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哥万福 第1035章:孝期将满

《表哥万福》第1035章:孝期将满

作者:犹似 字数:1804 书籍:表哥万福

  这只是明面上的说辞。

  他见宋世子神情有异,只怕这其中还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旁人没有明说,他自然不好出言打探。

  但是,不打探就不代表,没有端倪。

  虞幼窈也道:“北狄大举入侵,辽东一带来了不少医术高明的仙长, 我手里有几张仙长的名帖,兄长拿一张去,改日转交给宋世子,也算是全了两姓之好。”

  宋虞两家是世交,虞幼窈在辽东这边的诸多算计,也有镇国侯府一份支持, 镇国侯府在武将之中颇有威望, 辽东这边的战事还未明朗,镇国侯府对边境战事的支持,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朝臣们对此战的支持。

  她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虞善德颔首:“如此甚好,”说到此处,他目光闪了闪,似有些欲言又止,最终化为一场长叹:“早前皇后娘娘有心为武穆王赐婚,趁太后娘娘国丧推延之际,把武穆王的婚事办了,否则将来也不知道要怎么拖延。”

  虞幼窈弯了一下唇儿,只是笑不达眼底。

  殷怀玺是武将,这两年北方战事吃紧,朝廷给了殷怀玺不少特权,加之殷怀玺名声太盛,朝中难免有些不放心,在朝中挑一贵女良配, 可以顺理成章地牵制他。

  虞善德自然也明白这点,只掠过不提:“朱公公拿了当年太后娘娘赐婚的一应文书, 牵扯出了你和武穆王的婚事, 三祖母孝期将满,你和武穆王的婚事也摆到了朝堂之上,家里不放心,让我过来问问情况。”

  宋明昭仿佛不知道,窈儿妹妹婚事定下一事,话里话外多有打探之意,对窈儿妹妹显得十分上心。

  联想到,宋明昭中了状元之后的一应举动,不难猜测他的心思。

  终究还是错付了。

  简单说了,当年太后娘娘赐婚一事,对丹书铁劵,却只字未言。

  说完了正事,虞幼窈又问了虞善德将来有什么打算。

  得知虞善德短时间内,没有回京的打算,虞幼窈写了一封举荐信,举荐虞善德进入梧山书院进修。

  几日之后,襄平传来消息说, 湖山先生见才心喜, 收了虞善德为关门弟子。

  也因此,宗长太太对虞幼窈也越发亲近, 并毫不避讳地在信中提及:“你父亲,卸了吏部的差事,重回了都察院,补了左副都御史的缺。”

  宗长太太没好意思直说,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也是看在他生了一个好女儿的面子,又正值原来的左副都御史年愈五十,虽远没到退休的年纪,但已有哀老之象,吏部将原来的左副都御史劝退,这才补给了他,否则就要明降了。

  左副都御史与吏部侍郎同阶,看似是平调,实则暗贬,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是治吏重臣,副都御史在地位上明显大有不如,加之皇上病重,宦官把持内政,都察院的职权被蚕食得厉害。

  不光被打回了原形,比原来还不如,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虞宗正的下场,虞幼窈早有预见,所以并不在意。

  她关心的事,宗长太太在信中,提及虞霜白在和宫里的嬷嬷学规矩,性子沉稳了不少,只字片语,却不难猜测虞霜白的日子并不好过。

  虞莲玉和虞芳菲的亲事,她早前在信中请求族里多关照一二。

  族里也不含糊,在宗长太太的干涉下,虞莲玉订了一位杨姓的寒门仕子,刚得了举人功名,前程很是远大。

  虞芳菲则订了江氏兄长的嫡二子,也算是亲上加亲。

  两桩亲事都还不错。

  杨姓仕子是族里出面订下,能被族里看中,想来不光家世人品说得去,才华方面也是不错,以后有族里撑腰,以虞莲玉的性子,日子也过不差。

  江氏是个聪明识时务的,江家家风也不差,虽有攀附之心,但无阴损之意,加之江家是耕读之家,江父是同进士出身,这家世还是不错的。

  以虞宗慎的身份,虞莲玉和虞芳菲,还能嫁得更好一些,但如此一来,难免会牵扯到一些家族利益,对虞莲玉和虞芳菲而言并非好事。

  如今一个年纪轻轻就得了举人之名,想来颇有前程。

  一个家底不错,日子也能过得舒心。

  如此也算了了她一桩心事。

  至于虞善言和虞善信,因着虞霜白凤命之女的身份,这二人的婚事反而并不是很顺利,至今仍未订下。

  姚氏急得火急火燎,虞宗慎却并不担心,直接放话:“男儿志在四方,晚几年也不妨事。”

  大有等虞善言和虞善信成材之后,再订亲的打算。

  虞幼窈深以为然,如今大周朝乱象四起,男子不像女子,晚几年自然更好一些。

  之后,宗长太太还提了,虞老夫人三年祭将满,族里打算请宝宁寺的大师,为虞老夫人做一场法事,另外还说了一些三年祭的琐事。

  可见族里对祖母的三年祭十分上心,也是卯足了劲头,想要尽量办得妥贴,虞幼窈对此也很放心。

  因虞幼窈不能回来,宗长太太还交代了一些,除服需要注意的事宜,钜细无遗。

  虞幼窈逐字看过,竟有些忡怔。

  一恍眼睛,她离开京兆也有三年。

  这三年来,她吃斋茹素,为祖母守制,身上穿着素淡的衣裳,佩着祖母生前的遗物,常思祖母,如今孝期将满,她心中不可抑制地涌现了一股酸楚。

  与祖母的点点滴滴,也都情不自禁地浮现在脑海里。

  虞幼窈轻叹了一声,给宗长太太写了回信,之后又吩咐殷十去一趟襄平,让许姑姑整理一下,她这三年来为祖母抄写的佛经,连同这一封信,一起寄回虞氏族里。

  诸事皆毕,虞幼窈开始准备除服事宜。

  事关孝道,万不可马虎,虞幼窈虽不能回京,但一应礼数却不能含糊,接下来几日,虞幼窈换上了素缟衣裙,闭门不出,抄写佛经。

  远在襄平的许姑姑,对虞幼窈除服一事很重视,在八月初十这一日赶来了锦州。

  许久没见许姑姑,虞幼窈欢喜不已,扑进许姑姑怀里撒娇耍乖,许姑姑心疼不已:“又瘦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