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素手染春秋 第423章 骤起发难

《素手染春秋》第423章 骤起发难

作者:菜小小 字数:3608 书籍:素手染春秋

  本来组织了一场洛水河畔遛弯活动,三娘就准备歇了到处跑的心思安心读,结果当天就接到消息,说是晦日御驾亲临九州池,召集群臣相聚宴饮,她和她祖父也在应邀之列。

  郭家祖父摩拳擦掌。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不枉他提前召集幕客准备诗作!

  所谓的晦日,其实离得已经不远了,也就是正月最后一天。

  作为全年里头的第一个晦日,常被称作是"初晦"。

  时人有正月晦日祈福驱邪的习惯,在这瞧不见月光的黯淡日子里,人们要相携出游,泛舟宴乐,尽情欢笑、尽情畅饮、尽情歌舞,最好能让欢声笑语、琴瑟箫管响遏行云,把一整年的厄运统统驱散。

  比如大家都不喜欢过穷日子,所以晦日这天有送穷的习俗。

  文人墨客大展身手的时刻到来了,纷纷写起了送穷诗文。

  这种诗文发展到后来的韩愈时期,他别出心裁地写了自己和穷鬼的对话。

  韩愈在《送穷文》中表示自己和智穷(做事刚直高尚不圆滑)、学穷(不学实用学科只深入钻研各家学说)、文穷(文章不合时宜只能自娱自乐)、命穷(利居众后责在人先)、交穷(交朋时对别人推心置腹他们却和我反目成仇)这五只穷鬼相伴四十多年,穷鬼们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他本来有心在晦日这天把它们通通送走,最后还是不想为了世俗所谓的"显达"背信弃义把它们抛弃。

  算了吧,这辈子就这么当个穷君子好了!

  由此可见,写文章的家伙就是能把所有文体都灌注自己的思想,连晦日写个送穷文都能玩出花来。

  三娘小小的脑壳里还没有这么多思想,满脑子都是"可以去九州池玩啦"。

  她以前虽也过了几次晦日,可年纪到底太小,家中不会带她出去游玩,是以晦日春游这种事她还是第一次参与,兴冲冲地跑去问小伙伴们"你们去不去"。

  答案当然是所有人都会去。

  三娘更高兴了。

  唯一不能去的可能是她不争气的叔。等她兴奋劲过去了,才爬到她叔腿上坐着发愁:"叔你以后是考武举还是考文试呢?"

  郭幼明理直气壮地道:"我就不能当个富贵闲人吗?"

  三娘道:"不行,万一你无所事事到二十五岁后被抓去从军,我就二十五年见不到你了!"

  郭幼明好笑地说道:"要抓人去服兵役怎么都抓不到我们家吧?"

  "以后的事哪里说得准?"三娘还是一脸愁容。她刚从李泌那里听说了,从军的人比她阿耶更难回家,说不准一去就是二十几年!

  郭幼明都被她的忧愁给感染了。他也认真琢磨了一会,无奈地说道:"我实在是文不成武不就,估计文试武试都过不了。"

  听到她叔这么说,三娘举起小小的手爪去摸她叔脑壳,边摸还边宽慰道:"叔也有长处!叔特别会交朋,长安城里没有叔混不进去的宴会!"

  郭幼明听得面上一红。

  这小家伙怎么把他自吹自擂的话都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今年正月是小月,也就是只有二十九天,算下来并没有正经的晦日。

  不过李隆基一向是热闹的,都在路上憋了二十天了,休息两日后自然想召集群臣一起快快乐乐过个节。

  虽不是什么正经宫宴,大伙还是穿得比较正式,入眼都出都是朱紫之色。像郭家祖父这样熬了个三品退休的,也堪堪能穿上紫袍来赴宴,剩下的四五品便是红色了。

  三娘还是小孩子,衣着没那么多禁忌,她穿了方便玩耍的衣裤,不过颜色一如既往的花里胡哨,着就很喜庆。她一到九州池,就被李俅拉去玩儿了。

  郭家祖父都没反应过来,一个错眼孙女就从自己手边消失不见。他只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边与昔日同僚们闲聊边与抽空几眼自家宝贝孙女那边。

  三娘已经在温泉宫那边登船玩耍过了,得知今儿要乘船泛舟也泛太兴奋。

  她与李俅他们玩耍到快开宴,怕祖父一个人坐着太寂寞,便挥别小伙伴跑回祖父身边坐下。

  唐代处于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转化时期,寻常官宦人家聚会时大多已经习惯了坐凳子围坐合食。只不过这时候凳子的叫法各不相同,大抵是按样式称为方凳、长凳、月牙几子等等。

  李隆基经常带群臣出去巡幸各地,路上累了在野外经常没地方休息,于是命人制作了方便携带的"逍遥座",形制与胡床相似,但重量更轻,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用的时候展开来坐。

  有的人表面上起来是九五之尊,实际上命人随身扛着折叠椅子这种钓鱼佬装备!

  作为一个颇具革意识的皇帝,李隆基到了洛阳便命人摆出长桌方凳方便众人欢坐宴饮,准备趁着晦日好好地热闹一场。

  宫宴上适合大人们坐的方凳对三娘来说有点大了。

  她坐上去试了试,下地把它推得离长桌更近一些;再试了试,又觉得离她祖父有点远,再下地把它往她祖父那边挪了挪。

  贺知章见她忙活了半天,乐道:"这么喜欢挨着你祖父坐?"

  三娘乖巧答道:"离得远了,我不好和祖父说话。"

  座中就她这么一个小孩,贺知章开了口,旁人不由也跟着多她几眼。

  座中有个叫李林甫的,乃是与皇室连亲带故的宗亲,去年设法谋得了黄门侍郎的职位。

  别听这官职像守门的,实际上乃是个十分要紧的职务,算得上是门下省。

  门下省掌管着朝中各项政令的审议,与皇帝非常亲近,大多选择姿容俱美的官员担任。

  李林甫腹中学识虽不甚多,长得却是相貌堂堂,一双眼睛仿佛天生含情带笑,叫人觉得他待你万般亲近。

  他入了门下省,既然不用他草拟政策,也不需要他去执行,只需要批复"可行"或"不可行"就行了,于他而言可谓是如鱼得水。

  至于他怎么知道具体的政策可不可行?

  他私底下认识高力士和武惠妃啊!

  这两位可是李隆基身边最亲近的人,李隆基有什么想法他们比谁都清楚,李林甫的做法时甭管别人怎么想,李隆基的想法最重要。

  反正李林甫每次审议出来的结果都让李隆基感到满意至极。

  半年下来竟真的让他坐稳了黄门侍郎的位置,且还越来越得李隆基的宠信。

  李林甫打量了三娘几眼,笑着向郭家祖父夸道:"许久前便听说郭家出了个小神童,今日才终于见到人了。瞧着果然是个聪慧伶俐的小娃娃啊!"

  三娘听到有人夸自己,转头了过去,只觉这人待她似乎也没什么恶意。

  因着对方是与她祖父说话,她便没有插嘴,只眼也不眨地打量回去。

  李林甫今年五十出头,仍留着一把乌黑的好胡须,相貌确实颇为不凡。

  他对三娘确实没甚恶意,毕竟他家中也有几个年岁不等的女儿,平日里待她们如珠似宝。

  当初长女长到婚嫁年龄,李林甫曾在待客的厅堂那边开了个暗窗,方便女儿们隔着窗纱观察来家中做客的权贵子弟,女儿相中哪个便把她嫁给哪个。

  对待与小女儿腾空差不多大的三娘,他还真没带上多少朝堂上的算计。

  见三娘直直地朝自己望过来,李林甫笑着对她说道:"我家么女腾空与你年岁相近,偏偏不太与家中姊妹玩耍,朋也不太多,只埋头读习字,你若得空可以到我家做客,说不准你们能玩到一块。"

  三娘一听有同龄朋可以交,立刻欢快地答应下来:"好!"

  郭家祖父已经致仕,最有出息的郭子仪又在边远的安西都护府,郭家目前没出有特别值得结交的价值。

  虽说三娘是面过圣的小神童,可她到底是个女孩儿,且年纪还这幺小,一般人也没想过从她这里下手。

  难道要他们也跟放荡不羁的贺知章那样交个"小"?

  直至这会儿李林甫提出让小孩子之间交个朋,众人才回过味来:对啊,不管郭家三娘以后到底有没有前程,让家中儿女和她结交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

  能沾沾她的聪明气也不错。

  三娘还不知道有一大波小伙伴正向她涌来,她在她祖父身边乖乖坐定,就听有人通传说御驾到了。

  三娘跟着众人一起起身恭迎,可惜因为个头太矮只能见前头那一身身朱紫衣袍。

  可恶!

  她什么时候才能长高!

  既然是想过个热闹节,李隆基没让大伙站太久,笑着坐下后便让群臣也齐齐落座。

  这种宴会除了三娘这种小孩子会认真吃喝,其他人的心思都在别的地方。

  这不,御宴还没过半,李林甫他们这些在御前得宠的高官近臣不仅轮流敬酒歌功颂德,酒到酣处还起身向李隆基献舞称庆。

  三娘正认真解决手里一块饼子,到李林甫等人次第起舞后愣了一下,接着便目不转睛地了起来。这种高官相继起舞的画面,她还是第一次见识!

  李隆基见此情景也是心情大好,竟是命人取了面羯鼓来亲自为他们击鼓。

  天子击鼓这种事三娘就更没见识过了,她好奇地睁圆眼睛向李隆基手头那面羯鼓,没想到光靠一面鼓也能敲击出这么多音调。好厉害啊!

  许是远远瞥见三娘眼底由衷的钦佩,曲毕李隆基朗笑着给献舞的群臣赏赐了一圈,最后居然让人把羯鼓赐给了三娘。

  三娘震惊了。

  为什么自己会突然拥有这么大一面羯鼓!

  她糊里糊涂地跟着众人一起谢了恩。

  钟绍京不知什么时候趁着大伙起舞挪了个位置,正巧坐在三娘旁边。他瞧见三娘那吃惊的模样,不由乐道:"你你这身花衣裳,是不是与这面花羯鼓极相衬?"

  三娘仔细一,这羯鼓果真满是吉祥花纹。

  众所周知,吉祥花纹的颜色一般也很喜庆,瞧着确实与她那身花里胡哨的衣裳十分相近。

  三娘:?????

  三娘气鼓鼓地反驳道:"我衣裳上没有花,不能叫花衣裳。"说完她又一脸苦恼地着眼前的羯鼓,她只学了琴,不会击鼓,难道又要多上一门课吗!

  她绕着羯鼓连转两圈,才和钟绍京说起自己的烦恼。

  钟绍京道:"圣人不喜欢琴,你别学琴了,学击鼓便好。"

  三娘当即和他分辨起来:"我学琴又不是为了圣人喜欢。"

  钟绍京哈哈笑道:"那你把圣人赐你的两杖鼓还回去。"

  三娘道:"可是刚才圣人击鼓,我觉得两杖鼓也很有意思!"

  钟绍京乐道:"既然有意思便都学了吧,只是别去你老师面前击鼓,说不准他会嫌你吵。"

  三娘认真记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