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定秦曲 第四十章 二期规划

《定秦曲》第四十章 二期规划

作者:苍穹战狼 字数:4625 书籍:定秦曲

  

  对于自己下属们该怎么解决自己家中各种“猛兽”或者是小妇人,张嘉师没有太大的兴趣八卦一番。

  反正他已经说得很清楚,这样的事情要是到时候还没有解决,就不要怪张嘉师不给他们面子。

  毕竟这样的事情,也许被其他人知道都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无论如何,终究是一个不啥好听的一个事儿。为了很多方面的考虑,张嘉师自然不得不对这种事情进行处理或者是责罚。

  ………………………………………………分割线…………………………………………

  公元前209年10月1日,时间进入到大秦帝国的秦二世二年岁首。

  虽然说,用公历换算,在明年的四五月份才是那一场逐渐席卷天下的秦末大乱兴起之际,但是,在年份而言,也就是大秦帝国的秦二世二年六月七月之间的事情,让张嘉师不得不在这次左将军府一年一度的高层总结会议上,进行了响应的安排。

  ……

  部队由于扩大了超过一倍的现役官兵的编制人数,张嘉师不得不在这两天前跟陈平等人进行相应的人事调动安排商讨。

  在这个初步商讨当中,张嘉师更多的是提升了军官的军职以及相应的部队调作出安排。

  其中,辽东郡以及朝鲜地区分别以苏角以及渉间两人担任郡守。这一点本身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其麾下人员指挥方面,则是不得不作出相应调动。

  以每一支三千人级别的部队安排而言,其军官则是统一提升为校尉级别,而每两个校尉或者三个校尉的部队指挥,则是安排一个都尉。

  以左将军府由上至下的部队编制以及驻扎地点的安排,则是在这次正式会议上,进行通报。

  辽东郡方面的情况,则是:

  苏角担任郡守兼任郡尉,而张苍担任郡功曹,曹参担任郡司马。

  其下管理四支都尉级别部队,分别是驻守在西面邻接辽西郡的桓硫,辖三校尉,人数九千人;驻守在北面长城地区的苏腾,辖三校尉,人数九千人;驻守在辽东郡南面以辽东半岛为主的秦敏,辖三校尉编制,以及楼船士部队,辅以姚勇作为副都尉,主要负责辽东工业区附近的防务;韩信担任辽东郡地区机动部队都尉,下辖两校尉,负责指挥机动部队,相机支援辽东郡地区各处有可能作战的区域为主。平时驻扎在辽东郡东面原苏腾防区。

  总计兵力分布为:桓硫所部九千人,苏腾所部九千人,秦敏所部一万三千人,以及韩信所部六千人,总计三万七千人。

  而朝鲜地区方面的情况,则是:

  渉间担任郡守以及郡尉,李左车担任郡司马,而王陵担任郡丞。

  其下管理五支都尉级别部队,分别是驻守朝鲜地区北面与肃慎人接壤的长白山区为主的子家,下辖三支校尉级别部队,但是并不算入秦军部队编者当中;管理朝鲜地区东面的闻家,下辖三支校尉级别部队,但同样也不算人秦军部队编制当中;朝鲜地区南部,主要以原来的三韩地区为主,则是暂时以李苍的刑徒军代管,毕竟这个地区正在处于由超过一万人的刑徒以及陆续安排的迁移民众进行开发阶段,避免出现各种问题的前提下,张嘉师也就只能够做出这种安排;而朝鲜西部以及王俭城附近地区为主,包括与辽东郡接壤的朝鲜西北部地区,则是由阮翁绍担任都尉,下辖四支校尉部队。而朝鲜地区的机动部队相应安排,张嘉师只能够放弃由子付以及闻庆两个朝鲜地区新生代管理的想法。

  这一点最主要是陈平等人坚决反对,而孙颇更加是直言不讳:“大人,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子家以及闻家虽然已经表示效忠于大人,但是一旦对方实力过大,对于大人的管理统治,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再者,朝鲜一地处于后方,对于机动部队的需求也不是那么的迫切。”

  看到了自己的谋士团一致反对这样的事情之后,张嘉师也就只好放弃自己原来的计划。

  这并不是说陈平等人一点也信不过闻胥以及子安逊两个族长,而是一旦张嘉师进行那样的安排,在“臣大欺主”的前提下,出于很多方面的考虑,陈平等人也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的发生。

  维持现在这种“均势”就是一种维持朝鲜地区统治力的最好手段。

  而朝鲜地区的部队,在刨除了给子家以及闻家两个臣服实力的18000人编制之后,其他地区的驻军兵力则是:李苍所部的六千人,阮翁绍所部的一万二千人,合计一万八千人。

  若是算上两家的编制,则是可以算三万六千人。

  当然,除了编制上的限制,张嘉师也允许两家能够用相对优惠的价格购买相应的武器以及装备。除了一些具有相对威胁性的武器之外,张嘉师都没有什么限制。

  当然,编制给了对方,对方养不养得起,这个就不是张嘉师注重的问题了。

  ……

  刨除了两郡的常规兵力,也就是五万五千人的部队数量之外,张嘉师将剩下编制当中的四万五千人暂时归入到自己的直接指挥当中。

  当然,这些部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兵部队,张嘉师也就只有将这些部队暂时按照比例,划分到自己的下属当中,进行管理以及训练。

  不是张嘉师贪图省事,而是在这个情况下,由主要负责防务的下属管理训练这些部队,反而是更有效的事情。

  而在进行这样的安排之后,张嘉师身边的人手,将会被调动到自己的新的岗位上。

  这个情况在某个意义上,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张嘉师麾下的人才,还是不太足够。

  尽管,以陈平,张苍,李左车等人的能力而言,很多都是万中无一的,但是本来人员储备相应缺乏的张嘉师,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摆脱这种困局。

  而这样的安排,怎么着都算是有点大材小用,但是在很多意义上说明了张嘉师现在的人手确实是非常不充足。

  ………………………………………………分割线…………………………………………

  在说明了下一年初期最主要的人事调动之后,张嘉师接下来的安排,则是说明了接下来的相应民事发展安排。

  根据初步的统计,张嘉师现在有着大约接近八十万的军民,分散居住在辽东郡以及朝鲜地区当中。

  其中,以朝鲜地区的人口比率,反而相应更高一些。

  毕竟,辽东郡地区虽然平地较多,但是开发时间以及相应的人员安排调动,要远比箕子朝鲜晚的多。在这个前提影响下,张嘉师也不奇怪箕子朝鲜的人口为何会比辽东郡更多。

  这也没有办法,毕竟箕子朝鲜再不济都是一个国家,发展了几百年的国家,在人口方面的繁衍生息当中,自然有着一定的优势。

  而按照张嘉师在经过长时间进行的思考,以及进行过多次与陈平等人的商讨之后,还是决定了将辽东郡东部以及朝鲜地区主要是南部平原地带,进行相应的合作规划。

  这并不是张嘉师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张嘉师很清楚,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尽可能的进行思考。

  与陆地方面所出现的危险相对,辽东郡西部与辽西郡接壤的地区,张嘉师都不清楚会不会跟辽西郡一旦燃起战火,而变成了交战地区。在这个前提影响下,张嘉师在进行的第一期,也就是在去年的长城之战结束之后,就着手进行的建设安排,主要就是在辽河东岸的土地上开展的。

  而对应着这样的情况,张嘉师也在苦恼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张嘉师现在作为左将军府总部的定襄城,就等于是处于辽西郡的间接威胁下。

  一旦跟西面的秦二世部队交战,或者是对面不宣而战,定襄城的情况怎么样都让张嘉师觉得很难放心。

  张嘉师也不是没有因为这样的因素而思考过“迁都”什么的因素。但是在眼下以及接下来的行动当中,“迁都”这样的安排反倒是一着败笔。

  所以,张嘉师在经过白起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想法。说实话,以辽河作为西面的天然屏障,占据主场之利的张嘉师,也不担心对方能够直接从西面向东突袭定襄。当然,北面的话,也有些可能。但是就算是长城,也无法让辽西郡的秦军部队,静悄悄的发动奇袭。

  可以说,在尽可能避免被西面的潜在敌人直接突袭定襄这个可能性之后,张嘉师才会这么放心的将自己的家都安在这个地方。

  而相比起这个,本来出于辽河西岸地区的辽东郡管辖村落,张嘉师还是决定将对方迁移到辽河东岸,然后进行相应的设施修建。

  而在北疆道的两旁,张嘉师让先前负责这地区防御的桓硫,修建了一连串的坞堡烽火台,以防万一。

  这么做若是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相比起这个,张嘉师也自然不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毕竟有些事情,张嘉师正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

  当然,若是真的发生这一幕,很明显,双方已经直接撕破脸面,然后就差正式开打了。

  而在最近派遣到中原的墨家剑手所探听或者是跟王离交流所得到的消息,辽西郡郡守换成了一个张嘉师似乎有些印象的人。

  那就是在阿房宫时期,被张嘉师斩掉首级的范重族兄范平。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的张嘉师,很显然的明白一个事情,那就是咸阳方面对于他的信任很明显已经不复存在。

  而让张嘉师奇怪的是,正当他打算逐渐断绝陆路商队的派遣计划之时,辽西郡反而反向派出了一支商队,进入到辽东郡进行煤炭贸易。

  张嘉师现在非常缺煤,对方这样的安排,完全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但是张嘉师可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毕竟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张嘉师真的一点都不会相信。

  张嘉师面对着这个事情,不可谓不谨慎对待,不是说对方会不会用些劣质煤资源来敷衍敲诈他,而是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毕竟以现在的情况而言,范家自然也不会如此大方的给他带来这样的安排。这样的事情有违张嘉师的认识。

  只不过,当桓硫当时派遣一队骑士亲自护送一封信函出现在郡守府,递交给张嘉师之后,张嘉师对于这样的疑惑很快就消失了一大半。

  这一队商队,并不是来自辽西郡,也不是来自咸阳,而是来自三川郡李由组织的一支商队。

  这一份竹简上,记载着李由从一些方面探听到张嘉师缺煤的消息之后,才有了这一次帮助。但是在竹简最后,李由很清楚的说出了一点,那就是这些煤炭他只能够帮张嘉师一次,因为这需要冒的风险太大。

  李由没有说为何会帮助他,但是张嘉师很清楚,李由不会无缘无故帮他。而张嘉师怎么也想不到,在一条位于定襄城西南面的小村子当中,一个小男孩以及一个小女孩在一个老仆人的带领下,定居下来。

  而根据这条村当中的三老记载,这是一对兄妹,姓李……

  ……

  暂时缓解了煤炭需求的张嘉师,自然要将兵器大量生产,要知道,现在他手下的很多新兵手上,都没有足够的兵器,只能够拿一根长木棍充当武器,进行各种训练。

  虽然说,在张嘉师的麾下,很多兵员的相应训练,也有使用木质兵器的范畴,但是在缺乏兵器以及相应甲胄的情况下,想要进行更多的训练以及得到更有效的成果了,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毕竟,什么全装备负重越野跑步,以及相应的操练,使用应急的方式来应对,往往没有太好的效果。

  辽东兵造早就因为相应的煤炭资源短缺,不得不处于半停工的状态。优先进行甲胄相应生产的命令,是张嘉师在权衡再三的情况下,所能够做到的抉择。

  尽管一件铠甲或者是一块铁盾所需要的相应资源,在很多方面确实能够生产更多的武器。但是,武器方面还可以使用青铜兵器应急的情况下,很明显要比只能够暂时大量列装库存牛皮札甲的情况,要好得多。

  张嘉师现在也体味到什么叫做缺乏物资的苦楚。

  有很多事情,张嘉师都能够在经过商讨之后,用应急的方式做到相应效果。但是在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情况下,张嘉师也就只能够用朝鲜地区挖掘出来的劣质煤进行应急。

  结果,那些生铁因为炉温不够,质量要比兵造在之前一段时间冶炼出来的矿石要差得多。

  而这种劣质的生铁,只能够进行灌注锻打,少量生产之后,作为质量真心不怎么样的铠甲制作零件。

  有了这次李由操作,并且运输过来的大量煤炭,张嘉师可以恢复一定武器的日生产量,并且逐步用生产出来的武器,武装起没有兵器的部队。

  同时,苦于这些煤炭资源终究会有消耗完的一天,张嘉师只能够继续进行这些质量不太好的铠甲甲片生产,而将优质的煤炭资源运用在兵器生产方面。

  ……

  位于朝鲜地区东北面山区那几个小型煤矿附近的一个山谷盆地当中,一座中等大小的城邑正在逐步兴建当中。

  这一座被后世称呼为商新城的城邑,在城邑修建方面,反而没有太大的困难,很多原料,包括大量的石材木料反而能够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很多设施的建筑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额外消耗。

  只不过,困难的地方,却是道路的修筑。毕竟朝鲜东北部地区的群山延绵,要从逐渐修筑的那一条北疆道支线当中,延伸出一条道路,是很困难的工程。

  张嘉师在派遣相应的老工匠进行详细考察之后,他终于明白了陈平等人反对他这个建议的原因,那就是要从延绵不断地山区当中,修建一条驰道级别的道路,完全是花费以及民力消耗相当多的事情。

  知道了这个结果的张嘉师,一时之间也打算要放弃自己的这个计划,毕竟这种距离要修建一条道路,绝对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情。

  但是,白起在说出了一个问题之后,张嘉师不得不咬牙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个问题就是:“难道你就认为这个地方只有几个小煤矿吗?”

  白起说的没错,张嘉师依稀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片山区,可是朝鲜半岛的矿产集中分布带。为了几个小煤矿修建这么一条道路,固然是得不偿失,但是从长远来开,这样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有必要。

  不为其他,光是为了那些日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总会发挥出巨大作用的矿产,张嘉师就很清楚,他这样做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而无论修建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张嘉师都很清楚,他必须要在自己能够控制住朝鲜地区的时候,做好这一件事。

  于是,在这次会议上,张嘉师正式开启了这一条在后世被命名为“资源之路”的小型驰道修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