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格格驾到 第0118章 做一番大事

《格格驾到》第0118章 做一番大事

作者:三姝贝 字数:2648 书籍:格格驾到

  二十几个戈什哈在暗中答应一声,一起亮出匕首。朱康一怔间,他手中的梁广树已经脱手。船小人多夜暗,一时不知钻到哪里,一船人顿时乱成一团,惨叫声中,十几个弟兄已着了匕首落水。剩余的有的吓愣了,有的跳水逃命,有的上来厮打,却怎么抵得过训练有素、军令号严的官军?朱康见大势已去,扬着手对其余几只船大声喊道:“弟兄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出一个是一个啊!”喊着就要投水,早被几个人死死按定了,一边捆绑一边拳打脚踢,一时间便缚得跟粽子相似。

  “一个也逃不走。”暗中,阿桂的眼中像鬼火一样磷磷闪烁:“你们上岸就知道了,你们要向南,也许能漏网几个。往北,死路一条!”

  这场惊动朝野的谋反案就这么被阿桂轻松制服了。第二日,阿桂清点犯人,写奏折上报朝廷。公子见此事已平,和阿桂道别离开陕州。

  黄河南岸,一个人影从水里冒出头,先巡视了一下周边环境,见无官兵驻防,这才放心大胆地游到岸边。很快,他从水里钻出来,冻得哆哆嗦嗦地快步朝岸上走去。这人就是从船上跳到河里的李明。幸好李明聪明,上船时没有和朱康坐在一起,他选择坐最后一只船,见事情不妙,第一个跳河找活路去了。

  此时,他从河里钻出来,浑身湿漉漉地,深一脚浅一脚地狼狈往前走。这冷的天,衣服又湿了,总得找户人家才是。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哪里有人家?好在他怀里还装着两块火石。找了一个背风地方,点燃一捆柴火才算熬了半夜。

  第二日,天蒙蒙亮,他才辨识方向朝西走去,心道。过了黄河可是山西地界,总算是逃离樊笼了。折腾了一夜,他又累又饿,想着怎么找户人家混碗饭吃才好。

  走了好一会儿,才算见到一处茅草屋。此时,李明也顾不得其他。踉踉跄跄过去拍打柴门。不一时,从里面钻出一个汉子,年纪三十五岁左右,面皮白净,浓眉大眼。见李明如此狼狈。干脆问道:“你是逃离出来的叛匪么?”

  李明吓了一跳,还以为这汉子是官军呢,夺路就逃。那汉子一个纵越,翻身过来,一把抓住了李明的衣领,径直把他甩进院内,又说道:“话没说完,你逃个什么?”

  李明见状。装出一番悲苦样儿,说道:“你要问什么?我不过是兴安府逃出来的难民,想讨口饭吃。哪儿是什么叛匪?”

  那汉子呵呵笑道:“你少糊弄我!看你的衣服皱成这模样,明摆着是昨夜渡水而来,连夜烤干的。我听说陕州闹叛乱,我这里和陕州只有一河之隔,难道你不是叛匪么?如果是官军,这会儿早闯进民宅要鸡宰鸭了。还会装扮成你这模样讨饭?”

  李明见这汉子说得头头是道,双膝一软。跪下磕头道:“大哥英明,求大哥救小弟一命。”

  汉子扶起李明。说道:“我也算不上什么大哥,只是同道中人罢了。”

  一说同道中人,李明急忙起身问道:“这么说大哥也是道上混的?可有谋反的意思没有?说真的,我李明正想再联合一拨人谋反呢,大哥可有这想法没有?”

  汉子拱手对李明说道:“这里说话不方便,我们进去谈。”

  李明忙说道:“对,对,这么机密的事情怎么能在这里说?小心隔墙有耳。不对,你这里也没有墙啊,怕谁听来?”

  汉子拉他进屋。只见屋里摆设很简单,一张用木板做成的床,两只木墩,还有一张石头做成的案几。除此之外,碗筷用具都是采自山林,极为朴素。汉子请李明坐在木墩上,用一破瓷壶烧了点热茶,倒在一个凹状的石杯子里,端给李明。李明接过石杯,吹了吹喝着,又问:“敢问大哥,屋里可有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一并让小弟吃点,肚子实在饿得难受。”

  汉子从里面拿出两块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李明也不嫌硬,嘎嘣嘎嘣地咬着吃了。汉子这才又问道:“你可真是从陕州逃出来的匪徒?”

  李明艰难地嚼着馒头,吐字不清地说道:“不瞒大哥说,我不是匪徒,我是匪首,陕州的暴乱就是我策划的。和我一起的兄弟朱康已经被官兵抓走了,我跳河才逃了出来。”

  汉子惊问道:“这么说,你可是李明?”

  李明也吃了一惊,说道:“你怎么知道我名字的?”

  汉子说道:“陕州暴乱两个匪首的名字一个是朱康,一个是李明。你说朱康被抓了,那兄弟肯定是李明了。”

  李明连连赞叹说道:“大哥真聪明!不做匪徒都亏了。如果我和朱康兄弟之前认识大哥,这会儿也不会失败了。不过,我说,大哥叫什么,到底是什么人?怎么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搭个草窝呢?”

  这汉子一听,惹动心思,双眼一红,差点滚下两行热泪。原来,这汉子就是从双蛇山逃下来的小军师武用。那日,他百般劝说段勇无果,躺在房中难以入睡,正在胡思乱想静芳不知在虎头山如何了,隐隐听得山背后传来兵戈弓箭声。他心知不妙,怕官兵晚上偷袭山寨,急忙找条小路从山上逃下来。后来,他听说双蛇山和虎头山都被剿灭了,双蛇山寨主吐血而亡,虎头山寨主被押往京师。他心寒胆裂,也不敢回山寨找静芳,又不能回家找正妻于氏。想了半日,心道,陕州原来有自己一个远方表弟,少不得先来投靠他一番。不想这表弟却去江南了,武用无亲可投,又听说官兵要来平陕州县衙之乱,生怕牵连到自己,只好渡河而来,在这里草草建了一间茅屋,砍些柴火去村中卖掉,再买些吃食,掩人耳目。

  听武用叙及内情,大有志趣相投之意。李明深喜总算找了一个有脑子的聪明人,不比他们这些蠢汉强?武用心怀大志,在双蛇山却不被寨主看重,此时见到李明,对自己钦佩有加,也大生知音难求之感。两人一拍即合,索性仔细商量如何东山再起,好好谋反,做一次大事业才成。

  李明本是一屠夫,这辈子做得唯一雄壮的事情就是劫持了梁广树,占了三天三夜的县衙,其他的大事还真没做过。这会儿和武用商量做大事,少不得心里犯嘀咕,大事,到底啥才是大事?

  武用说道:“其他的不说,我们先在此地招兵买马,等队伍壮大之后,我们就反了朝廷。你们之前的主意不错,朱康,李明,我们起个名号叫“朱明”朝。”

  李明听他拿自己的名字做名号,心中倒也很欢喜,又问:“可是我兄弟朱康已经被抓了啊。”

  武用轻描淡写地说道:“被抓才更好呢,你们之前不是说朱康是朱五太子么,我们就说要反清复明,为朱五太子报仇,岂不是更好?”

  李明豁然开朗,之前只是懵懵懂懂凭感觉做事,这会儿初遇军师,被他这么一开解,陡然豁然开朗。他拍手叫道:“果然是军师,脑袋瓜子就是比我们卖肉的好用。”不过卖肉的也有卖肉的好处,想了一会儿,就把很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了:“你说要招兵买马?”

  武用点头说道:“那是自然的,没有兵马如何与官兵对抗?”

  李明问道:“可是我们身上没有银子啊,怎么招兵买马?”

  这一次,武用真晕了,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想了一会儿,这钱上的问题,他还真不在行,于是,虚心问李明道:“兄弟你可有什么好的主意?能让我一夜之间发财的办法。”

  李明叹了一口气说道:“兄弟没有什么好法子,唯一会做的就是卖肉,不过也得有猪肉才行啊,这会儿我从哪儿弄猪肉呢?”

  武用不愧为小军师,想了一会儿,说道:“好,我们就从猪肉开始。”

  李明忙问:“怎地从猪肉开始?不会我又得去卖肉吧?”

  武用微微一笑,说道:“那倒不用,军师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弄到军饷,你就瞧好吧。”

  第二日,武用扮作风水先生,缓步来到运城县城。他手摇着太极铃念道:“走路的,看道的,家居的,在外的,搏一搏前程,算一算仕途。一百年风水,三百年时运,有灾的消灾,没灾的添福了。”

  连着走了两道街,任他喊破喉咙,硬是没人理会。武用口干舌燥,找了好大一户人家,坐在人家的石阶上。这时,门突然开了,走出来一个着长袍、面目红润的乡绅。这乡绅见了武用,作揖说道:“先生有礼了。”

  武用一见,急忙站起来回礼说道:“老师傅客气了,门生武用见礼了。”

  原来,《易经》本是百经之首。想当年,孔子四十读易,韦编三绝,方大生感慨。孔子原本为儒家之师,如此,却都算是孔子的门生。武用见乡绅年长,故此称他为老师傅,自己谦称为门生。

  乡绅拱手说道:“先生疲乏,可来小室一坐,喝杯热茶再走?”

  武用忙谢道:“劳驾师尊!”(未完待续)R655(..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