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一百一十五章 如何避开王安石陷阱?

《与南宋同行内》第一百一十五章 如何避开王安石陷阱?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1909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1282年夏秋的北方大旱灾凸显了澳大利亚西部的重要性。

  特别的棉田的大丰收,让无数有心人眼红。

  先前,贾老狗牵头成立的大宋钱行由于是政府担保,其存取条件,信贷条件与流求钱行相差不多,所以取得了相当的利润。

  但是,同时成立的大宋皇家钱行则略显逊色-------尽管大宋经济体量巨大,但是似乎容纳不下三家大钱行,竞争有些激烈了,再加上其它大大小小的民间钱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抢走了许多生意。

  临安城里的商业街上,如同八道河城里的一样,钱行真的多过米铺了。

  贾老狗为大宋皇家钱行的事情有些着急------原因很简单,动用大宋国库的钱钞时,他总受对手的掣肘,要是动用皇家内库,以皇家的名义来办,那就简单多了。

  谢太皇太后对他实在是信任有加,十次总能听个八九次。

  所以大宋皇家钱行的事情也就是他的事情,反而对大宋钱行,他并不太上心------反对派盯的太紧呢。

  贾老狗和他的幕僚们探讨了一下,办法也提出了几个。

  一是想办法赶走流求钱行,用大宋皇家钱行替而代之。

  二是把贷款经营的指标压给地方实力官员,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内容之一。

  三是对大宋皇家钱行进行整改。

  他的幕僚之首廖莹中说:

  “我近日正在研究流求经济之理,发现他们所用的手段皆是吸食我大宋血汗之法,等成书时再请平章斧正------现今,他们已经建立了什么大商国,不能再以化外之民待之,我以为,完全可以取消他们在大宋经营钱行的权力,收缴他们的店铺!”

  贾老狗听了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这个廖莹中啊,原本迷恋古书,现在又对经济之理大感兴趣------但是你不能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啊。

  赶走流求钱行很容易,但是这里面牵扯的问题太多了。

  大的方面有国家层面,鞑靼强盗那面远没有完全安定;小的方面还有诸多的民生问题------私人方面,在座的人中,除了你之外,剩下的大概都与流求岛有一些关系。

  贾氏家族一家便在流求岛购买了二十多万亩水田!

  贾老狗绝对信任廖莹中------但是,他却只是一个认死理的人。

  果然,其他的幕僚断然反对第一条,理由七七八八,但是都有道理。

  廖莹中倒是不生气,他拿出流求钢笔来,把别人的理由刷刷记在了小本子上,看来,他确实是一个做学问的人。

  第三条办法贾老狗直接否定了,那钱行里有许多皇亲外戚,整改什么?动哪一个不得罪人??

  两派斗争的关键之时,拉人还拉不过来呢。

  只剩下第二条了。

  廖莹中叹息道:“那岂不是走了王安石好心办坏事的老路?”

  贾老狗也叹息了,谁说不是呢-------两种方法太类似了------

  大宋宋神宗赵顼时代,民间高利贷非常猖獗,以致造成许多下等户农夫破产。

  王安石实施“青苗法”原本是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互惠互利。

  该法规定,如有需要,农民可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收获了再附带一部分利息偿还官府,一来使资金周转困难的农户免受高利贷剥削,二来不致影响了农业生产,三来官府也可以收些利息来增加财政收入。

  对于推行青苗法,王安石一开始很有信心,因为早在他任鄞县父母官时就试行过这一法律,效果很好。

  后来陕西转运使李参以及京东转运使王广渊不谋而合,先后在自己的辖区开展过“试点”,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实施这项法律前,王安石又特意先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再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才正式推向全国------而且,在颁行之前,他还特别加上了“禁抑配”这一条款,即禁止强行摊派贷款。

  但就是这样一部法律,在全国各地实施时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

  有的地方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办事,执行得好,百姓得到实惠,对此法就非常拥护,老百姓就欢天喜地地歌颂朝廷。

  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官不按规定办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想方设法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特别是将贷款强行摊派给不需要贷款但有偿还能力的富户,而不愿贷给真正需要的贫农,由此引起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

  百姓对新法自然也就怨声载道。

  比如说,规定的利率半年是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

  如在陕西,农民向官府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有的记载甚至说实际利率有达到原先设定的3至5倍的。

  若光是私自提高利率倒也罢了,农民如果嫌利息太高,不去借就是了。

  但要命的是,地方官不仅擅自提高利率,而且还“抑配”,也就是强行摊派,分任务,下指标,逼迫百姓借钱。

  为了保证青苗钱的可回收性,新法原本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商量好要借多少钱,大家互相担保。

  而到了执行过程中,竟变成了官府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

  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富户!

  贾老狗就担心呢,如果他采用第二种方法,会不会也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一个幕僚提议道,纳入政绩一事可以不必公开提出,大可暗中提示一下,让各地方官意会即可------

  贾老狗当时就摇头拒绝了,这可绝不是好办法!

  从政之道,贵在光明正大,事无不可对人言,岂能蝇营狗苟-------

  又一个幕僚突然问道:“大宋宋神宗赵顼时代的民间质库、押库远没有现在的大小钱行多,那现在为何没有过几起发生高利贷伤人之事?

  我听闻流求岛上的钱行更多,甚至有跑到澳洲去经营的,但为何也未听过有高利贷伤民的?”

  这个提问有些偏题了,但是仍然引起了众人的思索-------特别是廖莹中,他咬着钢笔,皱着眉头深思了。

  PS:d感谢书友polo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