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一二八章 大朝会的阅兵式(中)

《定秦曲》第一二八章 大朝会的阅兵式(中)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3708 书籍:定秦曲

  

  c_t; 说起阅兵,自然还得有一个阅兵指挥。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当然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也没有挑剔什么,而是直接选择这一个千人队的指挥官,大秦帝国的上将军李信的幼子李昴。

  李昴作为陇西李家的后代,在军事方面的个人实力虽然远不及其父亲李信,但是这更多算是李昴的实战经验较差的缘故。

  在李信在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逐步淡出现役,而李昴则是李信在兵败楚国之后,赋闲在家之后才生下的幼子,在李信的诸子当中,李昴算得上是最受李信的宠爱。但是作为一个猛将,李信对李昴的要求也很是严格。

  所以在李信复出之后,知道了李昴的实力也不算弱的张嘉师,为了顾及李信的面子以及拉拢陇西李家这一个大秦帝国当中可以说已经崛起的军事世家,李昴被张嘉师特意征辟为其麾下中郎军团的一个什长。

  张嘉师也不是没有想过让其直接担任大秦帝国编制当中的百将,但是他也很清楚李信的性格,若是他真的这样安排李昴,李信说不定会直接让李昴滚回家。因为李信虽然平素大大咧咧,但是对于面子什么的他同样很是看重,他并不希望李昴被征辟之后,被认为是因为他的缘故而一开始就破格成为一个中级军官。

  而在征辟李昴之后,张嘉师就想起了一个后世同样非常著名的陇西李家的猛将。

  这个人就是李广。

  当然,张嘉师对于在公元前190年出生的李广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念想。

  李广的生年一直没有准确的资料介绍,就算是青玉灵书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而唯一可以推敲李广生年约在公元前190年到184年之间的记录,则是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而再对比一下李广的卒年,是公元前119年,可以说李广在战场上延误战机而自杀的时候,应该是七十岁到六十五岁之间。

  古代作为老将,这个年纪继续作战已经算是一个极限,很有可能就算是在漠北之战当中,李广就算是没有因为延误战机而自杀,恐怕也会在几年之后退出现役。

  当然又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李陵与司马迁的年纪相仿,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这也就是说李广的孙子李陵在李广四十六岁到四十岁左右出生,在西汉时期也算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所以张嘉师认为李广的生年在公元前190年也不算是一个无端的臆测。

  至于李广到底是李信的孙子,还算是曾孙子,这一点张嘉师还真的无法判断了。( $>>>棉、花‘糖’小‘说’)但是从两个方面而言,这样的说法都比较合理。而张嘉师在这个时候的恶意推测则是说不定李广就是眼前的这个李昴的幼子。

  出生在公元前226年前后的李昴,眼下正值壮年,即使是在十几年后生下李广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李信这个时候的长孙李煌同样已经十七岁左右,即使是再过十几年,也不过是二十余岁,生下李广这样的猛将也不是什么怪事。

  所以李广是李信的孙子还是曾孙子,张嘉师认为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十几年后才能够知道的了。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来一个猛将正太养成计划,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吧。

  跟在张嘉师与帝国皇帝嬴珣的身后,与帝国丞相陈平几乎是同一并排那样带领着武官队列前进的李信,自然不知道他在十几年后才出生的后代,已经被张嘉师所惦挂上。

  当然,李信在这个时候则是流露出一丝微笑,因为李昴作为这一支千人队的二五百主,同时也将担任这一支部队的领队这一个消息自然是很清楚。

  毕竟在当初,张嘉师在征求他的意见之后,他也就假意推脱一番,然后才“勉为其难”的接受张嘉师的相应安排而已。

  而在事情都已成定局之后李信可以说早就在心里面乐开了花。毕竟李信自己都知道,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安排摊在李昴的身上,自然是一种荣耀甚至是晋身之资。

  虽然李信在某个方面而言,确实算是非常的要面子,但是毫无疑问,有些事情只要确实是过于触动李信的“底线”,他也会豁出这一张老脸……

  ………………………………………………分割线…………………………………………

  关于李广的一句著名的词语,那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并不是没有晋升关内侯甚至是列侯或者是彻侯的机会。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

  据说是不仅仅如此,李广收取的还有梁王刘武的薪酬俸禄以及相应的赏赐。这一个消息传入到汉景帝的耳中,自然就算是一种非常敏感的事情了。

  在某个意义上,李广若是因为汉景帝在梁王刘武时候,所进行秋后算账而倒霉,这一个情况同样也不算是奇怪。

  而在汉武帝时期,李广同样也不受汉武帝刘彻所喜。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从这一点来看,调动两人作为宫禁指挥的并不是汉武帝,而是汉景帝或者是当其时的窦太后。而根据相应的传说,那就是程不识以及李广本身就是窦太后的亲信武将。

  在那个时期,在长安地区戍守,护卫关中的南军以及北军是汉朝皇帝的私军,但是作为皇帝驾崩时期,新君继位的宫禁护卫指挥的安排,汉景帝以及窦太后都有下达相应命令的因由以及机会。

  所以在一开始,汉武帝刘彻对于李广算得上是一种冷淡的态度,毕竟他对窦太后这个祖母的存在可以说一直以来都算是相当畏惧,所以对李广有变相的恨屋及乌,也不算是什么怪事。

  再加上,在汉武帝时期,李广的军功严格来说确实是比起大放异彩的卫青,霍去病等人有着很大的差距。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汉武帝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军。单于素闻李广有才,下令说:“俘获李广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李广时李广正生病受伤,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装着死去,他斜眼看到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出动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边逃边用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得以逃脱,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并打败镇守渔阳的韩安国,韩安国调右北平。于是汉武帝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军中就把他杀了。李广驻守右北平后,匈奴人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没有骚扰辽西地区。没过多久,石建去世,于是皇上召李广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公元前123(元朔六年),李广又受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敌首级符合定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两条路行军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很害怕,李广派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率自己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报告李广说:“匈奴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朝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用大黄弩弓射匈奴副将,杀死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整顿部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援军赶到,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不能去追击。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期限,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从这样的情况来说,李广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而关于在漠北之战当中,李广迷路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李广指挥部队的习惯: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侯,李广行军无严格队列、阵势,靠近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毫不含糊,甚至通宵达旦,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命。我的军队虽军务繁忙,但敌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时,李广、程不识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匈奴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从上述的记载可以得知,李广在军阵布置方面相当不严谨。但是这一点应该是从李广在第一次兵败被生俘之后有了根本的改变。这一个情况也能从李陵的作战阵势的严谨能够看得出来。毕竟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是李陵自己的领悟,同样也有李广的相应教导。

  而另外一点,则是李广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据传说也有酗酒的恶习。

  李广酗酒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传闻,而是在史记当中也有相应的记载。

  若是李广真的是在行军作战的时候酗酒,那么他所率领的部队迷路也不算是什么怪事了。

  所以,李广羞愧自杀,很有可能也是因为酗酒误事的的原因。

  但是不管如何,李广算得上是一个杰出的将领,张嘉师之所以认为李广值得他“等待投资”,同样也是因为李广确实是有着作为名将的基础。同时,李广的后代很多都是猛将,若是得到一个比起历史更为出色的李广,那么接下来的李家人员,为大秦帝国效命的话,必然会为大秦帝国的军事力量有着一个不错的指挥体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