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争锋 0368章 原生态的蒙古人

《大明争锋》0368章 原生态的蒙古人

作者:天劫者 字数:3747 书籍:大明争锋

  对于这一点,很让人失望,总之孙传庭很失望。

  失望的不仅仅是没有人来劫人,更是人还没有被劫走。

  说来好笑,他派去护送的人少,这并不是什么引反贼来劫人然后埋伏他们的手段,而是确实想让人将高迎祥救走,仅此而已。

  一路平静的结果让孙传庭实在想不通了,如果说是他自己的威慑力实在太大了让反贼不敢行动的话,这样的鬼话孙传庭是不信的,但是...要知道这次他创造的条件是有多么的诱人便利啊,不仅仅是兵少,而且沿途的官员配合的也不是很紧密,大致上的一个意思就是从头到尾只有自己千余人马护送,所以想来想去都想不通的孙传庭只能想到一个解释了,那就是根本没有人想救高迎祥,他的那些旧部啊,八大王闯将什么的,统统都不想救他...就是这样。

  孙传庭叹了口气,他都肯冒着被崇祯责怪的风险想把高迎祥送出去给反贼们添乱了,但是偏偏没人配合啊,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世上什么最复杂,莫过于人心了,这次便是被失算在了这儿啦,看着训练场上的士兵们喜色洋洋地在操练着,孙传庭只是暗自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对于这些士兵和他自己而言,这都是一次完美的战绩,至少表面是这样。

  只是孙传庭知道,要是高迎祥被救了回去很明显对朝廷更加有利,到时候那些反贼谁主谁副还是一个问题,高迎祥的特殊很大一部分在于他的士兵和号召力,毫无疑问一个光杆司令和被救回去的他对比张献忠他们已经没有了多大的优势了,反贼必将内乱...而且要是高迎祥被劫走,孙传庭是有责任,但是也不会有什么大碍,至多功过相抵罢了,但是沿途那些不配合的官员可就要被皇上狠狠治理了,以后想必也会安分不少......

  他倒不是存着什么坏心思,只是被有些破事实在弄得是心力交瘁了,他已经感觉到自己这次已经狠狠抢了陕北那位大人的风头了,京中杨嗣昌倒是没有什么大碍,毕竟工作性质说到底是不一样的,只是相对于洪承畴来说孙传庭是个后辈,而且都是从书生转行的,两人竞争力太大,而洪老大又太过强势所以闹得有些不愉快,不过还好两人的工作范围不交叉,否则这日子没法过了。

  孙传庭也一直在让步着,做人做官啊,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孙传庭突然的感慨,他有些理解那些反贼们不营救高迎祥的做法和心理了,无非就是人人想当老大和...狼心狗肺罢了!

  .........

  北直隶,紫禁城,崇祯和杨嗣昌在对坐着饮酒,两人脸上都是欣慰开心的笑容,崇祯满是皱纹的脸上有些酒红,他是个好孩子,寻常时候严以自律,滴酒不沾,所以有些不胜酒力,今日能拿起酒杯可见他现在的心情,说着话老脸上又是一片感慨沸腾。

  “杨爱卿,今日看清那个乱臣贼子高迎祥了吗?”

  崇祯还是要面子的,所以高迎祥送往京城的时候,他没有去看过,毕竟一个堂堂的大明皇帝,去看一个反贼头子算是几个意思?未免免得自己太过心虚和在意。

  杨嗣昌点头,心里也是唏嘘不已,诚然他对于自己那个剿匪的政策深信不疑,但也绝对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成果,所以毫无疑问这次的功臣是孙传庭,杨嗣昌清楚,所以也未居功,再次说道,“陛下,此次大胜真可谓鼓舞人心,孙巡抚功不可没啊。”

  崇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这件事就算是杨嗣昌不提他都不会忘记,孙传庭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这点让他尤其高兴,至此他真正多了有一个可用之人,这能生擒高迎祥的是一般人吗?

  从天启年间就开始活跃的反贼,到了崇祯继位以来愈加猖狂,这期间起起落落但还是有这么几位一直在坚挺着不管经历怎样的打击都不曾消声灭迹,高迎祥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连崇祯都已经习惯了这闯王的来回折腾,几乎被全军覆没也能短时间东山再起,然后就是周期性的起起落落,所以他看到孙传庭刚刚打完仗之后给他的战报上说高迎祥已经被生擒的时候是绝对不信的,说到底他自己认为这是一件挺玄乎的事情,直到他远远看见了高迎祥的身影,他没有去看,那只是表面上。

  而现在,崇祯开始相信,自己是可以力挽狂澜的,他兴奋到了极点,长久以来堆积在心里的阴郁一扫而空,皇太极算什么?后金算什么?反贼算什么?东北祖大寿有算什么?西北更不算...崇祯不愿意承认的是,在此刻他心里十分愉快和充满憧憬的时候,想到西北那儿莫名地让他感到不安,这是后金和辽东这些看上去更强劲的实力所不能够的。

  “杨爱卿,现在西北那边形势如何了?”崇祯顿了顿恢复了一脸平静,兴奋的心理才刚刚点起星星之火便被浇灭,问出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只是这语气比起他以前每每提到西北一事时候的沉重要显得轻快了不少,还是有所改变,但终究是无足轻重。

  杨嗣昌听着又是欣慰又是担忧,崇祯在这个时候还能冷静地关心正事让人高兴,这么一个勤勉自律的君王着实难得,只是这也可以看出西北已经着实是朝廷和崇祯的心腹大患了,更让人忧心,更蛋疼的是让人无能为力,不过好在近来貌似有了一个好消息,心想着杨嗣昌紧皱的眉头有些舒缓开来。

  “陛下,西北那儿着实发生了大事...”杨嗣昌深吸了口气,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崇祯,“关西十万蒙古铁骑进攻西北!”

  .........

  “————”崇祯默不作声地,脸色时而阴沉时而晴朗,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然后慢慢便缓和了起来,杨嗣昌看在眼里觉得这个反应才应该是正常的。

  宁夏的事情具体来说这是一个很操蛋的消息,因为杨嗣昌也分不清那到底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理论上是应该让人担忧的,但实际上却是让人很高兴,杨嗣昌此时就是这样的感觉,相信崇祯也是这样的...矛盾。

  “科尔沁部落尚未攻下,而又有十万余蒙古骑兵的侵袭,只怕现在的西北不太妙了...”杨嗣昌沉默了许久之后接着说道,让正在发愣的崇祯一愣,然后回过神来。

  “杨爱卿你说西北会有危险?”崇祯动了动嘴唇问道。

  杨嗣昌张了张嘴唇,然后缓缓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是有些没底的,他并不知道宁夏到底有多少实力,但是就眼下的情况下来看若是还能相安无事那才真叫奇怪,这是事情,只是杨嗣昌总感觉这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自从宁夏被崇祯列入重大威胁之后,他对于那西北的信息来源和投入加大了许多力度,可以说东北都没有宁夏占用的力量多,可越是这样越是让他觉得不对劲,因为他所能打听到的这些算得上隐秘的消息都是可以轻而易举从民间打探到的,而更多的事情他却是怎么都打听不到,比如说...那宁夏到底有多少兵马...甚至于这次的蒙古大军来犯的消息现在宁夏已经是传的沸沸扬扬,而他正是从哪些喜气洋洋的百姓们的口中得知的,而又从别的途径验证了一下,发现确实如此...

  如果说这件事还可以解释的话,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宁夏内忧外患这些百姓还兴高采烈个屁啊...不管怎么说,打仗都不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算是他们对宁夏军队很有信心,总要死人的吧?所以杨嗣昌愈发感觉要么这些百姓是傻了,要么...还是这些百姓傻了,他不否认从收到的消息看来宁夏是一个好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和和美美,但他终究还是不觉得能以一地之地对抗这么强劲的敌人,杨嗣昌很理性的分析着,然后还是为自己这种心里这种不着调的情绪找不到理由。

  他坚信,西北可能会载跟头,于是更加肯定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所希望的,也是崇祯所希望的。

  崇祯见了脸色似乎有些发愁了,“要是西北真的被异族攻下了,那我大明又当如何?”毫无疑问若是西北被蒙古攻下了那大明无疑就是失去了最坚固的屏障,不夸张地说以大明现在的处境只能是任人宰割,西北那块对付反贼所用的四正六隅政策,增加的兵力本质上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集合,对待反贼尚且凑合,对蒙古的骑兵就是以卵击石了,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银子...

  现在的大明根本就做不到再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这也是为什么崇祯之前会做下圣旨来为宁致远澄清这么操蛋的事情了,无非是不能打了,当然了,貌似打不过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杨嗣昌终于一愣,然后低头陷入了沉思。

  .........

  大炮在草原上轰轰作响,然后在地面上留下一些不大不小的坑迹,一些身影灵活的士兵在乘着马在躲闪着这危险的火器,对于这些蒙古士兵来说这一切也显得太过陌生,人数多所以目标众多,这两点让他们还是吃了不少亏。

  李定国在阵前撇撇嘴,威风凛凛的模样示意手下准备突袭,心道打硬仗还是要靠本少爷带领才行啊,不过话说在草原上弄出这么多坑会不会被致远骂啊,来年还并不知道能不能长出草了...

  “冲啊...”随着最后一波炮火的停息,李定国手臂一扬,身后的队伍如同潮水一般的前涌,而他自己率先策马奔腾着,冲向了人头乱窜的敌方阵地,开始了他的厮杀之旅。

  这是李定国与蒙古来客的第一次交锋,感觉相当凑合。

  地下枯黄发绿的草叶上面布着丝丝血迹已经干涸,秋风吹过带走了阵阵血腥,留下了杂七竖八凌乱着的许多尸体...

  这是一个典型的激战过的战场,而处理战场实在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李定国吆喝着众士兵好好干活也是实在没法了,这儿毕竟可是他们的地盘,总归是要打扫的,否则假以时日还不是一片尸身骨海的烂摊子,李定国好歹是老大,所以也不会亲自去做,就算事必躬亲也不会体现在这方面上。

  刚刚经历了一场小胜的李定国并没有显得多么高兴,他在之前没有和汉人之外的人打过仗,倒是和各种各样的汉人部队打过仗,有一般地方部队,不堪一击,洪承畴的洪兵,有两下子,孙传庭的秦兵,更是比洪兵又多了两下子...总之作战经验吩咐的他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大炮轰炸让他们乱了阵脚的前提下自己等人的突袭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打击,对方是有些慌张但还是可以应对着。

  然后对方撤退了,双方的兵力各是三万对四万,地上的尸体可以辨认出伤亡比例大概是四千对一千,宁夏一方每死一个人对方死四个,貌似很合算,但是没有人会这么想。

  这群蒙古的士兵在骨子里或许有着李定国一样的好战因子,而且这种野性被很大程度地挖掘了出来,打仗的时候是不会想着撤退的,这种天然的性子带来的好处就是类似于宁夏的严厉军纪下所训练出来的士兵,没有军令根本不会撤退,只不过一种是信念,一种则是处于本能,而他们在有着这种强大的本能之时更是有着强悍的身体素质,这就是为什么蒙古以几百万人的人口可以统治人口远超过他的汉族而形成了元朝。

  打漠南蒙古的时候李定国并没有什么感觉,那都是一群软蛋,大炮一轰他们就只知道逃走,士兵们一交战落了下风也是想着逃跑,只有到了科尔沁这儿才在多尔衮的强压下有了些抵抗力,李定国现在知道了,那些上天给蒙古人的眷顾已经被这些漠南蒙古的软蛋给磨灭,而他们将要面对的,将会是一支大规模的原生态蒙古骑兵,他们来自很遥远的漠西。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