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四百章 酒和糖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四百章 酒和糖

作者:墨香絃音 字数:3488 书籍: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大唐酒税,每年朝廷可以收到多少?去年是一百多万贯。这个数字不少了,可是,还不能让李忱满意。

  照理说榷酒,应该能收更多钱的,酒只能官卖,应该很赚钱。只是,那是理论上。李忱不是处在深宫不知世事的皇帝,更何况他还卖过酒。知道这其中有多乱。

  大唐酒税,各地没个统一得标准。有的地方,就是严格执行专卖。像扬州,淮南节度使抓的比较严,扬州时候,他的酒大部分是从官府经营得酒坊买得。少部份就是从城外,运进来的私酒。只要塞点钱,很多士兵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在徐府更混乱。大小私人酒坊林立,只要给官府足够得钱,他就可以不管你。

  大唐除了酒税乱收,没个明确的方式之外,其代表性的是穷疯得朝廷,把酒税摊到了两税里面,随地征收。

  这些,在在都不能让李忱满意,他知道,宋代酒税收得不少得。而且也没有像唐代这样,不讲理得,随地征收酒税。在李忱看来,这是一种莫名其妙得收法,理由是,几乎每个人都喝酒,所以摊在地税里面。

  这跟看到男人就当强X犯抓起来,是一样的没道理。每个人都喝酒,就把酒都摊在地税,每个男人都有那话儿,都能犯案,所以都该抓起来?不改,简直不能忍受,也不符合税收原则。

  他主要是在酒和糖方面动手了。酒和糖,一律由国家接手。其中,糖没什么,大唐目前糖产量还不够多,还有待推广。李忱主要抓的是酒。

  盐,他也想改,也有必要改,但是他没有大动,这是税收大头,骤然改动,万一出什么事,他就有得哭。

  改进方式,他的打算跟盐法一样,抓住源头就好。首先,他直接成立了公卖局。专卖糖、酒。其中,糖还需要扶持,酒是大宗。

  实施办法是,首先贩卖牌照。大城市里面,允许自酿,不过,规定这酒曲,只能跟官府买。为了避免剥削商人,牌照数量不限,价格也不高。主要是控制酒曲。多少酒曲,能酿多少酒,这是有定量得。

  你要是卖的数量和所买得酒曲不符,那你不是卖渗水酒,就是没遵守规定,都要重罚,还会吊销牌照,几年内都不得重新申请。

  此外,也不是不给其他人活路了,你不买牌照,跟人家有牌照的买酒水就好。老实说,这才是最难抓的,这些小地点太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店,自己到处推销酒水,然后兼卖一些下酒菜。流动性太强。

  大的酒店,很容易抓。就是这种小的卖点,不抓嘛,太泛滥,影响税收不说,还容易给人坏榜样。

  抓嘛,太费人力成本,不符合收税四原则中的经济原则。而且李忱不想搞得跟明朝税监一样,让税吏成为敲诈勒索百姓得源头。所以,这方面他完全交那些有牌得酒店。不必派出人手去抓了,

  没牌照私酿的,酿得少的,还不如跟人家买,酿得多了,同业检举就让他吃不完兜着走,比他派人盯着,效果还好。

  大城市大概就这样了,关键是比较偏远地区。上面说了,抓小的很麻烦,偏远地区更麻烦,大城市这些小店抓起来都麻烦了,更何况一些偏远地区。不知道地点,跑死一个月都收不到多少税。

  干脆,李忱把这些地方得酒税,给卖掉了。仿照盐法,划分几个地区,每各地区有几张牌照,这几张牌照,统包了当地得酒水。

  当地贩卖酒水得,必须跟当地有牌照的购买。不得越界购买,也不能越界贩售。这点会由地方政府稽查,新成立得糖酒专卖,也会成力稽查,像查缉私盐那样,查缉越界酒水。

  此外,为了避免垄断,这牌照,不是永久有效。每隔几年,都会重新竞标。每各地区,至少会有两张以上,不会单独只发一张。

  为人诟病得间架税,也修改了。将会区分每个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的税额。不再单独区分上等屋,中等屋,下等屋等等。而是依里坊来算,一些高档区域价格就高些

  像东、西市,平康坊,这些地区,税务就高。越往城南,越荒凉,这价格就越低。此外,理所当然得,房子越大,价格就越高,不管你是那个区域。

  此外,以前为人诟病得税吏拿着筹算,直接上门收税,也改了。这点到没有辜负那些税吏得猜测,以后房屋税,就变成了每年自行缴纳。反正每年都固定得。

  税吏会上门得情况,只有,一个金额改变了,其次是拖着不交。首先,这些都会先发通知,发到里正那,里正必须每户都要通知。然后税吏会挨家挨户通知或收税。只是,如果你拖欠到税吏上门收税。那个时候,不仅是要缴钱,还得挨罚。

  那些税吏,唯一庆幸得是,他们暂时被保留了工作。毕竟,这个时代要找那么多能写会算得,真的不容易。

  这些,就是新的税法得大致实行方式及办法.。不要看很多,其实主要涉及的是财税,李忱本来还想动一动官制的,最好考虑再三,也没动手。怕引起反弹声浪太大。

  动官制,等于是要了那些官员得命根子。反对官制改革的人,要是和反对税改的人合流,就等于是全面反对新法了。为了减少阻力,李忱只先对最关键得税法动手。

  公布下去后,朝廷开始忙碌起来,李忱稍微闲了下来,这些都有宰相会帮他处理。让他亲自上,他也处理不好。到这个时候,他有点庆幸。他不是明思宗,也就是那个倒楣的崇祯皇帝。

  对于明末得几个皇帝,崇祯算是评价比较不错的,都说他很勤政,虽然很刚愎自用,至少比前几个皇帝要好很多,如果不是这个那个问题,或许明朝还不会完蛋。

  但是,李忱看过一个原因。崇祯为什么换那么多个宰相。因为,那个时候,明朝没有合格的宰相了。

  宰像是需要培养得,因为万历殆政得缘故,导致明朝宰相培养进程,出现断层。从万历死了以后,到崇祯,那么些时间,不足以让断层接上。结果就导致,崇祯始终挑不到一个合格的宰相。才会让他宰相一直换,政策也变来变去。对流寇得剿抚不定,最终酿成大祸。

  李忱庆幸,自己比思宗好些,唐代的宦官之祸,虽然剧烈,也出过很多个自己玩死自己的皇帝。但是,有一点比明末强,就是好歹没出现过,万历几十年摆烂得情况发生。

  宰相如何培养?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到不同部门,担任不同工作,慢慢培养他的见识和能力,这点到现代都没什么变。万历摆烂朝政,很多岗位都找不到人,虽然朝政还能免力维持,不过那都是在消耗明朝得元气,能够维持,那也是之前几个皇帝,留下来得遗泽。

  李忱闲下来,发觉有点无聊了。这段期间,他哪都没去,偶尔打打猎,顺便去渭河看一下,水车拆除进度,李忱把这件事情交给都水监去办,渭河边上得水车,拆了剩不到三分之一。

  其实他也没做什么,没有做什么强拆得事情,就是一个跟财税相关得政策。水车要收费。

  因为凡是山陵、河流、沼泽,理论上都是属于皇家的。你现在占了皇家便宜,不缴费,就给我拆掉。

  谁来说情都没用,不管你是黄亲国戚,还是世家望族,每个水车都要给我交税,越大得交越多。

  大家都认为,皇帝穷疯了,什么钱都要捞。没办法,本来设立这么多水车,根本必要,他们就是拿来磨点东西,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水车。

  会把渭河畔都给布设的满满,主要是就,不占白不占,你家占了,我家没占,那要是我磨什么,不就要交钱给你?与其如此,干脆自家也占一个位置,自己不用,还可以替别人磨,再收点费用。

  现在,皇帝穷疯了,什么钱都要捞。这水车,要保有还得一大笔钱。很多人不乐意了,只能拆掉了事。剩下这些得,都是认命的交了水利使用费得。

  渭河畔空了出来,李忱马上占了。他当然不用交钱。交给谁?交给内库,那不是托裤子放屁吗?内库把钱提出去,又兜了一圈,回到内库?

  李忱也不是占,他是趁着很多人卖水车之际,收了一些。这些水车干脆都没拆,李忱派人接收了事,你省得拆,我还省得装呢。不过他也没有全盘接收,好歹给了渭河一条活路,拆了许多太小型,没效益得。

  话说,李忱拆得这么干净作什么呢?铸币监不提,李忱要开工厂。没错,就是工厂。

  李忱把棉布技术,从印度带回来以后,就开始让高达研究织机。有那种引起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纱机,还有与它并称,加快了织布速度得飞梭。因为先有了后者,又有了前者,才引发了工业革命。

  对于这两样东西,李忱只是知道个大概。他提出了概念,然后让高达和几个同好,忙了许久,后来又有几个对机械感兴趣得孩子,加入了他们的研究。

  终于,在最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高达进京时,一并带到了长安。李忱顺势,准备在渭水河畔,设立工厂。利用渭水得水利,来驱动织机。

  对于,是否能靠着这两样东西,引发大唐的工业革命,李忱不抱希望。他只希望两点,第一,能赚钱,能赚很多钱。其次,起到一个抛砖引玉得效果,目前大唐已经出现了具有术百张织机的大作坊,李忱希望,这个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得出现,能够更加促进这一点。

  虽然对工人,可能辛苦了一点,工厂制度的出现,意味着人工得压迫,以前那种比较轻松,可以自己掌控时间得家庭作坊,慢慢会不敌大作坊,或者工厂的威力,而消失。

  这对工人来说,是一种压榨,尖锐得劳资对立,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只是,李忱知道,只有工业化,才能让大唐真正站在世界之巅。提前近千年得工业化,假如大唐真的完成了,那全世界还有什么能抵挡唐人得脚步。

  北方得游牧民族?哪怕是十个铁木真,当他带领蒙古人碰上一个工业化得国家,根本就是碾压,铁木真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带领族群,有多远跑多远吧。

  李忱抱着自己的小儿子,在花园里面散着步。杨二和小红,陆续都生了,杨二是儿子,小红仕女儿。倒不是他重男轻女,只抱儿子。而是小孩是恶魔,只有吃饱喝足了,睡着了,才是天使。

  刚刚小儿子在闹腾,好不容易把屎把尿完,现在才是他享受的时候。不要怀疑,他一个皇帝也亲自给孩子换尿布。这也是一种乐趣,当然了,是偶尔尝试一下,天天要他这样换,他也受不了。

  他受得了,史官也不干了。这样要他怎么记?禀笔直书吗?他实在都不好意思写,你干点什么不好,作些历史上昏君才会作的事情,我也不管你,反正我就是纪录。

  可是,你这换尿布什么意思。天阿,杀了我吧。史官是没这样说,但是李忱体贴得看到他的反应,想说,下次还是别太刺激人家比较好。

  (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去看军队操演?现在才刚成军,也没什么好看得。),李忱一边抱着孩子,一边胡思乱想道。

  现在皇宫对他也没什么新鲜感了,地方很大,可是再大,天天这样逛,也有腻的一天。

  怪不得好多皇帝不是修道,就是修佛,这皇帝,不喜欢打人杀人,好像真没什么娱乐。

  来去看看孩子上课好了,李忱突然想到。他已经下令,在大明宫开了个皇家小学校,让他大儿子李凗读书,结果成立以来,他还没去看过呢,现在正好去看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