庙号什么的。毕竟作为一个相当讲求现实的人,张嘉师对于这些东西还是不怎么看重。

  但是不管怎么说,庙号以及谥号就眼下的情况而言,确实是能够起到一个人的功过的评价作用。张嘉师认为这一点很是重要,因为他自己都清楚,有些皇帝若是连自己身后名都不顾忌的话,那么必然会做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就好比是他的大舅子之一的秦二世胡亥,张嘉师虽然知道胡亥在很多方面已经算是身不由己,但是有些事情他同样难辞其咎。若是因为始皇帝的想法而让胡亥成为一个反面例子而不为人所知,那么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自己的后代身上,那么他该哭还是该笑?

  当然,庙号以及谥号也不是万能的,毕竟若是后世的皇帝在这方面真的死性不改,那么就算是评定了多方面的恶谥甚至是偏向骂名的庙号,对方也说不定会继续维持自己的本性。

  所以在这方面而言,张嘉师也认为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而张嘉师认为恢复庙号以及谥号,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因为以眼下的情况而言,两者之间进行相应的回复,虽然在时间上有些紧迫,但是刨除在一些物质性的应对方式方面之后,这样的安排也不是不能做。

  至于物质性的应对方式,那就是假如真的要恢复庙号,那么宗庙的建设估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安排。

  大秦帝国眼下只有雍都城的大郑宫有宗庙,并且经过了公元前210年的雍都混战之后,重新修缮一番,显得颇为气派,但是以雍都大郑宫的宗庙规格而言,明显无法满足皇帝级别的相应需求。

  张嘉师想要恢复庙号,首先就得为上庙号的皇帝修建相应的供奉宗庙,毕竟上了庙号的话,基本就得独自树立该皇帝的庙宇。

  在短时间的话,张嘉师也就是希望能够评议始皇帝的庙号,而秦二世这个皇帝,张嘉师则是当做没看见为好。

  张嘉师在这方面的选择性无视,让后世的大秦帝国历代皇帝都引以为鉴。终大秦帝国放弃帝制的一刻,秦二世皇帝最终确定的谥号为炀,而庙号则是无,并且不配享太庙。

  但是作为始皇帝的儿子,以及其确实是大秦帝国的皇帝,张嘉师一脉传承的大秦帝国君主,在嬴秀时期最终也做出相应的应对方式,那就是胡亥作为玄祖始皇帝的儿子,配享玄祖庙的相应规格的供奉。

  也许这样做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依旧是不怎么样,但是毫无疑问,无论是嬴秀还是后世的大秦帝国君主,认为这样的待遇的改变已经很给对方的面子。

  ……

  张嘉师认为恢复谥号以及庙号的评定,庙号方面还算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谥号么,眼下虽然很是严谨,但是天晓得会不会像他所知道的历史那样,出现越来越奇葩,专挑好听的谥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