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哥万福 第860章:蝗灾

《表哥万福》第860章:蝗灾

作者:犹似 字数:1802 书籍:表哥万福

  第861章蝗灾

  大姐姐没劝说什么,只道:“祖母的丧事还需要办一段时候,你想清楚了之后再答复我。”

  之后的日子,父亲厌恶的态度,下人们背后的指点议论,身边人怜悯的目光,族人冷淡的态度……

  周围的一切全变了。

  虞善思这才知道了,大姐姐的良苦用心,原本最应该厌恶他,甚至是痛恨的大姐姐,不会像三姐姐那样,口蜜腹箭地哄着你,眼里算计了利弊权衡,心里不动声色地将你论斤称两,为了成全自己,连他和母亲都能牺牲。

  她一直是个称职的长姐。

  在虞府时,对他照顾有加。

  到了北境,远离了家族亲人,她又承担起对他的教导,考校他课业,指点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关心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担心他在学舍里日子清苦,为他准备了香药茶食,笔墨纸砚,金银细软,担心他与同窗们相处不好,还另外给同窗们也准备了礼物,让他看着送人。

  直到马车离开了府里,虞幼窈这才返回了九韶院。

  春晓捧来了虞善思带来的礼物。

  竟是一尊岫玉雕刻的小缸,还是一整块岫玉掏膛、修磨、雕花做成,单掏膛这一工艺,就需要高超的技艺,玉不是泥,它又厚又硬,是需要依赖小小的工具,一点一点地从中间掏空,打磨成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神,但凡有一点差错,整块玉料都要裂碎。

  鞍山一带盛产岫玉,玉料算不得上乘,却显得油润,再经虞善思依势形象,精心雕刻,显得浑然天成。

  可见是花了不少心思。

  虞幼窈很是喜欢,就道:“回头在里头养一株水仙花,就摆在书房里。”

  ……

  又休养了几日,虞幼窈脚上的伤总算好了。

  岳嬷嬷带着几管事过来拜见虞幼窈,都是当初参与番薯试种的人,很得虞幼窈看重。

  岳嬷嬷道:“小姐提出了扦插番藤的种植方法,却是有心裁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找到了番薯最高产的种植方法,也因此番薯在南北两地,迅速且广泛的种植开来,我和几个试种番薯的管事商量,像稻子一样先进行集中育苗,追肥催长,等发了番藤,到了端午节前后,再剪藤扦插。”

  虞幼窈心念微动:“这倒是个好方法,精心育苗的番藤,品质优于根块种植,产量兴许还会提高,经过育苗催长后,番藤会更繁茂,也会大大提高扦插的范围,最重的是,通过育苗扦插,也不会因为过度剪藤,影响番薯的生长,减少番薯的产量。”

  岳嬷嬷笑着点头:“辽东一带的番薯种植,主要集中在襄平一带,产量虽然不少,但除了自己家里吃,留一部分育种,大部分都被幽军征收,赈济灾民,数量还是很有限,如今大批流民涌入辽东,扩大番薯种植也是迫在眉睫。”

  这也是虞幼窈最担心的。

  诚然“来北境襄助武穆王,推广番薯广泛种植,缓解北境灾情”,只是对外的说辞,但是她从来就没把这话作假。

  从她踏入北境的地界,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地,尽量将番薯种到辽东每一寸土地上。

  让涌入北境的灾民,能靠着开荒种番薯,在北境安身立命。

  岳嬷嬷道:“通过育苗种植,预估每一亩番藤,至少能扦插六、七十亩地,是原来的十倍不止,还能保证番薯的产量,完美地解决了薯种不足的困境。”

  长久以来压在虞幼窈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定了,她微微一笑:“听说,第一批番薯已经育苗了?”

  早前听虞善思提了一嘴。

  岳嬷嬷颔首:“因为辽东一带气候较为湿冷,又是初次尝试育种,就选在三月初进行,选了精通农事的百姓精心照料,万幸第一批薯苗长势不错。”

  “第二批预计月底育苗,如果第二批没有问题,四月初将进行大规模育苗,同时也会教导当地百姓育苗种植。”

  虞幼窈心中有底了:“育苗大约需要多久?”

  岳嬷嬷道:“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及薯苗的长势情况推算,大约需要二十天左右,第一批和第二批薯苗,预计分别在四月初和四月底扦插种植,第三批番薯苗,端午节前后,可以大范围扦插。”

  虞幼窈面色一松:“辛苦你们了,等第二批番薯开始育苗,我抽个时间去庄子上瞧一瞧。”

  岳嬷嬷面带难色:“久旱必有蝗,而蝗虫过境,往往颗粒无收,北境多地区连年干旱,若是闹了蝗灾,辽东一带隔得近,肯定会受到波及,六七月份正是番薯的生长期,而蝗灾多在六七月,若不加以防治,恐怕……”

  百姓们对蝗虫的应对方法,都是蝗灾来临之后,进行捕捉、火杀、诱埋、声驱等,可如此一来,作物必然是要遭到重大损失。

  虞幼窈面色变得凝重,沉吟了半晌:“我记得《天工开物》里,有记载以砒霜辅以草木灰拌种,能有效防治虫害。”

  “《霍文敏公文集》也记载了,广东产一蟛蜞,能食谷之芽,大为农害,惟鸭能啖食焉,故天下之鸭,惟广南为盛,蟛蜞就是指蝗虫。”

  “西汉的《氾胜之书》中也记载了,用马骨、蚕粪、羊粪、附子等混合浸种,庄稼就不会生蝗虫……”

  虞幼窈对关心农事农物,也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一时间脑子里千头万绪,也没一个正经主意,就只好道:“容我仔细再想一想。”

  岳嬷嬷和几位管事,见小姐虽然一时,没拿出什么好主意,却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顿时都安心不少。

  虞幼窈暂时将蝗虫的事放下,转而又问起了:“我记得去年,在北境各地区试种了棉花,只有辽东南部一带,初步种植成功了?”

  岳嬷嬷连忙道:“辽东一带气候湿冷,唯有南部少数气候温暖的地区能种植棉花,主要分部在大凌河、小凌河、绕阳河、女儿河一带,因这一带棉植期较其他地区要短一些,所以去年育种晚了。”

  ??辽宁和吉林东南部,种植棉花的历史,长达400多年,大约明代开始种植,棉花是仅次于药材的军需物资。

  ?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